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里人家
“不用,我这里的钱绰绰有余,你们的钱自己收好就行。”阮柔挥挥手,不打算拿阮父阮母的钱。
阮母却是劝道,“家里的生意都要你操持,你手上可少不了钱,这钱反正我和你爸拿着也没有,放在家里还担心被人偷了去呢。”
这是真心话,毕竟阮家以前从没有这么多钱,家里没钱小偷都不会上门,如今摆摊做生意,虽然他们对外说没挣几个钱,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他们一家的精神面貌和吃食上的改变,自从身上的钱超过一百后,她就老担心有小偷小摸上门,夜里睡觉都不如以前安生了。
阮柔闻言,却是一噎,好笑道,“你要担心早说啊,镇上不是有储蓄所吗,明儿把钱带过来,以后满一百就来镇上村了,反正天天都要来。”
“还可以这样?”阮母惊奇,然后大为心动,“那敢情好,储蓄所总不会丢了钱。”
存钱只是其中的小插曲,最后,阮柔到底说服了阮父阮母,于是她揭下告示,一来,好顺着告示的地址去找房屋的主人,二来,先下手为强,免得同时有其他人看上,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手捏告示,她对阮父阮母道,“爸妈,走吧,咱们去找人。”
比起铺子所在街道的繁华热闹,告示里的寻芳街54号就颇为偏僻了,饶是对镇上挺熟悉,一路也是问了两拨人,才找到具体的位置。
“笃笃笃。”阮柔上前敲门,阮父阮母很自然地在她后面,也不知从何时起,一家的相处模式就成了这般,对外的大事上,都是女儿说了算。
很快,有人来开门,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浑身上下收拾得干净整洁,一看就是一个利索人。
人年纪大,可眼神丝毫不差,一眼看到阮柔手中的告示,有些好笑地问,“来买铺子的?”
“对,不过我们要先看看铺子里面的情况,再决定买不买,还劳烦你派个人带我们去看看。”阮柔虽看中了位置,可铺子乃至院子里面也是很重要的。
“行,”老者转头,朝屋里喊了一声,“小帆,出来一下。”
不一会,一个十六七岁上下的年轻姑娘走出来,唤了一声,“阿奶。”
“小帆啊,这是来看铺子的,你拿着钥匙,带他们过去看看,要是没问题,再谈买铺子的事。”
“好嘞。”小帆应下,却是有些犹豫,“奶,这铺子可是您的嫁妆,真的要卖吗?”
“卖吧,留着也没什么用,不如换点钱带在身上,你哥他在外面也不容易。”老者喟叹一声,眼神中有丝丝怀念,她何尝舍得,却也清楚,眼前的才是最重要的。
小帆不再多言,对着陌生的三人道,“那请跟我走吧,我带你们去看看。”
于是,三人再次回到铺子的位置,名唤小帆的姑娘取出钥匙开门。
第427章 随着大门“嘎吱”一声打开,内里的铺面完全呈现在阮家人面……
随着大门“嘎吱”一声打开,内里的铺面完全呈现在阮家人面前。
约莫两进的铺面,显得很是宽敞,开一个小小的早餐店绝对绰绰有余,光是看面积,阮柔的满意就更上一层。
小姑娘小帆打开门,一边将人带进去,一边介绍,房子她曾经住了很多年,很是熟悉,说起优点来,娓娓道来,尽捡着好处说,阮柔听了,却是跟着直点头,房子确实好,她也不隐瞒自己的喜欢。
前面的铺子宽敞,后方的院子位置同样不小,更重要的是,院子内有一口井,因为一段时间没人居住,井水已经有些浑了,真要用起来,恐怕还要找专门的人也清理一下,可一口井的作用毋庸置疑,虽然现在镇上都通了自来水,可自来水的品质是没有井水好的,尤其她们做的还是吃食,水质更是重要。
跨过小院,后面有三间正经的宅子,刚好够阮家四口人住,还有额外的灶房和柴房,唯一的缺陷是,不好腾一个工作间出来做早点,不过灶房勉强够用,再不济,还有院子呢。
总的来说,看了半天,这处铺面是阮柔最满意的,两千的价格并不算高价,看完房子,小帆直白问,“怎么样,房子都看过了,确定要买吗?”
