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里人家
而阮柔不出意料,被留在了家中,看顾下面的弟弟妹妹。
说来阮家一大家子,原主作为长姐,似乎自然而然有了照顾下面弟妹的责任,但原主这辈子厌倦了上辈子的付出不得回报,这一世显然不想伺候了,固然,阮柔也只得另想办法。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能找个赚钱的活计,只是,初来乍到,找工作不易啊。
直到中午,阮苏氏等人带回一大筐野菜,除去一家人吃的,还分了周寡妇一部分,便准备之后各吃各的。
逃荒期间,作息不规律,常披星戴月赶路,连带吃饭都饥一阵饱一阵,如今安定下来,阮苏氏也没有改回一日三餐的打算,按她的话,一天少一顿,三个月可是能省不少,于是阮家人依旧一天两顿,稀粥野菜,勉强混个肚儿底。
等到中午,阮老黑与阮父等人终于回来,面上喜忧掺半。
“怎么样,低价贵吗?”
阮老黑点头,“比卢苏村还要贵上两分,这里上等水田估计得十两一亩,差一点的都要八两,旱地五六两。”
阮苏氏跟着皱眉,腹中不断打着算盘,想起什么,她问,“宅基地呢?”
“村中的宅基地早已分光,若要建房,只能往更偏僻的地方了。”阮老黑说着,手指了指南方。
周寡妇家本就是在村子的南方,地处偏僻,更往南,则是一片荒地,怪石嶙峋,看着就不是个好地方。
奈何外来户,也只能接受,阮老黑有些可惜道,“我们商量了下午过去看看,几家尽量挨在一块儿,也有个照应。”
“嗯。”阮苏氏应了,又问,“咱们什么时候买地?”
“如今村中正好有一户人家出七亩地,我们每户要一亩二的,大概要十两银,你先准备上。”
阮苏氏不满,“怎么才一亩地,依我看,最好买上七八亩才行。”
“初来乍到,就是真有地出手,人家也多出给自家人,哪里轮得到咱们,这次的地,依我看,还是计村长从中出了力。”阮老黑心中有数。
“那可怎么办?”阮苏氏哪里知道其中的道道,只觉心焦万分,家里就那么点银子,不买地没有产出,又能支撑多久。
“买地的事急不得,一亩就一亩,明天开始,就让老大他们去同辉城找活干,还能省了粮食。”阮老黑安排着,随即道,“对了,计村长说我们还可以自己开荒,不过也要看过才能决定,毕竟不免税。”
阮苏氏这才安心几分,在她看来,只要有地,日子就还能过,管它水田荒地呢。
一天时间匆匆而过,第二天,不仅阮父三人要去城里上找活计,就连阮苏氏都带着几个儿媳去采购。
家中缺的东西实在太多,最基础的油盐总不能一点没有,还有冬日的棉被、棉衣都不大够,总得提前准备。
这一回,阮田氏躲懒直接留了下来,于是阮柔得以跟着去城里。
周水村距离同辉城着实不远,饶是不舍得坐牛车,单靠双脚走,也不过一个半个时辰就到了地方。
交了三文钱入城费,心疼得阮苏氏直抽抽,一个劲嚷着人来多了。
“行了,老大,你们四处看一看,有没有地方招工的,如今城里人多,便宜些也能干。”任何时候,劳力都不值钱,往常还能算计干一天活到底值不值,如今可顾不得许多。
阮老大应下,带着两个弟弟离开。
对上两个儿媳和大孙女,阮苏氏同样一阵吩咐,“老大、老二家的,布庄、杂货铺,咱们朝不同方向走走,看看哪家最便宜。”
“好嘞。”阮李氏二人满口应着,恨不得一文钱掰成两半花。
剩下一个大孙女,阮苏氏瞅了半天,这孙女懂事是懂事,可上次被老大家的冤枉后,就记恨至今,着实小家子气了些,一家人哪能记隔夜仇,但毕竟是老大家的先冤枉了人,她不好多说什么,想了又想,只让人跟着自己。
于是,阮苏氏带着阮柔,阮李氏、阮孙氏分成三队,分开朝不同的方向进发。
阮柔二人往前走没两步,就发现了一家布庄,看着规模挺大,二层小楼,装饰的金碧辉煌,格外上档次。
阮苏氏瞧见心里打鼓,只想着进去问问价格。
走进大堂,阮苏氏先却步,阮柔则一眼瞧见拐角立着的木板,上书“招伙计,待遇从优,价格面议。”
心念一动,趁着阮苏氏往里走的时候,她脚下一拐,往左前方的柜台处去。
“掌柜的,请问店里招伙计有什么要求,我可能应聘?”问完,阮柔悄悄打量了一下自己,身上的衣裳虽然旧了,却很是干净整洁,面容齐整,一张樱桃小脸应当挺耐看,只除了年纪略小。
柜台后,是一位三十多的中年妇人,身着上好的细布衣裳,头戴珠钗,面带笑容,很是亲切客人,嗯,是做生意的好相貌。
“哦,多大了,可认字,认得布料吗,可会简单的针织女工?”
