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 第229章

作者:竹里人家 标签: 系统 快穿 正剧 穿越重生

  小姑娘压根没多想,理所当然认为眼前人是昌平侯府的亲戚,说不准是家中父母刚从江南调任回京,这些年圈子里来来去去,多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噢,文珠姐姐最近还好吗,怎么没看见她?”

  陆文珠在京都的名声还不错,和很多人都处得来,小姑娘想到顺口就问了一句。

  “文珠姐姐被平国公府的小姐请去说话了。”阮柔如实回答。

  小姑娘顿时捂着嘴嗤嗤笑,她凑近阮柔,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道,“我看呀,准是世子爷想见未婚妻了。”调笑的语气,因是女孩子间的亲密话,便带着几分亲昵,并不显突兀。

  阮柔没放在心上,总归时下对女子约束并不严苛,对方这话又是私下说的,并不会伤害陆文珠的声誉。

  小姑娘的话似乎格外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过了好一会,对方的嗡嗡声终于停下,指着下方兴奋道,“哇,你快看。”

  阮柔顺着视线看过去,只见亭下一群年轻后生正在路过,以平国公府世子为首,皆是一群身着华贵的贵公子们,其中不少都已经在朝中领了官职,算是不少人家眼中的金龟婿。

  原本悠闲喝茶看风景的一群小姑娘,顿时激动起来,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嘀咕着下面的小青年。

  她们所在的亭子位于高处,为了赏景,四周的帷幔早就被卷起来,此刻看向下方,几乎一清二楚。

  与阮柔聊天的圆脸小姑娘一脸八卦,“说是赏景,其实就是大型相亲宴,你也赶紧挑挑,先看一眼,总比完全盲婚哑嫁要强。”

  阮柔没有回答,小姑娘却一个人说得起劲,叽叽喳喳个没完,“对了,你才来京都,还不认识吧,我给你指指,认认人。”

  “嗯,我还一个都不认识呢。”

  “走在最前面的就是平国公府世子了,年纪轻轻,在朝堂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将来一定前途无量。不过可惜世子已经定亲了,不过嘛,他和文珠姐姐相识多年,如今修成正果,京中不少女孩子都很羡慕呢。”

  言语中的欣羡丝毫不加掩饰,即便身份尊贵如她们,大多在婚事上同样没有发言权,对女儿好的人家,会精心打听挑个家世、人品都好的,若差些的,光看家世,嫁进去就是一辈子受罪。

  阮柔对此深有同感,赞同地点点头,当然,如果陆文珠能不惦记阮家钱财充作她的嫁妆,她会更加真心祝福他俩百年好合的。

  “后面两个是......”小姑娘显然对下面的人群很是熟悉,此刻介绍起来如数家珍,偶尔还掺杂些小道消息,阮柔一边听,一边将其与打听来的消息相结合。

  “呼,走远了。”等人群从视线里消失,小姑娘的介绍终于完毕,她累得大喘口气,咕噜噜如牛饮水般,将面前茶杯中一饮而尽,动作很是潇洒豪迈。

  阮柔笑盈盈看着,忽见小姑娘僵硬了动作,做贼心虚般左右看看,见没有人关注自己,顿觉庆幸。

  结果一转眼,就对上隔壁新认识小姐妹灼灼的目光,她嘿嘿傻笑了一声,凑到她跟前小声说,“你刚才就当做什么都没看见,不然我娘知道又要训我了。”

  小姑娘一提起娘亲就满怀的怨气,“唉,我就不明白我娘,我爹是武将,我几个兄长也都打小练武,怎么就要求我做一个小淑女呢,走路吃饭处处都有规矩。可把我累得够呛。”

  “对了,我还没介绍呢,我是宁安侯府的小姐,关楚楚,你呢?”

