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木架
崔时宇见他就这么走过去了,自然也不会追上去。
他站在原地,望着沈卓修长挺拔的背影,喃喃自语:“真稀奇,这种穷乡僻壤都能养出这般模样气度的人,乍一看我还以为是高官子弟呢……难道这个小山村真这么养人?好看的人一个接一个的。”
隔天,崔时宇就知道了这个年轻人是谁。
王小薇结婚,虽然他初来乍到不怎么认识,觉得乡下办酒也肯定很简陋,但还是秉着凑热闹的心情,准备参加参加。
这一天又是所有知青集体请假,由正当,也没人说什么。
乡下不讲究,王小薇算是从知青宿舍嫁过去孟庄。她这天穿了自己做的新衣裳,是一身比较鲜亮的红颜色,手臂挎个小包,其他的行李有其他人帮忙拿。原本也没多少东西,这么多人手,还不够一人拿一件的,轻易就能拿过去了。
崔时宇没帮忙拿东西,左右张望。
然后他就看见了,瞪大了眼睛——那水灵灵、俏生生的姑娘和昨天看见的那个高高俊俊、冷冷清清的男子一起过来了!两人站一起,真是金童玉女、天造地设,而且那无言之中透露出来的亲密样子,关系已经很明显了。
崔时宇却还不相信这么巧,问一句:“你们……就是你们俩定亲?”
叶欣点点头,笑看着他:“对啊。”
崔时宇觉得她那笑容,好像在嘲讽他:说我未婚夫是本地人不好?看,他比你高,比你俊!
沈卓暗暗皱眉,拉着叶欣一转身,挡住他的目光。
崔时宇:“……”好吧,的确是他不配了。
人齐了,大家就簇拥着王小薇,一派喜庆地出发。
走了没一会儿,就看见王有为和李秋兰在岔路口等着了。两人都笑着朝王小薇说:“恭喜恭喜了!”
王小薇能顺利说亲,还要感谢他们,连忙上前:“你们来了真好!”
王有为笑道:“肯定要来的!”
一行十几个人就继续热热闹闹地往前走。
从这儿走到孟庄,要四五十分钟的。有些远,不过大家一起,边走边聊,就不难走了。
李秋兰在王有为身边走了会儿,就过来找叶欣了,见到她身边的沈卓,忍不住稀奇打量几眼。
叶欣就暂时抛弃了沈卓,跟李秋兰说话去了。
李秋兰拉着她小声说:“我听说你小小年纪定亲了,还可惜来着,见到你未婚夫就不可惜了,又高又俊的,跟你真般配。”
叶欣有些不好意思,“嫂子最近还好?好一段时间没见了。”
李秋兰道:“挺好的。就是你有为大哥之前因为没有选上小学老师,消沉了一阵,后面也慢慢恢复了心态。唉,现在家里情况,我自己一个人顾不过来,所以要去远地方的招工他就不参加了。”
叶欣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当时听了唱票结果的,张康明比王有为多五票,所以就算她和沈卓投了他,也是赢不过的。
只能说,名额太少,机会太少。
李秋兰拉着她继续说话,很喜欢她,“一段时间不见,你又出落得更加水灵了似的,真招人疼。我多跟你说说话、亲近亲近,八九月也生一个你这样的小闺女,多好!”
叶欣听出意思来,有些惊讶:“嫂子怀上了?”
李秋兰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摸了摸肚子,一脸期待:“应该是过年前后怀上的,这会子快三个月了。还没怎么显怀。”
叶欣立刻笑着道贺:“恭喜嫂子!肯定得偿所愿!”
