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木架
久没来,不仅是可采的药材多了,山上小径也几乎找不到了,又要边开路边采药。
两人进山几个下午,很辛苦,但也收获很多。
等把熟悉的路线采了一遍,也在山上碰到其他人了,他们见好就收,不再进山了。
采回来的药材摊开在院子里晾晒,院子里顿时又弥漫着久违的药材气味。
晒药材的同时,他们也终于动工搭凉棚了。
之前已经选好了四根粗壮笔直的木头,做支撑的柱子;盖顶的材料也收集好了,最后还是用稻草和树叶,因为棕榈树真的不多,不过沈卓研究过蓑衣后,用编蓑衣的手法把树枝、稻草、树叶等编起来了,这样铺上去之后就会比较结实、稳固、严密,不会风一吹就掉下来,遮阳效果也好。
现在,沈卓拿着锄头,用锄头背在桌子四周按计划好的距离砸开四个位置,虽然很小心了,但旁边还是砸坏了,裂开来。
他不禁皱起了眉头。
叶欣说:“没事,后面立了柱子再用水泥填充一下,更稳固,顺便再把这块重新铺一铺吧。正好还剩两包水泥,够用了的。”
沈卓点点头,既然如此,索性放开手脚,继续砸开大一些,好挖坑。
他在挖坑的时候,叶欣在院子里升起了一堆火。
等沈卓挖好了,叶欣跟他说:“你把柱子搬过来,把要埋入地下的那头放在火里烧一下。”
沈卓愣了一会,想明白了:“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不易反应。这是化学书上的知识。”他看完化学课本不久,记忆还清晰。
见他记得,叶欣挺高兴:“对,这就是防腐的原。咱们不能光看课本死记硬背,学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才好。”
沈卓很是赞同地点头,转身就把柱子搬过来放火上,开始做碳化处。
第141章 你好软
因为材料都是提前准备好的, 所以凉棚搭起来很快,四根柱子一一处过后,把表面烧得焦黑那头埋入挖好的坑中, 回填泥土, 踩实;顶上先用一些手腕粗细的木杆子搭架,然后就可以盖上由稻草、树枝、树叶组成的遮阳层了。
原本不准备做防水的, 但是到了这一步, 叶欣还是忍痛搬出了去年在省城买的塑料布。
跟沈卓说:“先裁一块铺上吧。”
沈卓又有些惊讶和佩服:“这个好, 轻便又挡水,不怕下雨了。你去年买塑料布的时候,就想到了现在?”
叶欣叹气:“哪能啊。当时只想着买了备用。”
她本来是准备冬天搭棚种蔬菜的。已经偷偷去陈家院子卖了两年反季节蔬菜了, 也想在外面弄起来,多少种一点,下次就可以光明正大拿出来, 自己也能吃。
不过, 今年这形势, 陈家院子都关门了,她也没法去赚钱了,计划恐怕要泡汤。
现在既然搭凉棚了, 就先用上吧。用上一层塑料布,不仅是不怕下雨了, 也能防着虫子、草屑之类的掉下来,是一个增加舒适体验的好办法。
后面要是形势变好了,也不是不能再去买, 反正现在才刚刚初夏, 离冬天还远着呢。
沈卓拿来了纸笔和尺子、剪刀,经过严密的计算, 才小心剪了一大块塑料布下来。
剪完之后,这捆塑料布就缩小了好几圈,叶欣又抱回堂屋放着。
沈卓站上梯子,将塑料布仔细而珍惜地铺上,环圆一圈,边缘首尾相接,正好;内层却重叠许多。他再剪下重叠的部分,搭在中心的圆顶。确保整个圆顶都被塑料布覆盖,没有缺漏的地方,以木杆压住固定。
防水层做好了,最后就是盖上已经编好的、厚厚的草木遮阳层,稳固好。一个凉棚就成型了。
两人在底下绕着转一圈,仰头看看,发现都没问题,圆圆的,端正的,很完美。
接着叶欣就清地面,把敲坏碎裂的水泥块捡走。沈卓则从柴房里搬出之前铺院子用剩的水泥,准备和开把这块铺一下。
剩下的这些水泥,虽然之前有注意保存,但天气实在太潮湿,还是有些结块了,这也是与水分发生了化学反应。不过结块不是很严重,敲一敲,和开有一些小块疙瘩,用来铺地还是没问题的。
先往四个柱子根部浇筑,随后把地面修修补补,他现在做这个已经很熟练了。
全部弄完也就是一个下午的时间而已。
等过两天,水泥晾干之后,就可以搬椅子在里面看书喝茶啦!
