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 第350章

作者:竹里人家 标签: 系统 快穿 正剧 穿越重生

  结果阮小妹一骨碌爬起来,精神满满,“姐,你要做什么,我来帮你吧。”

  阮柔见状,看了看窗外,天色还漆黑,但公鸡打鸣,说明距离天亮不远了,索性不再劝。

  姐妹俩洗了脸漱了口,一同来到灶房,阮柔先是看了看昨晚揉的面,此时发酵得正好,她用家里洗净的脸盆装了面团,刚准备将东西运到板车上,转头就对上了阮父阮母。

  “爸妈,你们怎么也起来了。”阮柔心内感慨,这一家子可都是勤劳能干的,可惜,这年头,勤劳不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嗯。”阮父不是个爱说话的性子,但眼里看得见活,见闺女端着个大木盆,当即接了过去,“我来吧。”

  阮父不仅将木盆接了过去,还将往常家里烧柴火的木炭罐里的木炭全取了出来,南方没有炕,冬天取暖就全靠一年下来攒的没烧完的炭烧火盆,也算是珍贵的资源了,不过用自家有的总比出去买煤要好。

  阮柔没拒绝,虽说她觉得买的蜂窝煤更好用,可这不是没钱嘛,凑合着来呗。

  等将东西收拾好,天边已微微泛出一丝白,眼看天就要亮了,卖吃的就得赶一日三餐的点,于是连早饭都来不及正经吃,阮母从柴房里拿了几个红薯,一齐塞上板车,

  阮柔身上揣了一百块钱,并阮母那零零碎碎的二十元零钱,一家子就匆匆出了门。

  从清河村到镇上其实很有一段距离,阮父在前拉着板车,阮母带着两个女儿跟在后面走,但阮母身体不大好,刚走上半刻钟,就不大喘得过来气,捶着胸口一副痛苦的样子,给阮柔吓得够呛。

  “妈,要不你先回去吧,我和爸去就成。”

  “没事,就是走得累了,我缓缓,慢点走,没事的。”

  “卉卉,扶着你妈上板车吧。”不知何时,领先她们一步的阮父已经停了下来,将板车的后侧落在地上。

  阮柔有些犹豫,这可不比牛车,全靠阮父人力,多个人还不知得多费多少力气。

  阮母心知自己身体不好,是个拖累,可放老实的丈夫和年轻的女儿去镇上摆摊做生意,她打心眼里不放心,咬咬牙,上了板车,“行了,走吧。”

  一场小风波后,行程继续,赶在天蒙蒙亮,总算到了镇上。

  “卉卉,咱去哪摆摊?”阮父放下拉着板车的绳子,擦擦汗,大清晨的,他愣是累得满头大汗。

  阮母赶忙从板车上下来,同样殷切地看过来。

  阮柔自己没来过镇上,但原主在镇上了好几年学,对小镇的大街小巷基本熟悉。

  要说镇上最舍得买蛋糕这类精贵物的地方,也有几个,一个就是东边国营厂那边,几个厂子的家属院建在一块儿,工人家庭能挣钱,也就舍得花。

  第二个,就是镇上的两所学校,当然,小学生手头没钱,先不考虑,阮柔惦记的是镇上的中学,说是两所学校,可其实在一道围墙里,老师们都是共用的,算一个地儿。

  再有一个,就是镇上的卫生院,二层小楼,里头来往不少病人和家属,这年头,小病小灾的,一般百姓熬熬就过去了,再不济开点药,万不敢住医院的,所以说,医院里住的大多都是有钱人。

  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阮柔征询另外三人的意见,阮父和阮母平素来镇上就是去供销社买点东西,国营饭店都没进去过,哪有主意,于是,唯一发表意见的成了阮小妹。

  阮小妹试探着问,“要不就去学校试试,我们半晌有好多镇上的同学,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的,鸡蛋糕味道这么好,他们肯定愿意买。”

  左右没个比较,阮柔连犹豫都没,直接同意下来,“行,那就去你们学校。”

  阮小妹闻言,顿时眉开眼笑,她甚至开口问,“姐,要不我待会出来帮你吧。”

