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的太子群 第114章

作者:蒹葭是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爽文 轻松 穿越重生

  如今八阿哥有点神似年少时胤礽,是不是可以推导出,胤礽大概率也入不了端敏公主眼。

  如果八阿哥没娶郭络罗氏,错过了与安亲王府扯上关系机会,转而娶了看他不顺眼端敏公主女儿,未来还有没有历史上的八贤王都难说。

  石静猜测很快得到印证,即便萨仁熙看上了八阿哥,八阿哥照样入不了端敏公主眼。

  “八阿哥才十六,比你小五岁,你怎么就看上他?”萨仁熙眼中的温文尔雅,在端敏公主看来就是优柔寡断,不够爷们儿。

  除了年纪轻,不够阳刚,八阿哥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端敏公主非常在意:“别看他是皇子,其生母不过是辛者库贱奴,如何能与你相比?我宁可将你嫁给大阿哥做续弦,也不想你委身于八阿哥,做辛者库人儿媳。”

  端敏公主出身高贵,很看不上出身比她低人,更不要说是奴才之子。

  萨仁熙不服气:“可我听说安亲王府有意将表小姐嫁他。”

  “你也说是表小姐。”端敏公主也有耳闻,“郭络罗氏是丧母长女,自小寄养在安亲王府,拿什么跟你比!”

  奈何萨仁熙看准了八阿哥,非他不嫁。端敏公主没办法只得又给皇上递了一份请安的折子上去,把这事说了。

  康熙很不喜欢他这位飞扬跋扈姐姐,自然不希望同样飞扬跋扈外甥女嫁给自己的儿子。

  可端敏公主不仅是他的姐姐,还是太后嫡亲外甥女,他怎么也要给太后几分薄面,于是请安的时候与太后说起此事。

  那日在围场边上骑马,太后早看出萨仁熙的心思,又是派人劝,又是叫了端敏和萨仁熙来亲自劝,结果都没用。

  萨仁熙好像中了八阿哥毒,寻死觅活非他不嫁。

  太后想起这事就烦,听皇上说起嘴里燎泡更疼,忍不住抽气。

  康熙见太后愁成这样,起身赔礼,说自己不孝。

  太后问起八阿哥亲事,听皇上说才交换庚帖,虚弱道:“端敏就萨仁熙一个女儿,又是她头一次求皇上,皇上能成全便成全吧。”

  八阿哥生母出身卑微,康熙便想给八阿哥选一个得力岳家。得力岳家委实不少,选谁不是选呢,于是点头应下。

  “太子妃路上还好,来了之后便病了,可请了太医看过?”八阿哥亲事一说就过了,在康熙心里根本没法跟太子妃安危比。

  水土不服,太后也经历过,倒不是很担心:“看过,说是水土不服,只胃口差些,不碍事。”

  昨天过来给她请安,还在她这里吃了一碗酥酪。

  掌珠这次水土不服固然有第一次出远门原因,但据太后揣测,应该也是心里不痛快闹的。

  婚后两年多,椒房独宠,没有生育,换谁谁不着急。

  即便太子不着急抱嫡子,皇上还着急抱嫡孙呢。

  恰在此时,端敏又写了那样奏折递进宫,皇上也动了给太子纳贵妾的心思,一上来就是侧福晋,掌珠心里能痛快才怪。

  好在太子绷得住,萨仁熙被拒之后转头有新目标,太后想着等会儿皇上走,立刻派人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掌珠。

  没准儿晚上就能吃下饭菜。

  哪知道皇上还有下文:“萨仁熙太跋扈,就算了。这两日辛苦皇额娘再选几个有宜男之相贵女,让太子看看。有太子看上眼,派人知会我一声,没什么问题就立为侧福晋。”

  这是完没还啊,太后头又开始疼起来,面上仍旧笑呵呵给皇上提建议:“太子在撷芳殿不是有三个侍妾么,李氏还生儿子。皇上这样急巴巴地在科尔沁给太子选侧福晋,倒不如抬举李氏。”