一连串问题砸过来,阮柔微愣会儿,一一作答起来。其实若单论她自己,别说一个布庄里的小伙计,就是掌柜都当得,可惜盯着原主的身份没办法说实话。
她忖度了会儿,答道,“过了年就十三了,只认得些许字,不过没正经学过。布料多少认识些,不知道全不全,针织女工也只会些最简单的。”
掌柜的本是随意问问,见其回答有条有理,倒来了几分兴趣,在她看来,在店里招伙计,你来我往地招待客人,最重要的不是所谓的布料只是,而是眼色和说话的本事,能让客人满意,才有生意上门不是。
“行,那你跟我过来看看。”眼下时间还早,店里没什么生意,掌柜的索性从柜台后出来,准备带着人去认一认布料,再试探几句。
恰在此时,一道怒气冲冲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月娘,你去哪里了,说过多少次,不能乱跑不能乱跑。”
呃,阮柔默然,阮苏氏发现了,一顿好骂,她不怕挨骂,就是担心掌柜的因此不要她。
趁着阮苏氏说出更难听的脏话前,阮柔一句话打断,“奶,我看店里招伙计,就问问掌柜的要不要人呢。”
“嗯?”阮苏氏愣了半晌,方才反应过来大孙女说了什么,露出又惊又疑的眼神来,惊自然是惊喜,疑却是疑惑,一个女娃,找活计哪有那么简单的。
但有这份心思就是好事,她心下宽慰,语气和煦几分,“哦,那你们先忙,我在门口等着就行,掌柜的,劳烦您了。”说着就往外走,店里的东西她刚才看过了,就是最便宜的粗布麻衣,都要比卢苏村那边贵上不少,她舍不得,想着等等大儿媳她们的消息再说。
掌柜的等了会儿,再次带着人去两边的柜子边,一点点认布料。
阮柔保守着估摸只答了五分之一出来,更多的却是答不上来。
不过掌柜的对此已经很满意了,没说谎,说明性子还算实诚,又有几分口才和机敏,勉强可以先试试。
“差不多了,这样吧,你若是愿意,先试工三天,若是合适,我再雇你,若不行,你就回去。对了,这三天没有工钱,只供两顿饭,若是愿意,你明天就可以来上工了。”
掌柜的很是干脆,连正式的工钱都没有说,在阮柔看来,连饼都不愿意画,只能表明一点,她对于掌柜的而言没有太大价值。
奈何形势比人强,能找到活就是庆幸,她哪里有拒绝的权利,遂当即欢喜状应下,“多谢掌柜的,我明日就来,只不知上工的时间?”
“辰初到酉正,中午在店里吃饭,没客人的时候可以休息,有客人就要招待。”
阮柔换算成自己脑海中的时间,上午七点到下午六点,想来这三天是不包住的,来回都得一个时辰,也就是说,早上六点出发,晚上大概七点到家,勉强还可以接受,唯一的问题是晚上可能不大安全。
机会难得,阮柔想着先应下来,过了这三天再看,便匆忙应下。
事既已定下,掌柜的随意摆手,示意她可以离开了。
门外,阮苏氏听不见内里说了什么,正一片焦急,见孙女出来,连忙询问。
“月娘,如何?”
