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果冻
但听到这个,宁馨并没有露出轻松的神情,反而蹙紧了眉头。果然如此,冬冬去走剧情了。原本还想着,等自己落实了之后的路,再去找冬冬,但现在看来不行了,她得早点把冬冬接出来。
“宁同志……宁同志……”见宁馨的眉头越皱越紧,还一直保持着沉默,于晴不由的叫了几声。
“于医生,谢,谢谢你,我没事。”宁馨对她感谢。
于晴也能理解宁馨的担心,秦家出事,冬冬被送走,她都有几分担心冬冬,更何况宁馨这个当妈的。“那宁同志你好好休息,有什么需要再和我说,在你完全康复的这段日子,我的工作是依旧观察你,教授担心你随时会复发昏迷或者产生其他意料之外的后遗症。”
宁馨点点头:“辛苦,你了。”
于晴笑笑:“不辛苦。”
宁馨思考了一下又问道:“于医,生,你可以,教我读书吗?”
“啊?”这个问题让于晴很意外。
宁馨解释:“我爸爸,在我小,的时候,教我识过,字。只是后来,他,去世了。我现在看,到了,时代的,变化,我,想进步,你能在,这段时间,教我,读书吗?”
“当然可以啊。”于晴的脸上甚至露出高兴,“你现在的情况就是要多和人交流,有利于恢复声带和嘴巴周围的肌肉,你说话流利了,到时候杨教授问你昏迷期间的事情,也能更好的表达,这对我们也是有利的。”
本来杨教授就在说要先恢复宁同志的语言能力,要多沟通,她还在想怎么和宁同志多沟通,没想到宁同志自己就有这个想法了,这简直太好了。
宁馨也没有想到会有这种好事情,她还担心于晴会嫌弃她麻烦了,没想到歪打正着了。“太谢谢,你了。”
“不用谢。那宁同志想读什么书?”于晴的兴致也很好,早点完成这个沟通能力,对她的工作也是一种肯定。
宁馨道:“可以,从,小学,教起吗?”
“可以的。”那更简单了,如果太难的教起,她还怕宁馨跟不上,失去读书的兴趣了,“我家里有小学的书本,我明天上班就拿来,我从明天开始教你。”
“嗯。”
军区医院
“老师,您说的是真的吗?宁同志醒来了?”郑医生听到杨教授电话里的话,整个人也显得很激动,这简直是个好消息,说明我国在医学上又有一个新发现了。
“是的,但因为宁同志五年没说话了,目前说话有些结巴,且五年没有下床运动了,她的四肢没什么力气,还要做复健……”杨教授把宁馨的情况说了一下,语气里也有些无法掩饰的兴奋。
“那真是太好了。”郑医生像个孩子一样跳了起来。
师生俩又交流了一下,就结束了通话。
通话一结束,郑医生忙拿起外衣和护士打了招呼就离开了。他是军医,在这里坐班主要负责的病患也是军人。这会儿没事,他得赶紧去部队,把这个事情告诉秦瞻。
第28章 冬冬到家属院了
天气冷,秦瞻接到了冬冬也没有在外面耽搁,直接让李光良开车回部队了。冬冬的生活用品都寄来了,也不需要添置别的的。就是需要些什么,直接可以在部队的供销社里采购。
这个年代的路不平,一路上的颠簸让活泼的冬冬也提不起劲伤感妈妈不能来了。他窝在爸爸的怀里,只有转动的眼珠子说明他还醒着。
终于在一个小时后,车到了部队门口。排查后,守卫战士们放行,让他们进去了。进了大门,车就停了下来,秦瞻抱着冬冬下了车。
冬冬在车到了部队门口的时候就动了起来,他好奇的东张西望,在冬冬的眼里,现在看到的部队就是比大院大一点的地方而已。
秦瞻见冬冬在张望,就顺便给他介绍了起来:“这里的左边是爸爸工作的地方。”他指着左边的驻地,“这里的右边是我们住的地方,叫家属院。那边过去有两所学校,一所是军人叔叔们的学校,一所是军人子女学校,你以后也要在军人子女学校读书。”
“啊?”冬冬睁大了眼睛,“军人叔叔都是大人了,他们也要上学吗?那爸爸你也要去上学吗?那我们是不是可以一起去上学了?那我们是不是同学了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从他的小嘴巴里奔出来。
秦瞻笑着道:“爸爸不是去上学的,爸爸是去当老师的。”他作为部队里为数不多的学历最高的军人之一,自然是去当老师的,他教的是军事方面的知识。
不过,在这个年代还有很多人不重视读书,或者读不起书,军人中也有。他们来当兵之后,部队也会在他们闲余时安排他们去学习。不认识字的安排认字,有读书基础的,安排他们听秦瞻等人教军事知识。
