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 第375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系统 爽文 穿越重生

  可刘盈都要当皇帝了,从未气死过人,倒是有很多人被他气活。

  他很好奇,自己能不能真的气死人一次。

  袁绍是一个好对象。

  要气死人,首先对方要有容易被气死的基础病。

  历史中袁术和袁绍都死于吐血。虽然史书中说袁术和袁绍是郁结于心,但只要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郁结于心需要引发其他疾病,才能把人郁闷死。

  会导致吐血的疾病,大多是肺部问题和肝部问题。

  因肺部原因吐血,养一养还能多活几年;肝部出了问题,吐血就是晚期,很快就要死了。

  史书中有袁绍和袁术可能得肝病的蛛丝马迹吗?

  有。

  东汉末年贵族流行吃淡水鱼生,有士人因感染寄生虫而亡。寄生虫感染诱发的疾病之一就是肝病。

  东汉的淡水鱼生对食材的选用十分严苛,只有地位极高的富贵人家才能享用。袁绍和袁术是三公之后,东汉顶尖的豪门,他们还在洛阳当纨绔子弟的时候,恐怕天天都能享用这顶级的美味。

  兄弟二人同死于寄生虫导致的肝硬化,那再正常不过。

  抓到袁术后,袁术很快就吐血奄奄一息。

  根据华佗的诊断,袁术确实肚子里有很多寄生虫,肝脏也有问题。

  他很想等袁术死后,解剖袁术看看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可惜袁术地位太高。

  不过刘盈已经帮他寻到许多可以验证他经验的已死的病人。希望华佗能在寄生虫防治上有更大的贡献。

  张仲景献城投降后,刘盈让张仲景赶紧来和华佗一起研究。

  等乱世结束,他就没办法给两人找这么多大体老师练手了。

  张仲景很尊敬刘盈和华佗的医术和仁心,但实在是受不了两人的邪门。

  所以他即刻启程,迅速来到刘盈和华佗身边,阻止他们更加邪门的行为,劝说他们不要偏离正路。

  等许县投降,张仲景得知在许县的家人都安然无事后,就更加心无旁骛,什么家族什么仕途,他都懒得再琢磨了。

  家人很支持他。

  只要能随侍新的君王左右,家族的富贵总是能够指望的。

  张仲景对袁术的病情的判断与华佗一致。刘盈确定,袁绍也快到肝硬化晚期了。

  他摩拳擦掌,想要证实长辈对他的“诽谤”。

  既然你们老说我气死人,我真气死一个人给你们看看!

  刘盈为了能气死人,花了大力气给袁术吊命。他还让人把袁术送到自己身边,自己用纸上谈兵的医术知识,和华佗、张仲景一同为袁术诊治。

  该死不死,袁术被折磨得够呛,还要对刘盈亲自为他吊命的行为感激涕零。

  袁术志大才疏,这一世谁也不服。

  哪怕他的行为导致了袁家政治势力的撕裂,极大削弱了袁家的代表袁绍的力量,堪称袁家拖后腿第一人,他也不后悔。

  凭什么袁绍能当袁家的代言人?不服就是不服。

  对刘盈,袁术终于服气了。

  无论是能力还是品德,以及刘盈对他才华的认可,都让袁术对刘盈心折。

  他热泪盈眶对刘盈道,恨不能早遇到刘盈,成为刘盈麾下最厉害的重臣。

  刘盈出了门就抠耳朵:“他在发什么疯?谁认可他了?”

  诸葛亮嘲笑刘盈:“他都为你写信劝降袁绍了,你就让让他,假装认可他了吧。”

  刘盈追打诸葛亮。

  袁术劝降的信又没用,他才不要被人嘲笑眼神不好。

  毫无压力地混入刘盈麾下将领中,背着手看刘盈追打诸葛亮的曹操好奇道:“如果有用呢?”

  刘盈:“眼神不好就不好,嘲笑算个屁!赶紧多写几封!”

  曹操沉默。他以前的眼神才不好,才会误判张盈的性格。张盈这一看就是大汉宗室返祖,充沛的“高祖之风”啊。

  一个人影一闪而过,被曹操抓住了袖子。

  刘备尴尬不已。

  曹操气定神闲道:“玄德,我二人如今都为主君之臣,以前的恩怨就一笔勾销了。来来来,喝酒。”

  刘备被曹操拖着手臂走:“军中不应喝酒……”

  曹操抱住刘备的手臂:“喝茶也行。”

  刘备对身后的关羽和张飞投去求救的眼神。

  关羽去帮赵云解救诸葛亮,张飞转身背对着刘备。

  刘备:“……”

  刘盈军中欢声笑语一片,袁绍躺在病榻上唉声叹气,明知道自己除了投降无路可走,但就是忍不下这口气。

  反正自己都要死了,不如给张盈称帝之路增加一点阻碍。

  他要拉着傀儡皇帝同归于尽,让张盈背上逼死前朝皇帝的沉重负担。

  这件事刘盈真是太熟悉了。外祖父就曾想过同样的事。

  可惜二舅父倒戈相助,举报吕家不法之事,亲自带队抓人,没让外祖父得逞。

  但得逞了也无所谓,刘盈和他的老父亲都不会在意。

  为帝者只要有实绩,些许污点都能当成笑谈。

  如果晋朝不是那副鬼样子,而是一个创造了盛世的大一统王朝,也没人在乎司马晋指着洛水放屁,当街截杀曹魏的皇帝。

  汉文帝哭死舅舅,汉景帝用棋盘砸死堂兄弟,文景之治就在这里摆着,谁把这个当回事?

