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 第34章

作者:古木架 标签: 随身空间 种田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跟她同进同出久了,他会有种他们已经在一起生活很久的错觉。只有遇到其他知青的时候,他才会想起她的知青身份,想起她来自遥远陌生的地方。

  他有点不想她跟其他知青来往,怕她会像上次那样突然情绪低落,也怕她跟知青们重新熟悉了,疏远自己。

  叶欣不知道他复杂的心,只以为他是单纯等自己一起回家,开心地说:“走了,回家喂鸡!”

  沈卓听着她如常的声音语气,心里才放松下来,推车上坡。

  叶欣又跟他吐槽了刚才的事情,“他们有些人真八卦,连我们买了什么都要问。”

  沈卓嘴角微翘,“不他们就是了。”

  叶欣说:“也就这次送信而已,平时也不往他们跟前凑。”想想也是郁闷,做个好事还被八卦一顿。

  想起什么,又说:“等你之后把新的帽子、水杯、饭盒什么的露出来,他们岂不是要挨个猜花了多少钱?”

  沈卓无所谓道:“爱猜猜,反正我不他们。”

  叶欣露出了笑容,“对,就是不他们,咱们好东西买了就要用,可不藏着掖着的。让他们羡慕嫉妒恨去吧!”

  沈卓转头看她一眼,知道她是担心自己不用,故意这么说呢。

  她真贴心,真细心……真好。

第035章 开班了

  虽然只离开了一天, 但重新回到小院,还是让两人由衷地感到一阵放松和安心。

  这个点也忙不了什么,直接做晚饭吧!

  沈卓放好自行车就自觉去灶房生火做饭。叶欣则把采购的东西归置归置, 然后去喂鸡, 接着去摘菜,最后到灶房和沈卓一起忙活。大火烧锅, 煮了饭一顿煎炒, 很快诱人的香味就飘散出来。

  上一顿还是早上九点多在县城吃的, 两人都已经饿狠了,坐下来就埋头吃饭。

  叶欣吃得心满意足,不禁感叹:“还是家里的饭好吃!”

  沈卓点头赞同。在外面虽然也饿不着, 但到底不如家里饭菜舒心美味,何况饭店还那么贵。

  叶欣还不忘夸他:“你做的饭最好吃啦!”

  沈卓听得嘴角翘起,又谦虚地说:“你种的菜好, 才做得好吃。”

  叶欣心里也美滋滋的。

  洗漱过后, 叶欣在房间把今天花剩的的钱数了数。

  这两天花了赚, 赚了花的,现在身上又是二十多块了,仔细数过两遍, 二十五块三毛六。至于商品票,是全都花完了。

  “还行吧。”

  叶欣耸耸肩, 把钱叠好包好,放进了柜子角落。

  然后照例进空间忙了会儿。巡视各地块情况,播西瓜种, 耕稻田……忙到累了就停下来, 出来睡觉。

  睡前突然想起今天取了信还没看,又进了空间, 去木屋二楼的书房看信。

  拆开之后,首先发现又有一张汇款单。

  叶欣有点惊讶,拿起来仔细看了看,上面写着二十块,汇款人还是大姐叶欢。

  她把汇款单先放一边,看信的内容。

  开头是例行的问候,叶欣直接略过去看第二段——她寄回去的菜干收到了,家里炖了吃,都觉得比市面上的好多了,口感好,味道香,一点儿也不柴,还特别干净。全家人都因为她种菜种得那么好而感到惊讶。

  叶欣满意地点点头,没人不希望自己送出的东西受人喜欢,何况是不远千里寄过去的。

  接下去一段提到快年底了,知道她不能回去过年,心疼她,也想念她,于是寄来二十块钱让她买点好吃的过年,一个人在这边,要照顾好自己……

  不能回家过年吗?

  叶欣仔细想了下,还真是这样的,下乡的知青要第二年才可以回家探亲。

  探亲一般是在过年时,要提前跟生产队请假,开好介绍信,才能踏上归途。当然,回家探亲的时间也是有限制的,以免已经下乡的知青又回到城里不走了。

  原主今年才来的,最早也要明年才可以回家探亲。

  不过这个不要紧,叶欣也没准备回去,那里对她而言是陌生的,她没有半分想念和向往。

  只是这位大姐是真的挺关心妹妹的,还专门汇了钱来给过年。

  信还没看完,叶欣接着往下看,然后瞳孔一震——妈妈怀孕了??

  她以为自己看错了,瞪大眼睛再看一遍,然后发现没错,就是原主妈怀孕了,第四胎……

  叶欣感到震惊。

  虽说现在计划生育还没有推行,全国家庭普遍多孩,但是原主妈都快四十岁了,高龄产妇,有点危险啊……

  也不知道都这个年纪了,怎么还不避孕……

  她有种不知道怎么吐槽的感觉。

  信的最后提到,怀孕不舒服的妈妈吃了寄回去的菜干,觉得很好吃,很对胃口。她这里还多的话,能不能再寄一点回去。

  叶欣看完把信放一边,双手托腮,发了会儿呆。

  寄菜干倒是不成问题,不管是大姐的意思还是妈妈的意思,反正她这里多得很,也不值什么钱。他们爱吃就多寄点,算是报答亲情了。

  就是她有点被这个消息冲击到了。

  这个年代的人,真的好努力生孩子啊……她甚至有点佩服。

  算了,先睡一觉缓缓吧。

  迟点再回信和寄菜干,现在也没空,还有许多事情要忙呢!

