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 第335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系统 爽文 穿越重生

  于是曹操在二屠徐州时与陶谦“和解”,以收起屠刀为由,逼陶谦归附。

  陶谦既仇恨曹操,不愿意和曹操和解,但又不愿意徐州被“三屠”,便如原本历史中那样,将徐州托付给刘备,请刘备在自己死后与曹操和解。

  他相信刘备素有仁名,应该会尽量保全徐州。

  刘备打不过曹操,又有陶谦的遗言托付,自然只能提前归附曹操了。

  曹操也是逆境英雄。被二袁这么一逼迫,他在徐州一战赢得更出色。陶谦已经不能控制徐州。

  刘备没有在许县拜访刘盈,而是在刘盈快离开曹操地盘的时候堵住刘盈的去路,就很好理解了。

  这一对刚“强取豪夺”结束。刘备不喜曹操,曹操也没有信任刘备。刘备正在谋划怎么脱离曹操。

  法正、诸葛亮、庞统和张翼四位少年郎听着刘备的过往和抱负,都落下了眼泪。

  刘备的语言感染力很强,又是剖析真心。听他倾诉理想的人,即使是敌人,也很难不被他触动。

  刘备的三位心腹也眼眶通红,若不是怕失了仪态,误了刘备招揽人才的大事,他们都想放声大哭了。

  刘备终于倾诉完。在场几人从情绪中回过神,将视线投向宴席的主人。

  这一瞥,他们就像是被泼了一盆冰水,澎湃的情感瞬间从心中退去。

  刘盈的神情十分平静,眼神一点波动都没有,好像半分都没被刘备触动。

  最年轻也最难控制感情的诸葛亮嘴张了张,然后咬唇垂首。

  不知怎么的,他心里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

  法正心直口快,对刘盈道:“张盈啊张盈,你给点反应啊。难道你对这乱世一点不满都没有?”

  一直在吃东西的刘盈放下筷子,把刚放下的酒杯又拿起来,用酒液润了润唇。

  “不满?当然有。”刘盈平静道,“谁会对乱世满意?”

  法正将身体倾斜向刘盈:“可你的神态也太平静了。”

  刘盈瞥了法正一眼:“习惯了。”

  法正:“……”他当然相信刘盈不是对乱世无动于衷的人,但刘盈现在的态度真的不对劲啊。

  刘盈难道不是想招揽刘备吗?这过分冷漠的态度,你是故意找碴吧?刘备都尴尬了!

  刘备还是第一次遇到对他完全无动于衷的人。

  哪怕给点鄙夷,说句反驳的话?怎么和没听见他说话似的?

  刘盈明明之前对他很热情,怎么就突然变冷漠了?

  刘盈问道:“刘将军可说完话了?那该我了。”

  刘备给了快跳起来的下属一个安抚的眼神,仍旧语气尊敬:“请。”

  刘盈道:“这世道确实乱了,诸公确实只顾着争权夺利。刘将军认为,要恢复太平的办法,就是大汉恢复太平,对吗?”

  刘备点头:“是。”

  刘盈笑了笑,道:“刘将军既然为宗室,当对大汉先祖很了解。汉高祖当初为何起兵?是上天告诉汉高祖,他应该当皇帝吗?那赤帝子和白帝子的传说,和大泽乡狐狸的叫声,是真实的吗?”

  刘盈所问的问题非常简单,简单到一个有一点历史常识,略微读过几本史书的人都能回答。

  但不知道为何,刘备看着刘盈的表情,脑海中竟有了一瞬空白。

  当他回过神,刘盈已经自己说出了答案。

  “狐狸当然不会那么叫,那些神异的故事全是假的。汉高祖最初揭竿而起,和陈胜吴广他们揭竿而起的目的没什么不同。”刘盈将喝了许久都没喝完的酒举起来,仰头一饮而尽,“他只是活不下去了,不揭竿而起就得死。”

  刘盈将酒杯放回桌上,力道有点重,发出沉闷的响声。

  他抬头看着刘备,轻声笑道:“刘将军,大汉现在的庶民活得下去吗?黄巾军真的只是一群喝了符水胡言乱语的逆贼吗?”

