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 第220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系统 爽文 穿越重生

  长城很长。

  冒顿的王帐沿着长城游荡,不知道会从哪里南下。

  陈平向刘邦要来了随何、陆贾等能言善辩之士,带着他们学习草原各部族的语言。

  汉臣们这时候才知道,草原部落原来不止匈奴,匈奴也不是冒顿的一言堂。

  即将成为汉使的汉臣们神情肃穆又激动。

  他们都知道自己将去建立怎样的功业。

  时间在刘盈等人紧锣密鼓的准备中悄然流逝,大半年的时光居然如指间的沙子,瞬间便不见踪迹。

  韩信和刘盈悄悄带兵进入代国。

  刘盈向代王刘喜索要兵权,刘喜高兴地将所有印玺虎符一股脑全塞给刘盈。

  刘喜喜极而泣:“幸亏盈儿来了,我真的害怕啊!”

  当了一辈子老实巴交的农人,刘邦让刘喜镇守代国这个边塞重地,对刘邦而言,是信任宗室;对刘喜而言……天啦,我真的好害怕QAQ。

  “我会让阿父给二伯换一个安全的地方当王。”刘盈向刘喜承诺。

  他没有阻止阿父封刘喜为代王,就是好夺刘喜之权。

  刘喜千恩万谢,并说自己只需要小小的一块地,不要太大,贫瘠点也没关系。

  刘喜的长子刘濞比刘盈略小一岁。不过现在是以十月为一年之初,如果以后世的标准,两人是同岁,都出生自公元前215年。

  这位身材高大的少年也已经提前束发,正站在刘喜身后,看向父亲的眼神难掩不屑和焦躁。

  刘盈瞥了这位堂弟,嘴角一勾:“刘濞,好久不见,我们兄弟二人练练?”

  同龄人战无敌手的刘濞傲然应战,被刘盈揍得毫无还手之力。

  刘盈蹲在地上,拍了拍趴在地上的堂弟的后脑勺:“居然敢在我面前抬下巴?就几年没教训你,你便忘记谁才是老大了?”

  刘濞脸埋在地上,试图把自己闷死。

  他双拳紧握狠狠砸地。

  就是记恨刘盈从小欺负他,他才更想打败刘盈!

  “我要去打匈奴,敢同我去吗?”刘盈用萧谨绣(戳)的敷衍刺绣帕子擦了擦手,把帕子丢刘濞头上,“别趴了,我没打断你的腿。”

  刘濞爬起来,抓住帕子擦脸,瓮声瓮气:“敢。”

  刘盈道:“那就跟着我一同训练,让我看看你的本事。”

  刘濞再次倨傲地抬起了下巴。

  虽然比不过刘盈,比其他人,他绰绰有余!

  “什么废物?!你连军令都听不懂吗?”身为刘濞的义堂兄和堂姊夫,韩信丝毫不留情地把刘濞骂得狗都不如。

  狗都比他能听懂军令!

  “看来你不能和我一同攻打匈奴了。”刘盈遗憾。

  刘濞“哇”的一声,如小时候一般哭着跑掉。

  刘盈吹了一声口哨,与被蠢货气得心肝疼的韩信登临长城烽火台散心。

  “阿兄,你看!”刘盈发现了一个“宝藏”。

  韩信凑近一看,忍俊不禁,心头的气散掉了。

  在墩台的一处墙角,竟然有一幅小小的壁画。

  壁画上的小人线条简洁,颜色也不鲜艳。但刘盈和韩信还是一眼就看出来,这是秦军战胜匈奴的画面。

  秦始皇征役夫修长城。工匠在繁重的徭役之余,居然还有闲心自娱自乐,悄悄给自己增加工作量,在长城的墙壁上画画。

  韩信观赏了这幅不知道是何人所画的秦军战胜匈奴图许久:“盈儿,这是边民所画吗?”

