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 第404章

作者:竹里人家 标签: 系统 快穿 正剧 穿越重生

  忙碌间,一个上午过去,很快到了午饭的时间,后院还没条件开会,阮柔便建议去镇上的小饭馆吃一顿,阮母没有拒绝。

  镇上总共有三家正经吃饭的地方,一间名为福满楼的酒楼,听说在省城各个地方开的,味道好,价格自然也极贵,还有一家是镇上本地人开的两层小酒楼,味道比不上前者,价格也友好很多。

  阮柔一行两家都没选择,无他,于阮家而言消费水平都太高,她选择的是剩下一间小饭馆,夫妻店,只做些简单的小菜饭食,物美价廉,是想要外出打个牙祭、又不至于耗费大笔银钱的不二选择。

  至于其他的,还有些诸如包子铺、馄饨铺、面馆等等,多是做早上的生意,中午也开,但不适合阮家正经吃饭的要求。

  小饭馆人不多,店主夫妻俩一个在后面灶房热火朝天地翻炒着两口大锅,一个在前面热情招揽客人,收拾餐桌兼带上菜,显得很是繁忙。

  四个人,阮柔干脆点了五菜一汤,拢共花了不到六十文,在镇上颇为便宜的价格,在宋氏看来其实还有些浪费,她在阮家惯常做饭,一眼看出这一顿饭店家起码能挣一半的钱,但她看着开心的另外三人,心中有数,没破坏此时欢快的氛围。

  事实上,这顿饭也没白吃,好饭菜下肚,等到下午收拾后院的时候,明显几人更有劲儿了。

  后院除去一口井外带十几平米的露天过道外,还有四五间小房间,其中一间已被她当做了暂时的粮仓,一间做厨房,还有三间,阮柔跟阮母商量过后改成供人居住的屋子。

  一日结束,前铺连带后院都收拾齐整,四人圆满完成任务,乘着夕阳,坐上牛车踏上归途。

  

第521章 第二天,阮氏粮铺在悄无声息中正式开张,既没有放鞭炮烟花,更没有……

  第二天,阮氏粮铺在悄无声息中正式开张,既没有放鞭炮烟花,更没有请舞龙舞狮队,就连相邻铺子有的都在视线不经历掠过时,方才恍然,哎怎么隔壁的铺子开张了。

  总之,阮柔端坐在铺子柜面前,阮母和宋氏在后院,金小妹紧张兮兮一会在铺子里巡视,生怕哪里多落了一粒灰,一会又悄悄探头朝外张望,期待第一位客人的光临。

  结果嘛,客人当然没等来,倒是等来了刘一帆主仆二人。

  “你怎么来了?”阮柔问。

  “第一天开张,我来捧个场。”说话间,刘一帆大概瞥了一眼铺子里摆放出来的粮食,肉眼可见的,种类少、数量少,质量也一般,起码比他从省城特意带过来的碧梗米要差很多。

  但他什么都没有说,而是朝着一旁跟着的顾华吩咐,“每样粮食装上一斤吧,不用太多。”不是买不起,而是他都买了,铺子就没东西卖了。

  顾华早前就知道自家少爷今儿是来做什么的,当下动作利索,取出随身带来的布袋子,果真每样粮食取了一小把,将将一斤,照着价格付了钱。

  收钱的时候,金小妹还有点紧张,一来是从来没经手过这么多铜板,担心收错钱给阮家带来损失,二来,碍于双方的关系,她悄悄抬眼看向自家小姐,见对方肯定地朝自己点头,这才敢收钱。

  其实拢共也就八斤粮食,精米粗粮杂粮都有,加起来才不过三十二文,着实算不得什么,就如刘一帆说的,就当开门红了。

  第一笔生意开张,阮柔的心情不错,索性店内没客人,干脆直接带人去了后院,阮母此刻正带着刘一帆挑拣粮食,收来的粮食多且杂,尤其其中还有不少夹杂着小颗粒的石子沙尘,可能是收拾的人不精心,也可能就是故意混进去的,但只要不过分,阮柔收粮的时候都没跟人计较。

  此刻,阮母就是将粮食中的杂物清理出来,干净的粮食才更好保存和售卖。

  “娘,宋姨。”阮柔打招呼,主要是提醒有人来了。

  阮母闻言抬头,一眼瞧见女儿身旁高了半个头的刘家少爷,心内兀自叹息一声,面上仍笑着欢迎,“一帆来了,快坐,喝茶吗?”

