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兰竹
刘盈也不知道真假,因为“和氏璧被磨成了传国玉玺”是唐朝人说的。
不过确实有一枚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刘盈拿它打过水漂,然后刘盈他阿母命令刘盈自己从池塘里把玉玺捞回来。
他手中这枚玉玺便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但没崩角,也没用黄金补角,玉玺的材质是老秦人最爱的蓝田玉。
《汉书》只写了太后把玉玺丢地上,但没崩角。历代史书中从未提过玉玺崩角,就像是它们没写过传国玉玺是和氏璧,都是民间传闻。
刘盈用右手托着小小的玉玺,在刘备眼前晃了晃。
然后他手又一翻,给刘备展现出空荡荡的掌心。
刘盈双手击掌,又摊平手臂。“啪嗒”,我手中什么都没有。
“我相信你们的品行,你们不会让我失望吧?”刘盈又躺回凭几上,吊着眉梢笑道。
鸦雀无声。
半晌,吸气声此起彼伏。
诸葛亮跳起来,扑向刘盈,在刘盈袖口和怀里使劲翻找,把刘盈的外袍都快扯掉了:“在哪里在哪里?让我再看一眼!我没看清楚!”
法正双手缓慢捂脸,使劲揉脸,然后重重拍桌:“张盈!你是不是太过分了!难道我们的友谊,还不如你对刘备一见如故吗!”
庞统阴阳怪气道:“你既然比起我们信任他,那我回荆州了。”
张翼:“啊?啊!”这个孩子傻了。
关羽略微瞟了一眼,只知道这是一方小印,所以没意识到问题。
张飞完全没看,还沉浸在刘盈大放厥词的震撼中,此刻直挠头。
糜竺看清了。他正在抽自己巴掌,似乎以为自己睡着了。
刘备张嘴,刘备闭嘴,刘备很想两眼一翻晕过去,但他身体很好,一点都不晕。
传国玉玺在张盈那里?是汉哀帝托付给张盈的吗?还是张盈也是刘姓宗室?
如果张盈是带着玉玺的刘姓宗室,他怎么不用本来的身份?是怕被二袁和曹操等人联合袭击吗?
刘备直觉没有这么简单。
如果张盈真的不在乎大汉正统,只想积攒势力逐鹿天下,他完全可以用玉玺向二袁和曹操换兵卒和粮草、地盘。
以张盈的年纪,二袁、曹操等人不会太过忌惮他,一定会满足他的要求。
虽然传国玉玺的意义重大,但谁都知道,在乱世中没有它也没关系。
刘备声音颤抖:“你是谁?”
刘盈把胆敢造反的诸葛亮小少年压在身下,十字固定:“等你在中原过不下去了,来益州寻我,我再告诉你。”
诸葛亮:“嗷!!!疼!!!”
第198章 三兴大汉也还行
刘备今年三十四周岁。
这个年纪, 正是男人身体和意志都最强韧的时候。
但刘备说他撑不住了。
终于明白刘盈手中小印是个啥的关羽和张飞,身体和瞳孔都抖动了起来。
张飞已经想装醉,钻桌子底下去。
虽然桌子太矮,藏不进他。
刘备等人本来准备今日就回去。看来今日, 他们是必须留宿了。
不把心情整理好, 他们不敢出这个门。
无论刘盈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他手握大汉皇帝玉玺, 这一传出去, 刘盈就别想离开中原。
刘备、关羽、张飞和糜竺四人快被刘盈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压垮了。
比起这四人, 诸葛亮、法正、庞统三人虽更年轻, 因为早有猜测, 情绪最先平静下来。
就是稍显迟钝的张翼在理清了现实后,他摸了摸脑袋, 也和没事人似的。
张翼这人才华不及诸葛亮、法正、庞统,唯一超过他们的地方, 可能就是心大, 沉得住气了。
他们重新围在了一起,举起酒杯畅饮。
不爱喝酒的刘盈去了一次厨房, 又布了一桌子菜。
屋内没有伺候的人, 刘盈直接抱着羊腿啃,看得众人纷纷侧目。
刘备又开始怀疑自己的猜测了。
“张盈”这模样, 怎么看也不像个皇帝。
他思维不知怎么跳跃了一下,又冒出个念头——“张盈”怎么看也不像个后汉的皇帝。
话半说开, 暴露了本性, 刘盈懒得再掩饰。所谓的“煮酒论英雄”,变成了“煮酒暴论刘家先祖”。
刘盈自从知道自己是天命之子穿越者起,就对自己的谥号庙号特别在意。他对东汉皇帝这种会乱删别人庙号谥号的不肖子孙深恶痛绝。
大秦从统一到灭亡, 一共不过十五年,没有形成统一王朝完善的礼仪制度。
西汉草创,礼仪制度正在摸索中,后世许多众所周知的礼仪制度,西汉人并不知道。
比如传说中“大汉最严格的庙号制度”,西汉人就不知道。
西汉只要是个正常死亡没早逝或者没被赶下台的皇帝,都有庙号。
汉光武帝这不肖子孙脑袋一拍,说什么庙号要有功绩的皇帝才能拥有,把祖宗的庙号删了。
他还把吕高后的谥号给删了。
刘盈一手拿着羊腿,一手拍着自己的大腿,怒骂汉光武帝:“哪来的不要脸后人,乱改前人的庙号谥号?我大汉就算灭了吕氏全族,也没动吕后的谥号。他算个屁!”
