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 第248章

作者:古木架 标签: 随身空间 种田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也买些东西。

  看见书店,沈卓主动提出,“咱们买些习题册吧。这边可能有不一样的。”

  叶欣笑了:“你倒是自觉。”

  沈卓无奈,“你每进城必买的。”

  叶欣点点头,“是该买,多买一些。把我们没见过的都买了。”

  时间临越发近了,更要认真学习呢!

  叶家人还在每天过来骚扰。

  叶欣很无所谓:要钱是没有的,回家是拒绝的;他们爱来就来,反正自己闲得很。

  后来叶家人终于意识到叶欣有多么狠心绝情。

  她长得那么窈窕美丽,找了一个这么高大俊美的对象,生活有多么富足滋润,却跟他们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这么好这么漂亮有气质的女儿,却已经永远离开他们了。

  他们不会反省是自己的所作所为把女儿推远了,只会觉得自己养女儿多么辛苦,只会大骂白眼狼不给自己吸血。

  也正是因为他们注意力都在叶欣这边,叶欢和唐书予得以顺利地做了婚检、领了证。等叶家人发现的时候,叶欢都已经搬进唐家了。他们永远地失去了两个女儿。

  叶欢和唐书予是初七领的证,这天,他们再请叶欣和沈卓吃一顿饭,是庆祝也是道别。

  因为叶欣和沈卓即将动身回去了。

  饭桌上,叶欢拉着妹妹很不舍,哽咽道:“欣欣,好妹妹,我就你那么一个贴心的亲人,咱们偏偏隔了那么远,下次见面不知道什么时候。”

  叶欣劝她:“别伤心,山长水远隔不了亲情,咱们还能写信联络。而且你现在有了丈夫,多了爱你的人。”

  她看向姐夫,“姐夫,你以后可要好好照顾我姐。尤其是面对叶家人的时候,不能软弱,不能让我姐受到一点儿伤害。”

  唐书予郑重地点头:“我会照顾好她的。”

  叶欣此时觉得如释重负,露出了笑容:“那么,祝你们生活美满。姐姐,希望你婚后更勇敢、更坚强、更幸福!”

  叶欢擦了擦眼泪:“欣欣,我会的。你也要幸福。”

  吃了饭,姐姐姐夫把他们送到火车站。

  他们和来时一样,只拎着一个手提袋的行李,站在人群中,那么耀眼好看。

  叶欣最后笑着朝他们挥了挥手,然后被沈卓牵着手,踏上了归途。

第194章 有消息

  又是三四天的长途奔波, 傍晚时分才到了家。

  再次回到大山之间的凉水塘,叶欣有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沈卓倒是没觉得陌生,只觉得非常怀念, 尤其是推开院门, 看见自家熟悉的平坦小院,整个人都踏实下来了。

  放下行李, 他转头看着明显露出疲态的叶欣, 心疼地说:“你困了先睡觉吧, 我收拾一下。”

  叶欣伸了伸腰,然后扯了扯身上的衣裳,说:“我想洗头洗澡。”

  沈卓立刻挽起袖子, “那你先坐着歇一会儿,我给你烧水去。”边说边往灶房走去了。

  拎了水桶出来,准备打水。

  院中水井在出门之前, 特意搬了一块石板盖在上面, 此时拂开石板上的枯枝落叶再搬开就行了, 井中的水还是清澈干净的。

  把木桶洗过,提了水回去,也把锅洗过了再灌满水, 然后烧火。

  叶欣稍微坐了会儿就回房间去找衣服。这趟出门十来天,就没能好好洗澡过, 不管在火车上还是在招待所,都是擦擦了事,真不方便, 很怀念后世带卫浴的酒店了。

  沈卓烧好了一锅水, 都给她提到洗澡间,桶里盆里灌得满满的让她慢慢洗, 自己则继续烧饭、准备菜、打扫院子、各处抹灰,忙得不亦乐乎。

  叶欣慢吞吞洗好了出来,擦着头发,感觉全身都舒服了。

  见他那么勤快,她又有点不好意思,于是把行李中两人换下来的衣服都一起拿出来洗了。

  沈卓见了,还担心她冷着手,说:“天气冷,你烤火去吧,放着我一会儿洗。”