“嗯。”阮柔点头,于是几人复又回了寻芳巷。
一行人回来的时候,那位老者正在收拾行李,看样子很快就要远行,难怪会卖房子。
有了先前的沟通打底,双方很快定下了章程,签订了买卖房协议,因为身上没有足够的钱,回一趟村里又太耽误时间,起码来不及去房管局办手续,于是约定明日再一手交钱一手去房管局办手续。
阮柔将连带今日赚的,一共三百块钱当押金,这才带着房屋买卖合同,脚步轻松跟着阮父阮母往回。
路上,阮母还有些精神恍惚,“咱们这就在镇上有房了。”
那模样,看着颇有些傻乎乎的模样,不过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毕竟过去的几十年,城镇户口都是令人欣羡的存在。
“对,花了两千块呢。”瞧着母女俩同款兴奋脸,大概十分心疼的阮父忍不住泼了瓢冷水。
于是乎,阮母一下子就蔫了,阮柔安慰,“钱还能再挣,这么好的房子可不好再找,正好我之前想着家里的房子太旧了,还准备花钱修一修呢,这下省了。”
“倒也是。”买房子前,阮母万番纠结,买了后,倒是豁达许多,“还有小妹,省得来回跑了,也能多看会儿书,说不定将来还能考上大学生呢。”
见母女两人都看得开,钱还是闺女自己出的,阮父也没再多说什么。
去熟悉的地方取了板车,阮柔身上还剩几块钱零头,干脆买了几斤肉,当然,少不得阮父阮母又一顿叨叨她太不节省,阮柔左耳进右耳出。
回到家中,钱都交了定金,倒是不用数了,不过阮柔依旧记了账,随后,还将自己这阵子村的钱全部拿出来,仔细数了数,阮父阮母也将他们那一份拿来,不够就用他们的。
其实阮柔自己那一份就够了,这段日子的忙活没有白费,光是她的存款,就高达三千八百,数完的那一刻,阮父阮母都震惊了,知道女儿赚的多,可当一叠叠的大团结摆在自己跟前,还是忍不住惊讶。
“竟然有这么多。”阮母喃喃,“摆摊原来这么挣钱啊。”
“所以啊,我的就够用了,你们的钱先收好,要是后面我要用,肯定会主动跟你们开口的。”阮柔劝道。
阮母依旧不搭理这话,“买了铺子不还得重新粉刷一遍,得重新买两口锅吧,还有店里总要摆几排桌椅,这些都需要钱,你先收着,要是有的多,再帮我们去储蓄所存起来,省得晚上提心吊胆睡不着觉。”
这话倒提醒阮柔了,她自己倒不觉得这些钱很多,但保不齐有人眼红来偷,别说晚上,就是摆摊他们一家人不在家,就很不保险。
想了想,原本只打算先拿两千块钱的阮柔索性将全部钱都收起来,“行,那我明天先拿去存起来,等要用的时候再去取。”
阮父阮母点头表示没有意见。
刚经过买房的大事,阮父也没什么心情下地干活,且他对未来还有些迷茫,一时很有些纠结。
前不久,他还是个要靠下地干活挣工分养家糊口的农家汉子,现在托了女儿的福,不仅跟着去镇上摆摊,还分到了不少钱,这种情况下,他自然说不出不摆摊继续种地的话来,本来是想兼着干,但买了镇上的房子,以后肯定不会天天来回跑,这叫曾经把田地看得无比重要的阮父思想上还有些转不过来。
阮柔本来和阮母在灶房,瞧见阮父那样,阮柔接过了灶台,将阮母赶出去,“妈,你去看看爸,是不是不大高兴呐。”
“这有什么不高兴的。”一起过了大半辈子,阮母哪里还不了解阮父,了然道,“就是一时没转过神来,我去跟他说两句就成。”
果然,等到吃饭的时候,阮父阮母一起过来,就见阮父满面的高兴,也没了方才那股纠结,只听阮母道,“卉卉啊,你爸还是放不下田地,以后过几天就让他回来一趟,也省得咱家住镇上还要买菜。”
“成。”阮柔自然没有不应的。
事情定下,一家三口皆欢喜不已,等到晚上,阮小妹回来,还颇有些疑惑不解,偏问三人,都说要保密,等明日就知道了。
结果,次日,果真好大一个惊喜,中午下课后,阮小妹按照姐姐说的,来到街上一处位置,还以为是姐姐喊她来吃饭的,以前也有过几次,在镇上吃好吃的,就会喊上她。
然而,看着眼前空荡荡的铺子,阮小妹有些发愣,“姐,这是干嘛?”
