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木架
大娘一听摆摆手:“说什么钱,要用就用了。”
叶欣连忙道谢。
天渐渐亮了,摆摊的老乡还在陆续进来,买菜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河边市场热闹起来。
叶欣的辣椒干红艳艳地摆在干稻草上,那颜色特别正,个大,均匀,一看就是好货,进来卖菜的都很容易被吸引过来,然后她就开张了。
好东西是真不愁卖的,尤其是品质明显好过其他的。叶欣也就拿了十斤辣椒干出来,这个一斤那个一斤的,没多久就卖完了。
倒是衬得旁边两个大娘没什么生意,不过大家卖的东西不一样,也没什么好眼热的。
叶欣卖完了就把称还给大娘,又给了一毛钱:“谢谢您了,祝您生意顺利。”
大娘也不推辞了,觉得这小姑娘除了东西好,人也会来事,怪不得卖那么快,笑着说:“下次你还要称,就来我这。”
叶欣笑着应一声,收起背篓去找沈卓。
沈卓那原本没什么人,不过他们来的还算早的,后面还有人来摆摊,他就不算很边缘了,人多之后,他的菜干也卖了一些。
叶欣到他身边蹲下一起卖,还说了下自己的收获:“我十斤辣椒干卖完了,得了八块钱,给借称的大娘一毛钱,还有七块九。”
沈卓为她高兴,又有点羞愧,“我卖得比较慢。”
叶欣笑道:“没关系,咱们一起。”
可能冬天菜干太多了,确实不怎么好卖,两人一起卖到了九点多,才把十几斤菜干卖完了,收入六块多。
加起来一早赚了差不多十五块,钱包又回血了,两人都很高兴。
叶欣拍拍蹲麻的膝盖站起来,迫不及待道:“走,咱们去吃饭,肚子都要饿扁了!”
第034章 八卦多
吃过饭, 也十点多了。
这时候回去还早,叶欣就想充分利用时间,找找县城里的黑市, 肉还没买呢!这里的市场应该更大, 货物也更丰富,想想牛肉羊肉她就忍不住要流口水。
她还想打听一下这里粮食的行情。在镇上她没敢卖大米, 只卖了些稻谷, 大米价格更好的。空间里堆了不少大米, 卖一些换成肉才好。
于是饭后,叶欣就和沈卓背着背篓在县城里转悠,沿着没走过的街道探索。
这县城叫金河县, 也是以水为名。据说名字的来源是每年夏季多雨,河道上涨,一片浑浊, 清水都变成黄水, 但叫黄水总归不好听, 就取了个金字,叫金河。两人不紧不慢,一路走过了县医院、公园、学校等地方, 对县城的格局有了个大概了解。
不过黑市不会在这些主干道上,叶欣就想往偏僻的巷道去找一找。
结果就在一条小巷里, 再次遇到了红袖章,还是两名。他们大声喝问:“你们是哪里来的,干什么的?”
这回沈卓抢在了前头说话, 并且站在了叶欣面前, “乡下来的,来买东西。”
叶欣在后面低着头, 有点厌恶地皱眉。但这些人可不敢惹,只能忍着。
两人掏出伟人手册和介绍信来,解释自己从哪个公社哪个大队来,什么时候来的,买了什么,准备什么时候回去。
对方仔细盘查一番,才终于让他们走了。
两人立刻离开这偏僻的小巷,回到了大街上。
这个插曲让叶欣意识到,县城里风声比镇上紧多了,恐怕黑市也是不安全的。她不该那么贪心,刚到不熟悉的县城就想着冒险。
于是打消了探索黑市的念头,转头对沈卓说:“咱们回去吧。”
沈卓点头:“嗯。”
他也不想在县城里待了。刚才当头的那个人一眼一眼往叶欣脸上瞧,他实在担忧。
丰水大队虽然地处偏僻,相对来说风平浪静,但外面也有一些消息传进来,在人们口中相传。他平日干活就听到过不少令人悚然的惨事。
两人直接往车站走去。
正赶上中午十二点有一趟车,他们上车刚坐好,车子就发动了。
车上气味还是很难闻,叶欣实在怕自己难受吐了,小声跟沈卓说:“把你那围巾拿出来,先给我围一下。”
沈卓正关心地看着她,闻言立刻从背篓拿出那条黑色的男士毛线围巾,递给她。
叶欣接过来,在自己脖子绕了两圈,连脸庞一起围起来。厚厚的毛线过滤了车内汽油的味道,带着一种新衣物的味道,还暖暖的、软软的。她觉得好受多了。
抬头见沈卓还在看着她,便双眼一弯,朝他笑了一下。
沈卓放心下来,又忍不住看她。
围巾把她下半张脸裹住了,头上是乌黑浓密的头发,只有中间一双又大又明亮的眼睛露出来,衬得她眉眼间的皮肤白皙无暇,特别好看。
班车一路又开了两个多小时,叶欣被颠得七荤八素的,总算是回到了洪泽镇。
下车后叶欣就把围巾扯了还给沈卓,大口呼吸新鲜空气。
缓了会儿,他们才迈开脚步。
因为在县城没有买到吃的,现在又是下午,农副产品市场肯定没什么东西了,他们小声商量了下,最后还是去敲开了陈家院子的门。
今天不是赶集日,本来不开的,但他们是熟客了,陈二还是让他们进门来。
进来后,叶欣有些抱歉地解释:“不好意思,陈二哥。昨天我们有事去了县城,现在才回来,回家之前想买点吃的。之前来你这买惯了,不买总觉得缺点什么,所以还是冒昧来了。”
陈二牛高马大的,性格也爽朗,笑道:“没事,东西也在的,只是没有平时摆那么整齐。生意上门,当然欢迎的。”说着带了他们去左边房间。
叶欣看了看院子,问道:“今日就陈二哥一个人在?”