  阮柔先前的确没有主动说明自己的身份,不过现在对方问起来,她也没有隐瞒,“我出自江南阮家,你唤我夏娘就好。”还不待小姑娘回忆江南阮家是哪家,她继续补充,“不是官家。”

  “啊?”小姑娘明显惊诧了下,随即装作若无其事,“哦,那也没什么,都是爹妈的本事,我们女子也就占点婚嫁的便宜。”

  阮柔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说白了,女子又不能当官,便是皇帝的女儿,千挑万选个驸马还得进夫家孝敬公婆,若自己没有安身立命的本事,再好的家世都没用。

  见小姑娘面前的茶水被喝光,阮柔脑中灵光一闪,从金瓶那取来特意带上的茶叶。

  说起来,阮家的龙井,在去年还是贡品呢,便是京都,也只有皇宫贵人和达官显贵有资格品尝,其他人甚至都接触不到,不过如今么,就比一般的茶叶要好点,她都能光明正大拿出来喝了。

  “来,尝尝我带来的茶叶。”阮柔慢条斯理重新泡了一壶茶水,烟雾氤氲中,茶香袅袅,小姑娘还没表现出什么,其他人就纷纷回首观望。

  “这是哪里的茶,好香啊。”时下喝茶是贵人间的习惯,这群贵女们闻着茶香,多少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其中就有喜茶的,当即大加夸赞,不好意思地提出请求,“不知这茶能不能分我一盏。”

  “当然可以。”阮柔泡好茶,先给小姑娘斟了一杯,再给几个围绕的小姑娘一人一杯。

  有人不以为意,有人引以为心爱之物,有道是酒香还怕巷子深,阮柔在一旁看着,笑意盈盈介绍自家的茶叶。

  小姑娘见了,明白几分,跟着附和,两人配合默契,当场就有不少小姑娘跟她讨一份茶叶。

  到了这时,阮柔方才介绍自己的身份,借住在昌平侯府的江南富商之女。

  平白而论,身份很是一般,但因为搭上了昌平侯府亲戚的身份,兼之吃人嘴软,倒也没人当面就嫌弃她的身份。

  不一会,歇息够了的贵女们起身纷纷离开,亭子中只剩下阮柔与关楚楚两人。

  “夏娘,我也要走啦,今天跟你聊得很开心,以后可以邀你出来玩吗?”临别之际,关楚楚提出邀请。

  “当然,只要你不嫌弃。”

  “当然不嫌弃了,我听我爹说,早几代,我家祖上还是地里种田的呢。”小姑娘不以为意。

  阮柔笑了笑,两人道别后分开,她则顺着来时的路往回走。

  还没走到原来的位置,就见陆文月急忙忙过来,“夏娘,你跑去哪了,我找了你好半天。”

  阮柔一脸无辜,“我看你们跟人家聊得很开心,就想着自己找个地方坐一会儿。”

  “哼。”陆文月一听,原本准备好指责的话顿时被噎在嗓子眼,结结巴巴,“我们遇见熟悉的人自然是要说话的,倒是你,在陌生地方不好好跟着我们,要是跑丢了,我看你怎么办。”

  阮柔瞪大眼睛,“这可是平国公府,即便我不认路,一路还有丫鬟呢,怎么会走丢。”

  陆文月被气个够呛,又见时间不早,担心大姐随时回来,此刻懒得跟她继续扯,只敷衍着道,“好了,待会就是午宴,你快跟上我们,别冲撞了别人。”

  阮柔见状也不拒绝,乖乖跟在身后,见此陆文月心中的怀疑去掉几分。

  众人齐齐往外面的院子行去,平国公府早已准备好丰盛的午宴,客人们依次按照准备好的位置坐下,因着桌与桌之间彼此隔着屏风,阮柔没瞧见关楚楚,遂放弃寻找的心思。

  吃饭的功夫,陆文珠一直没回来,应当是被平国公府那边留下了,陆文月此时方显出几分姐姐的姿态来,饭桌上将几个妹妹照顾的无微不至,不过阮柔怀疑她是故意在大庭观众下图表现,毕竟屏风虽然遮住了视线,可却隔不断她温柔的说话声。

  用罢饭,今日的宴会也到了散场的时,陆文珠终于姗姗来迟。

  她依旧姿态端庄,只面上因为赶路多出几分红晕,“文月,刚才没发生什么吧。”

  陆文月心虚一秒,随即装作若无其事,“姐姐,我们就在园子里赏风景,能有什么事。”