刘备:“……”这人真的不太可能是大汉宗室子弟吧?
刘盈以己度人,认为汉光武帝就是认为先祖占了太多好听的庙号,担忧自家子孙将来取庙号时没有好字眼,才找个借口下了祖宗的庙号。
说什么“与礼不和”,我大汉就是第一个长期的大一统王朝,“礼”就是咱们开创的!你还要附和哪里的道理?
再说了,东汉人也不怎么符合他们自己的道理。
秦汉以及先秦时代,确实没有那么多“礼”。
比如后世斤斤计较的谥号,哪怕长达十几个字都必须不准重复。而晋国一百年内出了两个晋文公。
还有那因“与礼不和”删掉祖宗庙号的东汉,西汉有“汉孝元帝”,东汉灵帝还追封自己父亲为“汉孝元皇帝”。
也就是庙号得刻在牌位上,牌位要放进宗庙里,不能磕错了头,不然得话,哼,刘盈以己度人,认为东汉这群不肖子孙,肯定会抢先人的好听庙号!
他们都做得出来删前人的庙号和谥号这种事,还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出来的!
以后后世那些不要脸皇帝,居然改先人的名字,以避后人的讳,都是从东汉这群不要脸皇帝开始!
听着刘盈大骂东汉皇帝,连刘盈的小伙伴的脑袋都像是被锤子砸过似的,耳朵嗡嗡嗡响。
这人的真实身份究竟是谁啊,他怎么敢如此点评后汉皇帝?
更让他们纳闷的是,刘盈大放厥词,他们却有一种“很正常”的错觉。
难道是刘盈的态度太理所当然,才让他们产生这种可怕的错觉?
诸葛亮捧着掺了蜜水的酒喝了一口,压了压惊。
刘盈嫌弃诸葛亮年纪小,不准他多喝酒。每次诸葛亮馋酒,刘盈都要给他掺半杯水混着喝。
其余小伙伴跟着刘盈欺压诸葛亮,诸葛亮只能处于“臭弟弟”的食物链最低端,喝酒掺蜜水的那种。
冷静后,诸葛亮点评道:“让先人避后人的讳,汉宣帝不也干了?荀子的姓都改了。”
刘盈举着羊腿怒骂:“那也是个不要脸的后世子孙!”
诸葛亮再次喝掺了蜜水的酒压惊。刘盈再这么嚣张下去,他都怀疑刘盈是汉高祖降世了。
法正也冷静下来,笑话刘盈:“汉哀帝不也是抢了前人的谥号?”他还是认为刘盈和汉哀帝有关系,特意刺探一下。
刘盈翻白眼:“汉哀帝真的有谥号吗?”
汉献帝有谥号,是因为他活得长。自己诈死,不仅年少,继位时间也短得可怜,哪怕是末代皇帝,也不该有谥号。何况群雄捧了那么多傀儡皇帝出来,还不肯认可自己是末代皇帝。
他应该和以前那些继位时间极短的可怜小皇帝坐一桌,与这个时空汉惠帝的两个倒霉儿子一样,和刘辩合称东汉的前后少帝。
如果他们承认自己是东汉的末代皇帝,刘盈才能得到一个单独的俗称,“汉末帝”。
“早孤短折曰哀”“遭难已甚曰哀”,若只论谥号含义,这谥号配得上诈死的刘盈。但关键是,按照常理,诈死的刘盈不配有谥号。
这样一看,和前汉撞了的“汉孝哀帝”谥号,就很耐人寻味了。
听了刘盈的反问,法正皱眉沉思。
张翼毕竟是真正的“勋贵世家后人”,官宦子弟,接受父辈对朝堂的教导更多一些。
他迟疑道:“或许是汉哀帝死后,朝堂诸公有人不认可他这位皇帝的正统性。他毕竟是董卓立的。”
刘盈啃完了羊腿,用手帕擦了擦脸上和嘴上的油,对张翼点点头,鼓励张翼继续说。
张翼心中涌出一股被认可的欣喜之情,语气多了几分笃定:“如果不认可董卓所立幼帝,那与董卓同去长安,在董卓废立皇帝时妥协的诸公,脸面上便不好看了,所以他们必须给幼帝上谥号。”
庙号不能随便上,便只能上谥号,以表明他们跪拜了几年的小皇帝确实是继承大统的真正皇帝。
庞统疑惑道:“那为何又和前人谥号撞了。”
张翼迟疑了一会儿,道:“我想,这大概和史书中的‘春秋笔法’是同一个道理吧?”
诸葛亮看向张翼的眼神,夹杂着些许诧异。
张翼在他们几人中,才华学识都垫底。只是众人更注重友谊,张翼又是“张盈”族弟,他们对张翼很宽容,没有自恃才华比张翼高,就轻视张翼。
听张翼一席话,好似他内部未必没有锦绣乾坤?
还是说,张翼与他们交往中,成长了许多?
法正眼珠子转了转,微笑道:“盈弟啊,公卿中的矛盾,可有利用之处?”
刘盈瞥了法正一眼:“正弟啊,自己想。你老是依赖为兄,还怎么成长?”
诸葛亮、庞统、张翼三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