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兰竹
孟子的“弱政府”理论,在后世的中国人看来很可笑,但是孟子看多了战国乱世中的悲剧,所得出的符合他所在时代情况的治国良方。
修路、修水利、整治河道等确实是促进生产的事,但前提是有多余的生产力可做徭役。如果人口和生产力低下到在赋税不高、风调雨顺的王朝都会饿死人,尽量让庶民少被种地果腹之外的所有事打扰,可能真的是唯一的治国良方。
刘盈将书卷丢到身旁,砸出好大一声响。
纸张产量太低,刘盈每日看书,都像是在拿着哑铃锻炼腕力臂力似的。
他笑话宋之前的书生各个能提刀上马,恐怕就是用看书锻炼身体,看的书越多,身体就越强壮。
读书破万卷,就等于举了一万遍的哑铃,能不强吗?
刘盈曲起一臂,遮住眼睛。
“好羡慕隋炀帝,可以有那么多人口,那么多粮食霍霍啊。”
汉圣宗圣皇帝想成为一代开疆扩土的雄主。无奈破破烂烂的大汉,配不上汉圣宗圣皇帝的雄才大略。
刘盈翻了个身,睡午觉,在梦中当他的雄才大略皇帝,顺带欺负小孩。
后几日,刘盈没有再用降智光环。他认认真真和南阳郡守讨论了民生、缉盗等问题,又督促南阳郡守做好察举的工作,才继续南下。
南阳郡的南端,便可到达汉水。
从汉水入长沙国,虽然绕了道,但在这个时候,坐船远比车马劳顿舒服,也更省粮食。
刘盈自然在南阳郡换船,继续南下。
南阳郡守在刘盈离开后,很激动地将这几日见闻写了下来,带进了墓葬。
他能吹一辈子,死后都要吹!
南郡郡守也是这么想的。
太子和善,出乎他的预料。他对太子大胆亲昵,也出乎预料。
我的胆子居然这么大吗?!那可是垂髫之年就能单驴破城的凶残太子啊!!
南郡郡守吓得辗转反侧了半宿。
但第一日他都和太子相谈甚欢了,第二日若是过于拘束,反而会惹太子不快。于是第二日,他只能硬着头皮与太子继续相谈甚欢。
幸亏太子与其父一样,颇具游侠习气,只要吹捧到位,相处不难。
“淮南王可还老实?”确认了南郡郡守也是个鲁钝但老实的人,刘盈便开口提正事了。
南郡郡守脸色一变。
刘盈叹气:“见你面色,便知道他不老实了。不用顾虑,分封诸王的时候,全天下都知道,诸王肯定会反。我只希望他晚点反,让大汉多休养生息几年,多攒几年粮食。”
南郡郡守其实也想报告淮南王的动向。
南郡与淮南国比邻,他与荆王刘贾一样,都是派来监视淮南王的人。淮南王在国内固城池,修兵甲,虽还未有反意,但实具反形。
“英布不会想直接和大汉作战,若反,定会先攻打东边大汉宗室为王的荆国、楚国、齐国,断大汉一臂。”刘盈看出了南郡郡守很惧怕英布,安慰道,“你只要做好防备,及时固守,他不会来南郡。”
南郡郡守相信有赫赫战功的太子的推论,心安了不少。
刘盈离开南郡时,却让人给刘邦送信,将南郡郡守换人。
淮南王还未反,南郡郡守便已经惧战。在淮南王真的谋反时,恐怕他连出兵捅淮南王的屁股都不敢。
让一个懦弱的人监视反王,阿父是不是脑子有病?
哦,阿父还让懦弱的伯父当代王镇守边疆,与凶残的匈奴对峙。阿父确实脑子有病。
不知刘邦得到刘盈的信会生多大的气,又会派谁来接替南郡郡守,刘盈终于到了长沙国。
吴臣虽刚遭遇父丧,也在边境迎接刘盈。
“兄长,我来迟了。”刘盈身穿素服,没有佩戴任何珠宝。
他握住吴臣的双手,称呼吴臣为“兄长”时,吴臣的眼眶立刻红了。
“太子怎么来了?”吴臣哽咽,“路途遥远,若父亲知道了,定会担忧太子的身体。”
“还需要问我为什么来?抱歉,我来晚了。”刘盈道,“不多说了,我先去拜祭伯父。”
吴臣哽咽着点头。
路上,刘盈询问吴臣,南越王和淮南王可有为难他。
“长沙国恐怕也在担忧,淮南王若反,大汉会不会对长沙国动手。”刘盈十分直截了当地对吴臣道,“兄长不用担心。因大汉现在无力对南越国动手,大汉和南越国之间需要长沙国这个缓冲。且大汉现在无力管理长江以南。长沙国自己不反,大汉就会保留长沙国。”
吴臣听着刘盈全是利益的话,竟不觉被冒犯。
他苦笑道:“我知道。其实若是大汉找个理由削了长沙国,我也无怨。”
刘盈道:“伯父是大秦的县令,见识与旁人不同。我知道你们无所谓这长沙王的爵位,是大汉非要把你们按在王座上。若无你们,大汉要稳住闽越和南越,就十分困难了。我和阿父都知道你们是大汉的功臣。阿父会封你的兄弟为彻侯。待我为帝,也会封你不能袭王爵的儿子为侯。”
刘盈这话半真半假。
谁不想当诸侯王?刘盈知道吴芮肯定想当长沙王,不是无所谓这诸侯王的位置。
但保留长沙国的理由,和封吴臣的兄弟、儿子为侯的考虑是真的。
不过吴芮是深受大秦官僚教育的县令,见识、思想确实与英布等人不同。且吴芮深知刘盈的本事,明白大汉会越来越强大。
所以他死前叮嘱儿子,一定要忠于大汉。若英布谋反,不仅要主动出兵帮助大汉,还要寻到机会交还诸侯王之位。
吴臣虽舍不得诸侯王的位置,也知道自己的斤两。
若说他之前心中还有憋屈,得知父亲去世,不仅皇后多停留了一月,太子竟也匆匆赶来。
现在太子向他推心置腹,不仅看出了他们的苦楚,还为吴家找好了退路,吴臣深受感动,心中不甘便淡了。
用纯粹的利益安抚好吴臣后,刘盈又和吴臣拉起家常,说起了自己在匈奴的“趣事”。
吴臣听刘盈得意地炫耀自己与韩王孙信、冒顿那殊死一战,吓得脸色都白了。
“太子竟然只带着五百人,亲自身赴险境,截杀冒顿和韩信?!”吴臣的声音都变尖锐了,“太子!你怎能如此冒险!”