“喊你来看看我们在镇上的新家。”阮柔故意逗她。
“新家?”阮小妹没能反应过来。
阮母见两个女儿这模样,有些好笑,今天女儿要去房管局办手续,摊子上就她和阮父,耽误的时间就久了些,前不久才把东西卖完,不够好在不用赶着回去,阮母是个闲不住的,看着自家的新房子满心欢喜,忍不住上手收拾起来。
这会儿手下不停,嘴上欢喜跟阮小妹宣告了这个好消息,“你姐把这房子买下来了,以后啊,咱家在镇上也有房子,你上学也不用来回跑了,中午还能回来吃饭呢。”
“真的?”阮小妹一听,压根没有怀疑,直接信了,十分开心,一个猛子扑上来,跟阮柔来了个大大的熊抱,“姐,你可真厉害。”
被抱住的阮柔有些没回过神,错愕的同时,内心也有些小小的雀跃。
第428章 回到家,整个晚饭时间,都是阮小妹叽叽喳喳的声音,一会儿……
回到家,整个晚饭时间,都是阮小妹叽叽喳喳的声音,一会儿问房子大不大,有几间屋子,一会儿又问什么时候搬过去,甚至开始惦记起村子里的小伙伴们。
“好了,赶紧吃饭,待会都凉了。”见小闺女叽里咕噜个没完,闹得一家子饭都法子安生吃,阮母额头青筋不断蹦跶。
阮燕燕缩了缩脑袋,面上兴奋不减,却不再继续问没完没了的问题,对着一桌丰盛的饭菜大快朵颐。
吃过饭,一家三口继续在灶房忙活,往常这种场合,阮小妹都是不参与的,一来灶房地方小,二来,她还是个学生,学校里安排的作业不少,想要早早睡觉,就得勤恳做作业,不过,今天嘛,买房子的大消息太过刺激,阮小妹眼巴巴跟来了灶房,看着爸妈和姐姐一齐忙活摆摊的吃食。
香喷喷的姐姐口中的泡芙香气就在鼻子跟前飘荡,一家人清楚它的价格,却谁也没舍得吃一个,如往常一般,准备好了明日要用的材料,时间已经来到了晚上九点。
阮柔打了个瞌睡,转头就看见双目炯炯有神的阮小妹,“干嘛呢这是?”
阮小妹嘿嘿笑,让开了一条路,等姐姐走过,随后跟在其身后。
“姐,今晚咱们一起睡吧,我有好多话想问你呢。”
“别打搅你姐,明天还要早起呢。”阮母心疼闺女,这摆摊的生意,赚得多,可也着实辛苦,好在他们在镇上有了房,以后起码早上可以多睡会儿了。
“没事,我今天就和小妹一起睡。”阮家的变化堪称日新月异,几个月的时间,光景已大不相同,阮小妹作为家中一份子,平日里因着要上学上课,参与度低,可关于家中的发展变化,阮柔认为她也该有一定的知情权,阮家是一家四人的家,少了一个都不行。
“哇,姐,你真好。”阮小妹小跟班似的跟上来。
晚上,简单洗漱过后的姐妹俩躺在同一张小床上,阮小妹不由得继续自己满肚子的疑问。
“姐,你做蛋糕面包的法子是从哪里来的呀?”
