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 第314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系统 爽文 穿越重生

  韩信真是服了刘肥。刘肥还当什么齐王啊,还不如自己当。自己至少会思考。

  刘盈又问萧谨和刘孺儿。

  刘孺儿当然说不知道,萧谨则让刘盈别卖关子,很无聊。

  见众人都不买自己卖关子的账,刘盈很没趣地解释自己的行为。

  后世总说黄巢掘了世家的根。黄巢确实打击了世家,但掘根还不至于。

  魏晋南北朝时世家被屠了一遍又一遍,不还是死灰复燃了?真正屠世家根的有很多事,是多种因素混合的结果。

  比如“科举”将“注经权”从世家转移到中央。从此听中央的话士人才能做官,而不是依附世家做官。

  又比如唐朝时科举不糊名,需要行卷。行卷就要求士人长期住在京城附近寻找机会。这一代一代,“郡望”就只剩下个空壳,世家的优秀子弟都住在了京城附近。

  “学宫制度也是如此。大汉强盛后,哪怕是诸侯国的豪族优秀子弟,也是先倾向于在长安寻求机会,若不成再投奔诸侯王。”刘盈道,“我告知了他们有学宫这个机会,他们就会来长安游学。久而久之,他们就在长安住下了。”

  就算不是全家人住下,肯定也有分支留在长安。这样他便不动兵戈地拆分了地方豪族。

  其实刘邦已经迁过一次六国豪族入关中。现在还留在齐国的豪族,都是“迁不动”的。

  他们可能“主家”迁了,但大部分族人转成“分支”,仍旧留在了当地。

  这不是说刘邦的迁豪族的政策无用。地方豪族都是这样一层一层被削弱的。

  刘盈将来也会搞个“五陵少年”来削弱豪族,但温柔的措施也不可少。

  他只是求贤若渴,向往当年齐国学宫的热闹,所以在长安建了学宫,希望天下士人来求学而已,可没有什么坏心思。

  韩信似有所悟:“所以盈儿没有骗曹相国。”

  刘肥使劲点头:“盈儿明明回答了曹相国的话,相国自己不信。他确实是想太多。”

  盈儿说的他的目的便是推广学宫,没说错啊。这就是盈儿的最终目的。

  萧谨直觉有点不对,但细思又觉得好像是这么回事。

  老大确实是该说的都说了,没有隐瞒。

  至于刘孺儿,她已经晕乎乎地吃糕点了。

  ……

  刘肥虽然大部分时候都在走神,将刘盈的真实意图告知曹参,为刘盈和曹参“打圆场”的也是他。

  为刘盈故意制造的缝隙缝缝补补这事,刘肥最擅长了。

  曹参再次为刘盈不好好说话而哭笑不得。哭笑不得之余,他细品了刘盈话中的道理,怅然许久。

  刘盈看得太长远,倒显得他们这群叔伯跟不上了。这可不行。

  曹参便停止找借口,主动问刘盈最新的课程,有没有需要自己帮忙的地方。

  陛下都积极参与覆灭大汉,自己这个大汉开国功臣应该紧跟陛下的步伐,为陛下鞍前马后才是。

  从刘盈的课程中与后世人杰交锋,先人从后世子孙的经历中吸取教训,这是神仙的馈赠。

  《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天假与我等之手,不可违~也。曹参拉长了声调,一头跳入了汉末乱世推演中。

  刘盈没故意激将便激将成功,何尝不是一种高明的激将法?

  汉末群雄争霸可以说是汉末豪强,即世家的雏形在争霸。曹参将袖子兜在袖子中,通过刘盈的描述俯瞰整个汉末棋盘,一点一点梳理汉末豪强势力,寻找他们薄弱的节点,如他领兵打仗时一样。

  说来汉末有个枭雄也姓曹,虽是曹姓宦官养子,却自称是我的子孙?

  哈哈哈哈,无所谓无所谓,先祖来会会你!

  齐国豪族和士人还在回味太子刷名声的举动,谁也没察觉,齐国宽和的相国曹参眼中,多了一抹被他藏起来的大汉战功第一的名将锋芒。

  他们也没察觉,刘盈大半夜蒙面挟持了被软禁的田横,来到了大海边听浪花拍岸。

  田横在大汉刚立国的时候拜见过刘邦,也见过刘邦身旁桀骜的太子。

  当刘盈扯下面巾,田横脸皮抖了抖,差点没叫出来。

  当韩信面无表情地扯下面巾,另一个扯下面巾的是恢复了老好人愧疚表情的齐王刘肥,田横深吸一口气,很想骂一句“你们三兄弟有病啊!”

  “这不是他们还在想我接下来要怎么讨好他们,好在齐人中刷名声,不好直接把你带出门嘛。”刘盈一副哥俩好的语气,勾搭着田横的肩膀挤眉弄眼,好像田横是他忘年交似的,特别自来熟,“要不要跟着我干一票青史留名的事?”

  田横深呼吸:“太子,你这话像匪徒。”

  太子自来齐国之后,名声变得很快,但田横不为流言所动。

  他可是亲眼见过刘盈如何戏弄西楚霸王项羽。总不可能刘盈随着年岁增长,战功越立越多,人还能变谦逊了?

  田横不知道刘盈回长安就该当皇帝了,但他知道刘盈既然没死在沙漠里,太子之位就无人能动摇。齐人有多愚蠢自大,才会认为太子需要在齐地的名声?

  田横就算猜不出太子的目的,也绝不可能相信太子的目的是讨好齐国豪族士人。

  身为曾经齐国最大的豪族,田横很有自知之明,天下没有哪个豪族需要刘邦刘盈父子“讨好”。

  他们不愿意动手,只是大汉需要休养生息,不希望大汉生乱。

  可田横就算有自知之明,太子来齐地不是为了讨好齐地豪族,但太子直接当盗贼劫人,也实在是超出他的想象。

  你不需要讨好我等就罢了,一点形象都不要吗!

