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木架
周旭十分感激,离开之前提醒她:“叶同志,你空闲时间,可以多看书多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可不能忘,尤其是高中知识。”
叶欣心中一动,立刻问:“周同志,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周旭笑了笑,说:“家里给我寄信说了些事,我又天天爱听广播,去年几人帮倒台后,今年春天许多中学已经恢复了秩序,我想,大学也快了。”
叶欣点点头,很是诚恳地感激:“周同志说得有道,多谢你提醒了。”
第195章 确定了
此前, 叶欣虽然知道今年会恢复高考,但是周围没有一点迹象,她还是有些忐忑的。听了周旭靠谱的“小道消息”之后, 她安心了。
于是当晚, 她又拉着沈卓点灯刷题。
为了一起做题相互批改共同进步,今年她基本上都是在他屋子里睡的。
但她最近在学习上太抓紧了, 每天晚上就是做题纠错, 搞得好像他们是同学而不是夫妻, 沈卓心中不免产生了一点点不满。
叶欣递卷子给他,见他不接,还奇怪地看他一眼。
沈卓握着她的手腕, 轻轻一拉,她就坐到了他的腿上。
他双臂搂着她纤细柔软的腰,闻着她身上传来的淡淡馨香, 在她耳边低声暗示:“是不是该劳逸结合一下?”
叶欣缩了下, 瞪他一眼, 把卷子拍到他脸上,“你先把这套数学卷子做完!”
沈卓不放手:“等做完卷子,你又说困了。”
叶欣脸一红, 觉得他学习态度一点也不端正,一点紧迫感都没有, 真是烦人,“先把今天的学习任务完成再说……有知青已经听到风声了,说明离恢复考试不远了, 咱们可不能松懈!”
她那么爱学习, 沈卓也没办法,只好亲亲她娇美的侧脸放开, 然后认真写题,那卷子做得又快又好,直接满分。
然后一把抱起她,往床上去了。
……
今年可能恢复高考的事情,周旭不仅提醒了叶欣,也隐晦地在知青宿舍说了。至于其他结婚了的、住得远的同志,他初来乍到也不熟悉,就不好提醒了。
提醒之后,有人结合自己跟家人通讯得到的消息,认为周旭分析得确实很有可能,于是心中火热,重燃希望,着手准备起来。
比如邱志云、刘红霞、朱玉羽,原本就有在看书的,现在看得更勤快了。
“去年回家我爸就说形势安稳下来了,教育问题也该解决了。”
“是啊,今年明显不一样,我弟都继续上高中了。”
“不管怎么说,先准备着没有坏处!”
也有人嗤之以鼻,觉得不可能的。
比如李英丽,就冷嘲热讽的,“高考断了多少年了,说恢复就恢复?想什么呢!到了乡下,就死了心老老实实种地吧,还妄想考大学,哼!”
大家见她这样都很无语。
什么“到了乡下,就死了心老老实实种地”,她自己都没老实种地好吗,哪来的脸说这个。
而且,别人学习自己的,也没有非要她一起,她来说这个干嘛。
就是很莫名其妙。
不过李英丽最近脾气确实不太好,跟个炮仗似的,成天臭着一张脸,也不知道怎么了。昨天刘红霞还跟她吵了一架,不过这会儿刘红霞懒得她了。
倒是崔时宇,思考一阵之后,也打算去找课本复习了。
李英丽对此很不高兴,问他:“你也觉得会恢复高考?”
崔时宇摸摸下巴:“我觉得周旭说得有道,乱了这么多年,现在恢复秩序了,恢复高考也不是没有可能。”
李英丽恼火地问:“那我怎么办?!”
崔时宇眉头皱起:“什么怎么办?你不爱复习就继续玩你的,要复习的话一起呗,我找教材的时候看看能不能多找一套给你。”
李英丽脸色很不好地看着他走开,低头伸手摸了摸肚子,虽然没有找医生确定,肚子也还没有鼓起来,但是她心中已经隐约有了猜测,这个猜测让她心中苦涩……她没有想要孩子的,也没有跟崔时宇说,这是意外,又是意外!
……
此时已经到了“双抢”时节,白天农忙繁重,累得人腰酸背痛,晚上好不容易吃了饭洗过澡,基本上累得只想躺到床上不动弹了。
但想要学习的人会坚持着,多少学一点。
这个年代本就艰苦,乡下种地的苦更加强了知青回城的决心,他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能的。
不过,阻碍知青复习功课的可不仅仅是繁重的农活。
一些人放下书本太久,对许多知识已经陌生,这个时候要学习或者复习,不是那么容易的。
其中一个问题是教材的缺失。大家都是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地到这里插队的知青,当初带被子、衣服等生活用品已经够重了,少有人能把全部教材带来的,能带一两本就不错了。而且带来了的,在这么多年时间中也有霉坏损毁的。
有些知青只是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没有上完,这会儿还要从初中知识开始复习。
初中课本倒是好凑,洪泽镇初中还开着,能找得到一些旧课本;但高中课本就难找了。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在十年期间,学校秩序紊乱,经常停课,一些课程减了,学生们离校活动等等,导致这些年份的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此时就算有了教材也无从下手。
一天上工的时候,叶欣刚好在几个知青旁边,偶然听到他们在因为教材的事情而发愁。
她就顺便提醒了句:“你们在书店找不到的话,可以去旧货市场找一找。”
邱志云眼睛一亮,转身问她:“叶同志,你也听说了?”