  挑几个有宜男之相贵女好办,关键太子不接招,太后又不是没试过。

  要是这样一轮一轮选下去,掌珠没事,她先得累趴下了。

  难得出来一回,太后可不想为这事扫了自己兴,有现成的侧福晋人选就先用着吧。

  结果皇上并不买账:“李氏出身不够,生出长子也难当大任。”

  太后心中一跳,看来皇上这回是动真格,立刻否定了刚才给石静报信想法。

  掌珠若是听说了,还不知要难受成什么样呢。

  太后也是女人,亲身经历过身处高位却无子嗣窘境,在某个瞬间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让她拿子嗣去逼迫一个有着同样经历女子,太后无论如何都做不到。当着皇上的面应下之后,是夜开始无病呻。吟。

  明知太后装病,康熙也不会拆穿,不得已召见了淑慧大长公主。

  淑慧大长公主曾经以资深寡妇的身份为太子办过一场春日宴,也是第一个看清楚太子对太子妃真心的人,当然不会为讨好现在皇上,去得罪未来的皇上。

  便是她自己活不到新皇登基,还有她的孙子乌尔衮呢。

  很快淑慧大长公主也病了。

  听梁九功念叨完淑慧大长公主病情,康熙苦笑,又传了纯禧公主和荣宪公主。结果俩人来过之后,全都称病。

  不知道,还以为科尔沁爆发了传染病呢。

  “太子妃人缘挺好?”康熙幽幽问梁九功。

  梁九功斟酌措辞:“太子妃长了一张蒙古人脸,尤其那双眼睛,这边的王公勋贵见了,谁不得念一声祖宗显灵,长生天保佑。太后来自蒙古,淑慧大长公,纯禧公主和荣宪公主全都嫁到蒙古,心里肯定偏向太子妃。”

  巧妙绕过了太子妃人缘好这个送命题,只拿长相说事。

  从太祖皇帝开始,大清就有与蒙古贵族联姻的传统。太宗皇帝五宫大福晋全是蒙古人,先帝两任皇后也都是蒙古人,直到当今这里才破了例。

  今年彻底剿灭噶尔丹,正是拉拢蒙古的时候,太子妃绝不能有事。

  梁九功都能想到这一层,康熙如何想不到:“罢了,等回去再说吧。”

  晚上就寝的时候,王贵人见皇上隐隐有不悦之色,斗胆问缘由。康熙觉得她位份低,于太子无碍,倒也没有隐瞒,把事情说了。

  “宫里老人儿常说孩子是手拉着手来的,妇人多年无子可在身边养一小儿,养男得男,养女得女,很是灵验。”

  王贵人所言康熙也听说过:“太子有庶长子,曾养在太子妃身边。”

  “养自己孩子怎么能成,得养别人的孩子。”王贵人本来只是随口一说,话赶话说到这里,心中不由一动。

  她站起身,跪在皇上面前:“皇上若不嫌弃,可将嫔妾所生长子寄养在太子妃身边,直到太子妃有孕。”

  若太子妃果然怀上了,那便是胤禑功劳。若没怀上,胤禑养在太子妃身边总比养在高位妃嫔那里好。

  王贵人是康熙自己在南巡途中看上的,也是他奶兄,苏州织造李煦表妹,进宫之后十分受宠,到此时已接连生下两子。

  长子胤禑今年四岁,正是可人的年纪,也好养熟。

  “难为你舍得。”康熙起身将人扶起,心中很是动容。

  他宠爱王氏,奈何王氏出身太低,给不了多高位份,便让她自己抚养两个孩子。

  后宫对此,颇多微词,尤其四妃时不常便要拈酸吃醋,拿王氏说事,找她的麻烦。

  弄得康熙想找个高位妃嫔养王氏孩子,一时半会儿都找不到合适的。每每提及此事,王氏总要神伤,暗自垂泪。

  恐怕两个孩子受人苛待。

  太子妃婚后无子,出身好,地位高,在娘家带过两个妹妹,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隔日,康熙传太子和太子妃过来,说起了抱养之事。

