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440章

作者:衣青箬 标签: 爽文 古代幻想 基建 穿越重生

  不过在赶考的士子之中,也有不少看起来出类拔萃的。

  李吉甫看着年轻人们的眉眼官司,不由笑道,“龙争虎斗啊,今年恐怕又是一届龙虎榜。”

  “不好吗?”雁来反问。

  龙虎榜,顾名思义,自然是指榜中卧虎藏龙、英杰辈出。

  譬如贞元八年那一榜,录取的举子几乎都是因为没有背景而多次落第的,如韩愈,李观、李绛、崔群等,后来不是一时文豪,就是当朝宰相。

  历史上最著名的龙虎榜,首推宋仁宗嘉佑二年,考生中出了九位宰相,三个唐宋八大家,另外还有蔡元道、蔡乘禧父子两进士,章衡、章惇叔侄两进士,曾巩、曾牟、曾布、曾惇一门四进士,以及苏轼苏辙、曾巩曾布、程颐程颢三对兄弟进士,号称“千年科举第一榜”。

  排名第二的则是嘉靖二十六年,出了“明摄宗”张居正的那一榜,他的同年有王世贞、杨继盛、李春芳、汪道昆、殷正茂等人。

  而这样的人才济济,又跟当时政治清明、取士公允的风气分不开。

  贞元九年主持贡举的是名臣陆贽,嘉佑二年的科举考官是欧阳修,而嘉靖二十六年的内阁首辅是夏言,第二年他便被严嵩构陷而死,老道士彻底沉迷修仙,大明朝从此进入了二十年的混沌期。

  所以雁来一登基,科举考试就人才辈出,当然是好事。

  李吉甫笑着拱手道,“臣先预祝殿下得此良材美质,到时候人人得用,我等也该倒退一射之地,给新人让路了。”

  噫,好酸。

  雁来盯着李吉甫看了好一会儿,他之前是这样的人设吗?

  李吉甫坦然自若。

  雁来高深莫测地摇摇头,转身就走。

  李吉甫问旁边的人,“这是什么意思?”

  李夷简一脸平静,“安邑公都猜不出,我等愚钝,哪里能猜到?”

  ……

  雁来没有乘车,走回延英殿的路上,她才慢慢想明白了李吉甫的用意。

  早先,科举之事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因此京中权贵,只需递个条子,写上自己看重的举子名称、以及想求的名次,便能影响科举结果。开元年间,李昂为考功员外郎,对这样的风气深恶痛绝,欲革其弊,便召集应考贡士,表示若有求人请托者,不管文章好坏都要黜落。

  结果他舅舅举荐了一个叫李权的,李昂大怒,当着所有贡士的面数落李权,又大肆批判李权的文章,李权大恨,于是找出李昂诗中“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之句,说他是想做许由,要求皇帝让位给自己。

  后来李权虽被贬斥为小吏,但也引来许多议论,李昂不敢再强硬,但有所情,莫不允从,又被人弹劾,科举就转由礼部主持。

  不过近些年来的惯例,皇帝还是会临时指定一位官员知贡举。

  贡举既是国之大典,也是文教盛事,被指定者自然都以此为荣,而且因为有简拔人才之恩,天下士人也目之为座主,自然声誉日隆。

  到武宗年间,李德裕为相,上奏称,科举本是为了选拔人才,本来是国家大典,现在却都觉得被座主赏识是恩惠,“遂成胶固,时风寝坏,树党背公,靡不由此”,请求禁止进士及第之后聚集参谒、广为宴会之事。

  这番话可谓高见,结果政敌说他是因为自己并非进士出身,便要排挤他人——属实是一个人孤立一群人了。

  待武宗去世,宣宗即位,李德裕获罪,一切悉复旧态。

  只能说,老李家的人还是太全面、太超前了。

  雁来刚才说要设殿试,自己亲自覆核科举结果,其实只是一时心血来潮,也是因为殿试在她的印象里已经是科举的固定环节,倒是没有多想。

  这会儿静下来才意识到,殿试之所以能从宋一直沿用到清,不就是因为“天子门生”这四个字吗?

