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朝 第130章

作者:晏闲 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重生 爽文 复仇虐渣 穿越重生

  “住在谢府的那女娘子病倒了?”

  荀尤敬坐镇贡院,在生员散场后过问了一句。

  华羽侧立在老师身后,隔着雨帘向外观望,回答道:“体力不支,已由人送回去了。”

  关于这百里娘子的来历,荀尤敬曾听含灵交代过几句,为了避嫌,他不便再多问。

  五日后,糊名眷抄的卷子送到了贡院的公署,由荀尤敬与其余几名监考一同判阅。

  这一千多名考生,便有三千多张试卷,抄写花费的功夫可想而知。可谁让谢中丞力求公平呢,礼部书吏与崇文馆生通力合作,待好不容易誊写完成,神色却显得古怪。

  荀尤敬是察微见著之人,问道:“何事?”

  老夫子皱起眉来十分威肃,书吏不敢隐瞒,忙回说:“并非试卷有异,只是……只是下官等经手誊抄的试卷,却有两三成的笔迹皆近似一体,那便是……谢中丞所擅的楷书。”

  荀尤敬松开了眉心,他一听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从前含灵正是以“江左书道第一”成名的,她的墨宝千金难求,可临摹的字帖却在江左书香门户间流传。

  许多儿童启蒙识字时,都是照着谢澜安的字练的。

  考生中不乏比谢澜安年长之人,那也只能说是风气使然,无关长幼吧。

  书吏们之前还在私底下议论,“这些读书人怎会甘愿学女人的字呢?”

  他们自己说完,却也反应过来——谢大人才当女人几年,两年前,她还是名动金陵的秀杰俊彦呢!

  所以这糊名换字的提议,实在太对了。荀尤敬拿起面前一份卷纸想,否则,单就笔迹一事,又会招来许多风波。

  他面上平常,捋须淡然道:“为官须重,这点小事也值得大惊小怪。”

  书吏连连称诺。在旁磨墨的华羽看着老师压不住的嘴角,失笑摇头。

  这桩逸闻传到正主那儿,谢澜安没什么反应,叮嘱束梦看着厨房做好药膳,送到百里的院里。

  胤奚看着她喂鱼,反坐在院廊栏杆上说:“我的字一定是最像的。”

  谢澜安在通了地龙的屋里待不住,眼下着麂靴,松挽发,身披薄氅,手托着饵盒看胤奚一眼,“字写得好不算真本事。”

  胤奚靴子有一下没一下磕着石栏,撩眸看她,眼神又轻狂又勾人,有点明知故问:

  “那什么才算真本事?”

  谢澜安不说话,盯住他弯起的红唇。胤奚顺着她目光向下,毫不掩饰地落在氅襟掩映处。

  青天白日的。

  谢澜安忽然捻起一颗鱼食弹他,“廷尉那边如何?”

  “噢……”胤奚接饵在手,想起那对父子就扫兴,挺秀的鼻梁皱了皱,揉捏着饵粒把玩,“还能如何,廷尉不敢对褚豹用刑,也决计不敢得罪女郎的意思,只管把人扣着。儿子挑衅禁军栽了跟头,褚啸崖也要顾及颜面,只消他松口不要北府今年的军费,欲把人保出去,想来也就是出榜前的事。”

  谢澜安点点头。

  胤奚忽然跳下来,揽臂抱住她,用下巴蹭她发顶,“不说别人了好么,女郎怎么不问,我闱试考的如何?”

  自打出了考院,谢澜安就没问过他们几个发挥得怎么样。

  她有旷达的资格,她成功推动了首届策考,意义远比考试结果来得重要。而且有老师审卷,她没有顾虑,只等着出榜罢了。

  再说百里力尽,楚堂谦虚,文良玉不藏话,会主动与她说考得如何如何,谢澜安心中都有数。胤奚么,却是一肚子鬼心眼,开始时故意不提,就是等着她问呢。

  谢澜安偏不问。

  胤奚的沉稳是对别人的,在谢澜安面前,她一日夸奖他八百次才好呢,抓心挠肝,哪能忍得住。

  “等出榜吧。”谢澜安拍拍他的脸,敷衍得还不如对那缸鲤鱼上心。

  胤奚被拿捏得认命,叹着气担在谢澜安肩头:“若考得好,女郎可得赏我。”

  ·

  翘首等待出榜的,不止是乌衣巷。京中客栈家家爆满,操着南腔北调的考生们齐聚在此,都在期待着鱼变辞凡水,一朝谒天门。

  楚清鸢才从魏甫宴请的席上回来。

  一想起魏甫在席间用仿佛在看奇货的眼神注视他,说他必中三甲云云,楚清鸢便觉恶心。

  若不能摆脱王家的挟制,即便高中进士,他也只是党争之下一颗棋子罢了。

  为何遇上这些多舛磨难的总是他?楚清鸢心中痛恨,而其他人,譬如那条疯狗,却有那样好的命!

  书房的角落里放置着一把先父留下的焦柏古琴,楚清鸢思绪烦乱,不禁走过去掀开琴布,坐下拨动琴弦。

  后屋的伧仆听见幽妙琴音,心中惊奇,循声来到书房之外。见郎君沉浸在琴声中,不敢打扰。

  直到楚清鸢一曲抚罢,老仆才欣喜地出声:“郎君,您何时学得这般厉害的琴艺了?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楚清鸢茫然看向他,又低下头,瞳孔微张地盯着自己双手。

  他根本不大会抚琴。

  学琴需要请名家传授,他没有这样的条件。方才他只是放空思绪,信手拨弦,这首曲子便像行云流水,自然娴熟地从他指下诞生了。

  仿佛……他已经弹过无数遍。

  仿佛曾有一双手覆在他的手上,耐心地教过他。

  这是怎么回事……

  楚清鸢寒毛倒竖地推开琴,起身时带倒了椅子。

  他为何会弹这首曲子……他,听谁弹过这首曲子?