两人继续聊着家常,李秋兰还说让她有空过去串串门。叶欣答应着,觉得找个日子拿点鸡蛋过去串串门也好,不然家里待久了也无聊。
沈卓走在前面一点,不时回头看看叶欣,对她抛下自己有点不满,但又不好说什么。
崔时宇走在他身边,跟他搭话。沈卓有点不解,这个知青不应该去跟其他知青说话吗,跟他说什么?他不想搭他。崔时宇完全是觉得他人物出众,才有交谈之心,说了几句见他这么冷淡,也是气笑了,转头走开不再贴冷脸。
知青队伍一路走,一路说笑,快到孟庄了,大家调整位置。
张康明和赵中华扛着大件的东西在前面开路似的,很有气势,随后是郑文文和江静雨一左一右扶着王小薇,主次分明,其他人紧随其后。这“送亲队伍”还真像模像样的。
原本是要男方过去结亲的,但是王小薇觉得他不去也行,自己有那么多知青同伴陪着就行了;而他家人少,还是在家弄好酒席,招待好客人才更重要。
到了村口,男方孟华鹏已经在村口等着了。
孟华鹏一看到那么多人簇拥着王小薇而来,尤其是队伍里高大威猛的也有,气质不俗的也有,就被震了下,赶紧招呼,恭恭敬敬请进去。
庄里人瞧着这架势,更不敢小看了,在两旁围观着谈论:
“知青就是不一样呢!”
“就是呀,瞧这队伍,谁说知青外乡人没亲没故了?人家知青队伍团结着呢!”
“孟华鹏真是走运啊,说上了知青,人家还当上小学老师拿工资,以后这日子就不同咯!”
“后面那些也都是知青?瞧着有几个长得真俊啊,我也想说上一个了!”
“哈,你还想说知青,人家看不上你!”
“我怎么了?孟华鹏家情况那么凑活都能说上了,我家比他家好多了,肯定更好说!”
一行人在围观中到了孟华鹏家,五六桌酒席已经摆开了,孟家人连忙招呼,先带他们把东西放进屋里,又赶紧让他们坐下吃茶。
就在吃茶这会儿,大家纷纷递了礼金。叶欣和沈卓一起,也是包了两块钱的。
跟着他们一路过来,叶欣观察了一番。
首先是新郎孟华鹏,的确跟说得一样,长得高大结实,跟张康明是差不多类型的身板,不过更壮一些,黝黑的脸庞看着也更憨厚一些,起码力气是很大,上工挣工分不愁;他的母亲和妹妹看着也是和气的人,母亲要利落一些,除了瘦些倒是看不出生病,妹妹年纪小有些害羞,只是按母亲吩咐端茶倒水。
他们家的屋子确实挺简陋的,也有些小了,不过里面挺整齐挺干净,显然是刚刚用心打扫过的。最重要的是没有跟别人屋子挨着屋子,房前屋后留有余地,几桌酒席就是在门前摆开的,足够空间。
叶欣看下来,觉得不错。等以后夫妻俩攒够了钱,也不是不可以在边上再起两间屋子。
唯一不好的,就是菜地没有挨着屋子,比不上王有为家方便。
到了这里,叶欣也终于和李秋兰分开了,沈卓就跟到了她身边,也是看来看去,仔细观察,学习经验。
本来一窍不通,参加了两次知青的酒席,他心中就大概有章程了:到时候在院子里也摆五六桌,也是荤素菜肴成双成对,也是要打新柜子、新床,买新被子,也是要请她的知青同志们上去……
王小薇到了这里,见过婆母,很快就转换了角色,一起招呼大家坐下吃饭。
十一个知青,加上两个家属,人不少了,坐一桌还有些挤。王小薇就把叶欣、沈卓和王有为、李秋兰这两对安排到另一桌去了,那桌还坐着孟春兰,以及正儿八经的媒婆。他们这些都算是媒人了,在中间费心传话的,王小薇和孟华鹏一起过来感谢他们。等吃完了,王小薇还给他们红包,也让他们一定拿些菜回去吃。
现在气温还好,不像夏天那么容易变质,叶欣就从善如流地带了一点肉。
回去的时候已是傍晚了,十几个人结伴,也不怕。
不比去的时候那么急切,大家回去的时候松散多了。走到半路天黑了,叶欣打开手电筒,发现还有两个人有的,一个是张康明,一个是崔时宇。
三个手电筒照着,大家就更不怕了,还是兴致高昂说着话。
回到近处了。因为王有为和李秋兰没有手电筒,叶欣要先送他们回去,四人就跟其他人分开了。
送到了他们家门前,王有为不住感谢,还有些不好意思:“唉,什么时候我也去买一个才行。没有真不方便。”
叶欣知道他日子不富裕,“一年也不走一次夜路,不买也行。从外面回来,只是绕一点路,不耽误什么,知青同志互帮互助,有为大哥别觉着不好意思。”
李秋兰温柔地拍拍她的手:“真是个贴心的小闺女。得空了可要来我家玩,什么日子来都行,我给你做饭吃。”
叶欣笑着答应:“好。”
挥手告别了,他们才走出黑水塘,继续往凉水塘的方向走,还要走二十来分钟的。
手电筒照着前路,一边走一边说话。
沈卓牵着她的手,问:“这个月想什么时候去镇上?”