  刘备沉默。

  他可以回答,但以他的性格,他无法回答。

  刘盈叹了口气。刘备不回答,他对刘备倒是更满意了。

  刘备确实是把自己当大汉宗室。他有野心,但复兴大汉确实也是他的野心之一。

  所以刘备明明知道自己想说什么,站在他的立场应该反驳自己的话,甚至应该因道路不同而生气,但他却选择了沉默。

  刘备没说话,刘备的心腹没听懂。刘盈这边的小伙伴,有三人都听懂了,只有张翼还略有些茫然。

  诸葛亮仍旧是最沉不住气的人,他闷声道:“照你这么说,大汉亡得好?”

  刘盈嘴角仍旧带着笑:“大汉亡得好不好,不在你我的判断,在黎民百姓的判断。诸公视庶民为草芥,庶民也确实如草芥般顽强。哪怕汉武帝末年户口减半,他们也能咬牙等着下一任明君到来;哪怕王莽篡汉,他们仍旧支持汉世祖。”

  刘盈给诸葛亮斟满酒:“庶民给大汉的机会还不够吗?”

  诸葛亮眨了眨眼,之前心头奇怪的郁闷竟然消散了。

  刘备终于开口:“很够了,是大汉做得不够好,大汉应该弥补。”

  刘盈颔首:“刘将军说得对。庶民给了大汉多次机会,大汉皇帝和朝廷应该更好地对待庶民。但事实相反,大汉皇室认为这是他们天命所归。大汉的公卿,呵,都认为大汉复兴是他们的功劳了。”

  刘盈说罢,竟一瞬间散了世家子的架子,斜斜倚靠在背后的凭几上。

  他挑眉:“如今什么世家豪族地位颇高,谁还记得,大汉的先祖,也是庶民啊。那些个六国旧贵族,就只有项籍一人登上过秦末逐鹿天下的大舞台。”

  法正坐正身体:“你先祖留侯是六国旧贵。”

  刘盈道:“留侯曾放弃复兴韩国,你可知道为何?”

  法正道:“我当然知道为何。只是张盈啊,此时和秦末不一样了。”

  刘盈竖起一根手指晃了晃:“我当然知道不一样。张翼,我来考考你,一个国最重要的是什么?”

  张翼条件反射说出曾经读到过的内容:“在戎在祀?”

  刘盈笑着点头:“周朝是这样,军队保卫国土和皇帝,礼仪决定朝堂的稳固。不过秦汉就不同了。”

  庞统略一沉思,道:“赋税。”

  刘盈合掌:“没错。制定礼仪的是士大夫,服兵役和交赋税的是谁?”

  他没等其他人回答,便道:“是庶民。为何世家豪强现在腰板子硬,为什么你们说秦末和如今不同?因为大汉的庶民和土地大部分都掌握在世家豪强手中。”

  法正尖锐道:“那你是希望这世道更乱吗?只有世道更乱,世家豪强才可能受创。”

  刘盈摇头:“何须更乱?已经够乱了。现在需要的,看清乱世的弊端,拥有坚定理想和超出常人的才华,能建造新的秩序的圣明君主。”

  刘备心神摇摆,又眼含期盼。

  刘盈却对刘备摇头:“我说的不是你,是我自己。”

  刘备:“……”

  法正、庞统以袖掩面。

  诸葛亮嘴角微抽,别过脸去。

  只有张翼露出傻乎乎的神情。啊,说到哪了?

  刘盈伏案大笑:“你这什么神情?嫌弃我年龄太小吗?没发现我的年龄才是优势吗?我如今就可以与群雄站在同一个舞台,而我年纪这么小,可以活活熬死你们这一群中老年枭雄。”

  刘盈握拳,竖起大拇指指着自己:“对不对?”

  刘备:“……”他突然觉得,“张盈”是不是在玩他?