陈二点点头,“他们都去收货了,我在这看门。”
叶欣了然。想来平时几兄弟四处搜寻货物,而陈二作为最强壮的一个,被留下来“镇宅”了。
进了房间,那些肉蛋之类的果然没像往常一样摆在台面上,陈二问清了要什么,才从柜子里拿出来称给他们。
叶欣照例买了些肉蛋,又问有没有牛肉羊肉这些。
陈二摇摇头:“那些可不好收。牛肉平时宰杀较少,肉场都不够卖的。至于羊肉,咱们这边不怎么养羊,又不太吃得惯那股膻味,更少了。”
叶欣只好遗憾地又要了些山菌、木耳,还称了十斤面粉。
一阵消费下来,又是十块出头。
陈二眉开眼笑。他早知道这个小姑娘每次来都买不少,是个大主顾了,兄弟几个都记住了她,说每次给她优惠几毛钱。昨天又见她带了上百斤的粮食和反季节蔬菜来卖,更是对她另眼相看。
两人买完仍是从后门出来,绕过小巷回到街上。
经过邮局的时候,叶欣又进去看了看。
这次巧了,正好有她的信件,邮递员还没来得及送出。她一看地址,还是家里寄来的,就没急着看。
又问了问有没有包裹,得到没有的回答后,她再看了看信箱,发现还有郑文文和赵中华这两个知青的信,也顺手取了。
随后才去徐大夫的铺子取自行车。徐大夫就住在镇上,药铺天天开门,那自行车本来放在店铺的角落,后来徐大夫怕人多眼杂,就给搬到后面去了,那后面正是他们一家生活的屋子。两人又真诚地感谢一番。
在镇口上车前,叶欣让沈卓把新买的那些防风装备戴上。
沈卓不想戴:“现在太阳还没下山呢,又不冷,一会儿骑车该热了。”
叶欣说:“热也是身体热,头颈和四肢被风吹得凉,你还是戴上吧。”
沈卓还是不想:“有点张扬了,去一趟县城买这么多东西,被人看见多不好。”
叶欣略感无语,“一些小物件而已,又不是新衣服,算什么张扬。买来就是要戴的,不然不白花钱了吗?”
沈卓拗不过她,最后还是带上了手套和围巾,这两样也比较低调。帽子耳罩就算了,太显眼,这会儿也没冷到那个地步。
叶欣也随他了,上车让他载回家。
回到凉水塘大约四点半,太阳渐渐落下,开始冷飕飕的。
叶欣让沈卓先上坡,自己去知青宿舍把郑文文和赵中华的信送了。
知青们今天也没上工,在自留地里忙了一天,正做晚饭。听到叶欣把自己的信捎来了,两人连忙出来领,都很惊喜,也很感激。
郑文文道:“我正说好久没收到信了,想着后天去一趟镇上看看呢,你给我省事了。”
赵中华也说:“谢谢你,叶欣。”
叶欣笑着摆摆手,“没事。”
正要回去,那边孙维强探出头来,眼睛一个劲儿朝她背篓看,可惜稻草遮严实了,看不出什么,他就直接问:“叶欣,听说你和沈卓昨天去县城了,这是刚从县城回来?”
刘红霞也忍不住好奇:“你们都买什么好东西了?”
他们一问,其他人的目光也都看了过来。
叶欣无奈,只好回答道:“能买什么好东西?不过是想着快到年底了,之前家里给的布票还没用完,就去用掉了,免得浪费。也顺便买了盐、煤油、缸等日常用品。还有沈卓之后要起早赶路,到时候又冷又黑的,就陪他去买了手套、帽子、手电筒这些。”
一边说着,一边还把自己背篓上面的稻草拨开,露出一匹藏青色的布来。
虽说只露了一点,没有完全露出来,但也能满足他们的窥探欲了;加上她解释得这么详细,不像骗人,他们就信了。
叶欣也知道这些人,你越是掩盖他们越想窥探的,还不如自己说一套来哄哄他们。
孙维强有些阴阳怪气地说:“你现在对沈卓可真好啊。”
叶欣听到这话,笑了下,“我都跟他一起过日子了,不对他好对谁好?”
孙维强一噎。
叶欣又说:“不过我也没本事对他好,钱都是他采药换来的,我只是跟他一起去看看罢了。”
刘红霞问:“你们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没割点肉回来吃?”
叶欣叹了口气,“要是不买那些东西,确实能割点肉解解馋,买了就没钱了。不过又不是过年,吃什么肉啊,还是吃地里长的白菜萝卜吧。”
说着就不跟这两人扯了,转头朝郑文文他们挥挥手,“你们忙吧,我回去做饭了。”
郑文文也朝她挥挥手,看着她娇小的身躯背着高高的背篓走远了,才回头瞥了一眼那最八卦的两人,“我看啊,哪天狗路过都要被你们说两句。”
刘红霞不觉得自己有错,“聊聊天嘛,又没什么。”
孙维强则嗤了声,“说得好像你不想知道似的。”
……
叶欣往坡上走了几步,发现沈卓在半路等她呢。
她连忙快走几步上去:“不是叫你先回去吗?我跟他们说了几句话,耽误了会儿。”
沈卓说:“没等久,我也歇歇。”
其实他是想到上次,她跟知青们说了话之后就有一阵闷闷不乐的,担心她这次也会这样。
上一篇:我是高手我怎么不知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