  但现在是大唐,此时风气如此,而且元和朝还没有开始党争,她不跟任何人商量就直接做了这个决定,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在抢朝臣的饭碗来着……

  李吉甫酸得这么明显,就是提醒她要不忘记旧人。

  想想看,你领导突然把你的工作做了,你觉得他是体谅你辛苦,还是觉得他要裁了你?

  何况雁来还不是普通领导。

  这么想着,雁来就放慢了脚步,转头问李吉甫,“今年知贡举的人选,李先生可有举荐?”

  殿试是殿试,省试是省试,该安抚的人心还是要安抚的。

  李吉甫知道她想明白了,就笑道,“人选自当由殿下圣裁,不过殿下既然问起,明日臣等便具折上奏,举荐数人。”

  雁来就道,“今年考生人数众多,我打算多点几个考官,唔……就一个主考官,两个副主考官,三个同考官吧,应该差不多了。”

  考官人数增加,举荐的人数自然也要相应加倍。

  李吉甫想了想,觉得以前一个主考官看三五百人,现在人数增至十倍,多加几个考官也是应该的,便点头称是。

  当然不是说总共就这么几个人负责整个科举,这只是需要雁来点名的考官而已,剩下的自然留给礼部去安排,不然这还算是礼部的差事吗?

  第二天,李吉甫递上来的名单,也跟雁来想的差不多。

  主考官候选人除了礼部侍郎之外,都是当今名士,雁来登基之后的第一科,当然需要一个能压得住场面的人。韩愈这位国子祭酒也混进了大名单,真是可喜可贺。

  不过雁来没选他,中规中矩地圈了礼部侍郎的名字。

  她现在不是安西节度使了,朝堂上所有的臣子,都是她的“自己人”,得注意端水了。

  两位副主考的候选人,则基本上是把秘书省和翰林院的学士名单给抄了一遍,真是省力。

  雁来先圈了宋若宪的名字,说起在文人之中的声望,以及评判文章的能力,她当然是最出色的。而且因为要连考数日,所以女考生有单独的考场,自然也需要女考官,所以雁来顺手在同考官里填上了薛涛。

  刷个资历,下次就能自己主持一科了。

  另一位副主考,雁来迟疑了一下,圈了京兆尹——不是郗士美,去年雁来摄政之后,老郗终于卸下京兆尹的差事,入了六部,现在这位是政事堂廷推的人选。

  然后雁来开始在李绛和柳宗元之间迟疑。

  按理说,水端完了,也可以理直气壮偏心自己人了。但雁来对李绛的印象实在很好,他也确实很有做老师的样子,而且,虽然李绛只比柳宗元早一年进士及第,年纪却要比柳宗元大九岁。

  果然,轮到自己当领导了,也会觉得论资排辈更稳妥。

  也不能把两个人抓来问问。

  提名人选按例是要保密的,所以这封奏折翰林院和秘书省并未拆看。

  不知道自己是备选,和备选了而未被选中,是两种感受。

  雁来自失一笑,先将奏折合拢,放在了一旁待办的架子上。这些都是她还没做出决定的,其他人不会去动。

  第二天李吉甫问的时候,雁来也是神色自若,“人选我已经圈定了,不过既然如今考试要糊名,不许请托、杜绝舞弊,这名单似乎也不宜公布,我看等开考前数日再宣布,届时考官直接入场,诸位以为如何?”

  她都上升到杜绝舞弊的层面了,众人自然以为很好。

  考官的人选虽然是大事,但是在即将到来的登基大典面前,又不算什么了,等过了正月再着急不迟。

  所以这事便被放下,又商议起别的。

  登基大典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周边各国也都纷纷派遣使者前来道贺,使者的身份和使团的规格都比之前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显然,大唐的赫赫战功,也是狠狠震慑了一下这些邻居。

  原本就是属国的那些小国,全都变得更加柔顺,这个倒是没什么好惊奇的,让人在意的是,原本跟大唐关系平平的大食,这回也派来了重量级的使者。

  以前大食当然也来过使者,但说实话,一眼就能看出来是粟特胡商兼职的,连衣饰都一样。

  这也是胡商的传统艺能了,他们通常会在经商路线所经的国家用心经营,竭尽全力获取国王和首领的信任,然后再以使者的身份在外行走。

  听起来很奇葩,但这对他们来说,其实也只是一门生意。

  譬如大唐,周边小国来朝,都是要赐钱赐物的,而这些钱物通常都数倍于贡品的价值,这跟胡商千里迢迢贩运西域特产,在长安卖出几倍高价有什么区别?

