作者:御井烹香
他这一阵子都呆在羊城港,这才是刚才首先选用了广府道方言骂人的原因——郑地虎此来,实际上是代表兄长来和水师都督谈判招安的,当然,也顺便做些生意,收到密报,得知有买活军的船只往南面来做生意,而且只是一艘福船,临时起意想要称量一下买活军的斤两,也觉得机不可失,便派出了十艘千料大船前去围堵买活军这艘商船。
其本意来说,除了强调十八芝对闽、粤沿海绝对的权威之外,也就是要俘虏了这艘福船,查看上头用来牵星分海的所谓大罗天星盘,不无破一破传言的意思,要说杀人越货,倒还不至于就为了这么一艘小船的货物兴师动众的意思,在设想之中,倘若船上就有大罗天星盘,那是最好,如若不然,也能勒索赎金,换来买活军对十八芝的承认——现在于闽粤乃至壕镜、吕宋做生意的海船,没有不主动给十八芝交好处费的。从前买活军只是开自己的私港,倒是和他们无关,既然现在他们取了长溪县,且也有船队开始试探着往各处去贸易,那么就该给他们‘作作筋骨’,立立规矩了。
由于兄长远在鸡笼岛,通信不便,郑地虎以为机不可失,便自作主张,派出船队,本以为是手到擒来的事,结果阴沟翻船,这一来他在羊城港这里便很被动了,带来护身兼贸易的船队少了十艘船,本次贸易利润大减不说,仿佛在总兵面前说话都少了底气——要招安,第一个便是要能打,战力这么差,你连被招安的资格都没有,还能见得着幕僚们的好脸吗?
他的这点不安,坐在下首的傅老爷看得明明白白,连忙出言宽慰道,“虎兄,这非你之罪,这样好的机会,任谁都不会错过,即便尊兄在此,也一定会试一试,你派出十艘船,实在已是十分郑重了,这谁能想得到十艘打不过一艘?真不知这一战是怎么打的,难道那青头贼还真有天妃护体不成?”
这傅老爷,便是本次招安的中间人——一般来说,招安总是有本地大族出面,一方面,和海盗有多年的生意往来,彼此能建立信任关系,另一方面则亲戚、族中都有不少成员为官,倒也不必是多么显赫的职位,哪怕是中低层官员,总能辗转和负责招安的总兵、巡抚等搭上线,这样两面人情都熟悉,在中间转圜周旋,大家都好说话。
傅老爷一家和十八芝是多年的老交情,从前郑氏兄弟少年时在壕镜谋生,便和傅老爷一家结识,因此两人说话十分推心置腹,郑地虎也道,“谁说不是了?实在是纳闷,这海战不比陆战,还讲究出奇制胜,海战,打得赢就打得赢,打不赢就打不赢,十艘打一艘,哪怕是轮流跳上去接舷战,耗也把他们耗死了,大不了逃回来——总不可能一艘去包围了十艘吧!也不知道怎么打的,依我看买活军必有埋伏,绝不是报纸上说的那般!”
这买活周报实在也说得过分了点,傅老爷弯腰捡起报纸,端详了下上头的报道——【日前,我军一艘贸易船在南下羊城港途中,遇到十艘海盗船包围,我军经过鏖战,以一艘俘虏十艘,取得大胜,不得不中断行程,将其押送回长溪县港口】——他嘴角抽搐了下,宽慰道,“是不是,到长溪县便知道了。报纸上不也说了,船没有太大的事,叫人带赎金去领走就行了吗……”
说起来,报纸上还是给十八芝留了面子的,并没有说海盗属于谁家,而且郑地虎虽然嘴硬,但心中却也知道,买活军在报纸上刊登的一般都不是假话,因此他心里还是有些猜疑这天妃娘娘的传闻,难道当真不假?只是这事和傅老爷多谈也是无用,便不提而已,因道,“如此,我便只能先去长溪县走一遭了,我料着这里一时半会也用不着我,水师俞大人此时只怕正厉兵秣马,要往长溪县去吧?得在大战开始以前,将我家那几艘船领走,再回鸡笼岛去,找兄长请罪,怕是要大半年后,才能往羊城来了。”
他不无打探朝廷动向的味道,傅老爷也不瞒他,笑道,“厉兵秣马?哪来的银子,今年好不容易辽饷减半,刚缓出一口气来,忙着要免税赋,尤其是安抚那些蠢蠢欲动的土司夷族。这时候还要出兵去和买活军打,怕不是疯了?水师连十八芝恐怕都未必那样容易打过,更不说买活军还有种种神异了。”
虽然在战力上,被当成了次一档,未免有些让人不悦,但郑地虎也没什么好反驳的,只郁闷至极地长出一口气,道,“早听说他们可以请神上身,居然是真的!我来之前,听到鸡笼岛补给的兄弟说,长崎的海盗盯上了买活军往天港送货的船,先后出了几支船队,都是有去无回,这一次也是知道了厉害!”