  闻言,陆文珠同时放下心来,她回去后可还要跟娘亲报备,总不说自己只顾着跟红英搞好关系,将几个妹妹连带夏娘都抛在脑后了吧。

  她不知道的是,陆文月同样如此想着,在找人的间隙,还不忘跟妹妹们商量好口供,坚定她们几个一直在一起,并没有分开过。

  如此,等几人出了平国公府,秦氏早已等在轿子中。

  等她问及,陆文珠便只说自己去陪了红英一会儿,秦氏半点没察觉不对劲,几人浩浩荡荡回府,各归各院。

  望竹轩,阮夫人担心看向院门处,期盼着女儿的身影,待看见人那一刻,连忙上前将人搂在了怀里,“夏娘,今儿出去没遇见什么事吧。”

  阮柔心中微暖,将上午的经历一一道来,其中就包括她交到新的朋友、以及为阮家茶叶打名声的事来,咱们家的茶好,也没费什么劲儿,我还送了她们不少,若是日后再要,可不就得来买了。”

  阮夫人既是高兴又是心酸,“家里的事有我和你爹呢,不用你多操心。”

  

第223章 另一厢,陆文珠跟秦氏回到家中,同样亲热地讨论起今日去平……

  另一厢,陆文珠跟秦氏回到家中,同样亲热地讨论起今日去平国公府的宴会。

  有些话在外面不好说,屋内,秦氏瞅了女儿一眼,好笑地问,“怎么,今日见到世子爷了?”

  “呢。”在娘亲面前,陆文珠免不得有些害羞,“也不是特意去见他,红英请我过去,恰好撞见了。”

  “撞见好啊,撞见才好。”秦氏闻言心情很好,有“巧遇”正说明对方上心,自家女儿本就算高攀,她只有期盼两口子好的。

  过问完了女儿的感情,秦氏不悦地轻抿嘴角,“对了,那个丫头出去没犯事吧?”

  “没呢,娘,你是不是高估她们了,到底是商户人家,来到京都,恐怕没那么多小心思。”

  “哼,文珠,娘今日告诉你一句话,你记住了,”秦氏表情很是严肃地道,“越是小人物,你越不能放松警惕。”她当年就曾吃过这样的亏。

  她的夫君,昌平侯府的侯爷,年轻时也是个风。流人物,时常出入秦楼楚馆,彼时,她身为正妻,不知受了多少委屈,为了将夫君留在后院,她亲自去外面挑了一个秀才的女儿,外貌不过小家碧玉,为人看起来很是温驯老实,可结果呢,要不是身边的老嬷嬷机警,她差点栽在对方手里。

  陆文珠点头,也不知听没听进去。

  不一会,她忽垂着头问,“娘,夏娘的事,您到底是个什么章程,距离我的婚事也不远了,嫁妆多少总得定下来。”

  “果真女生外向,这还没嫁呢,就惦记夫家了,一点没想着娘家的困难。”

  “娘,你这说的什么话,”陆文珠连忙解释,“若是家中不凑手,我的嫁妆少也就少了,总归日后我嫁进平国公府,也不至于差了这点子嫁妆就不能活了。”

  秦氏这才满意,“你表姨家就这么一个女儿,又值新一轮皇商的关键时候,定是抢往外撒钱呢,这倒不用担心。”

  “可三弟。”陆文珠欲言又止,府上缺钱是一码事,可要真拿自己嫡亲的弟弟去做筹码,她又总觉得不得劲儿。

  昌平侯府的颓败已成事实,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侯府人才凋敝。即便作为女儿,不好言父亲长辈的过失,她也不得不说一句,他爹就是个酒囊饭袋。

  而下一代中她嫡亲的两个兄弟,大哥至少作为侯府爵位的继承人,却文不成武不就,如今勉强混日子。勉强算得上可靠的,唯有三弟一人,他如今已经考得举人功名,若将来能更进一步,在金銮殿上得皇上亲眼,说不定他还能提拔侯府呢。