  阮父阮母没听出不对劲,倒是阮柔眼神微妙,出来,怎么出来,当然是逃课了,看来这丫头也不是个好学的呀。

  如今是1979年,高考恢复都有一年多,光是清河村周边十里八村听说的,就考走了不少大学生,至于原主,那是纯粹没去考,家里情况不好,她作为长姐,不说给家里帮衬,总不能添负担。

  阮柔如今来了,也不用考虑高考的事,就阮家一窝子大大小小的,想办法赚点钱改善生活才是正经。

  商议完摆摊的地方,阮柔计划着去买煤炉子,这玩意正经买其实要工业票的,但阮父给的法子是买人家二手的,给足够的钱就行,倒是不用折腾。

  让阮父拉着板车先去学校门口,阮柔去国营商店后街的二手时常,轻轻松松提了一个煤炉回来。

  另一厢,阮小妹兴冲冲领头,距离不远,阮母没有再上板车,跟在板车后面慢慢走,等到了地儿,她还待跟着凑热闹帮忙,结果就被阮母毫不留情地赶进了学校,“时间不早了,你把这个红薯吃了,然后赶紧进去上课。”

  阮小妹也不嫌弃,放了一段时间的红薯甜滋滋软糯糯,其实味道不错,就是平常都是配着煮粥,吃多了烧心,生的她还是喜欢的,当即吭哧吭哧啃了起来。

  校门外,陆陆续续有学生过来,阮母顿时有些急了,“卉卉这孩子一个人行吗,要不我去看看吧。”

  阮父劝了两句,不仅没有打消阮母的担忧,反而被说的同样忧心忡忡,就要去寻摸人了,没走两步就见女儿艰难提着煤炉的身影。

  “哎呦,卉卉,提得动吗?”阮父连忙上去帮忙,将炉子卸在了地上。

  炉子是二手的,当然算不得多干净,为了搬这炉子,阮柔浑身弄得脏兮兮的,抹了一身灰,不过也顾不得在意干净,眼看着学生们的身影,阮柔立即忙活开了。

  吩咐阮父将路子点起来,她自己则带着阮母,将蒸笼取出,将小面团一个个放进去,每一个下面都用干净的白纸垫好。

  炉子好似不大通常,阮父折腾了大半天,在炉子冒了一阵烟后,总算着了。

  四人皆齐齐舒了一口气,阮柔眼见火势起来,立即将蒸笼架了上去。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时间一点点过去,期间又有不少学生进校,周围其他摆摊卖包子馒头油条的都开张了,生意红火,阮母难免有些着急,一个劲问,“好了没”,“好了没”。

  阮柔却是不急不缓,耐心等着蒸笼里的蛋糕,事实上,也没用太长时间,阮母的鼻子翕动一番,闻着香气,面露喜色。

  蛋糕的香味极其霸道,逐渐碾压了一旁包子馒头的香气,弥散在空气中,吸引着所有过路人的视线。

  很快,第一个询问的客人上门,是个年轻的小姑娘,跟阮小妹看着差不多大,“老板,你们这卖的什么啊,怎么这么香?”

  “小蛋糕,鸡蛋白糖做的,可不香嘛。”阮柔招待客人面上也带着笑,特意掀开最底下的一个蒸笼,顿时,原本就十分强劲的香气更加浓郁,占据了周围所有人的嗅觉。

  小姑娘眼睛亮了亮,问,“这就是小蛋糕,怎么卖的?”

  “一毛钱一个,五毛钱六个。”阮柔笑盈盈答,这价格说贵不贵,不贵其实也挺贵,毕竟一个鸡蛋糕其实挺小的,就是胃口小的女生,一口气吃六个也不是啥问题,当然,舍不得的吃两个解解馋也够用。

  眼前的姑娘明显不是差钱的,闻言,痛快地掏了五毛钱出来,“给我来六个。”

  第一单生意就挣了六毛,阮柔高兴不已,收了钱,包了六个热腾腾的鸡蛋糕出来,“来,趁热吃才香。”

  小姑娘显见是个嘴馋的,第一时间塞了一个进嘴,烫的直呼气,可仍是舍不得吐出来,面上表情都是吃到美食的享受,不仅嘴馋,胃口还打,一口气将六个鸡蛋糕吃干抹净,还是阮柔见势不对,给她递了碗水,不然铁定得噎住。