对这些军人而言,是受益匪浅的。
“哇……”冬冬的眼睛都亮了,“爸爸你真厉害,你是老师啊。那爸爸,我可以当你的学生吗?”他想每天和爸爸在一起,想当爸爸的学生。
“不可以。”秦瞻被他说的哭笑不得,在小朋友笑脸要垮掉的时候,他又道,“虽然你不能在学校里当我的学生,但是在家里可以。”
冬冬眨眨眼,还不明白他爸爸的意思,是可以在家里教他学习。他以为自己可以当爸爸的学生了,高兴的牙齿都露出了来了。
秦瞻抱着冬冬往家里走,继续介绍:“那里转弯过去就是供销社……供销社旁边还有家属院小食堂……那边是军营大食堂……”两边的食堂是不一样的。
在秦瞻介绍的时候,冬冬也仔细听着。
天气冷,外面没什么人,倒是也遇见一些人,但秦瞻是单身,之前住在宿舍里,家属院里的很多家属都不认识他。
父子俩来到一个院子前,秦瞻推开关着的木栏。
这确实是一个小院子,有一个四十平方的院子,院子是泥地,也是方便大家种东西。院子大的关键是长,长有15,宽3米不到。这里的屋子都是都是片长的。
住房部分是黄砖房,上面是黑色的瓦片。整个住房也是长方形,深大约五米,长大约有15米,一共75个平方左右。
正面的墙从第四米开始凹进去一米左右,一直凹到墙尾大约11米,用来做屋檐。屋檐下可以晒东西,尤其是雨天的时候。
墙中间有一道大门,大门是两扇门的框架,大门的左边有两个窗户和一扇门,大门的右边只有一个窗户。
而大门左边的两个窗户中,一个窗户在凹进去的墙壁面上,还有一个窗户在没凹进去的墙面上,两个窗户都是在正面。门就在左侧,门进去就是厨房,也就是前头腾出的四米的地方。
厨房面积挺大的,深5米,前面4米,有20个平方。光是用来当厨房那肯定大,但那个年代的农村百姓家里,厨房也是当做餐厅用的。所以这20个平方的前半部分用来放桌子凳子吃饭,后半部分有灶头等,是烧菜的地方。
如果人多了,又有客人来了,那厨房不够用了,就搬去堂屋里吃饭。
而墙面中间的大门打开,里面是堂屋,很敞亮,但堂屋没到底,底部还隔出了两个小房间,一个是储物间,一个是洗澡间,有大有小,都是一米深,一间两米宽、一间三米宽的面积,整个堂屋是正方形,五米长、五米宽。
堂屋的墙壁两边各有门,也就是左右有两间房间。分别是深5米,前面3米,也就是各15个平方。
最后就是厕所了,在屋子的最后边墙角里还有一个小屋子,里面是厕户。
整个屋子的外面是黄砖的颜色,里面是抹了白色的石灰的。
冬冬进了屋子里,就好奇的到处跑,看看这边,看看那边。从最左边的厨房,跑到最右边的厕所。是的,厕所也没有放过,甚至还在厕所里尿了一泡。
这屋子之前是有人住的,空出来之后秦瞻申请到了,他叫人一起来收拾干净之后还没有住过。但屋子里还是有人气的。
冬冬又从厕所跑到堂屋里,然后去看了堂屋的两个小房间,其中小的一间一个空空的,大的一间放着木桶、毛巾、毛巾架子。冬冬指着小的一间问:“爸爸,这是我的房间吗?”小小的冬冬睡小小的房间,他是这样想的。“可是爸爸,我不想睡这里。”
秦瞻:“……不是,这里是杂物间,放些平时用不到的地方,你的房间在这里。”他指了指堂屋的右边。
于是,冬冬又从堂屋右侧的门跑进去了:“哇,真的是我的房间啊。”里面有冬冬熟悉的东西,他的衣服,他的被子,他的玩具,冬冬一看就认出来了。
15平方的房间不大,横向摆了一张两米长,一米宽的小床。然后是冬冬的小桌子、小凳子、还有收纳衣服的衣柜。这些都是知道冬冬要来,秦瞻去买的,还是崭新崭新的。房间的一角还铺着一张席子,席子上有一条薄薄的被子垫着,上面放着冬冬的玩具。
这里没有地毯,秦瞻是按照秦母的交代布置的。
“嗯,这是你的房间。”秦瞻也不知道这些东西够不够,“你还想要什么和爸爸说,爸爸再去准备。”
冬冬笑眯眯的道:“爸爸,床太小了哇。”
冬冬是比一般四周岁的小男孩要高一些,但也只是高一些,一米多一些,这张床秦瞻左看右看都觉得够大了啊。“怎么太小了?”
冬冬跑过,抱住他爸爸的腿:“睡不下爸爸啊。”
秦瞻:“……”
冬冬仰着小脑袋,一脸的认真:“爸爸,奶奶说小孩子是不能自己睡的,万一从床上摔下去怎么办?”
四周岁的冬冬自认为是个大朋友了了,想要自己搬去爸爸的房间睡,他不要和爷爷奶奶睡了。可是奶奶说,他虽然是大朋友了,但也是小孩子。小孩子是不能自己睡的,万一从床上摔下去怎么办?
