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 第157章

作者:古木架 标签: 随身空间 种田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说了这会儿,一阵铃声响起,随后一阵热闹的动静就从坡上传下来。

  黄志豪道:“小学放学了。我们村好多个小孩儿呢,我回家路上也顺便看顾看顾,这初来乍到的。”

  叶欣就站了起来,往门外看去。

  不多会儿,果然那阵闹腾的动静就传下来了,大大小小的学生跟一股洪流似的,十分有活力地冲下来,赶着回家。大小男女都有,一张张脸蛋都有股兴奋劲儿。不过,女孩儿比男孩少太多了。

  李光明正要跑过去,看见她又跑回来,喊一声:“叶姐姐!”

  叶欣就招手让他过来,聊聊天,“今天上学了,感觉怎么样?”

  李光明往里瞅瞅,见不是沈卓,就放心地跟她聊天,说着今天的见闻:“好多人呀!有一百多个,分成了两班,我在二班。一班上语文的时候,二班就上数学;然后下一堂课就换过来。姐姐,你怎么不是老师?我以为你当老师了的!我问了王老师和张老师,他们都说你没有当老师!”小朋友说到这里很不可置信的模样。

  叶欣笑道:“我就是没有当老师啊。两个老师教你们就够了,王老师和张老师都是很好的人,你要尊敬他们,好好听话,好好学习哦。”

  李光明虽然很遗憾她不是老师,但还是乖乖点头:“我知道!我会听话的,今天学写字了,我会念,但是第一回 写呢,我都好好写了。”

  叶欣夸奖和鼓励:“很棒!以后每天都要保持认真学习的态度哦!对了,咱们村里上学的多不多?”

  李光明说:“好多个呢,有十个!李光亮也去了,不过他长得太小了,分在了一班,我在二班,二班都是比较壮的!”

  说着他就骄傲地挺起小胸膛,继续欢快地说:“还有,我的桌子果然是最新最漂亮的,我真高兴!其他人的旧旧的,还有破的,不过两位老师说都是课桌,能用就行,让我们不要比较。我知道,是让我们桌子好的不要嘲笑桌子破的,我也不笑话他们!”

  叶欣听得直点头,“对,做人要谦虚!”这小孩真不错,茁壮生长,性格也好,没有长歪,她很欣慰啊。

  又想起刚才女孩那么少,就问了句:“瑞瑞家的幺妞有没有上学?”

  李光明摇摇头,凉水塘是丰水大队最大的村子,人很多,学生也最多,但他都熟悉,“瑞瑞去了,在一班。幺妞姐姐没有去。”

  叶欣就叹了口气,林美华和李建业的四个孩子,大女儿妮妹今年已经十三四岁,是大了点,不去上小学就算了,可是二女儿幺妞才八岁九岁的模样吧?可以上学的啊,结果只给儿子去了。果然是重男轻女。

  只是这个事情,她也不好掺和。

  上门劝说吗?非亲非故的,没有立场说。

  何况幺妞是要在家里干活的,带小妹妹、做饭,如果去上学了,相当于少了一个小小的劳动力,家里不会同意的。

  叶欣皱着眉头往回走。

  正好沈卓也背着药箱走诊回来了,赶上了叶欣,道:“今天小学开学了?路上刚遇到好多小孩。”

  叶欣点点头,“今天第一天开学。”

  沈卓见她情绪不高,问道:“怎么了?”

  叶欣有些郁闷地说:“上学的七八成是男孩,女孩很少。”

  沈卓就明白了,看不得她难过,握着她的手边上坡边劝解:“咱们改变不了,只能过好自己的,你别多想。”

  叶欣叹了口气,点点头,“算了,回家做饭吧。”

  小学开学后没有几天,发生了一件大事情!

  几个红袖章压着两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来到了凉水塘,直接找上了大队长,要求召集群众,开批评大会。

  这是在凉水塘从未有过的事情,所有人一听,都惊住了。

  叶欣知道之后,心情顿时沉重起来。

第134章 少出门

  铜锣被敲响了, 急促而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在整个凉水塘传开,无论男女老少都被惊动。一般是有大事要通知才会这么敲锣,这个古老的器具十分简单而有效。

  李建邦从村头敲到村尾, 一边敲一边大声喊:“大家尽快去晒谷场集合!”

