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的太子群 第32章

作者:蒹葭是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爽文 轻松 穿越重生

  石争回头,不安地看向石静。这时从里头走出来一个丫鬟,笑吟吟对几人说:“老太爷让三位姑娘进去。”

  “……”

  于是石静带着两个妹妹,跟着那个丫鬟去了正堂。给胤礽行礼时,听他幽幽道:“掌珠不想见我,我便厚着脸皮来见你。”

  这里又不是皇宫,没人见过他们青梅竹马时的样子,听见他喊她乳名,都能被惊到,更何况他说的那些轻浮的话。

  他不要脸,她还要呢。石静权当没听见,仍旧带着两个妹妹给家中长辈行礼。

  她的祖父果然被震惊到了,震惊过后可能还有点害怕,连声问胤礽何出此言。

  胤礽看石静一眼,哼笑:“去给荣宪贺喜那日,我邀掌珠上元节进宫看花灯,她说没时间,当面拒绝了。”

  敢情是来给她告状的,说到最后还委屈上了。那天明明是他把自己丢下,拂袖而去,如今反过来倒打一耙。

  “太子勿怪,新婚之前不见面是规矩,掌珠最重规矩,并非有意拒绝。”见父亲朝女儿瞪眼,不等对方说话,石文炳已然接过话头。

  石静:还是亲爹靠谱。

  换成她祖父,肯定偏袒胤礽。保不齐摄于对方淫威,他说什么就答应什么。

  见胤礽胡搅蛮缠,石静无意久留,请安之后便要带着两个妹妹离开,又见石争眼巴巴盯着父亲,想了想还是留下了。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些年掌珠一直在家中守孝,如今孝期已满,总该过两天快活日子。”石文炳端方守正,不像个将军,倒像是学堂里夫子,胤礽解他的为人,十分敬重这位岳父,所以被他不软不硬顶了回来,并不生气,还好脾气地解释给他听。

  石文炳闻言看向长女,目中满是歉疚,良久居然点了点头:“太子不拘一格,处处为小女着想,臣惭愧。”

  “那说好了,上元节我派马车过来接人,石大人可要放行。”胤礽注意到石家长房最小的那个姑娘看着石文炳都要哭出来了,才意识到自己妨碍了人家父女团圆,起身告辞。

  石家众人赶忙相送,石文炳边走边说:“定不负太子美意。”

  胤礽心情好,回头看了一眼泪汪汪的石争,对石文炳说:“把两个小的也带上,与掌珠作伴。”

  这就是恩典,石文炳代替两个小女儿谢恩。

  送走胤礽,回到长房,石静只看见了当初被父亲带走那几个丫鬟忙前忙后地收拾箱笼,并没见到一个生面孔。

  难道……黎百玉没有跟来?

  作者有话要说:

  石静:腊月二十九不是要祭祖吗,你怎么没去?

  胤礽:你阿玛说你今天出门,我不放心。

  石静:胡闹!

  那个作者:安排好黎百玉就成亲啦,别急,快了

第34章 不速客

  没有看见黎百玉,石静不禁将目光落在两年多没见父亲身上。只见他比两年前母亲刚去世时胖了一点,原本凹陷的脸颊圆润起来,也有了中年男人标配将军肚。

  看来身边有人照顾,小日子过得不错。

  在石静打量石文炳之前,在正院的时候石文炳已经细细观察过她了。

  两年前那个苍白瘦削,处事不惊,却眼神淡漠的小姑娘不见了。那时候很多人说她做事颇有上位者的姿态,说话时神情不像个未出阁的小姑娘,倒是像极了已经故去太皇太后。

  石文炳小时候跟着母亲进宫,有幸见过太皇太后,也觉得掌珠跟太皇太后有些像。

  两年后再见面,却觉得不是很像。

  尤其刚才在太子面前,掌珠眸中居然闪过羞怯,着急和无可奈何。

  相比两年前,掌珠气色明显好了很多。依然白到发光,丢在人群里找起来很容易,可那种白底子下面透出微微的粉,就像是珍珠表面的伴彩,连他也没见过。

  身形仍旧偏瘦,却瘦而不柴,窈窕挺拔,若是换上蒙古衣裙,更像是刚从草原来的会骑马的少女。

  就连那双在阳光下泛着灰蓝的眼睛,都显得比从前明亮了。

  他掌珠长大了,有自己心仪人,石文炳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才应下太子不合礼数邀请。