  胤礽不愿意。

  他和掌珠还年轻,又不是生不出孩子,实在没必要这么早抱了别的人孩子来养。

  抱养这种事在宫里很常见,一般都是多年无子高位妃嫔抱了低位妃嫔儿子来养,积攒与孩子的缘分。

  比如孝懿皇后抱养四阿哥。

  他与掌珠成亲才两年多,有大把的时间生孩子,可皇上去年又是送唐卡又是送观音,今年更离谱,居然送了一个儿子过来给掌珠养,是不是太过分了!

  想着胤礽沉下脸:“让嫂子养小叔子算是怎么回事,传出去好说不好听,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胤礽不高兴,康熙还不高兴呢。

  当初破例将太子妃留在毓庆宫,太子是怎么跟他说的?多生几个嫡孙给他,两年多过去了,嫡孙呢?

  一个都没生出来!

  考虑到太子妃炮制出青蒿粉和青霉素,于社稷有大功,他又送东西又送人,连宠妾儿子都舍了,太子应该感恩戴德才是。

  胤礽这是什么表情?

  嫌他管太多么,还是翅膀硬了,觉得自己管不得!

  康熙也沉下脸。

  石静看看胤礽,又看皇上,终于想起十五阿哥是谁了。

  十五阿哥胤禑是康熙朝中晚期最受宠妃嫔,现在王贵人,将来的密妃王氏所生第一个儿子。

  九龙夺嫡拉开序幕的时候,胤禑十六岁,并未参与。等到雍正朝,胤禑没有得到重用,基本上都在守皇陵。

  但胤禑与历史上的太子妃有些关系,因为他娶了太子妃妹妹为嫡福晋,是太子妃妹夫。

  胤禑今年四岁,比石青小八岁,比石争小一岁,多半是娶了石争去。

  有清以来,两个皇子做连襟,特别其中一个是太子情况,几乎没有。

  康熙皇帝能让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娶了太子妃幼妹,可见对太子妃认可与看重。

  给幼妹养夫君么?石静觉得也不是不行。

  就在她准备劝说胤礽答应下来的时候,眼前忽然一黑晕了过去。

  胤礽还在与皇上对峙,余光瞥见石静似乎想要拉他的袖子,结果没拉着,人就软倒在太师椅上。

  他腾地站起身,握住石静手喊她名字,对方合着眼没有回应。

  康熙注意力始终在胤礽身上,见他忽然起身不自觉朝后靠了靠,顺着胤礽动作才发现太子妃昏了过去。

  “传太医,快传太医!”胤礽脸白如纸,额上青筋蹦起多高,只知道拉着太子妃手喊她名字,声音里带着哭腔。

  这一幕看在康熙眼中,让他不由想起元后病逝时自己。

  明知道元后已然去了,手在变凉,却不想松开她手,期盼着她能再睁开眼再看看自己,再看看他们的孩子。

  任凭周围人如何劝说,他都不为所动,心里眼里全是发妻。

  大婚之后两年多,元后无所出,太皇太后联手太后明里暗里给元后施压。

  他为保护元后,当众顶撞太皇太后,被罚去奉先殿跪祖宗。

  好在快到第三年的时候,元后终于遇喜,并于次年生下长子承祜。

  可惜好久不长,四年后承祜病逝,元后差点跟着去了。

  转过年三藩叛乱,太皇太后再次向元后施压,催她快些生出嫡子,稳住前朝。

  他为了保护自己妻子,放弃筹谋已久的御驾亲征,改为在后方督战,一度丢掉大半江山。

  元后也没让他失望,很快怀孕,可正是这一次生产,让他们天人永隔。

  痛失爱妻那种钻心的疼,康熙至今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