  别说袁绍拉着自己立的傀儡皇帝自杀,就是刘盈下令把傀儡皇帝弄死,只要他建立的王朝足够强盛,后人顶多酸一句“瑕不掩瑜”。

  不过刘盈向来是不愿意给人希望的大魔头。

  这里的汉高祖帛书入沛县,那边的孩童刘盈帛书入荥阳,就剩这一座城池了,还不把老刘家的传统艺能——射箭帛书给端出来?

  对了,孔明,你的孔明灯呢?

  “来啦来啦!”诸葛亮像个抱着新奇玩具的孩童似的,带着人抱来好几箱孔明灯。

  刘盈稍稍给诸葛亮说了说制作原理,他就加班加点弄了出来,若不是想不到增大火力的办法,他还想编个龙凤灯放天上去。

  好玩,太好玩了!

  刘盈亲自刻雕版,以让那字迹和汉哀帝孩童时一模一样,皇帝印玺也分毫未差。

  他在信中以隐居没死的刘辩的身份,声情并茂地怀念袁绍他全家。

  成大事者不拘父母,人人都笑刘邦,人人都学刘邦,马超是这样,曹操是这样,袁绍和袁术也是这样。

  袁氏一族被困长安,独袁绍、袁术逃出。他们起兵讨董,以太傅袁隗、太仆袁基为首的袁氏男女全族丧命。

  刘盈当然不会在信中写袁绍此事做得不好,而是要在信里大大夸奖袁绍对大汉的忠诚。为了讨伐大汉奸贼,不顾自己全族的命,这样的行为,在当世的价值观里简直是义士中的义士,忠臣中的忠臣。

  看看袁绍,再看看邺城中躲藏的其他大汉公卿。

  当初长安内乱,竟无一人想过派人保护可怜的小皇帝。

  皇宫大火,公卿自己在安全的地方躲着,可怜的小皇帝,竟然下落不明。

  更令人唏嘘的是,小皇帝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公卿都没想过寻找,直接给小皇帝定了个不合规矩的谥号,便另推举宗室为皇帝了。

  世道已乱,要平定乱世,当推举一位有本事的宗室为帝。不然至少推举个成年人吧?

  那么多有才有德有地盘的宗室你不推举,推举个比汉哀帝年纪更小的小皇帝,哎呀呀,公卿的心思真难猜,猜不透。

  做到这一步了,你们还好意思自称大汉公卿,好意思拿着大汉曾经的荣光给自己镀金,你们瞧瞧为了讨伐大汉奸臣而族灭的袁绍袁大忠臣,羞不羞愧?还修补什么城墙啊,用你们的脸皮当城墙,邺城就安然无忧了。

  刘盈在信里阴阳怪气了个爽,直接用箭射入城内。

  这封帛书是给袁绍等人看的。

  而夜里升空的孔明灯上的糊泥防火带图画木牍竹简,则是给老百姓和普通兵卒看的。

  天下已平,独剩孤城,你们守不住。袁绍等人要以全城人的命,来成全自己大汉忠臣的名节,但大汉配你们为它赴死吗?

  想想这些年的苛捐重税,沉重徭役,想想你们饿死的家人。即使被重兵围困,袁绍和他的下属每日还有酒肉可吃,你们连老鼠都逮不到一只!难道你们要为高高在上袁绍和大汉公卿陪葬?!

  赶紧揭竿而起,开城门,迎新君,新君来了给你们免税免徭役!

  袁绍和大汉公卿为刘盈所印刷的冒充汉哀帝的书信破口大骂时,落在城里各个角落的竹简木牍被拾取者悄悄藏起来,扩散开来。

  第二日,城中出现骚乱,有平民百姓冲击城门,试图逃出城外。

  守城兵卒按照惯例,斩杀试图逃亡的平民后,以为此次骚乱会平息。

  谁知夜里,更多的平民悍不畏死地冲击城门。

  “我们活不了,你们也活不了!”

  “不过是普通兵卒,有活路可走,非要和当大官的一同赴死吗!”

  “我等本就是被强征的,凭什么要在城里等死?杀守将,开城门!”

  平民乱了,兵营也乱了,城里火光四起。

  刘盈策马立在城门前,平静地看着邺城坚不可摧的城门从城里面徐徐打开。

  举着火把的人群就像是火焰汇聚的流水,从门缝里涓涓流出,细流汇聚成火焰的江河湖海。

  刘盈让军队让开一条道,目送火焰向外倾泻。

  “这场景,真是令人怀念。”

  刘盈麾下许多下属臣子,都难以抑制地露出了震撼惊慌的神色。

  唯独刘盈眼含微笑。

  对嘛,这样才像是王朝末路该有的模样。

  “当初你若降得晚一些,我本打算在许县也让你看一次这漂亮的景色。”刘盈偏着头,对身后的曹操道,“执掌屠刀的人向来瞧不起被自己屠戮的生灵。可惜这把火烧得还不够烈,不能把那群高傲的人烧疼,令他们反省。”

  曹操道:“使君,你也是世家豪门子弟。”

上一篇:凤鸣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