既然说到此事,傅老爷也由不得压低了嗓门,神神秘秘地道,“虎兄,你可曾听说过仙音天画的事?还有泉州王氏的传说?据说买活军之能,尚不止于此呢,先五六年前,泉州王氏的一批船队……”
当下便将当年‘谢六姐一炮灭旗舰’的传说,添油加醋般复述了出来,“据说这就是买活军第一批船只的由来,他们本来一艘都没有,就是缴获了当时的那些小船,才开始组建水师,现在料也有二三十艘船了。”
十八芝如今麾下可以调动的海船,三四百艘是有的,但数年前从长崎逃出,去鸡笼岛落脚时,不过是十三艘大船而已。郑地虎万万不敢小看了买活军水师,沉吟着道,“五六年前,我们还在长崎一带待得多些,鸡笼岛那里是少去的,倒也听说泉州王氏元气大伤,还以为是出海遇了台风……”
凡是码头之地,消息必然极其灵通繁杂,十八芝也算是看着买活军壮大起来的,他们麾下的商船更是很早就和买活军打交道,这报纸一出,也是第一时间便买了数百份回来,转呈给首领们观看,也被他们当做人情送给友朋。不过,此前十八芝对买活军并没有太过重视,只是一意在尼德兰、弗朗机和官府三方势力之间周旋——他们虽然是海盗,但却同时也为尼德兰、弗朗机做买办,很多时候都更像是生意人,而买活军所产的盐、糖、粮,都相当占地方,糖更是和尼德兰、弗朗机在吕宋的种植园产品有冲突,十八芝并没有向买活军大举进货的需求,只是有时到云县补给卖货,做些沿岸的小生意而已。
如今天下大乱之势初显,从北到南,群雄各起,买活军在其中并不算太过出挑,直到所谓自行车流出,方才有了些不同,让十八芝记住了他们的名字。而《买活周报》发行之后,连天龙郑一官都开始仔细研读报纸了,各种消息也就传得更加的神乎其神,至此,仔细留心之下,才知道去年年末开始,就有人传说谢六姐是天妃转世,拥有几大神通,都传授给了麾下信徒,如能够分星定海的大罗天星盘,还有一张囊括了世界大小海域的海图,又有可以千里传音的传音法螺等等,都吹得有鼻子有眼,仿佛和真的似的。
但要说都是假的,却似乎也不尽然,首先一个,朝廷对买活军的重视和纵容,就让十八芝们又羡又妒,买活军在陆上占了这样大的一片地盘,却迄今未迎来朝廷围剿,而十八芝就已经在海上感受到了水师的压力——他们倒不会去想是因为自己就在水师眼皮子底下活动,只觉得买活军必定是巴结了朝廷中的大人物,早已做好了招安的准备。那么,问题也就跟着来了,他们必定是有过人之处,才能得到京城大人物的青眼,而这就让人疑神疑鬼,感觉这谢六姐或许是真有点神异在身上了。
等到《买活周报》上的护航劫掠声明出来,再加上邸报的《请设之江辽饷帮办衙门并减免辽饷》的奏折一发,天下轰动,郑地虎在羊城港收到邸报,当即便派官船送到鸡笼岛去——这已经不是羡妒可以言说的了,十八芝分明是见到了沿海一带一股政治势力正在公然崛起,以极小的根基,数年内能走到这一步,必有凭借,再加上鸡笼岛处所收集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传言,竟是亦真亦幻,虽不说就信实了谢六姐是天妃转世,但要说她是神仙下凡,便不敢当成是完全的谬论了。
此时和傅老爷谈起买活军,彼此也都纳罕得很,傅老爷道,“他们有高产稻的种子,这绝对是实实在在的,只可惜这种子必须每年由六姐赐福,不能自留种,否则第二代便是良莠不齐。还有盐糖——连我们羊城现在都吃买活军的盐。”
前朝开关,敏朝唯一开放的港口便是羊城港,除此之外,天下所有河港都是私港,连天港也是封闭起来,除了水师和一些特许的商家之外,是不许使用的。只有羊城港海纳百川,来者不拒,和天下商人贸易,这里到底是官方港口,也云集了世界各地的奇人异事,不过几十年便繁华无比。什么稀奇的事物,如自鸣钟、大穿衣镜等等,都是从羊城港登陆,天下间只有羊城港往外贩稀奇物什的,哪有反过来羊城港往里买的?但郑地虎知道,傅老爷说的是实情,买活军的盐又白又细,一点儿苦味都没有,糖也是匀净粉碎,犹如细雾一般,吕宋那里的糖浆都没有这样上等。
“这些年天候不好,水旱不定,若有这稻子,买活军对四周的州县,岂不是传檄而定?”郑地虎不由就道,“若这是真的,怎地这些年来,也只占了几县的地方?”