“听人说的。”阮柔含糊盖过,总不能说自己本来就知道,原主只是个在农村长大的小姑娘,可不会知道这么多。
“哦。”其实阮小妹也没寻根究底的想法,丝毫不在意被糊弄了,“那你真的买了镇上的房子,都是靠摆摊赚来的钱,摆摊有这么挣钱嘛,那为什么我还有好多同学嫌弃摆摊呢。”
阮柔无言,自古以来,为官为政是捞钱最快的途径,毋庸置疑,而这时代刚经历过一场政治浩劫,从根本上否决了私人组织在商品流通中的价值,乃至于阮家这种凭借劳动力最省钱的做法也被人看不起。
想了想,她回答,“他们嫌弃是他们的事,只要咱们自己做的事不犯法,不违背公序良知,靠自己养活自己,就没有任何问题。”
“可之前摆摊就是犯法的啊,我听同学说,之前镇上好多倒买倒卖被抓的都关进去了呢。”阮小妹有些迷茫。
“你也说了,那是先前,法律总不是一时不变的,你看现在咱家在镇上摆摊这么多天,你们学校门口那么多人摆摊,有人来抓吗?”
“没有。”阮小妹摇头。
阮柔翻了个身,又打了个哈欠,“这不就成了,不犯法,也没伤害被人,靠自己的能力挣钱,让咱们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这不是好事么。”
阮小妹点头,又问,“姐,咱家有钱了,你还想要考大学吗?”她记得之前大姐是很想考大学的,就是被阮母的病耽误了,这会子人忙得昏天黑地,再也没提,可她每每在教室里读书的时候,总会想起来,爱学习的大姐辍学摆摊养活家里,而仅小了两岁的她,甚至都不如大姐那样会学习,却还呆在课堂上,这让她心理总有种浓烈的愧疚感。
“不了,我现在靠摆摊也能挣钱,而且,学习也不只是在课堂上,我现在虽然忙,可也在成长,若想读,以后再想办法继续读书就是了。”
话刚落,阮小妹还想再问什么,却听见一阵均匀的呼吸声,她侧头去看,果真,大姐已经睡着了,想来是太累了。
不过,好在短短的谈话,却轻松打消了她心中的复杂心绪,自母亲病重,大姐辍学照顾家中,甚至打算卖了自己给阮母治病,那时,她每天上学都听不进去课,再到后来,峰回路转,婚退了、大姐摆摊做得风生水起,她依旧愧疚,而今,这股子内疚感终于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满满的期待,她会很快长大,届时,就可以跟姐姐一样,肩负起养家的重担。
熟睡的阮柔可丝毫不知道阮小妹的复杂思绪,等她循着熟悉的生物钟醒来,天还漆黑一片,来到灶房,看到阮父阮母的身影,她也不再诧异,很快融入其中。
等到了时间,准备得差不多,阮柔回房喊醒阮小妹赶紧洗漱,一家人正要出门,阮母一个回身,取了灶房的一口大锅,两个木盆和两块破抹布,甚至还装了两捆柴火、两把菜和一小布袋米,而后,依旧是阮父推着板车,往镇上去。
来到镇上,阮母难得在摆摊时表现出急不可耐,等到十点,摊子前的人散得七七八八,眼见没什么人过来,阮母第一次在东西没卖完前,催促着收了摊子,往新家的方向去。
昨天只是来简单参观了下,今日房子已经确认在女儿名下,是板上钉钉的自家房子,阮母才敢来打扫,这不,需要的物什儿早上都带过来了。
“今天先收拾一遍,看有什么要添置的,若可以,明天摆摊跟老顾客们说一声,以后就固定在铺子里摆摊了。”阮柔有自己的打算,桌椅这些暂时没有的,也不太好寻摸,干脆等以后慢慢添置,先把位置固定下来再说,也省得来回跑的劳累。
“行嘞,房子我看还挺干净的,屋主是个讲究人呢。”阮母道,忍不住想起那日卖房的老太太和其孙女。
一家三口齐上阵,很快将前面的铺子打扫干净,在门口的位置,阮父将两口煤炉摆上,上面是堆了几层的蒸笼,还有,至于那口大锅,则架在灶房,当场点火烧起了热水。
“后面屋子还有的收拾,咱们中午就在家里吃吧,正好有米有菜的。”阮母开口。
阮柔第一个不同意,“要不出去吃吧,这可是搬家乔迁的第一顿,咱家不请人来暖屋,好歹吃好一点,图个好兆头。”
阮母一向多少有些信这些神叨叨的,闻言,看先阮父征询他的意见。
上一篇:社牛小男配的植物人亲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