  叶欣瞥他一眼,“我就洗那么一次,免得就你一个人忙,显得我很懒。”

  沈卓哭笑不得。

  其实就两个人生活,又没人说她。

  知道她是心疼他,虽然不爱干家务活,但偶尔还是愿意克服懒惰做一点。

  忙了一阵,屋里屋外都打扫清干净了,晾衣绳上也挂满了洗好的衣服,肥皂的气味飘散在渐渐暗下来的院子里。灶房里,也传出了饭菜香。

  吃饱喝足,再把自己收拾干净。

  等两人终于躺在熟悉又宽敞的床上时,什么也不想干了,依偎着,睡了十几天以来最安稳的一觉。

  接下去的日子好像又跟往年差不多。

  打听到其他回城探亲的知青也渐渐回到丰水大队,叶欣就把带回来的一些糕点,往交好的几家人送去,也打听打听消息。

  然后就是生产队上工,自家菜地春耕。

  不过在私底下,她是有一点紧张起来了。

  具体表现在,她把早已看得烂熟的课本又拿出来再看一遍,新买的习题、试卷按计划每天写。

  还拉着沈卓一起。晚上吃过饭,点起煤油灯,两人各自拿出一套题目,手表掐着时间做完。然后相互批改。令她感到安心的是,多年练习下来,两人做题正确率很高,得分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但叶欣知道,百分之九十还不保险,最好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甚至百分之百。所以每次做完,还要研究错题,抄到做题本上加深印象,保证下次不要错了。

  两个人都有了一本厚厚的错题本,做过的习题册和卷子更是在屋角摞得高高的。

  沈卓已经渐渐看出一些,偶尔会问她:“什么时候恢复高考?”

  叶欣说:“不确定。咱们只管保持学习,加强训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这年春天,丰水大队也来了一名男知青,不过叶欣现在已经没有兴趣关注其他知青了。

  但同一个大队上工下工,也偶尔见到过,这新知青周旭看着是个脾气挺温和的人,有种书卷气,但又没有书生的娇弱和傲性,干活说话都挺好的。听说周旭还带了一个收音机,每天下工之后、睡觉之前,拿到屋前和其他人一起收听广播,消遣消遣。知青宿舍似乎因为他的到来和谐了不少。

  春夏之交还有一次招工信息,也是给了两个下乡知青推荐名额,又引起知青们的一阵骚动。

  叶欣还是没兴趣,只埋头两件事:赚钱和刷题。

  倒是知青干部邢芳特意来找叶欣聊过天,说她下乡多年表现一直很好,救过孩子,帮扶乡亲,甚至因抓过土匪和人贩子受过表彰,给丰水大队甚至洪泽公社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按照她这么优秀的履历,有很大把握推荐上去的。

  叶欣不想再重复解释,就只是感谢并婉拒了干部的好意。

  邢芳之前也已经了解过她这么多年来从不参加招工招生的,便以为她只想与丈夫在乡下相守,也不再多说。

  农忙前,五月的一天下午,叶欣学习学累了下去溜达。

  经过医疗站发现孟春兰在里面,想起好久没见她了,就进去转了转。

  医疗站里还有幺妞跟着黄志豪一边制药一边辨认药性药效,已经学得有模有样。还有两个小学徒李光明和小杰没在,他俩跟着沈卓在的时候学习的,医疗站是特意这样错开安排的。尤其是李光明,还要上学,时间更少,他是大队长私心的安排,可怜他没了亲人,想让他多学点将来好照顾自己。

  叶欣一进来,几个人见了她都挺高兴地打招呼。

  幺妞现在是干劲十足,每天都感到很充实,不仅学习了中药知识还在认字了,甚至在家里说话也有分量了,她觉得自己渐渐变得了不起,心情总是很雀跃。

  她尤其感谢叶欣当初的建议和鼓励,如今才有了如今宝贵的学习机会,见叶欣来了很是高兴地打了招呼,得到肯定和夸赞,又十分勤快地去帮忙和学习了。

  叶欣欣慰地看着她走进小仓库,转头跟孟春兰说:“这个小女孩还不错吧?”