  道路遥远,使团自己出行还要耗费钱粮,不如委托给胡商,双方都能得利。

  这也是小国的生存之道。

  大食当然不是小国,但就像是大唐只能在安西设置军镇,大食的势力延伸到呼罗珊地区之后,也无力东进了。葱岭成为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划分两国地界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定。

  所以天宝十年(751年)的怛罗斯之战,虽然大唐败了,但并未对两国局势造成太大的影响。

  因为就在这数年之间,黑衣大食建立的阿拔斯王朝取代了白衣大食的倭马亚王朝,而安史之乱也让大唐烽烟四起、内忧外患。

  《地球online》的匹配机制,永远值得信赖。

  这几年大唐有了天兵加成,所向披靡,大食那边,反而因为继承问题在搞分裂。

  元和四年,哈伦·拉希德——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里记录了许多这位哈里发的奇闻轶事——在领兵镇压呼罗珊起义的路上暴病而卒,他的两个儿子阿明和马蒙分别占据了帝国东西部,开始内战。

  虽然占据了呼罗珊地区的马蒙处于优势地位,但距离统一帝国显然还早。

  玩家在中亚打通贸易航线,不可避免地与马蒙的势力产生接触。不过之前马蒙一直都在观望,直到现在,感受到了来自大唐的威胁,他才真正派出了自己的使者。

  大食使者自觉已经十分客气,带来了马蒙的善意,想要与大唐签订和平协议。

  但大唐人的习惯是……让四方前来朝贡。

  所以两边这会儿还在打嘴仗呢。

  得知昨天依旧是没什么进展的一天,雁来并不意外,更不着急。万一真的谈崩了,也就是玩家下个大版本的主线有了。

  不过一味的扩张也很可怕,雁来有点无法想象整个地球只有一个国家会是什么样子,也不相信那种局面能一直维持。说真的,她觉得到时候巨唐又分裂成几个国家,连玩家都分裂成几个阵营,继续互相打来打去,才更合理。

  目前还不知道游戏能存在多久,如果不依靠玩家的话,单靠大唐这点人,除非用残酷的殖民政策镇压当地,不然也覆盖不到那么大的地盘。而殖民主义实在不符合雁来的审美。

  四方朝贡就挺好的,希望马蒙不要不识抬举。

  ——这么说感觉自己好像邪恶反派。

  先上论坛看看玩家笑话压个惊。

  除了使者之外,各地官员但凡能抽出空的也都回京了,再加上应试的士子,如今京城人口暴增,官方的廉租房全部爆满,不得不紧急腾出许多寺院宫观来容纳这些人。

  再就是为登基大典所做的种种准备了。

  虽然各方面的典礼、仪制等都有有旧例,翻出来拍拍灰还能接着用,但需要修改的地方也着实不少。

  还有一些得雁来自己拿主意的。

  新帝登基都要改元,换个年号,换种气象,她就得想想改个什么比较好。

  各地官员进京也带来了各地的贺礼,这些东西什么时候送,怎么排列顺序,暂时存放在哪里……也要商议。

  诸如此类,都需要雁来过问。

  幸好腊月本来也没有别的大事,大家一起忙这个大事,虽然纷繁复杂,但最后也都一件件理顺了。

  元和六年就在这样的忙碌之中结束。

  除夕这一夜,雁来照例免了宫中的宴会,陪郭昕吃过年夜饭,回到自己的住处,心里莫名有些不平静。

  这很正常,她告诉自己,面对即将到来的、人生中的又一重大事件,如果没有一点反应才奇怪。但是这种情绪连她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就算想找人说说也没法组织语言,更遑论是设法排遣了。

  最后,她干脆换了个形象,打算出门去逛逛。

  现实和游戏里的时间并不同步,所以大部分玩家都会选择上线庆祝这个世界的新年,她所到的每一座城市都很热闹,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欢聚在一起,庆祝新年的到来。

  雁来走过一座座城市,穿越热闹的人群,对上一张张笑脸,情绪也慢慢宁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