叶欣点点头。
朱玉羽接着问:“叶同志,你的教材是不是凑齐了?”
叶欣回答道:“我之前在县城偶然经过废品站,见里面有一些旧课本,就买了一套。我本来就没有念高中,到了乡下生活也枯燥,就想着农闲时候看看自学,倒是凑巧了。”
朱玉羽点头:“既然你在废品站找到的,应该也还有。只是现在忙着,咱们也不好请假出去凑课本,只能忙过这一阵再去了。”
邱志云叹气:“现在只能先借周同志的书看看。”
周旭笑道:“没关系,反正我一次也只能看一本,我不看的你们都能借去。”
周旭今年来的时候不仅带了收音机,还带了全套高中课本,此时见大家没有教材复习,倒是很愿意分享。他的确是个善良温和的人,愿意带大家一起学习。
只是大家共用一套教材到底局促了些,都打算迟点自己凑一套。
几人也很感激叶欣及时的提示,把她的话放在了心上。
忙碌之中,叶欣又听到了一个新闻。
之前江静雨就跟叶欣说过,刘红霞想成家了,托她在本地队员中找个稳妥殷实的对象。江静雨虽然也不太认识本地人,不过被她拜托了多次,也是上了点心,年后牵线搭桥介绍了个,叫李光中,跟刘红霞差不多年级。
李光中家境在凉水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父母健在,四个兄弟姐妹,人也踏实勤劳,跟刘红霞算是相配的。
两人几个月相处下来,都觉得还行,毕竟都是年纪大了,奔着结婚去的,合适就不再耽误,准备忙过这阵之后摆酒。
只是本来说好的事情,因为一个“今年可能恢复高考”的猜测,刘红霞犹豫了。
她态度突然冷淡下来,李光中自然察觉到,这汉子是个不想往肚中留疙瘩的人,于是到知青宿舍打听了下,知道他们觉得会恢复高考而努力学习的事情。
然后李光中就问刘红霞,是不是真心说亲的?
刘红霞也不好说,因为还没有正式通知,她也不确定恢复高考的事情。
两个人就此冷战。
住山坡小学边上江静雨听到了他俩的事情,皱眉之余,倒是对知青们复习的事情更上心,私下里跟张康明琢磨了琢磨,觉得他们也该准备起来。
谁不想当大学生呢?
谁不想回城呢?
尽管他们已经当了老师,结婚生了孩子,日子过得也不错,但若有更好的机会他们也不会放弃。
江静雨和张康明在学校里与王小薇、王有为一交流,大家也都知道了。
当然,生产队里也传开了。
许多队员嘲笑知青们异想天开,想回城想疯了,现在还想着考大学,说他们干活不行就想着捧书本。
当然这些嘲笑声并没有影响真正想要学习的人。
也有本地年轻人觉得有戏的,比如李光辉,他如今二十多岁了还没说亲,跟以前一样忠厚又细心,特意来问沈卓:“是不是今年恢复考大学?”
沈卓也不能确定,只是他相信叶欣,于是也真心劝自己少有的朋友:“不知道,你要是有心,就尽早把课本上的知识捡起来吧,准备着总没错。”
李光辉点点头,“说得也是,也不会学亏了。我回去翻翻我的初中课本,别说,真是忘光了。”
这么忙过了夏季农忙。
年轻人们纷纷请假外出,去凑教材,买书,买笔墨。有先见之明的,把《代数》《数化丛书》这些经典之作也买回来了。
叶欣和沈卓因为早几年就在准备了,所以现在什么都不缺,每天按部就班地复习,相互抽背知识点、检查题目,过得很充实。
这样过了几个月,暑热散去,秋风渐凉。
在九月初九,恰逢重阳节那天,日报头版刊登《高等制度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正式宣布恢复高考。这一消息如同惊雷,经由报纸、电视、广播等载体迅速传遍了全国,让无数人欣喜若狂、激动不已。
“高考恢复了!”
“这下总算确定了!”
“呜我终于等到了……”
丰水大队里,知青们激动欢呼,奔走相告,喜极而泣。
即便是早知这个重大历史节点的叶欣,心情也同样激动,心脏砰砰直跳根本冷静不下来,等沈卓一回来就朝他奔过去,大声告诉他:“沈卓沈卓,高考真的恢复了!”
一向清冷持重的沈卓此时也难掩激动,把她高高地抱起来,转了个圈,“太好了。”
第196章 复习忙
随着恢复高考的消息一起传来的, 还有高考时间。
这次高考不是全国统一命题,各个省份根据自己的情况,各自命题, 时间也不一样, 按乡下习惯的农历算法,只要在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上旬完成就行。具体时间等省级下一步通知。
如此一算, 距离今年高考也就剩一个多月, 最多两个月。
时间太紧了!
这么点的复习时间根本不够的!
上一篇:我是高手我怎么不知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