其实说这个的前提,是因为秦瞻的房间在二楼,她担心冬冬自己跑上跑下的不安全。
秦瞻想了想,他在冬冬这么大的时候,早就已经自己睡了。
果然,他妈也是隔代亲。
不过,他妈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他也担心冬冬一个人睡在床上会滚下来。所以:“改天在床两边给你安装木栏,这样就不会摔下来了。”
冬冬:“……”他
又不是小朋友了。
秦瞻又道:“这两天就先和我睡吧。”
耶!
冬冬高兴了。
接着,冬冬又去看了爸爸的房间,直到李光良来叫他们去吃饭了,秦瞻和冬冬才拎着暖水壶、带着饭盒去军营大食堂。
吃饭的时间快到了。
他们过来的早,食堂里还没有什么人,秦瞻带着冬冬先打了两暖水壶热水,然后又带着冬冬去打饭买菜。
在部队,普通士兵除了工资之外还有餐补,在同一个种兵的部队里,每个人的餐补标准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他们的级别不同就不同。目前,秦瞻他们部队的标准是0.45元一天。
但有些同志有了家属随军的资格,家属随军之后,他们就和家属在家里吃饭,那么这0.45元一天的标准可以折现,也就是每个月有13块左右。
不过很多同志不会折现,而是会去领饭菜。因为部队为了士兵的健康和战斗力,以及训练,对他们的伙食非常的注重。早上一般都吃粗粮、窝窝头,有时候还有发糕、稀饭配上糟菜。
而中午和晚上基本都是米饭、馒头之类的主食,然后再搭配两个菜。偶尔还有肉、肉包子、肉馅水饺等等。在当时的大环境下,算得上好了。
换句话说,如果你领了一个月的13块钱,在自己家里也未必吃的这样。或者说,你在家里就是有钱,也未必能买得到米饭、面粉和肉。
所以很多士兵都不会折现补贴,而是去食堂领了饭菜,回家和家属们一起吃。
甚至碰到了大节日比如过年、五一、八一、十一,食堂里的肉还会准备的比较充足。
“看看,你喜欢吃什么?”秦瞻把冬冬抱起来,让他能看到里面菜。同时,他把饭盒给了炊事班的同志,“先给我来主食,在标准的基础上再多加二两。”标准的主食食堂里配置好的,但多加的和配置好的未必一样,可能是粗粮。
“是团长。”炊事员接了饭盒。
“爸爸,这个都可以选吗?”冬冬看着里面的一个、两个、三个菜问。
听到小朋友叫秦瞻爸爸,打饭的炊事员有些意外,原来秦团长已经结婚了啊。于是他一边打饭,一边好奇的问:“秦团长,这是您的孩子吗?”
秦瞻点点头:“这是我儿子,今天刚来随军。”
冬冬随着他的介绍补充道:“伯伯好,我叫冬冬,是冬天的冬冬,今年四岁半了,我已经上育幼园了哦,我还会数数到50了,也识字会背书了。”奶奶教过,看着比爸爸年纪大的叫伯伯,看着比爸爸年纪小的叫叔叔。
张奶奶也说过,他是大院里最聪明的孩子,是让爷爷奶奶骄傲的孩子。现在,他要做家属院里最聪明的孩子,所以他让大家都知道他的聪明,这样的他就是爸爸的骄傲了。
秦瞻:“……”他是知道这孩子不怕生的,但是也没想到这么不怕生啊。
“那你真聪明。”炊事员是受伤退役的,上不了战场,就分配到了这里,年纪不大,三十岁左右,家里也是有孩子的,看见冬冬这么可爱,就想起了自己的孩子,不由的对冬冬心生几分疼爱。
“谢谢叔叔,叔叔你真好。”冬冬甜甜的一笑。
秦瞻:“……别打扰叔叔干活,看看你要吃什么?”再让他说下去,待会儿人就多了。
冬冬看向前面的三个菜,分别是白菜汤,带着汤的白菜在冬天里喝,暖呼呼的。还有是白萝卜,其实是呛萝卜,酸甜酸甜的,非常爽口,做法简单,也很有胃口。最后是红烧豆腐。
冬天的菜少,基本就是白菜和萝卜,荤菜出现最多的就是豆腐,每个月也会出现猪肉、鸡蛋等。
如果到了夏天,出现的素菜会多一些,有茄子、黄瓜等。
冬冬看了看,也不知道选什么了,没有他爱吃的肉肉。但是冬冬乖,不会嫌弃什么,他小手指指了指豆腐……白菜他不喜欢吃,然后又指了指萝卜。他没有见过这个菜,不知道好不好吃。“爸爸,这个白色的,长长的是什么啊?”冬冬平时吃的萝卜要么是红烧萝卜,要么是萝卜丝,这样长长的还真是不知道。
上一篇: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