刘盈一愣。
(“太子,我知你纯孝,但你怎能孤身进入彭城?太冒险了!”
“唉,太子,你既然从彭城逃出来,怎么还在楚国?太冒险了!”
“咦?太子,攻打九江国的事交给我与彭越便是,你怎么……唉,你怎么能如此冒险。”)
刘盈嘴角下撇,神情不悦道:“你和你阿父一样啰嗦。”
他将脸撇向车窗外。
车架已经进入长沙国的都城临湘。
这里不是番县,沿路景色与刘盈记忆中的番县大不相同。
但街道两旁行人脸上平和满足的神色,与刘盈当日所见番县无二。
他竟真有些想念吴芮了。
第137章 给吴臣换个地盘
长沙国的都城临湘, 就在后世岳阳市。
长沙国的腹地,便是在云梦平原。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此刻的云梦泽比诗文里还要震撼。
“云梦泽”的称呼源自楚语,但楚人自己是不称呼其为“云梦泽”, 而是为“云梦”。因为在楚语中, “梦”就是“泽”。哪怕经历了大秦, 这里还是老楚人的聚集地。
吴臣是个和父亲一样务实的人。在吴芮还任番县县令时, 按照此时的规矩, 吴臣常帮父亲处理公务, 算是半个县令。
他见刘盈因自己的劝诫, 像个孩童一样闹别扭, 心中没有因“得罪”太子担忧,反倒与刘盈更亲近了。
吴臣体贴地转移话题, 说起了长沙国的治理。
长江之北为“云”,长江之南为“梦”。
战国后期, 因人口增加, 云梦的面积便已经缩小,后世产粮重地“洞庭湖平原”的雏形出现。
而冲积平原的雏形, 就是一片一望无垠的沼泽地。
如何将沼泽变成平原?
吴芮病逝前, 还在腿脖子上裹着皮革,双手拄着拐杖, 每日行走在能没入小腿的淤泥中。
他需要修许多渠道水坝水车,将沼泽的水排干, 才能把沼泽地变成水稻田。
吴芮原本的领地番县, 现在已经划给了淮南国,这一片地方的人对吴芮十分陌生。
失去了民众基础,吴芮的工作很难开展。
云梦泽这片区域民众构成非常复杂。楚人、秦人和土著野人混杂。
吴起变法时, 曾将大量旧贵族迁来,促进了云梦泽的开发。但吴起死后,楚王便弃用了新法,云梦泽的开发也中止了。
秦始皇也曾迁徙民众开发云梦泽。但秦朝统一的时间太短了,且徭役过多,让当地人感到畏惧。
吴芮想动员他们修水利,他们只以为吴芮又要害他们,十分抵触,往山里逃。
吴臣道:“阿父无奈,便停止了计划,承诺不会兴徭役,才安抚住他们。虽然临湘看着平和,实际上……唉。”
吴臣和吴芮身为秦臣,是有点看不得地方“野蛮生长”的。
但如后世太史公《货殖列传》所言,因水热条件好,楚人饭稻羹鱼,火耕水耨,果隋蠃蛤,很难饿死,所以生活十分懒散,得过且过,几乎没有富裕之家。
吴芮在番县当县令时,依托秦国的强大威势,番县人不敢懒惰。吴芮是能吏,在他的带领下,番县人很快就富裕了。
将领地换到长沙国,吴芮虽然是长沙国的王,长沙国给当地人的威慑远远不如大秦。
吴芮又不是一个暴虐的人,见当地人不想干活,便也懒得催了。
吴臣提起此事,颇有些憋屈。
刘盈的注意力成功被转移,捏着下巴沉思。
南方和北方不一样。北方水热条件不好,人手不足的时候,光是种出果腹和纳税的粮食,庶民便已经拼尽全力;南方则在种地之余,还能有空闲劳动力。
但人只要饿不死,就难免懒惰。当地土生土长的楚人别说主动修水利,连耕地都懒得细致伺候,一把火烧了就算耕了。
后世南方好几次大开发的开端,都是北人逃荒南下,来南边“卷”出来的。
现在北方自己种粮食的人都不够,不能迁徙北人来“卷”南人,就只能靠强制的行政命令来让南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