  “争儿,你不是最想阿玛吗?怎么见到人反而要躲着?”石静把躲在后面的石争拉到身前,将她往父亲那边推了推。

  石争局促地低着头,嘴抿成一条线,大大的眼睛却盛满了泪水。

  石文炳见状,顾不得再想长女事,走过去牵住了石争的手。感觉她的手冰凉冰凉的,索性弯腰将小女儿抱起来。

  “外头冷,咱们进屋说话。”说完抱着小女儿当先进了暖阁。

  石青此时也落下泪来,忙用帕子擦拭。石静则红了眼圈,带着石青跟在后面。

  “掌珠,这些年辛苦你,你把青儿和争儿养得很好。”进屋坐定,石文炳把小女儿抱在怀里,任凭她的鼻涕眼泪糊了一身,只在她抽泣得声噎气堵时,拿了帕子给她擤鼻涕。

  一家团圆喜悦过后,石静已然收拾好心情。她知道接下来父亲应该要说起黎百玉,这才是正事,关乎长房今后的生活,她必须沉着应对。

  余光瞥见石青帕子都哭湿,石静把自己帕子递给她,转头看着父亲笑了笑,主动问起黎百玉:“她没有跟着您一起回来么,是有什么顾虑,还是……”

  想要逼迫父亲早点给她名分。

  父亲外放福州,福州只是他任职的地方。黎百玉在那里没名没分地跟着父亲,仗着自己地头蛇的身份,应该没人敢说什么。

  回到京城就不一样了,易地而处,再没有名分会被人瞧不起。

  事关长房今后,和她两个妹妹,石静不得不先往坏处想。

  石争年纪小,很快哭累了,石文炳也没将人放下,给她换了一个姿势,就让她睡在自己怀中。

  “黎夫人知道我有三个女儿,怕我没跟你们说好就把她带回来,让你们心里不自在。”

  说起黎百玉,父亲唇角笑意更浓:“她此时还在通州驿站,不肯跟来,只劝我快马加鞭回家,与你们团聚。”

  若真如父亲所言,黎百玉倒是个通透豁达女子,处事十分周到。

  有个陌生人在场,父亲总抱着石争就不合适了,而且她来了就要说正事,会将父女团聚喜悦冲淡。

  本着“人敬一尺,我敬一丈”原则,石静笑着承了她的情,对父亲说:“明日我去通州迎她。”

  对方细心周到地为她们考虑,石静自然不会寒了黎百玉心,总不能让人家大老远来了,在驿站过年。

  她虽然还不是太子妃,可她是父亲长女,她去迎接黎百玉,代表了长房态度。

  在信里得知掌珠转心意,不再介意他身边有别女人,石文炳长长出了一口气。

  不然一边是女儿,一边是恩人,实在无法取舍。

  可他没想到掌珠能为他做到这一步,亲自去通州驿站接人。

  “掌珠,你长大了,阿玛为你高兴。”想起来路上,太子半威胁半提醒对他说过那些话,石文炳苦笑,“听说你最近在给我物色继室的人选,不知结果怎样。”

  其实不用太子提醒,在回京之前,他便与黎百玉说好了,先委屈她做几个月的姨娘,等掌珠出嫁再将她扶正。

  这样阻力小些,孩子们也更容易接受。

  黎百玉考虑了好几天,还是心平气和地接受了。她对他好,他都记得,将来必然加倍偿还。

  石静一听就知道是谁提的醒,实话实说:“毫无头绪。”