  ·

  却说贡院审卷,遴选文章本有一定的章程,分为甲、乙、丙三等,以策论为重。上上为甲等,上中为乙等,中等为丙,中下与下下自然便落榜了。

  经过近一个月的判卷,入选进士的文章顺利择取出来。

  考官们却在商定三甲名次时犯了难。

  只因这最出彩的三篇策文,绣句绘语,各有千秋。监考们各有偏好,意见不能统一,最后只有请荀尤敬定夺。

  殊不知荀尤敬也伤脑筋,他一颗公心无偏倚,勉强摘出了一篇略逊的点为第三名。可对于余下两篇,翻来覆去地读,总觉得哪一篇屈居于下都可惜了。

  不过这也正说明,此届国考人才辈出,是大玄之幸。

  期间王家疏通人脉,也在明里暗里地打听。

  当听说这三甲文章皆是逸兴遄飞,迥无女子脂粉气,才算放下心来。

  “不如,呈到御前请陛下定夺吧?”学监中人见荀祭酒实在不能决断,提出建议。

  然皇帝年轻,自知学问不及鸿儒。陈勍看过那两篇对策,对荀尤敬道:“荀卿但可自行裁夺,我朝得人,便是幸事。”

  他并非不想来一桩钦点状元的美谈,但一想起谢澜安那张清谡冷丽的容颜,心知他如此妄为,必不符她的期望,这才遗憾作罢。

  “不过……”

  在荀尤敬欲行告退时,皇帝又有意无意说了一句,“左边那篇文风雄壮,析文入理,颇似书生楚氏《北伐论》之风啊。”

  荀尤敬目光微动。

  皇帝青眼于书生楚清鸢,已经不是秘密。

  所以皇帝看似没给意见,其实意有所指。荀尤敬回到贡院,华羽听闻了陛下之言,见老师面色似水,想了想道:

  “学生拙见,老师公心似鉴,本不以何事为转移。若此篇当真力压群雄,当榜首而无愧,老师也无须为显耿介,而刻意反之,使明珠蒙尘。且也未必就是那个‘楚生’,学生觉得也像楚堂的文风……”

  荀尤敬摆摆手,“我是怕……”

  他话说半句,又咽了回去。推开窗望了望夕光,又将两篇策文重读一遍。

  再三斟酌后,荀尤敬凭心而论,点了其中雄辞壮丽的一篇为榜首,另一篇细腻通畅的屈居第二。

  终于在冬月初五,到了礼部的放榜日。

  群生早早赶到礼部的南院,在东墙立起的高一丈余的榜墙前,翘首观望。

  胤奚与楚堂、文良玉也在,另一边便是女学馆的娘子们。这三名郎君与几名谢府的门客排成一列,隔在举人娘子与那些摩肩擦踵的书生之间,免得娘子们受到冲撞。

  人群东头,清致雅人的楚清鸢如鹤立鸡群,转眸看了眼那个穿鸦青襕衫,神色波澜不惊的人。

  担心露面引起骚动的谢澜安,只在榜墙外御道的马车上,没有下来。

  百里归月拥着貂裘坐在女君对面,精神好了一些,垂睫排着随身的三枚卦钱。

  “猜猜?”谢澜安神色雍然。

  她们马车的对面,头对头是一辆牛车,挂着王氏的家徽,车门紧阖着。百里归月拣起一枚铜钱,露出一点笑。

  “归月只知,今日后注定会有人失望。”

  “来了!”

  高稼的个子在人里不起眼,激动地抓住苏霖姐姐同样发颤的手,便见两名傧官合捧着一道卷起的黄绢榜,挂于榜墙头。

  那榜幅“唰”地一开,又有小吏在旁击鼓打钟,开始唱第。

  然而不知是谁想出的聪明主意,唱第竟是自末名从后往前唱起!

  这可急死了众人,大家全将目光投向榜墙,自己找自己的名字。

  找见的欢喜踊跃,又去好奇榜头,“快看第三名,是楚……楚……”

  榜大字小,墙外还有一圈棘篱围着。楚清鸢心脏咚地一声,几乎停跳,极目望去……楚什么?楚堂,还是楚清鸢?

  “楚清鸢!”

  楚清鸢屏紧的呼吸猛然一松,仿佛涸鱼重见天日。中了!他第一时间竟非欣喜,而是下意识转头看向胤奚的方向。

  眼里带着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扬眉吐气。

  胤奚仰头望榜,一脸宁静。

  “第二名……”人声嘈嘈切切,“百里归月?这不会是……女子名字吧!”

  “啊?没看错吧,真有女子进了三甲,那丞相岂不是……”

  “榜首呢?新科榜首是谁?崔先生高徒楚堂,扬州才子白日昭,难道都未中?”

  “别急别急,别挤别挤,榜首——哎、这是什么名字?”最为眼尖的书生懵然念道,“……胤衰奴,谁是胤衰奴?”

第98章

上一篇:贵妃吐槽日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