  刘备稳住心神,道:“实现你的梦想,和我的理想不冲突。”

  刘盈笑着摇头道:“冲突哦。如果现在说什么三兴大汉,那些前朝公卿就会摇身一变,根据大汉的法统,直接继承他们的爵位。一个新王朝,定是要推举一个新的贵族阶层,毁掉旧的贵族阶层。哪怕旧贵族阶层中有人成为新的贵族,那也只是在新的王朝立了功劳,不是因为祖荫。”

  刘盈本想再喝一杯酒,但他摸了摸肚子,觉得还是吃菜更好。

  比起喝个水饱,还是吃饭有意思。

  他拿了一个饼子,啃了一口,啃得满脸芝麻。

  刘盈擦了擦嘴边的芝麻:“总的来说,我觉得这大汉已经腐朽,该有一个全新的统一王朝出现了。凭什么秦末民不聊生,大秦不能灭亡?同样,大汉已经民不聊生,那就该灭亡了。”

  “不过大汉灭亡后,接下来应该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新王朝。可满朝公卿啊,已经不想再有下一个大汉出现。这可真令人头疼。”刘盈三口两口啃完了饼子。

  他拍了拍肚子,露出满意的神情。刚才装什么逼,只顾着小口喝酒小口吃菜,快饿死他了。

  放开了就懒得再装,刘盈又干掉一张饼,才在众人瞠目结舌中继续说话:“如刘玄德你所说,大汉因庶民灭亡,公卿却没把庶民当回事。他们也希望下一个王朝别把庶民当回事,只把他们自己当回事。唉,现在就有了端倪。在大汉,如你心腹那样的出身当了官,在朝堂上谁敢歧视?现在若不背后有个世家,都不敢大声说话了。”

  刘盈拍了拍大腿,摇了摇头:“当初大汉朝堂上,世卿之子留侯可没歧视过县吏萧相国啊。”

  “扑哧……”张翼捂住嘴,咳着嗽道,“你、你继续。”

  法正翻着白眼道:“你说什么废话?”

  刘盈笑着问道:“这算废话吗?虽然现在什么萧氏曹氏夏侯氏已经可以称自己为世家,但他们的先祖可都是庶民。如今瞧不起庶民士人,难道是因为开国勋贵的后人血脉高贵吗?不,他们只是担忧,再出现一批和他们先祖无二的人。”

  刘盈对着脖子比画了一下:“如汉高祖揭竿而起时一样,活不下去的人,把令他们活不下去的人都杀了。”

  诸葛亮已经完全没有郁闷了,他只是眼神死了:“我求你闭嘴吧。你再说下去,我们就不一定能离开中原了!”

  刘盈拍着桌案笑出了眼泪:“不会不会,刘玄德肯定不会出卖我们。我也相信他认可的心腹的品行。刘玄德的下属都是世家子弟瞧不上的寒门,我替他们说话,难道他们还能卖了我?”

  庞统深呼吸:“张盈,你之前还尊称刘皇叔为将军。”

  刘盈挤眉弄眼:“你就说他应不应我这声玄德吧。”

  他手掌一翻,如变戏法似的,空无一物的手掌心,出现了一方小印。

  后世影视剧中,皇帝玉玺有人脑袋那么大,投出去能砸死人。

  傻逼了吧?

  翻阅竹简木牍时在举重,盖个章也要举重吗?何况秦汉的文书常用竹简,那么大的章盖哪?

  有许多神奇传闻的传国玉玺后世人没见过,但后世考古出土过秦国同规格的皇帝玉玺,最大的也就3.5厘米×2厘米的小印鉴。出土的汉代皇帝玉玺,就更小巧了。

  在刘盈所在的时空,还没有秦朝的皇帝玉玺是王朝正统凭证的说法。

  因为秦朝时间太短了,汉人又刚经历了秦的暴政,不仅没人说秦才是正统,很多人还在怀疑那“皇帝”的制度究竟行不行。

  秦汉一脉相传的玉玺会成为“传国玉玺”,是因为后世人认可了大一统的制度,盖棺论定秦汉皇帝用的玉玺的正统性。

  那刘盈他没用的老父亲为什么沿用秦朝的玉玺呢?因为他吝啬,懒得刻新的。

  有的用就行,还挑什么啊(抠鼻)?

  同样形状不同材质的秦国皇帝玉玺,老刘家还有十几个,统统进过刘盈的口袋。

  有没有一枚皇帝印玺是和氏璧做的?刘盈问过李斯他儿子李由,李由说不知道。

上一篇:凤鸣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