  刘盈道:“自然。吃不饱穿不暖的庶民,也有吃穿之外的情趣啊。”

  韩信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他远望长城外。

  冒顿的王帐已经与代郡,仅有百里之遥。

第120章 韩信名声被连累

  原本时空中代国是刘喜为王时, 因刘邦忙着平叛,能空出的人手不多,他信任刘喜,没有从中央给刘喜安排相国。

  这个时空, 刘盈提醒刘邦, 二伯父虽然是个好人, 但让他独当一面抵御外敌, 实在是太为难他。

  刘邦想了想, 心疼地从身边一位深受他信任、能独自领兵的元从大将给刘喜为相国。

  此人便是陈豨。

  嗯, 就是后来被后世人误解为韩信“心腹”的陈豨。

  陈豨在刘邦入秦前就拉着一支军队投奔刘邦。刘邦驻兵霸上, 就给陈豨封了侯。此时只有樊哙、曹参、夏侯婴等寥寥无几的沛丰系大将封了侯。

  原本历史中, 被刘邦亲近重用,把全家性命相托付的吕家兄弟二人, 也是在刘邦入汉后才封的侯。

  由此可见,陈豨为刘邦自认的心腹中的心腹, 与沛丰的老兄弟站一起。

  刘邦被迫入汉中, 和彭城大败的时候,陈豨都对刘邦忠心耿耿。

  陈豨为韩信下属的时候, 为刘邦为韩信增补三万人之后。这是韩信平定魏国, 刘邦第一次大摇大摆摸走韩信兵符后。

  刘邦一共大摇大摆摸走韩信三次兵符。

  第一次是韩信平定魏国后,他用完韩信的兵后, 给韩信补兵,并将陈豨等人派往韩信麾下;第二次是韩信平定赵国后, 他用完韩信的兵后, 继续给韩信补兵,并将曹参、灌婴等人派往韩信麾下;第三次,就是刘邦称帝, 夺齐王韩信兵权了。

  前两次刘邦虽摸走韩信兵符,但之后都给了韩信更多的兵将和地位。如果没有第三次夺兵符,可能这两件事都不足被史家记住,只是普通的兵员的调遣。

  无论是不是后世猜测的那样,刘邦刚出关中就忌惮韩信,从刘邦用陈豨,和用曹参、灌婴的方式差不多,就可以轻松得出结论,陈豨不是韩信的心腹,反而是刘邦掺进韩信军中的心腹。

  现在的陈豨仍旧是刘邦的心腹大将,但因常在外独自领兵,性格又偏向比较好脸面的豪强,和刘盈不熟悉。

  再不熟悉,陈豨都是刘邦心腹了,也知道刘邦、知道整个沛丰系的将领对刘盈是个什么态度。

  他自然也知道,刘盈的战功是真的。

  再加上陈豨是韩信的老下属,十分了解韩信的本事,刘邦在刘盈多次强调代国是和匈奴主战场时,头疼几日,把陈豨派往代国为相,其用意很明显了。

  陈豨私下对韩信道:“陛下私下命令,若将军来到代国,我便听将军的。”

  陈豨以为是私下两人对话。

  刘盈从韩信的衣柜里跳出来,吓陈豨一跳:“什么?听阿兄的?不听我的?可恶!我要写信去骂阿父!”

  陈豨差点被吓出好歹。

  为什么太子会在将军衣柜里?!虽然他没说什么不该说的话,但绕过太子独自见将军,就是大忌了!

  韩信面无表情道:“别在意,盈儿就是想吓唬你。”

  陈豨:“啊?”

