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161章

作者:衣青箬 标签: 爽文 古代幻想 基建 穿越重生

  也别觉得这是很容易的事,毕竟当年……不对,是以后,恢复了河西走廊的归义军的第二任领导者张淮深,为了一个归义军节度使的名分,可是跟朝廷来回拉扯了整整二十年,中间还换了几个皇帝。

  他最终等来了朝廷的使节,结果别说领十一州的归义军节度使和领九州的河西节度使了,朝廷连旁边的瓜州都不肯给他,而是给他单开了一个沙州节度使。

  可以说是缺德到家了。

  河西因此人心浮动,不久沙州发生叛乱,张淮深全家身死,没两年归义军就改了姓。

  要说其中没有朝廷的手笔,真的很难让人相信啊……

  当然安西军跟归义军的情况完全不同。

  归义军就在河西走廊,既是大唐的屏藩,也是大唐需要防备打压的潜在敌人,而且归义军内部一直都是家族制,张氏既需要拉拢本地的大族来巩固自身统治,又要借助朝廷的任命来压制这些大家族,所以一旦制衡失败,就容易翻车。

  安西距离更远,中间还隔着个吐蕃,内部也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

  而且唐一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接下来的三方结盟。

  安西军作为结盟的一方,是得到了吐蕃认可的,大唐很难反对。那么对大唐君臣来说,一个朝廷任命的安西四镇节度使,肯定要比不听朝廷号令的安西军首领更符合自身利益。

  但是万一朝廷宁愿不结盟、不议和,也不肯正式给雁来这个名分呢?

  这种可能性虽然很小,但也不是没有。

  毕竟德宗当年就是个记仇小能手。

  他当太子的时候,大唐向回鹘借兵平定安史之乱,获胜之后回鹘便仗着有功,在大唐横行无忌,甚至连他这个大唐储君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他去拜见回鹘登里可汗,可汗却责怪他没有对自己行舞拜之礼,将他的四个部下拖出去杖一百。

  这事让德宗刻骨铭心,登基之后也不肯给回鹘好脸色,还一度想联络吐蕃一起对付回鹘。

  不过他这个人,血气上来了就什么都不顾,但是血气一退,胆子立刻变小了,所以行事也反复无常。平凉劫盟之后,又记恨上了吐蕃,为了拉拢回鹘一起打吐蕃,很快就同意让咸安公主和亲回鹘。

  有点骨气,但不多,甚至还不如没有。

  但是现在这个皇帝,性格和手段都比他爷爷德宗强硬得多,甚至连皇位都是联合宦官从亲爹手里抢来的。如今他登基未久,正是年轻气盛、踌躇满志之际,万一他觉得受了威胁,就是不肯低头呢?

  所以现在李鄘主动问起,有机会敲敲边鼓,唐一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安西军能够放低姿态、以如此柔和的方式来提要求,李鄘也确实无法拒绝,肯定是要在后面的奏折里写上一笔的,便笑道,“陛下若是知晓郡王的消息,也必然欢喜。想来定会派遣使者前往安西,迎郡王回京。”

  “如此,雁帅也可放心了。”唐一立刻打蛇随棍上,“若是陛下能恩准雁帅亲自送郡王回来,就更好了。”

  李鄘眸光微微一闪,脸上的笑意真诚了一些,“雁帅可上书奏请,陛下体恤,想来不会拒绝。”

  大多藩镇是不愿意进京的,因为不可能带上大批兵马,孤身入京,万一被皇帝扣留了回不去怎么办?越是心怀鬼胎的人,就越是不敢去赌这种可能。

  雁来主动请求入京,无疑是一种旗帜鲜明的态度,承认西域仍是大唐的一部分。

  皇帝怎么可能会不准?

  ……

  双方在雁来的事情上达成一致,气氛也就变得更加融洽了。

  这时李鄘才开始提起正事。

  他没问结盟是怎么回事,安西军又是怎么做到这些的,而是直奔主题,“安西军驻扎在此处,想来是属意秦州?”