  ……

  隔天,他们先把屋后的红薯挖了。

  就是沈卓之前种下的那些,也不多,就两陇。红薯这玩意儿本来就好养活,后来叶欣又时不时给浇点灵泉水,更是疯涨,菜还没长起来的时候,吃这个红薯叶可是吃了不少。

  叶欣拿镰刀割干枯的红薯藤,沈卓则负责挖,地里的力气活一般是他干。

  其实叶欣的力气也能挖,不过挖红薯是需要一点技术的,没经验的人容易把红薯挖坏了。虽然挖坏也能吃,但能完整挖出来当然更好了,也更耐储存。

  挖了第一窝出来,沈卓惊叹道:“这红薯怎么长得这么大?平时可没怎么管它们啊。”

  叶欣在后头说了句:“你是没管,我可是经常给它们浇水的!”

  沈卓纳闷,“光浇水也长那么好?”

  要是说旁边那些菜长得好是因为叶欣仔细照看,他也勤快松土除草了,还能够解;但这红薯就是随意种在这里,也能长得个大饱满,颜色鲜艳,比队里种得还好,他就费解了。

  而且种红薯也有个说法,说是底下长得好的,叶子往往一般;专吃叶子的,红薯就不怎么大个。毕竟养分供给有限。

  之前红薯叶茂盛那会儿,他还以为这些就是光长叶子的呢。哪知道这是两全其美了。

  叶欣当然不能跟他解释了,只是说:“长得好还不好啊?快点挖。”

  沈卓只能按住心中的奇怪,继续挖。

  叶欣割完了红薯藤堆到一边去,回头到他挖好的地方捡红薯,把根和蔓扯了,抹掉泥土,放进竹筐里。

  挖完捡完,装了三大竹筐有余,沈卓挨个掂了掂,说:“怕是不少于二百斤。”

  他把红薯都搬回院子水井旁,给叶欣清洗、切块,趁天气好把大部分煮了晒干,只留了半筐大小均匀的,什么时候想吃烤红薯就扔去灶灰里烤。上次晒的红薯干不错,他们偶尔吃吃,也算个零食了。

  沈卓则继续把挖完的那块地翻一遍一遍,准备种上别的。红薯是不想种了,可以种点玉米喂鸡,不过现在还不到播种玉米的季节。

  这些活忙了一上午,下午他们上山采药去。

  几乎两个月没进山了,好在秋冬萧瑟,倒是不像夏天那样轻易把小径掩盖了。

  这边纬度低,冬天山里依旧绿色,只是眼看着稀疏了许多,地上的落叶也更厚了,踩上去哗哗地响,声音听着很舒服。

  隔一段时间来也有好处,那就是收获多了。

  那些之前还没长成的已经长成了,本来有的也长得更多了,不用太费劲,一个背篓就装满了。于是叶欣的背篓终于也装上了药材。

  一边采药,一边学习或是复习草药知识。

  比如第一次跟着沈卓进山采药时,叶欣学到的一味药材补骨脂,夏天正开花,现在已经结了果,可以采收了,那些黑色的种子就是入药部分。

  叶欣趁机留了几粒种子,等着种到空间药田里。

  买了水杯的方便之处也体现出来,渴了累了停下来歇歇,喝口水再继续,不像以前那样唇焦口燥只能忍着。水还是温热的,保持一天没问题,冬天喝着正合适。

  这一天他们收获满满地回家。

  之后天天也没闲着,趁有空下午都进山采药,多攒点,到时候多卖点钱。

  生产队那边,休息几天后也要继续干活了。

  虽然地种完了,但还有除草、浇水、沟、小麦油菜越冬管等零零碎碎的活,就没有完全停闲的时候。庄稼可不是播下去就能长了,不好好打是不会有丰收的。

  此外,挖水库、修渠、修路这些事情也要人手。

  只要有任务,叶欣和沈卓都会去上工,不跟生产队脱离。活不多的时候,他们就上午上工,下午采药或者忙自己的事情。

  重新上工的时候,叶欣也没能逃得了被婶子们问起去县城的事。叶欣只能把之前在知青宿舍说的那些话又说一遍。

  吴丽丽说:“是了,时间过得快呢,培训班马上就要开了。到时候你就一个人在家了。”

  叶欣笑道:“我自己在家怎么了,还不是一样干活?再说有婶子们作伴呢。”

  吴丽丽打趣道:“我看你们两个天天一起,去哪儿也不分开,这突然分开了,怕是会不习惯哟!”

  叶欣脸一红,“他只是去镇上学习而已,又不是出远门,天天都能见到。吴婶子别取笑我了。”

  见她脸皮薄,吴丽丽更乐了,只是也不再说她。

  倒是林美华说起:“沈卓要是去学习了,就不能上工挣工分了。别到时候粮食不够吃啊。”

  叶欣叹口气,“有什么办法,要参加培训,就要放弃一些工分,总不能两全其美。到时候真不够吃了,只能先欠队里的粮食。队长和大队长那么好,总不至于让我们俩饿死吧?”

  林美华点点头,“那倒是,咱们这虽穷,人心却都是好的。”又指着吴丽丽笑道:“你多去她家走动走动,跟小队长认熟悉了,到时候要欠粮食就好说了!”

  吴丽丽白她一眼,又笑着对叶欣说:“没事的。三年灾害那会儿大家都互帮互助挺过来了,现在好多了,还能让人饿死?我看这半年来,你们两个人是越来越好了,以后也会越来越好的,这日子啊,就是先苦后甜!”

  叶欣露出灿烂的笑容,“承婶子吉言了。”

  这么十来天过去,虽然没有什么紧急任务,但每天都有事情做,倒也充实。

  天气越发寒冷,万物更加凋敝,赤脚医生培训班这时候开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