“这就不清楚了,从周报来看,倒仿佛是俨然已经自成一国了,而且其中所有男女,都是知书达礼,不认字反而少数了,虎兄请看,这招聘广告里,有许多职务都说明了,扫盲班未毕业的不要呢。”傅老爷也积极地提供着自己的情报,“听说连战俘都要去上识字班!攒钱为自己买活,是以他们叫做买活军。”
郑地虎一听到战俘几个字便觉得头大,他叹口气道,“这不去看看也是不行的了,偏生这样的怪,又离鸡笼岛这样的近,恐怕免不得打交道,这会儿正谈招安,也不知道他们背后通了什么天,还不好用力地打——先看看他们开什么价吧!”
傅老爷忙低声道,“虎兄,听我一句,他们现在既然卖辽饷给朝廷,还包送,又不怕海盗掳掠,那么咱们十八芝,打是不敢真打的——偶尔扣押一两艘商船,彼此通信讨价还价,借此交个朋友,那是无妨,真要打起来,只怕九千岁第一个不答应,那之江帮办衙门,便是九千岁麾下如今第一得意人儿,崔蓟州挑头,之江镇守太监王知礼担正,崔蓟州胞弟坐镇。买活军通的不是西林党,而是九千岁这块金字招牌。咱们的招安也是由九千岁做主来办——将来都是自己人,可不好打出了真火。”
郑地虎也深知其中道理,甚至一看到当期报纸,便立刻萌发了也卖辽饷给朝廷的念头——以前不卖,是不知道这能卖,现在既然朝廷愿意买饷,那么十八芝这里难道就没有粮食吗?非但粮食,连铁器、皮甲,只要肯放开了往外买,那十八芝就敢招了匠人来打造,顺带着也给自己麾下的将士们武装上。只可恨是鸡笼岛才垦荒数年,粮食连自给都有困难,不像是买活军那边,十八芝确实是没有余粮卖给朝廷,也没有门路,他们自己还要向闽南、广府一带买粮呢。
事实上,只有郑地虎自己知道,派船去找买活军的那艘商船,除了常见的做规矩之外,也不无打辽饷主意的意思。买活军运辽饷,倒是让十八芝这里陷入了被动——辽饷减半,广府道便有更多余裕开支军粮,水师和十八芝的斗争意志将更为坚决,招安的动力会因此减弱,天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竟至于此,买活军这里壮大起来,无形间便挤压了同属闽地的鸡笼岛十八芝。
他们这些海盗,原本在长崎一带立足,回到鸡笼岛经营不过数年,在朝廷里人脉的确短缺,很难得到确切的消息,直到傅老爷今日在这里给了准信,才知道买活军的确是走了阉党的路子。郑地虎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已经不再为那十艘船而郁闷,心道:“这招安定然也不是一两次能谈下来的,边打便谈,谈上几年的在所多有,虽说因为买活军的缘故,很不顺利,但这一次来羊城港住了几个月,能得到这些内部的消息,已经不虚此行了。至于那十艘船,也不是亏不起,赎金谈不下来,大不了去大哥那领鞭子便是了。”
此时海上群雄纵横,时有摩擦,你收了我的船,我抢了你的货,这样的事屡见不鲜,十艘船被俘虽然是奇耻大辱,有损威望,但也不算什么解不开的死仇,若能赎回船,借此和买活军搭上线,倒也不是没有收获。这郑地虎正是胆大包天之辈,只身前来羊城港不说,也不怕到买活军处去打探虚实,送走傅老爷,沉吟一番,又痛喝了两碗擂茶,咯吱咯吱地嚼着炒米,在屋里负手踱步,半晌下定决心,便修书一封,向兄长坦白此事,自陈认罪,又请兄长谅解,他要往买活军处周旋谈判,设法赎回船只,并打探买活军和阉党的关系,以及高产稻之秘,看看是否能引入稻种,在鸡笼岛耕种,待到事成返乡后,再来领兄长责罚云云。