  也有另几个人, 分不同方向往地里去通知的。

  很快,不论在家里的老弱, 还是地里的青壮, 都脸色惊愕急急忙忙地往晒谷场去, 远远看,乌泱泱的人群很快把晒谷场站满了。站不下的就在田埂边,山坡上, 都往晒谷场中心望去。

  叶欣走在人群中,第一次对凉水塘的人多有了清晰的认识。

  这么多人,却没有很嘈杂。也没有推搡拥挤的, 大家只是默默地移动到一个合适的地方, 就算说话, 也是压低了声音,全场弥漫着紧张、严肃的气氛。

  叶欣也在人群中,一样沉默着。

  可能是小山村的生活一直太平静了, 这突如其来的事件,让她心中感到几分恐慌。

  时代的洪流, 难道真会挟裹全社会,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吗?

  她不禁想到了年前在省城看到的,上面斗争形势渐趋激烈的新闻, 心道果然是激烈了, 都影响到这偏僻的小山村了。原本还觉得这里是避风的港湾,没想到不确定了, 她很怕这里的平静生活被打破,计划中还要在这里生活好几年的……

  正想得出神,身边突然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叶欣。”

  转头一看,果然是沈卓来了。

  沈卓今天在医疗站坐诊,靠近出入凉水塘的山路,也靠近晒谷场,是最早知道消息的人。心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他一下子想到了叶欣,一直在找她的身影,人太多了,找了好一会儿才找到的。

  他赶紧走到她身边,握着她的手,看见她有些不安的脸,低声安慰:“别怕。没事的,我们只是被叫过来围观而已。”

  叶欣点点头,第一次感觉他长这么高、这么有安全感,还有他的手那么宽大温热,给人力量。

  她心中顿时安定了几分。

  但是看看他,太高了似乎也不好,太显眼。

  这种时候最不该显眼。

  她挨在他身边,细声跟他说:“你头低一些。”

  沈卓明白她的担忧,点点头,其实他一直低头关注着她的神色,没有往那边张望的。

  其实也觉得她长得太好看,在乡亲们中太显眼。第一次和她进县城的时候,遇到了红袖章,当时她就被盯着看了,现在又是那些人,她还出落得更加娇美,他心中实在忧虑。于是不放心地拉着她往外走了些,走到了外围低一些的地方,这里就不会被中心的人注意到了。

  见人来得差不多了,铜锣又“锵”的一声响,响声过后,细小的嘈杂声音也很快消失了。

  批评会这就开始了。

  虽然叶欣和沈卓两人离得远,看不见,但是现场安静,他们耳力好,还是能听到里面说话的内容。

  最开始是一个年轻人说话,语气骄傲地介绍自己是谁谁谁,来自哪里,某某战斗团,宣讲自己的精神和主张等等,说得十分慷慨激昂。

  凉水塘的群众默默听着,并没有什么反应。

  气氛好像凝固了一会儿。

  然后另一个沉稳些的声音出来,缓和场面似的,提醒该介绍带来的两人了。前面那个声音才继续响起,先是介绍押过来的两人分别叫唐搏雅、金忠国,首都人士,是“资本主义”,随后就是正式的批评了,用高昂的声音和深恶痛绝的语气细数他们的什么行为体现了资本主义做派,带来了什么影响,应该接受什么惩罚等等。

  众人听了一阵,仍然很静默。

  年长些的群众难免想到五十年代打倒地主的场面。其实在他们这种穷乡僻壤,大山缝隙里的村落,真的很穷很穷,人民也算淳朴,自耕自食,没有什么大富人,也没有什么大恶人,以前斗地主的时候,人们多数是畏惧情绪。

  这个时候的动荡局面,虽说已经开始好几年了,大家也多多少少有所耳闻,但他们还是平静而贫穷的山村,加上大队长小队长一直处事稳妥,对上面的政策传达落实好,对下面的队员约束好,至今也没有出现大的乱子。可如今是外部的力量压着外部的陌生人闯进来,非要大家听,大家心里除了畏惧、不安、排斥外,并没有多少赞同那些批评的。

  红袖章说了那么多,见大家都默默的没有反应,有些不满了。

  接着又是那个沉稳的声音出来缓和场面。

  随后李兴国熟悉而洪亮的声音就响起来了,含糊地附和那些人,隐晦地提点队员们。

  大家也就慢慢反应了过来,机灵些的队员就开口应和,骂资本主义,骂那两个老人,表示与上面的斗争精神一致!