  要为了些许银子,让这样的弟弟娶一个满是铜臭味的商户之女,她着实不愿意。

  作为姐姐的陆文珠尚且如此,更别提将两个儿子作为眼中宝的秦氏。

  “放心吧,娘还能亏了自己的亲儿子。”秦氏眼中闪着精光,一派智珠在握的架势,见此,陆文珠便放下心来,至于接下来的应付方法是什么,她就没有多打听,省得多个人知道还容易坏了事。

  阮柔可不知道母女俩对自己的算计,忙碌了一日,回府后与阮夫人说过几句话,她便自顾歇息。

  接下来几日,阮柔依旧是无所事事,昌平侯府的女眷们之后又陆陆续续参加了几场宴会,只是不论她怎么暗示,陆文珠始终没有开口带自己去。

  对此,阮柔只能无奈放弃。

  她在昌平侯府倒也没闲着,还是前日里宴会上推销给她带来的灵感,阮家被取消皇商的资格,固然有背后靠山倒下的缘故,可归根究底,还是阮家的东西不够好,或者说,没有好到让皇宫中贵人上心的程度。今天阮家的龙井,明日换成张家、王家的,对上层人来说毫无区别。

  寻靠山的事暂时还没有头目,但提升茶叶的品质,她或许可以尝试一番。

  眼下正是春日第一批茶采摘的大好时节,恰好阮家一个茶庄距离京都不算太远,她便去信让人带了好些头茬的茶叶尖,准备自己炒制。

  唯一麻烦的是,她们如今还寄人篱下,望竹轩的风景虽说不错,可是并没有小厨房这一类的设施,之前她们想要吃饭也是从侯府公中走,但如今总不能为了炒制茶叶去占用侯府公中的大厨房,至于侯府中几个主子的小厨房更是想都别想。

  思来想去,阮柔只想出个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直接在望竹轩的院子里架一口大锅,简单又省事,唯一麻烦的就是容易引起侯府的注意,不过暂时也顾不了那么多,若侯府主人不愿意,她还正好提出搬出侯府,回阮家在京都的别院住呢。

  说干就干,阮柔吩咐银环出去买了一口大铁锅,一台烧煤的炉子,并其他一些琐碎物件儿,趁着天色晴朗,第一次开始了炒制茶叶。

  阮夫人紧张地在一旁看着,其实女儿刚提出来的时候,她也是不同意的,不说别的,她最顾忌引侯府人不满,届时坏了老爷的盘算才是大事。

  奈何住在侯府是真的无聊,深门大院里,又不止秦氏这一房,她们又是客人,贸然出去容易得罪人,最后竟然还觉得女儿这样自娱自乐也没错。

  是的,阮夫人只以为女儿是无聊之下想出的解闷法子,对其要亲自炒制茶叶的想法并不看好。

  这一日正好春风和煦,送来的茶叶正新鲜,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阮夫人仔细看过茶叶,只见一芽一叶,皆是嫩芽尖尖,那娇俏的嫩绿一下晃进人的眼里,便道,“看这茶叶品质不错,下面管事没忽悠你。”

  阮柔没好气瞥她一眼,无奈道,“娘,爹还在,咱们又借住在京都侯府,就是给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忽悠我啊。”

  人都是势利眼,如今阮家不过比前几年差了一截,还没到伤筋动骨的时候,下面管事即便有小心思,也不敢真的做什么,更别提她有意在京都挑一户好人家联姻,管事们更不会轻举妄动。

  阮夫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她咕哝,“我这不是怕他们欺你年轻没经验么。”

  阮柔没再跟她多争辩,一心放在眼前的茶叶上。

  如阮夫人所说,茶叶是上等的明前新茶,一芽一叶,指的是只采摘了茶树枝丫上最尖尖那一点嫩芽,如此茶叶味道固然鲜嫩,可因着数量有限,采摘又费功夫,最是珍贵不过。

  精心采摘的嫩茶其实已经很干净,但阮柔还是仔细清理了一遍,将里面的杂质碎屑彻底扫除干净。

  炉子里的火已经点燃,等煤炭点燃发出的微微火光将锅炉烧热,阮柔捏了一小把茶叶下锅,同时不断用手翻炒,动作快到几乎看不清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