  顿了顿,又道:“若阿玛觉得黎夫人好,是良配,能容得下青儿和争儿,娶她进门做继室也不错。”

  至少父亲不用再磨合,还能反过来帮黎百玉适应京城勋贵人家生活。

  石文炳诧异抬眸,确定长女眼中没有任何勉强,这才点头:“你放心,黎夫人是个通情达理女子,也很喜欢孩子。”

  石静相信父亲的能力和识人之明。况且黎百玉人已经在通州驿站,见面就知道品性,现在骗她们没有意义。

  下午石争睡在了暖阁临窗大炕上,父亲一直守在她身边,她睡醒就看见了父亲温和的笑脸,这才抱着父亲哭了出来。

  石青大些还好,跟着石争哭了一会便收了声,在父亲面前彻底放松下来,再看父亲满眼都是孺慕之情。

  石争则格外粘人,晚上的家宴都坐在父亲身边。祖父要说她,却被父亲劝住,只说石争见他最少,他也很想与这个孩子亲近。

  反正是家宴,桌上没有外人,石争年纪又小,祖父便也睁一眼闭一只眼。

  隔着一道山水屏风,二夫人问起了黎百玉:“你阿玛不是还带了一个姨娘回来吗,怎么不见人?”

  石静一边给石青夹菜,一边纠正二夫人:“她叫黎百玉,不是姨娘,我阿玛打算娶她做继室。”

  姨娘管不了家,继室却可以。

  二夫人心里“咯噔”一声,试探着问:“她是福建本地人?”

  早晚要见面,以后还要做妯娌,宅斗不可避免,石静不介意给二夫人提前介绍:“是福建本地人,还是福州第一女富商,机缘巧合救过我阿玛命。这些年一直拿银子补贴福州大营,皇上都知道有她这号人。”

  二夫人闻言脸都白了,嘴上却不肯饶人:“这不是挟恩图报吗?”

  石静瞥她一眼:“那也得我阿玛愿意呀。”

  二夫人轻哼一声,不再套话,石静也乐得清闲。

  到就寝的时辰,石争才恢复正常,恋恋不舍地放开父亲的手,跟着石静回屋睡下。

  翌日,石静起了一个绝早,用过早膳便坐上马车去通州驿站接人。

  从石府到通州驿站,乘马车得走上小半天,想要在城门关闭之前回府,必须早起。

  等石静这边收拾好,准备上马车的时候才发现父亲居然在暖阁里陪着石青和石争说话,半点要出门意思都没有。

  她过去请安,问父亲:“阿玛不随我一起去吗?”

  父亲不自然地笑了笑:“你去就好,你去接,黎夫人更高兴。”

  石静:“……”

  罢了,父亲一路奔波很辛苦,她就自己把人接回来好了。

  马车很快使出城门,没走多远就被人追上了。胤礽弯腰钻进马车的时候,石静整个人都不好了:“你怎么知道我今天出门?”

  胤礽也不回答,先钻进马车,坐在她对面才开口:“是你阿玛说的。我今天本来约了他去茶楼说话,他却说有事,让人把你今天行程告诉我了。”

  太子私下结交外臣是大忌,不然皇上也不能亲自下场为太子结党,多年后又亲手送索额图上了西天。

  被康熙皇帝溺爱着长大,被宫里宫外之人合力捧杀,有索额图和索党保驾护航多年,胤礽肯定觉得自己是个例外。

  不,他不是例外,前明还有一个朱标。

  可人家朱标有亲妈加持,他有吗?

  幸好她的父亲足够谨慎,没有被胤礽恩典砸晕,跟着他胡来。

  可胤礽就是个混世魔王,擅长胡搅蛮缠,父亲多半招架不住,又不敢得罪,这才拉她出来挡箭。

  石静闭了闭眼,抛开亲情和道义不谈,父亲这一波“死道友不死贫道”操作可以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