十八芝规矩严格,赏罚分明,郑地虎丢了十艘船,虽然死罪难免,但活罪难逃,回到鸡笼岛必定没有好果子吃,若被郑一官认定是畏罪不敢归乡,后果更为严重。郑地虎写完信,将属下们从外头叫起,又敲打了几句,方才道,“羊城港这里,没有必要再待下去了,明年再来罢,你们明日便买货回鸡笼岛去,顺带着将信给大哥带回。给我留一艘船——既然买活军一艘船能俘虏了十艘走,那么我也一艘船将我们的十艘船带回来。这次带来使费的五万两银子,便交由我暂且带走了。”
他是此行绝对的首脑,其余人虽也有郑一官的心腹,但都不敢和郑地虎驳嘴,闻言都老实应了,郑地虎又道,“情况紧急,买活军办事极快,容不得我回鸡笼岛去和大哥商议,但此事是我之过,也不能没个交代。”
他从里屋取出一条长鞭,扔给属下,道,“阿磊,你来!回到鸡笼岛后,你们都给他做个见证!”
说着,便解开里衣,光身跪在堂前,阿磊握着鞭子,咬牙上前,不轻不重抽了二十鞭,直抽得皮翻肉卷、鲜血淋漓,众盗满脸肃穆,在一旁垂手见证。郑地虎痛得满脸肌肉乱跳,咬死了不吭一声,打完了方才喝道,“可曾留力?”
阿磊大声道,“见了大官人也敢说,不敢留力!”
郑地虎这才满意,众人都各自发誓见证了这一幕,方才上前为郑地虎上药裹伤,郑地虎双手死死攥着把手,一声不肯呼,只哼道,“我军军纪何等严明,怠误军机者,连将官与兵卒同罪!此一去,倒要看看买活军是何成色,也敢在闽地开宗立派,造船下海,又大言不惭要护送辽饷,和我们十八芝叫板!”
第138章 张秉忠与黄来儿
关陇道延绥镇
十月底, 关陇道已是下了两场雪,天气冷得要命, 街面上不见几个行人,这座荒凉的边镇似乎已经完全沉寂在了铁灰色的天色之下,里里外外,只能见到远处那犹如一条长龙的边墙上,偶尔能有一两个人影冒头——但人数终究也不多,蒙古鞑子这些年来已经颇为衰弱,便是在秋后也很少有进犯延绥的念头了。
“发粮了——发粮了——”
遥远的喊声自远处响起, 还有那驼铃儿叮叮当当,在延绥镇往关内的城墙外, 慢慢走来了一支驼队, “快开门,送粮饷来了!”
城门上方, 几个头颅一冒,摇了摇旗号,见驼队前方也晃起了旗号, 便快走了几步,顺着城墙那又高又窄的墙梯, 快步下来,吆喝着城门洞里几个黄土疙瘩, “狗.日的贼怂, 起开,开门!运粮来了!”
“哪能!前不是已来过了?不是下个月才来?”
“这谁知道, 反正驼队来了!”
几个人七手八脚, 推着绞盘, 高大的城门顺着深深的石痕划开了半扇, 很快,散发着膻味的骆驼队便喘着白气儿钻进了城门洞,几个护送的边兵走在骆驼边上,都戴着羊皮帽,耳檐、帽檐都翻了下来,一块毡布将脖颈连下脸严严实实地围了起来,只露.出一双眼睛,众人看不清长相,还是他们开了口才认出来,“哦,是黄二哥!”
“李老四!怎么十日前来了,今日又来?”
“有粮运来还不好?”
“快去点算勾销!”