  他问的是开互市的地方。

  虽然方案里说的是三州选一,而且还需要三方共同磋商,但是很显然,雁来心里是有偏向的。

  唐一点头,“不错。”

  她没有解释原因,但李鄘眼底却闪过一抹异彩。

  就在今年,泾原节度使段祐上书朝廷,说临泾镇将郝玼以临泾地处险要,兼且草木丰茂,是吐蕃入寇时必定会占据的牧场,请求在此处筑城,而陛下已经诏许了。

  这个临泾城,如果筑起来,就正好卡在灵州和原州中间,可以随时策应两路。

  如此一来,吐蕃所提的三州之中,位于灵州附近的安乐州和原州,就不是那么迫切地需要拿回来了。

  剩下的秦州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按理说,今年才发生的事,而且还是机密军情,莫说安西跟朝廷不通消息,就算通了也很难打探到,但李鄘就是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她们说不定真的知道!

  李鄘有点看不懂唐一了。

  虽然她一口一个“他们”,但她自己,分明也是个天兵。

  不过天兵身上的那些毛病她都没有,反而细致、缜密、谨慎,甚至深谙官场交际。

  很显然,之前的接风宴上她说的都是实话,但并非全部。

  尽管天兵是如此混沌的一种存在,但安西军内部,想来已经达成了某种稳定的平衡。

  这让李鄘对那位远在西域的雁帅,也生出了几分好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驾驭得了这些天兵?

  但对方显然不想多说,李鄘自然不会追问,继续将注意力放在结盟上——如果真的选定秦州作为互市地点,对他管辖的陇州和凤翔府无疑也会有巨大的影响。

  商路一旦开通,既是麻烦,也是机遇,李鄘当然也乐见其成。

  所以现在先跟安西军的使者达成一致,也是很有必要的。

  唐一当然不会拒绝这种沟通,县官不如现管,互市设立之后,大唐这边多半是就近让凤翔陇右节度使代管,所以将来打交道的时候还多。

  而且她也希望能通过李鄘,将各种信息传达给大唐的朝廷。

  所以关于结盟的事,她说得十分仔细,就连对吐蕃国中局势的分析也都和盘托出。

  这一回的结盟跟之前都不一样,是吐蕃的主战派提出来的,使团的首领论芒杰就是主战派核心韦氏的话事人,一旦和谈成功,边境必然能安宁很多。

  所以大唐也别老想着那吃不到嘴的三州了,灵活一点,先把能吃到的吃下肚。

  方方面面都了解之后,晚上设宴招待三方使者时,李鄘的态度就从容了许多,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

  主桌这边其乐融融,另一边的陪席更热闹。

  高富帅跟个交际花似的,端着酒杯穿梭在各桌之间,充当起串场人,把气氛完全炒了起来,大家都放开了吃喝、谈笑。就连一路上别别扭扭的吐蕃使团和大唐使团,这会儿看着也亲近了很多。

  转了一圈,高富帅最后来到尼玛面前,朝他举杯,笑道,“没骗你吧?很快就又见到了。”

  尼玛双手捧着杯子,一饮而尽。

  高富帅在他身边坐下来,拍着他的肩膀道,“明天使团估计又要出发去长安了,你还是在这里等我,行不?”