  群众不再沉寂,场面总算和谐了许多,气氛也不至于太过紧绷了。

  在外围听着的叶欣,突然就松了一口气。

  趁着嘈杂,她跟沈卓小声说了句:“应该没事的。”

  沈卓嗯了声,也是感觉到了。

  批评会大约持续了三个小时,群众也在这站了三个小时,好在这时候不冷不热。

  那两个“资本主义”之所以被一路押到这里来,就是要被下放到丰水大队改造。押人来的某某战斗团红袖章们要求,要用最艰苦的条件来改造两人,丰水大队所有队员要积极配合改造并监督!李兴国当场表示,让两个“资本主义”住牛棚、铲牛粪,吃的是番薯野菜,绝对不会给享受的机会!

  见大队长这么配合,那些人才满意了似的,留下两个老人,离开了。

  他们一走,大家都长出了一口气。

  也敢说话了,气氛轻松了。

  此时也已经是傍晚时分,自然就不必上工了。

  李兴国也是松了口气,中气十足地朝队员大喊:“好了,都散开吧!回家做饭吃饭去!人多,慢点走,不要急,不要推搡摔倒了!”

  大部分人就摇着头叹着气,一边小声议论,一边回家。好奇心重的年轻人和小孩,就往里面去,要看看“资本主义”。

  人群移动起来,又像一股洪流似的,沈卓小心护着叶欣。

  等人群散得差不多了,他们也往中间走去。

  这事太突然了,得再了解一下。

  晒谷场中心,没散去的人不少,除了好奇的年轻人、小孩还有一些知青,大队长小队长当然也在,还有一些可靠的年轻人是被叫住的。

  李建邦正吩咐着:“光荣,你带几个人去把地里的农具收起来,点点数目,放回仓库。之前匆匆忙忙的,已经耽误了半天的工,可不能耽误明天的!”

  李兴国在严肃地处上面交代下来的“任务”,也对几个年轻人吩咐:“你们几个领他们先过去安顿吧。储存起来的稻草、麦秆不少,多抱些过去牛棚。天气虽说暖和起来了,但夜晚没有被子还是不行的,正好我家去年淘汰下来两张旧被子,正要扔了的,光辉,等会儿你去我那儿抱来。”

  这些稳重的年轻人都纷纷应了,很快分头去做事。

  李兴国又板着脸把那些好奇的大人小孩赶开,“好了,不要围在这里了,都回家去!”

  随着跪在地上衣衫褴褛的两个老人被扶起来,带往牛棚的方向,好奇围观的人也差不多散开了。

  还没走的有几个知青,见叶欣和沈卓往前跟大队长说话,他们也留下来听。

  叶欣问:“大队长,这事怎么这么突然?”

  李兴国看看她,长得实在太过扎眼,又看看她边上的沈卓,也扎眼,两个人真是格外与众不同,李兴国眉头锁得更紧了,“这事就是那么突然,没有事先通知,公社也是等人来了才知道,又只能匆匆派人送过来。你问我怎么,我也说不上,外面的事情,哪能闹明白呢?”

  叶欣担忧地问:“会不会影响我们这里?”

  李兴国重重地叹了口气,“谁知道呢?乱七八糟的……不过也不用太担心,咱们是穷困本分的农民,没有给批评的由。虽然说公社这次也措手不及,但周主任人是好的,很周到,特意派了武装队过来,从中调和。你看中间场面冷下来的时候,就是公社武装队缓和的,也是有他们暗中提醒,我才反应了过来。所以放下心,日常该做什么咱们还是做什么,不要担惊受怕的。”

  叶欣恍然,怪不得中间听的时候,两个声音,一个尖锐批判,一个沉稳缓和,原来前面是红袖章,后面是公社武装队,自己人。

  这么说来,起码公社还是在努力维持场面的。

  这就好,只要公社不乱,就能挡住许多麻烦,大队也能平静许多。

  她表示明白了:“大队长辛苦了,那我们先回去了。”

  李兴国点头:“回去吧,别多想。”

  又看看他们俩这出挑模样,还是不放心,严肃地叮嘱几句:“最近形势不安稳,你们不要去太远的地方,我也不开介绍信了啊。要买东西,去镇上买就好。当然镇上也不要待太久,买了赶紧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