  猛灌几口水,缓了过来,小姑娘羞涩地笑笑,“太好吃了。”嘴上说着,眼光还盯着蒸笼,不过有心无力,恋恋不舍进了学校。

  有了第一个客人打头,很快又有客人上门。

  一蒸笼拢共才能蒸十二个鸡蛋糕,阮柔将最底下蒸笼里剩的六个取出来,让阮母放上新的面团,她自己则负责招待客人,问的人多,听见价格后,舍得买的人却不多,不过好在一次性做的也不多,很快,上下五层蒸笼都卖了两轮出去。

  不等第三轮蒸好,就听学校里传来一阵叮铃铃的铃铛声,之后便见校门口原本慢悠悠晃荡的人齐齐加快脚步,飞奔似地一股脑涌进学校。

  阮柔看得都有些傻眼,还是从原主的记忆中想明白,原来是预备铃,再过十分钟,早自习就开始了。

  要说前几年,高考还没恢复的时候,别说预备铃,就是真上课了,也没几个人着急的,老师们被斗怕了,也不敢管,不过如今时局不一样了,高考恢复,有脑子的人都知道以后读书人才吃香,舍得送孩子上到高中的,眼光都且长远着呢。

  知道是怎么回事,阮柔顿时淡定了,甚至还有空将家里的几个红薯放到炉子里,还没吃早饭呢,烤红薯也是很香的。

  也不知是不是阮母太着急,竟带了一小袋子红薯过来,火堆里烤着吃,也不用洗太干净,确认表面没有泥土后,阮柔直接扔了四个进去。

  这头刚忙活完,就有边上同样摆摊的摊贩凑过来。

  左边是一个壮实的高大汉子,卖的包子,香喷喷的肉包,哪怕蛋糕很香,也压不住肉带来的诱惑,阮柔深呼吸一口,手中蠢蠢欲动,却被阮母按下,“红薯马上好了。”

  倒是那汉子极热切地问,“大妹子,你们这卖的啥呢,咋恁香。”

  阮母其实还想遮掩下,没妨阮父是个老实性子,当即回道,“蛋糕。”

  “哟,蛋糕,是那老外吃的蛋糕?”

  阮父阮母哪里知道,看向女儿,阮柔含笑点头,“差不多吧,比不上人家,吃个新鲜。”

  那汉子考虑了会,道,“我这还有肉包子,卖两毛一个,听说你们的蛋糕一毛一个,要不要换两个?”

  阮母有些犹豫,包子换来了也不能卖钱,可肉包子同样难得,没等她纠结出个结果,就见自家闺女一溜拿了四个来,“麻烦叔了,换两个肉包子。”

  

第415章 之所以同意换,阮柔也是有考虑的,一来,蛋糕不比包子,蒸……

  之所以同意换,阮柔也是有考虑的,一来,蛋糕不比包子,蒸的时间久了,蛋糕老了影响口感,二来,跟周围摆摊的搞好关系,有利无害,最后,才是小小的嘴馋。

  拿过两个肉包,阮柔递给阮父一个,今儿花了大力气,得补补,自己则和阮母一人半个,肉包子吃得喷香。

  等包子吃完,炉子里的烤红薯也好了,滚烫的红薯,剥开一层焦黑的皮,就露出里面软乎乎的红心,于有些微凉的早晨吃来,格外爽口。

  “叔,我看你们还没走,这学生们上课了还能出来吗?”红薯不值钱,阮柔随手递给包子大叔,原主是个乖巧的,只要上课了,就从不出学校,还真不太清楚。

  那大叔性子豪爽,也不遮着掩着,而是详细解释,“这些学生们早上不会来得太早,不过等会早自习结束,没吃东西的还会出来寻摸吃食,那时才是咱们做生意的好时候呢。”

  大叔啃着红薯,虽是吃惯了的,可热乎乎的红薯谁不爱呢。

  另有旁边的摊贩凑过来,小小一家学校门口,竟摆了五家摊位,正好有空,阮柔细细看过去,卖包子的、卖豆浆油条春卷的、下面条的、馄饨的、芝麻饼的,五花八门,吃的喝的都有。

  阮柔只是感慨,阮母可就是惊叹了,在乡下村子里,别说包子,红薯粥配咸菜就算好吃食了,不过想想镇上都是职工家庭,有商品粮,也就不稀奇了,倒是因着摆摊的多,反倒安心,不再担心会被人逮走。