  尼玛点头。

  如果说上次被单独留下,还让他有些忐忑,这一次就完全不会了。

  他又不是离不得人的小孩子,实际年纪比高富帅还要大很多,阅历也更丰富,之前不安,是因为前途未卜,如今把自己当成了安西军的人,有了归属感,即便不在安西军的地盘上,也能安之若素。

  何况又不只是他留下,还有五千安西军也会留在这里。

  ……

  李鄘的第二封奏折虽然已经连夜发出去了,但如果可以,他其实还想再多留使团几天,让朝廷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准备。

  按理说这不符合流程。

  不过李鄘有自己的办法,第二天一早,他就跟着使团一起出发回了凤翔。

  到了凤翔就能再招待一次了。

  没办法,不是他不想做得更自然一些,而是离开凤翔,后面就没有大城了,小城的官员级别不够,根本没资格像他这样招待使团。

  好在所有人都很配合,就连吐蕃使团也像是什么都没察觉到一样,跟着大部队慢吞吞地往凤翔走。

  呃……也不能说是所有人,安西军的使团就十分嫌弃这个赶路速度。

  他们倒是不反对李鄘的安排,但是能不能赶紧赶到凤翔,然后队伍解散,大家该干嘛干嘛去?这么把所有人都凑在一起慢吞吞赶路,真的很奇怪啊!

  不过玩家一向都是很会自己找乐子的,意识到李鄘那边不可能说得动,一个两个干脆就脱离大部队,自己安排自己。

  李鄘有些不放心,因为这也不符合流程,但看唐一没说话,便也忍住了。

  好在玩家也没跑远,不是在平坦开阔的地区跑马,就是直接钻进林子里去采摘山上的野果,或者干脆几个人找块柔软的草坪,比武切磋。

  李鄘欲言又止,最后只能回头朝亲兵使眼色,让他下去安排。

  这年头,除了真正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什么山林水泽,那可都是有主的。甚至有些地方豪族,连江河湖泊都能占一段下来作为自家私有的地盘。

  普通人上山打猎、下河捕鱼,都是要给主家付钱的。

  所以对小民百姓来说,想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基本不可能。要么老老实实种地,承担繁重的赋税和徭役,要么就投到大户门下做佃户、奴婢,才能勉强糊口度日。

  什么靠自己的努力达成阶级跃迁,不可能的,整个社会体制就杜绝了这种情况出现。

  所以古代总是乱世才能出英豪,清洗掉旧有的特权阶级,自己才有机会成为新的特权阶级。

  玩家显然不可能想到这些,哪怕是唐一也没有。

  但李鄘一让人去安排,她立刻就注意到了。

  关中平原的景色与西域截然不同,山川秀丽、沃野千里,已是深秋时节,道路两侧的山林都被霜染成了斑斓的色彩,十分好看。但此刻,唐一再抬眼看过去,似乎从那五彩斑斓的颜色里,看出了几分血色。

  她原本轻盈的心情渐渐沉静了下来。

  唐一又想起游戏宣传语里的那句“走进历史,参与历史,改变历史”。

  历史不仅是白居易,更是卖炭翁、杜陵叟。

  可是白居易容易被所有人看到,卖炭翁和杜陵叟却连名字都不会留下。

  但他们至少还有个称呼,更多的人隐身在历史的夹缝之中,即便被提起,也只有一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而这一切,全都发生在这个号称是“元和中兴”的时代。

  唐一之前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说,玩家离开西域,才终于走出了新手村时,只是一笑置之。但此刻,她忽然觉得,这种说法很贴切。

  走出西域,玩家才算是真正地看到了这个世界。

  倒不是说西域的底层人就不苦了,只是在那里,战争才是主旋律,所以很多东西都会被忽视。现在来到了海晏河清、和平安定的大唐境内,这些东西忽然就变得刺眼起来。

  唐一不喜欢这种沉重的感觉,努力让自己打起精神。

  现在他们手中拥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这一切。

  要做的还有很多。

  ……

  长安城,大明宫。

  沿着皇宫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是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

  含元殿是举行庆典和大朝会之处,宣政殿是皇帝常朝和召开重要集会之地,紫宸殿则是帝王日常议事的地方。

  作为一个刚登基没几年的皇帝,李纯正处在励精图治的阶段,虽不至于宵衣旰食,但每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紫宸殿度过。所以即便已经快到掌灯时分,他也仍在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