  孟春兰赞不绝口:“何止是不错,非常聪明,又勤学肯干,眼里有活都不用喊她,每天一来就自觉把医疗站打扫得干干净净。学会了辨认草药,还自己上山采药晾晒拿来卖呢!我小时候都没她那么勤劳刻苦。”

  叶欣笑道:“看来她以后也会成为一名女医生了。”

  两人坐着聊了聊天。

  两人挺投缘,能说的也多。孟春兰现在也结婚了,还能聊聊婚后生活。也能说说同村的王小薇的情况。王小薇第二胎如愿生了儿子,当时叶欣没去,只是托孟春兰送了些吃的。

  说了会儿,孟春兰突然提起李英丽来,“你最近还跟她熟吗?”

  叶欣摇摇头,早闹翻了,也不怎么往来,“她怎么了?”

  孟春兰犹豫了下,还是说了:“其实这两年来,她一直有来拿计生用品,就是免费发放的那些。估计是不好意思,都是趁我在的时候来的……据我知道的,她跟同在知青宿舍的一个男知青处对象,但是没有结婚吧?”

  叶欣听到这个,心里一点儿也布意外。

  李英丽孩子都搞出来过,现在这样并不稀奇。

  李英丽的对象崔时宇又是一副浪荡子做派,两个人天雷勾动地火,滚到一块儿去,也不奇怪。

  叶欣迟疑地说:“既然他俩处对象,又知道避孕,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现在也不是封建时代,没什么好批判的……”

  孟春兰哎了一声,“我可不是批判他们,没那闲工夫,我是想说——”她突然抬头四顾,确定没有旁人,才压低声音说:“上一次我值班的时候,她过来了,脸色很不好,犹犹豫豫地问了我一些问题。我猜着,她是避孕失败了。”

  叶欣惊呆了:“啊?”

  孟春兰连忙叮嘱:“你可别说出去。我跟你说,是因为这边就跟你熟悉一点,也记着你之前跟她熟悉的,要是她真的怀了,得有个人注意这点儿,她的身体,嗯,不是很好……”

  她说得隐晦,但叶欣明白了意思。

  李英丽之前就流产过,伤了身体,当时还来找孟春兰开药调身体。估计当时孟春兰就察觉什么了,随着这几年行医经验多,更确定了。

  叶欣觉得,李英丽是真不长记性啊,又搞怀孕了!

  还是说,这次她要和崔时宇生孩子过日子了?

  她先问了句:“她那个对象来过吗?”

  孟春兰摊了摊手,“没来过。我也不知道他俩处着怎么个意思。但是从那天李英丽的脸色来看,不太乐观。所以,我才跟你说一说,我也纳闷呢。”

  叶欣皱着眉头,说了句:“我也不想搭他们,没得惹一身腥。”

  孟春兰叹了口气,“那就算了。我就那么一说,你当不知道就行。”

  叶欣就真的没当回事,也不往知青宿舍去。

  她现在一心都是考大学,进城,好日子!

  没过几天,她突然听到关于高考的消息。

  不是正式发布的通知,是小道消息。

  起因是五月地里农活忙起来了,新来的知青周旭有些扛不住繁重的农活,听说叶欣这里有好吃的、还有好药,想要买一些,让自己下乡的第一个农忙过得轻松些。

  叶欣见他主动找上来,人又温和有礼,就也好说话,卖给他一筐鸡蛋、一只熏鸡、一些菊花茶和一些助眠药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