延绥镇再往前走就是沙漠,这里素来是水土贫瘠,没有什么收成,虽然也有屯田之举,但一应吃用之物,多还是靠关内运来,而这些年来,关陇收获又差,战事又多,补给不足是常有的事,这里的军民早已习惯了忍饥挨饿的日子,今年秋后连续运了两次粮草来,已是令人极为诧异之事。几个看门兵喜出望外,一边打趣一边领路往粮库去,又早有人去报守将,领了军需官来对账点算。
“稻谷——连大米都有!杂面、猪油……咋回事,这是突然发了一波财怎么的?还是咱们大将军怎么地托了九千岁的人情,拨了些内库的钱来滋润滋润?”文书老张一边翻册簿,一边声音也不由得抬了起来,“还有这毛衣又是什么东西?”
“你们这还没听说吧?”
虽说自己也是前阵子才得到消息,但这不妨碍李老四摆架子,他拿出了自己庆阳府人的优越感,一边揉搓着涂了猪油防冻的面孔,一边笑道,“今年,辽饷减征,朝廷不就腾出手来,有粮草来周济周济咱们这些爹不疼娘不爱的苦哈哈了么!这都是内库专拨来给咱们边军过年的特赏,倒不是几府的‘本色’,这毛衣都是从京里运来的,千里迢迢,也算是皇帝老爷给咱们的一点天恩了!”
辽饷减征这四个字,着实令周围兵丁们都是一惊,当下除了军需官点算货物,登记耗损之外,其余人都围着李老四,叫他多说一些,李老四道,“你们将军没传话么?上个月邸报上早刊登了,今年,除了南边五省以外,其余省份暂罢辽饷——也不知辽东出了什么事,总之辽饷是暂不征了。既然如此,朝廷便松了口气,能关照关照咱们老陕这里了,要俺说,这也是该当的,这些年来,咱们这天候太怪,日子实在苦!”
这话不假,这些年来,关陇这里的义军便没有停止过,又号为西军的,也有号为闯军的,还有什么和尚军、二王等等,千奇百怪,什么名号都有,除了延绥镇的固守边军之外,其余军队时常被抽调去平叛。但今日平了,明日又来,如今除了延绥一带,其余地界并不太平,尤其是陕南和川蜀交接之处,更是久有贼匪作祟,其中就有不少是边军出去的,精通军事,是以这才久剿不平。
是关陇这里的百姓刁钻,边军难缠么?倒也并非如此,只是这些年来,如李老四所说,关陇的气候太怪异,不是干旱就是蝗灾,收成就没有好过,老百姓实在是没有活路了,只能闹起来求一口饭吃,而虽然关陇道无力缴纳辽饷,但朝廷也无力赈济关陇道,使得局面逐渐糜烂。
其中关节,延绥镇边军倒多数都有些了解,因此听李老四说起今年不征辽饷,便都是精神一振,纷纷笑道,“原来如此,怪道说,今年咋就轮到俺们这些杀头贼吃肉了!”
肉那是没有得吃的,不过府城对延绥镇的老兵还是颇为看重,也因为九千岁在信中疾言厉色的关系,不敢敷衍吞没太过,除了吃用的粮草,涂面、涂枪炮的油脂之外,还送了三百多套毛衣裤来,又有一百多套厚实的棉袄,延绥镇这里将兵加在一起不过三百多人,不过下面的墩堡林林总总算在一起,还有二百多将士,这些东西也要分给他们。这里才入库不久,那里又做出账来,点了几个分了新衣的兵士,让他们去送补给,“年还没过,先送年货了!”
“别说,这毛衣还真暖和,哪怕是薄夹袄,里头穿了毛衣也更暖和些——只不知道是怎么做的,不知怎么说,跟身得很,倒是不跑风。”
兵士们穿着暖和的新衣,有些兴奋地讨论着朝廷的变化,“邪了门了,难道辽东那老贼酋忽然遭了天罚不成?”
“也该给俺们过几天好日子了!”
在他们身后,忙了大半日的文书张秉忠还在和李老四谈天,“说这和南边的青贼有关,可真?”
“真成嘛咧!”