  看见陈豨震惊的神情,韩信很疑惑。

  盈儿的顽皮不是尽人皆知吗?陈将军是军中老人了,还没习惯?盈儿这“惊吓”,专门给刘邦身边信任的老人,是太子对这些长辈亲近的表现。

  韩信想了想,将其归结于陈豨回中央太少,被盈儿吓得太少。

  他对有能力的下属很亲切,安抚道:“没事,被盈儿多吓一吓,你就习惯了。”

  陈豨瞠目结舌地看着太子从衣柜里跳出来后,就倚着韩信坐着,大大方方对自己露出奸计得逞的笑容。

  代国还未流行座椅,比起矮矮的凭依,还是阿兄更适合当靠背。

  “陈叔父,听闻你最重情报,入代国为相后,常从商人口中打听匈奴的消息。我有事要请教。”刘盈从顽童模式转化成温雅贵气的太子模式。

  如果不看他倚靠着韩信的不羁坐姿的话。

  陈豨心头一惊,见刘盈神情恳切,似乎没有其他意思,便安下心来,认真作答。

  陈豨离开后,没参与刘盈和陈豨的对话,只埋头看书的韩信放下手中书卷:“你特意提到门客,可是他手下门客有问题?”

  刘盈道:“现在可能还没有问题。大汉不追究过往的罪责,只要今后商人不要给匈奴人运送盐铁,就没问题。”

  韩信眉头一拧,冷声道:“陈豨荒唐!”怎么能让有罪的商人为门客!

  刘盈笑道:“他只是贪婪和愚蠢,嗯,还有短视。”

  刘盈笑着叹气,眼眸低垂:“钱财再多,人的一生能用多少?美人再多,腰子能承受的能有多少?旁人的吹捧再多,又能把他吹上天了吗?身为阿父还未当汉王便封的侯,他的子孙明明可以和大汉同休啊。希望他以后谨慎点。阿兄,他是你老下属,你要多劝他。”

  韩信否认:“他明明是义父的老下属。这等老将,除了在战场上,向来不听我的,是义父太纵容他。盈儿,你该写信给义父,让他义父多揍他几次,他就清醒了。”

  刘盈道:“你又不是不知道阿父是个事后聪明人?陈豨没闹出事前,他只会盲目信任陈豨,不会未雨绸缪。”

  韩信想了想,认可了义父的愚蠢:“我会看住他。他不是昏庸之人,只是被钱财名声迷了眼。”

  刘盈笑道:“我也是如此想。现在还用不上辩士,这些人先给阿兄用。”

  韩信眼中流露出对陈豨的同情:“那便万无一失了。”

  刘盈心道,自己盯上陈豨了,无论陈豨做什么选择,都万无一失。

  陈豨叛乱的原因在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就是向匈奴走私。

  把陈豨的叛乱和韩信扯到一起……不知道是历史中韩信确实如此短视,还是为了写明韩信确实有反心,才把他写得如此短视。

  原本历史中,陈豨在白登之围后,才被刘邦任命为代国相国。

  因赵王朝廷预谋谋乱(赵王张敖的门客贯高就是赵国相国),代王刘喜又因当逃兵被贬,陈豨这个代国相国被刘邦委以重任,领督赵、代两国,把持着中原和草原最主要的商道。

  汉匈敌对,虽以和亲暂缓边境大的冲突,但禁止向草原走私,尤其是走私食盐金属,乃是铁律。

  大部分商人向来不在乎什么家国利益,越是禁止,这利润就越是高啊。

  商人便纷纷投向陈豨为门客,向陈豨奉献大量钱财吹捧,换取陈豨对他们走私贸易的保护。

  周昌在赵国走马上任,察觉陈豨的门客竟多达千乘,其中又多商贾,忙向刘邦提醒。

  刘邦派人查陈豨门客走私之事,多数牵连到陈豨,陈豨才急急谋反。

  太史公对边疆和军政之事不太了解,所以写了一段陈豨和韩信屏退左右,单独在庭院里的谋逆悄悄话,好解释陈豨为什么突然怕了,突然反了,然后感慨陈豨被“逼”反是因为效仿信陵君养了太多门客,被陛下忌惮,又轻信小人,才起兵谋反。

上一篇:凤鸣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