叶欣仰头看着这个崭新的原木田园风凉棚,实在很喜欢,看了几圈,跑过来搂着沈卓的腰,真心夸他:“你真的给我搭了一个凉棚!你真好,真厉害!”
见她这么高兴,沈卓心中满是成就感,低头亲亲她:“以后你要什么,我都给你做。”
搭完棚子的隔天,继续上工上岗。
因为采药连带着搭凉棚,沈卓都请假了好几天,医疗站也跟人调班了,接下来他要忙一段时间补回来了。
四月中旬了,地里又渐渐忙起来,叶欣都不好再偷懒了。
中午休息往回走的时候,郑文文和江静雨过来跟叶欣一起走,说说话。
郑文文问:“感觉好久没见你了,干嘛去了?”
叶欣坦白地说:“忙一下家里,也上山采了几天药。现在不是医疗站收购药材了吗,就想着也增加一点收入。”
郑文文惊讶:“你还上山采药了?”
江静雨也很惊讶:“你现在还要采药吗?”
叶欣哭笑不得:“你们别这么惊讶,沈卓当上医生之前,我们就经常上山采药啊,不然那段时间我们连酱油都吃不上的。这算是老本行了。”
郑文文瞪着眼睛说:“主要是,现在沈卓已经当上医生领工资了呀,你又卖菜卖鸡蛋鸭蛋的,每个月都有钱赚,日子应该不愁了,怎么还这么辛苦?”
江静雨点点头,惊讶的也是这个。
叶欣解释道:“虽说每个月都有些收入了,但是攒不下钱。你看之前我们穿的衣裳、鞋子都破破烂烂的,年前才添置了新的。添置完了,钱也花没了。加上家里修修补补的,都要花钱,其实也是捉襟见肘。唉,钱哪够花呢?”
郑文文啧啧感叹:“你这么一说,确实没错,赚钱多,开销也大。不过,你们日子就是这样一步步好起来的,还是让人羡慕!”
江静雨道:“一般人家里有个领工资的,就不会那么辛苦了。你们还这么勤劳努力、广开财路,怪不得日子越过越好。”说着,还有些自愧不如。
叶欣连忙道:“不过我们也就采了两三天而已,现在山上人很多了,竞争大,费时费力的,我们就不去了。”
郑文文点点头,“确实,最近我看队里掀起了一股上山采药的风潮。可惜我不会辨药,不然我也挣这个钱去!一年到头光靠年终分红那点钱,用都不够用的,更别说改善生活了。”
江静雨思索着,对叶欣道:“我得向你看齐,把你当榜样,想法子多赚钱,不能太安逸了。”
叶欣迟疑道:“你现在养鸡能养很好了,其实也可以攒鸡蛋去卖啊。”之所以迟疑,是因为,她似乎先下手为强,把知青宿舍的鸡蛋生意抢了,别人都买她的,就不会去跟江静雨买了。
不过江静雨并没有因为这个产生什么不满,一来当初还是向叶欣请教了经验,得到她的帮助,才顺利养到鸡生蛋了;二来,大家都知道叶欣家的鸡蛋更好吃,她自己也服气的,所以不怪别人买叶欣的。她回答道:“其实我们已经在攒鸡蛋卖了,赶集挺好卖的,但是每次也就一块两块而已。”
郑文文道:“一块两块已经不少了,足够你们每个月的日常开销。倒是我,赚个一块两块的路子都没有。”
叶欣安慰道:“慢慢想慢慢找吧,总会找到一个合适的法子。”
最近,大队里确实掀起了一股采药卖药的风潮。
之所以在清明后才放出消息,除了因为之前天气不好,山上湿滑比较危险之后,也是不好晾晒,怕摘了来不及晾干,发霉坏掉,浪费了资源。
现在天气晴朗,地面干燥,晒药材就好晒了。
叶欣和沈卓采的几筐,均匀晾晒了几天,已经差不多干了。脱水之后再收集起来,大约两筐,还是挺可观的。
沈卓凭经验在心中计算一番,转头对叶欣说:“可能有二十五块左右。”
叶欣正在凉棚下。新铺的水泥也干透了,她把躺椅搬过来,四月的风十分清爽,她躺在上面看书,非常惬意。听了他的话,她从书中抬头,转眼看过去,一笑:“那不是比得上你一个月工资了?”
无论何时,沈卓总能被她的笑容打动,何况她此时坐在凉棚下姿态悠然、嫣然一笑的模样,更是好看得不行。他的脚步就下意识往她身边走了。
蹲在她面前,轻声问:“今天看的什么?”