阮柔答,“掌柜的说得先试工,三天没有工钱,包两顿饭,其他的三天后再看。”
不好意思在人家店门口久待,阮苏氏拉着孙女去了角落,方才惊喜道,“哎呦,月娘,你可真出息了,比你爹二叔他们还能干呢。”
“还不知能不能留下来呢。”阮柔很是谦虚,实则知道这不过场面话,在阮苏氏这般妇人眼中,再能干的孙女也抵不上废物儿子,当然,阮父他们还没到废物的地步就是了。
“走,咱们去找你娘,说一下这个好消息,对了,你明儿怎么过来,还有,要穿什么衣裳,这一身可不行......”阮苏氏对这一份的活计显然比阮柔自己都要看重,叽叽喳喳个没完,唯一的要求就是,三天后必须得留下来。
对此,阮柔只能说,正合她意。
第311章 没一会儿,所有来城里的阮家人再次凑到一起,皆有些惊奇地……
没一会儿,所有来城里的阮家人再次凑到一起,皆有些惊奇地看向阮柔,尤其碰了一鼻子灰还没找到活的阮父三人,更是一脸惊叹。
只听他垂头丧气道,“还是月娘厉害,我刚才问了几家,都不招外地人。”
卢苏村与同辉城距离遥远,口音上区别明显,故而一眼就被这些本地人认出来,压根不愿意用他们,问了一圈下来都是如此。
阮苏氏无奈,都说人离乡贱,如今她们身在异乡,少不得受些排挤。
“行了,别说这些丧气话,大不了把工钱降低些,就是不要工钱能吃饱饭,也是赚的。”
这话当然是假的,如今家中缺钱,能赚到钱的才是好活计,光干活不拿钱,光填个肚子有什么用,奈何形势比人强。
阮父抹了把脸,汗颜,“好,我再去问问。”实则已经做好继续碰壁的打算。
转头,几人继续关心阮柔找到活计的事。
“那掌柜的可靠谱,可有什么要求,工钱几何。”
“掌柜的人很好,暂时也没什么要求,只说试工三天,工钱等试工合格再说。”阮柔如实回答。
“那便什么都看不出来。”阮父皱眉,有些不大安心。
阮苏氏见不得他婆婆妈妈的样子,“行了,月娘这儿有我,不用你们操心。对了,月娘上工要来得早,若是你们没找到活计,得帮着接送三天。”
阮父自然是满口应下,小事而已。
目送三个儿子再次离开,阮苏氏喜滋滋道,“走,回去,去买点油盐,今儿其他的先不看了。”
阮李氏等人瞠目,却也没提出什么异议,反正手头没钱。
一行女眷打道回程,面上皆带着难以掩饰的喜色。
而周水村,阮老黑跟苏德清几个一起在村子南边荒野处逛了半上午,商量来商量去,终于定下几家宅基地的位置。
为子孙后代计,宅基地的面积格外大,最小的阮家都有两亩多,更遑论其他人口更为众多的苏家人了。
若从村子上空来看,阮家的宅基地位置定在周寡妇家正南方,往更东边则是苏德清以及其他几户苏家人,西边则是卢泰家。
卢泰一家比他们早到半个月,如今宅基地已经开始动工,只是还未建好,所以还和他们一样借住在村民家中。
但卢泰本人却并不在村中,听说是按捺不住行商活泛的性子,正在外面四处打听,便宜购买了一批货物,如今往更南边的横柳城跑商去了。
对此,阮老黑除了羡慕还是羡慕,可惜他天生一张木讷的嘴,不止他,就连下面三个儿子都是老实性子,小心思有,可让他们自己出去真做些什么,那是丁点都靠不上,每每恨铁不成钢之际,他都只得劝自己,这是亲生的、亲生的。
好在老实有老实的好处,只要有田有地,老实种田养活一家老小,未尝不是一种幸福,看着担心受怕的卢泰家人,阮老黑如是安慰自己。
定下宅基地,就要去城里县衙处备案缴纳税银,拿了官府的红契,他才能彻底安心,可不敢将信任交托这群刚见面没两天的周水村人,哪怕是看起来极为靠谱厚道的计村长。
不过计村长明日才有空,故而下午无事,阮老黑便想着去隔壁村看看两个兄弟,阮老根和阮老钱。
当初去官衙落户,他家多塞了二两银,但两个弟弟家却没舍得这笔钱,干脆任官府安排,最后被一起分到了隔壁的周口村,作为长兄,他总得去看一眼才能放心的。
只是不等他出发,就在村口撞上从城里回来的阮苏氏等人。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见一群人提的篮子空空,阮老黑疑惑道。
却见老妻一脸喜气洋洋,“你那几个儿子不争气,还在城里四处转悠,倒是月娘出息,跟我进了布庄,见人家店里招伙计,问了一嘴,结果你猜怎么着,人家还就愿意招她个小家伙。”
身为小家伙的阮柔面上微妙地露出一丝尴尬,马上十三岁的她个字高挑,如今已经有一米五,肉眼可见未来会是个大高个,这也是掌柜的看中她的原因之一。
阮老黑闻言,也是一喜,赞赏地看向大孙女,“还是月娘有我的风范,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阮老黑倒不是真觉得月娘会有什么大出息,但若能嫁进城里,帮衬下家中,那就是大能耐了。
“少往自己脸上贴金,就你三个儿媳跟你一样,几棍子下去闷不出个屁。”阮苏氏呸笑一声,使唤几个儿媳带着东西先回去,她则要跟阮老黑在外面继续谋划两句,而作为阮家出息人物的阮柔,则同样被留了下来。
说到底,借居旁人家,到底不方便,这让两人对于盖房的心情更迫切了些。
阮柔无奈,再次将进布庄后的情况以及掌柜的要求说了一遍,算下来,已经是第三次了,可千万不要有第四次。
上一篇:社牛小男配的植物人亲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