  几个摊子互相熟悉了,就见另外还闲散的几个摊贩严肃起来,也不说话了,利索地收拾起来,下面条的下面条,下馄饨的下馄饨,那包子老板小声提醒,马上那群学生就出来了,快些准备吧,说完也径直去忙活自己的。

  得了提醒,阮家这边也开始忙活起来,连忙将蒸笼里的蛋糕取出来,而后,放入新的小面团,阮父给炉子里通风透气,原本闷住的火立即呼啦啦燃烧。

  赶在学生们出来前,一炉蛋糕熟了,连忙再上一笼。

  阮柔仔细计算了下,蒸笼一共五层,一层大概放十到十二个,也就是最多六十个,一个一毛,六十个就是六块,这还只是收入,去掉成本,能有三成利就不错了,也就是说,一笼最多挣一块八。

  而早上学校门口时间有限,而一笼蛋糕就要十分钟,阮柔估摸,即便有早自习后的休息时间,估摸也就最多卖个五笼,再多就不能够了,配上早上三笼,一早上卖出去八笼,才挣不到十块钱。

  十块钱多吗,其实不少,这年头,一般工人的工资也就二三十,但眼下摆摊出动的可是足足阮家三口人,每天不挣个三四十,阮柔都觉得亏本了,所以,还是得另想办法。

  不过,很快,一股脑涌出来的学生们就奔赴各个摊位前,买起自己心仪的早饭,托早上的福,有几个学生估摸是看到有同学吃蛋糕,是直奔着阮家的摊子来的。

  经过先前一轮,阮家三人已经有了准备,阮母负责收钱找零,阮柔招待客人,阮父蒸蛋糕以及给煤炉添炭,此时忙活起来,乱中有序。

  送走这一波客人,阮柔估摸了下,比预计的好一些,这一波总共卖了六笼,也是有些学生不着急上课,最后闹得阮母都有些心虚,担心耽误了人家学习。

  好在随着上课的铃声响了三遍,学生们再是不舍的也都纷纷冲进了学校。

  原先拥拥挤挤的学校门口,再次只剩下了几家小摊。

  阮柔左右看看,主动凑到那个和善的包子老板跟前打听,“叔,学生们都进去了,咱们这摊还要继续摆吗?”

  包子大叔一边收拾着摊子一边回答,“可以继续摆,待会儿还会有学生出来的,也有住这边的,知道这有早餐,都会往这走,要是等不及,也可以换个地方。”

  要说等,自然是可以等的,但阮柔准备的面团不少,都是真材实料做的,若卖不完,再待一天,怕是口感就不好了,所以能卖还是赶着一天卖掉。

  阮柔这么想着,问阮父阮母,“爸妈,咱们要不换个地方吧?”

  阮父阮母哪里有什么主意,到了镇上,他们就是多走两步都要看一眼闺女的眼色才安心,这会也全指着听女儿的,当即点头。

  三人商量定,阮柔又惦记阮小妹来,别他们走了待会找不到人,只能托包子大叔帮忙照看下,若有一个叫阮燕燕的学生出来找,就让她去镇卫生所来找她们,包午饭。

  闻言,大叔也明白她们要去的地方,笑着道,“那倒是个好地儿,记住了,你们放心走吧。”

  于是,阮父又将东西搬上板车,蹭蹭往镇卫生所去。

  镇上的卫生所修建得颇为气派,是一栋三层小楼,一楼是抓药的地方,有一位坐堂大夫,顺带着看着小毛病,到了二楼,就是正经看病的地儿,听说还有不少检查仪器,都是省城那些大地方淘汰下来的,就这样,在小镇也算珍贵了。

  至于三楼,算是一个小型住院病房,一些得了大病的病人、以及镇上一些有身份的人员家属,基本都会住在卫生院,当然,也得是家里条件好的,否则,也舍不得住这每天都要花钱的卫生院。

  阮柔一行过来的时候,卫生院前已经有不少小摊占据了最佳的位置,阮父只能将板车放到略偏的位置。

  有过学校门前那一遭,这会子熟门熟路,重新铺展开摊子,给炉子通风点火,呼啦啦,蒸笼再次冒出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