叶欣想了想,“等你拿了工资吧,还是十六。现在菜也长起来了,又可以背些去卖。”
沈卓点点头:“许多人都等着买的。”
叶欣说:“现在已经不愁卖了。只是菜价格便宜,费劲不赚钱。”
第一年觉得能卖菜赚个一块几毛钱很不错了,每次都兴致勃勃,背很重的两筐菜。后来见识过更好赚的菜干、辣椒干甚至是菜苗,思路开阔了,眼界拔高了,就不再执着于卖多少菜。
现在地里种什么,叶欣怎么调整,沈卓是言听计从。
叶欣继续道:“对了,陈家院子不知道还开门不开门了,保险起见,咱们先不去,赶早去肉场买鲜肉吧。少吃点就少吃点,不够吃回来宰老母鸡吃也行的。咱们再重新养!”那只鸭子已经宰掉吃了。
又接着说:“还有,咱们也去看看徐大夫,顺便送点菜,年后还没去过。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
沈卓点点头,“顺便也打听打听消息。”
王小薇酒席后,是交公粮的日子。叶欣去年看过,今年就不去了,因为小学上课,凑热闹的小孩子也没有那么多了。
倒是叶欣听说,崔时宇跟去看了。他还是那副游手好闲到处好奇到处看的模样,谁也没他轻松。
之后到了月中,沈卓领了工资,和叶欣一起去赶集。
第137章 不平静
集日早上的农副产品市场, 仍然人来人往。
叶欣和沈卓带来的一筐新鲜蔬菜和一篮子的鸡蛋,很快就卖完了。这次叶欣提前留出了要送给徐大夫的,用稻草掩盖住, 免得被没买到的大爷大娘看见了, 又要解释一番。
等人散去了,叶欣数了数三块来钱, 摇摇头收好, 拎着筐起来:“走吧。”
沈卓就推上停在身后的自行车, 跟着她往西边走。
经过其他小摊的时候,有眼红他们每次卖这么快的,说了声:“哟, 都用上自行车了,还用得着卖菜啊。”
叶欣笑脸回答:“这位大叔,用上自行车怎么就不能卖菜了?用自行车的人也要买盐买酱油吃啊。我们也只是每月赶集顺便来一回罢了, 真碍不着您多少生意的。”
见她这么说, 那摊主就有些不自在, 没说什么了。
走出了农副产品市场,沈卓皱着眉头低声跟她说:“以后他们再说酸话,别了。何必给他们好脸。”
叶欣却没放在心上, “动动嘴皮子说两句话,也不费什么。这些小矛盾能化解就化解了, 不管在哪里,与人和谐相处都是很重要的,所谓和气生财。其实大多数乡亲都是通情达的, 咱们一言一行, 他们都看在眼里,知道咱们是什么样的人。”
沈卓听着, 一时沉默,突然觉得自己是永远也比不上她这样处事周到的。
叶欣见他这样,又叹了口气,“你别多想了。咱们性格不一样,对我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对你来说可能比较难,你不用为难自己。”
沈卓看着她,“欣欣,你真善解人意。”
叶欣:“……大街上的,别肉麻。”
在农副产品市场那边,可能人多热闹,没觉得什么,到了这边店铺的地方,就感觉很冷清似的,没有几个开门的。
徐大夫家中药材铺,还没有开门。
这是正常的,因为才七点多呢。两人就在门边等一下,应该也不用等多久,因为集日一般开门比较早,会有老乡采药来卖的。
但是他们站了好一会儿都没见开门,仔细听听,里面也没有什么动静似的。而且随着天光大亮,叶欣突然发现,药材铺门板有断裂破损又修复过的痕迹。
看着这个新鲜的痕迹,她心里突然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上一篇:我是高手我怎么不知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