  田横不是大汉忠臣,他甚至不想当大汉的臣子,此刻也忍不住质问齐王和淮阴侯:“任由太子胡来,你们就是这么当臣子和兄长的?!”

  韩信早就在后悔,自己怎么被刘盈“只能悄悄见面,所以把他带出来”的鬼话绕了进去。但田横斥责他,他还是装出个云淡风轻不屑一顾的神情,保持了风度。

  刘肥完全没有了当初在田横面前挨个砍田家人头的冷漠王者风范,不断点头哈腰搓手手替弟弟找补,弟弟还小,弟弟只是顽皮,弟弟没有坏心思,田公别和弟弟一般计较。

  田横深吸一口气。齐王你知道太子做得不对,你别事后道歉,你提前阻止啊!

  大汉的未来交到这样的人手中,汉帝你真的心安吗?!

第188章 刘盈变正常太子

  刘邦心不心安田横猜不到, 田横的心在听了刘盈的话之后哐哐直跳。

  被吓的。

  刘盈说要带着田横青史留名的大计划,就是支持田横出海当海盗。

  听说东边的小岛有金银矿,你要不要去占一占?听说西边的国家繁盛不输于中原,你要不要在海上开辟新的商路?

  田横根本不信:“这么好的事, 你怎么不去?”

  他先被刘肥砍了小半族人, 又被刘盈劫掠, 是一点尊敬都不想装了。

  齐地在田横复国前就被大汉拿下, 章邯先来, 韩信后来, 楚军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田横之后一直在刘邦麾下当客将, 很熟悉刘邦在战场上的英姿。

  他看看刘盈, 又看看刘肥,最后看看老大不小了还和弟弟们胡来的韩信。

  英明神武仁厚宽和, 只是嘴有点脏有点欠的大汉皇帝,怎么会有这样三个完全没有继承他一丁点优点的儿子?!

  特别是刘盈, 刘邦怎么会有这样的孽子!

  刘盈长吁短叹道:“我想啊, 但大汉人太少事太多,经不住折腾。可如果不在我当皇帝的时候好好探索海外, 继任者无知无能, 要么不知道海外的好,要么算不明白得失让大汉反受其累, 我也很为难。”

  韩信和刘肥不住点头。他们就是这样被刘盈说服,陪刘盈把田横“盗”了出来。

  刘盈在田横身旁坐下, 指着大海, 说起自己略知不多的海外的事。

  仙山?那肯定是没有的。长生不老药更是不可能有。

  我们大汉就算刚建立,也算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了。若有人朝圣,就该来我大汉。

  那么海外有什么?

  刘盈没见过这个世界的海外, 但后世很少有人没听说过罗马文明和玛雅文明。

  好想亲眼看看后世只存在于猜想中的古老神秘文明啊。

  如果刘盈不是皇帝,而是不能继承皇位的诸侯王或者勋贵子弟,以他不安分的性子,后半生肯定会向往大海。

  劳累?安危?那都无所谓,死在异国他乡也无所谓,他就要去看看,亲手将古老文明神秘的面纱揭开。

  可惜他即将背负一个庞大的帝国,帝国中有无数他的子民。

  “很少有贵族会把大海当退路,我想你对大海的看法,或许与俗人不同,与我有共同语言。”刘盈曲着膝盖,手臂放在膝盖上,双手撑着脸,“哇,日出!”

  田横顺着刘盈惊喜的眼神,将视线投向海面。

  红色的烈日从海平面上喷涌而出,就像是爆发的火焰,顷刻染红了暗色的海面。

  一老一少并肩坐在山崖上,远眺仿佛被火点燃的海面。

  许久许久,田横看着已经完全跃出海面的太阳道:“我已经老了。”

  刘盈道:“你老了,也比寻常人有雄心壮志。”

  田横道:“出海算什么雄心壮志。”

  刘盈道:“信我,无论是你们反了项羽还是反了我阿父,后世人都不会说你们有雄心壮志。你现在成为大汉探索大海的先驱,庙宇说不定会比我阿父还多。”

  田横终于将视线投向刘盈:“谁的庙宇会比帝庙还多?”

  刘盈在朝晖中伸了个懒腰:“大汉会灭亡,皇帝也会消失。后人或许不会祭拜大汉和皇帝,但一定会祭拜为他们开拓新疆域的先祖。”

  田横问道,又像是自问:“皇帝怎么会消失?”

  刘盈笑道:“皇帝会出现,也会消失。等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繁荣,总会有更好的制度等着这片土地上的人。”

  田横眉头紧皱:“皇帝不好?”

  刘盈道:“比以前好。”

  田横不说话了。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说什么。刘盈的话他都听得懂,但心里不明白。就像是刘肥嘲笑他,夸赞刘盈时,他也只能听懂话语表面的含义,听不明白刘肥真正想说的话。

  什么未来,什么庶民,什么遥远不可见的后世,与用汗青堆积的丰碑,他都听不明白。

  他不明白为何刘盈确信后世名声最响亮的不是王侯将相。

  成王败寇,王才能青史留名。他一个在秦末争霸中的失败者,一个在已经逐渐稳固的大汉还不甘心的可笑的人,怎么可能出个海,就能比大汉的开国皇帝庙宇还多?

  田横听不懂也看不懂刘盈,刘盈却能一看看懂田横心里的疑惑。

  刘盈心道,因为皇帝的功绩记载在史书中,记载在人心中,不需要建庙啊。

上一篇:凤鸣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