张秉忠在军中那些官员面前虽然不太得意,但他急公好义,爱打抱不平,因此在军中很有人望,如李老四这些庆阳府的兵,在老家就和他有过来往——他是庆阳人——因此在他面前没摆架子,而是老老实实地用土话备细告诉张秉忠,“头前和泥说的《买活周报》,上头都写了——饿也是听去省城的刘二哥说的,他们去省城时看到了报纸,好贵哩,一份要五百文,可是看不起!便听人说了上头都写了嘛,只记得一件紧要的事,以后辽饷改海运了,直接送到地头去,说是能省极多的钱,因此今年就不征辽饷了。”
实际上,此时天下能缴辽饷的省份并不多,许多省份都自顾不暇,朝廷的统治范围正在逐渐缓缓缩小,只是这并非是几个边军能了解的大事,李老四只是快活地捧着他的杂面馍,用牙齿对付着这热乎乎、硬梆梆的死面馍馍,喝着在炉子上坐热的甜井水,转述着几手消息,“哦,还有一点——听说那个买活周报,还有一张纸专写了他们要收的东西,他们收羊毛的,俺们这里已经有商户在收了,要转卖过去,你们延绥可也养羊?可别错过了,多少是个进项!”
张秉忠若有所思地嚼咬着馍馍,这顿饭给的份量不少,已是边军难得的饱餐,“买活军、买活军……我们也养羊的,他们多钱收?”
这李老四就不知道了,他毕竟没有看到周报,对此也不是太关心,因为羊并不是他本人的,他比较看重能吃进肚子里的粮食。张秉忠对此则不以为然,道,“你这就不懂了,若是羊毛能卖得价钱,边民有了进项,咱们这里也多些人烟种田……”
“种田?还种什么田,连汉中去年都欠收,咱们这还说什么天府之国呢!屁!这沟沟儿壑壑儿,怎么种田?连羊都养不了,这也是土,那也是土,没点屁用处!”
李老四是不愿听人说种田的,因为他家里人便是种田收成不好,接连饿死了几个,他没有办法才来做边军,谁知道连边军都养活不了自己,他们这些边军个顶个全打光棍儿,偶尔有娶妻的,来路也不怎么正经,没多久不是死就是跑,过不了几天安稳日子。
他对将来全没有指望,只想着能吃一顿馍馍是一顿,仰头痛灌了大半碗水,仰起头打了个水嗝儿,有些渴望地望着前方,好像看到了传说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江南风光,“这要是生在江南,或许还有个种田的命!俺们这里,就是活一天算一天!谁知道哪天老天开了眼,就把俺们一道收走了呢。”
张秉忠垂下眼没有接腔,这个胡须微微发黄的汉子若有所思,轻声自语说,“这可不一定,咱们这养不了羊,关外能养……买活军收羊毛,这不就趟出条活路来了么?”
买活军……他又开始咀嚼这三个字了,张秉忠现在很想看到买活周报,他认字——但他又的确没这个钱,他连邸报都看不到,这让这个困于中下层,二十多年来处处碰壁,日益落魄的关陇汉子心里很是发急,几乎想要丢下这难得的营生返回庆阳去,设法南下去买活军所在地看一眼——到了买活军那里,总是有周报看了吧?他们那里富得流油!应该也要识字的人做活……
在困境中,有胆色、有天分的人杰总是在寻找着出路,揭竿造反无疑是最后也最不能回头的道路,现在的张秉忠还有一个小文书的身份,似乎还未被逼到这样的绝路上,此时的他,虽然偶尔也在梦中幻想着一呼百应的气派,但仍能理智地看到所谓义军的窘境,所有的义军,几乎都是活不下去的人站出来,将更多活不下去的人拉拢到自己麾下,如此渐渐成型,而若他们身边还有人活得下去呢?那便将他们也变得活不下去,只能加入义军之中。
在张秉忠看来,倘若不是再没有活路走,他是不愿起义的,尤其是朝廷突然减免了辽饷,那似乎便是逐渐又兴旺起来的标志,似乎朝廷已经要熬过这些年的难关了。
若是如此,此时起义,显然不是好时机,但张秉忠又自觉在延绥镇这里,所见皆是暗无天日,上官昏庸贪墨,同僚自顾不暇,塞外的大敌鞑子早已衰弱无踪,天地间四处茫茫,除了沙子和无尽的饥寒,似乎什么都没有,这种孤独几乎能让人发狂——从军数年来,唯一的变化,唯一的亮色,似乎便是买活军带来的这一顿饱餐,一身毛衣!