叶欣道:“地。”
沈卓往书页里面瞅了瞅,说:“我还没看到。”
叶欣道:“你比我忙,又要看医书,慢一点无所谓,慢慢看,不必急。”
如今才七二年,满打满算,离恢复高考还有五年呢。
其实恢复高考之后是文分考的。不过时间充足,可以都看看、学学,而且沈卓也不知道以后的事情,当初跟他说多学习多提高,叶欣自己当然也要做个好,不能偏科。等都看过了,学透了,再根据他的兴趣,让他针对性学习吧。
叶欣在智地考虑以后的事情,沈卓却是心猿意马了。
因为天气渐渐热了,又不出门,叶欣穿了一件无袖衣裳,这是她拿唯一还算好的旧衣裳剪了袖子的,布料经过多年搓洗,已经很轻柔贴肤,正适合夏天穿着纳凉。
沈卓的目光就落在她雪白纤细的胳膊上了,挪不开眼。
看着看着,忍不住上手,轻轻一摸,果然又软又滑,带着一点凉意,感觉特别舒服……
叶欣被他摸了一下手臂,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卷起书敲他的头:“干什么!”
沈卓咳了下,耳朵尖红了,被打了也不放开,索性手掌直接贴上去了,摩挲着她手臂上雪白娇嫩的肌肤,低声说:“你好软。”
叶欣顿时羞耻脸红:“你给我闭嘴!”
沈卓见她脸颊绯红,更是心动不已,直接把她抱起来,一转身坐到自己的竹椅,搂她在怀里亲亲、摸摸,占便宜个够。
闹了好一会儿,才愿意放开她,这时看着她细细的胳膊,能被自己手掌轻松环握,又有点皱眉了,“你太瘦了,平时要多吃一点。”
叶欣脸红着,没好气道:“那你还不赶紧去做饭,我已经饿了!”
沈卓又在她水润的红唇上亲了一下,才转身去做饭了。
药材晒好,就可以拿去卖钱了。
为了避免可能的误会,由叶欣带去卖,而且选在不是沈卓轮值的日子。
听说这天是孟春兰轮值,叶欣就在半下午的时候,拎着两筐药材去医疗站。
孟春兰见了她就露出笑容:“你来了,好久都没见你了呢。哎?你也采药了?还是沈卓采的?”说着连忙搭把手,帮她把两筐药搬进来,但是发现似乎不用自己帮忙,她也拿得很轻松。
放下了,叶欣才回答道:“我跟他一起上山采的。之前他没当医生的时候,我俩就经常一起采药,补贴家用。”
孟春兰想起来了,“哦,是了,就是因为有这个辨药的基础,沈卓才被推荐去培训的。当时在培训班闹出过误会呢,李光耀解释的,我们才知道了。”
正好现在没有人来看病买药,孟春兰就拿了称过来,给称量算价钱。
叶欣看着,觉得有些繁琐了,这两大筐不知道称到什么时候,主要是怕耽误她时间,“既然开始收药材了,怎么不多安排一个人来?等会儿有人来,你就忙不过来了。”
孟春兰一边利索地忙着,一边跟她说:“大队长说是要多安排一个的,专门收购并处药材,不过这会儿还没多少人来。放出消息没有多久呢,采了药还要晾晒的,一般人也会攒多一点才带来,你们是最快的了。一时就没有调整,可能过几天吧。目前这样确实不方便,好在刚过了感冒多发期的春天,又没到特别容易中暑的盛夏,现在医疗站还算清闲的。”
叶欣点点头,又突然想到:“上月赶集,我发现镇上中药材铺出事关门了,那些原本采药卖的乡亲,应该会攒有一些啊,怎么没有背来这里卖呢?”
孟春兰也知道镇上的事情,毕竟自己也赶集的,村里人也会谈论新鲜事,“有一些大队反应快,上个月就放出了收药材的消息,攒有的乡亲们都怕卖不出去,一听到就不嫌路远先背去卖了。咱们大队慢些,就收不到了。”
叶欣就问:“这样的话,咱们大队收得少了,会不会不够用?”
孟春兰笑道:“倒也不必担忧,咱们这里什么最多,不就是山吗?山上草木那么多,草药更不会缺,现在大家的采药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会继续采的。之前的收不到,收后面的就是了,乡亲们又不是不知道累,往后自然就近卖的。”
叶欣一听就放心了,“那倒是,是我多虑了。”
孟春兰笑笑,又继续道:“不过,像你们这样又多又杂的,确实不好称,要是单一的就方便多了。我们贴出的通知里,也鼓励大家专门采一样的,好认,好称,两边方便。”
叶欣点点头,“能是能那样,你们确实方便很多。”
上一篇:我是高手我怎么不知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