现在还没有被逼到起义这一步,而又天性大胆的张秉忠,不由便萌生了一个想法:这天下似乎还没走入绝境,似乎还有一处可去,那便是位于江南闽境的买活军。
不如……
#
“黄来儿,打水饮马去!”
就在年轻的张秉忠正在寻思着《买活周报》,亟欲一观时,在延绥镇不远处,银川驿内,一名和他年岁相差不远,也约是二十啷当岁的年轻驿卒,正在伸着脖子偷看着客人手里报纸,仔细看着其上的图画,听到驿丞的呵斥,方才连忙走向屋外,一边打水,却一边依旧伸长了耳朵偷听客人的对谈,“买活军那里的钱倒是真的好赚。”
几个商户也在议论着去买活军处行商的事,“那里的盐便是足足的好了,又便宜。只我们这一路过去,路费实在贵!又是去南方,也怕地气吃不消。”
“是,都没坐过船呢,若是害病怎么得了?”
“瞧,这驿卒身上穿的都是买活军的毛衣。”
黄来儿不由得便扯了扯毛茸茸的袖口,暗道原来这就是毛衣——他原也没有,是老驿丞穿着实在大了,又躲懒不愿出屋,要他帮助做活,这才做人情给了他,果然挡风温暖,原来是朝廷从买活军处买来的。
那处当真是什么都有么?
二十出头的黄来儿还没有起事的野心,也还没有经过太大的挫折,他刚得了驿卒这份工作没有多久,和老驿丞相处得也还不错,正在筹措着是否能够娶个妻子,不过,他在驿站做事,消息到底灵通,这半年来频频听到的买活军这三个字,已经足够引起黄来儿的好奇心,让他在心中燃起了一个念头——既然那处那样好,将来……是否有机会能去看看?
便是暂还不能去看看,倘若能学些字,又或者是学会了请教客人得知的,报纸上的拼音,那么传信时是否便能自己看看这份买活周报上到底都写了什么?
也是上次去米脂时,听人说过,有人已经能认识了买活军的拼音,令人颇为羡慕,要不下回去送信时且先打听打听,若是简单些,能在一日半日内学好,那也不差……
“贺小弟!”
“喂,袁文质,回来,有事叫你去办!”
黄来儿和张秉忠并非唯二两个受到了买活军鼓舞,对买活军发生好奇的年轻人,在这片饥寒交迫、荒败不堪,偏又屡起灾病的关陇大地上,现在正侧身于贩夫走卒之间,无知无觉地享用着人生中最后一点太平时光的年轻人们,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远在江南一隅的买活军所荡漾出的余波,他们吃到了买活军卖来的劣质大米和土豆干、玉米粒,穿上了买活军的毛衣,也对买活军的拼音发生了好奇。更和川蜀的三德一样,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渴望——
买活军好像什么都能,那……他们能来我们的老家看一看吗?若是连这样的老家都能救得回来,那每,说那谢六姐是神仙降世,恐怕也未必就是假了吧……
大多数人并不会被这样一点模糊的好奇,驱使着去往千里之外的他乡,但也有大胆的人,他们从饥寒中出发,将困顿的故乡暂且抛下,怀抱着一点点明暗不定的希望,就像是星星点点的火花,从关陇各地,往南面艰难而又缓慢地走去——
第139章 绑架张宗子(上)
“听说了没有?青头贼从海宁离港了!”
“是抢了多少东西!”
“抢走了好多!牛!皮棉!什么都抢走了!还有铁钱、铜器。”说话的人激动得眉飞色舞, 手舞足蹈,竭力形容着买活军的可怖, “就在海宁港,好凶狠!百多号军士,都胖大得很!下来就是搬。也是傻,和狗熊掰棒子似的,他们自己的船满了,便把原来的货撇了不要,撂在海滩上, 后来也都被本地的百姓搬走了。”
“啧啧啧。”周围议论着的百姓们都感叹着,“好贼逑, 真是凶狠——他们可买水呢?”
“倒买的, 鱼虾也买,米粮也买, 都要许多——那么多商船呢!”
买活军抢掠的那都是大商家的货物,留下的好东西也轮不到小民们瓜分,百姓们更关心的还是这些能做的小生意, “可知道什么价?若是有个七八文一斤,这买卖也有得做。”
上一篇:别人朝我扔泥巴,躺下讹他三万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