  刘一帆摆手的功夫,宋氏已经动作利索去泡了一壶茶,其实也就是粗茶,阮家人没人会欣赏这些,备下的茶叶自然也是最普通的。

  恭敬接过宋氏递过来的茶盏,内里的茶水浑浊,却透着股独属于茶叶的清香,刘一帆轻轻啜饮一口,方才道谢,“多谢阮姨,宋姨。”

  “不用客气,你今日怎么来了,这小铺子当不得什么,不值当影响你温书学习。”阮母是真心这么觉得的,尤其刚开的铺子如此简陋,一单生意都没成的情况下。

  “娘,他来帮我们开张啊,刚才每样粮食都买了一斤呢。”阮柔装作不知道阮母言语中透露出的疏离,一副开心的模样道。

  阮母顿时哑口无言,想要训斥女儿一句吧,碍于外人在场,偏又不好开口,可放由女儿总觉不好。

  刘一帆瞥了眼阮柔,继续道,“阮姨,我今日来,还是想跟您说一个好消息的。”

  “什么好消息?”阮母抬头,投来疑惑的眼神。

  “我外家那边来信,同意我入赘了,您若是愿意,我们这几日就可以去衙门过手续。”

  “啊?”阮母一惊,从头到尾,哪怕女儿表现得很积极信任,她也很配合的样子,其实内心压根没相信入赘这件事,不过年轻小男女之间并不美好的畅想,一旦真的落到现实,未必是好事。

  如今听对方这么说,她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开玩笑,待仔细看清楚对方神色中的认真,方才肃了神色,也是这时才显露出她的真实情绪来,“刘少爷,惠娘是个单纯的性子,没怎么见过世面,所以才会相信你说会入赘的话,我也相信刘少爷你并非有什么恶意,但我们阮家实在经受不起更多的波折了。”言下之意,就是压根不相信所谓入赘的说辞。

  刘一帆无奈,只得将外家寄来的信取出来,他早就预料到这一幕,此时正好做个证明,“阮姨,你看看,这是侯府给我的信件,里面同意了我入赘的事,且我的户籍就在我手头,您若不信,左右去衙门过个户并不麻烦,我们现在就可以过去。”

  眼见对方信件乃至户籍都一个劲儿掏了出来,阮母这才彻底慌了,她不怕对方开玩笑,因为早就做好了准备,但对方来真的,可就出乎意料之外,叫她不知道该怎么反应了。

  她顾不得当着小辈的面,只顾将女儿扯到一边的灶房内,隔着一道门,“审问”起了自己的女儿来。

  “惠娘,他到底是怎么跟你说的,你都给我说清楚了。”阮母甚至说不清自己的惊慌更多,还是惊喜更多。

  阮柔眨眨眼,无辜道,“之前跟你说过的呀,他喜欢我,刚好在家待得不开心,就干脆入赘阮家,正好我们就能在一起了。”

  简单而强大的描述,阮母一时噎住,忍不住从自己知道对方的存在,再到短短几次的接触中,揣摩对方的性格态度、认真与否,最后无奈发现,若抛去那些自己固有的偏见外,对方的态度其实一直挺坦诚的——坦诚地表明对女儿的情感、坦诚地表示自己要入赘,只不过她一直不敢相信。

  此时此刻,望着女儿认真的神色,她终于相信了。

  

第522章 哪怕自从女儿立了女户后,阮母就有了心理准备,此刻还是忍不住心生……

  哪怕自从女儿立了女户后,阮母就有了心理准备,此刻还是忍不住心生欢喜,阮父离世后母女俩经历的种种一一在眼前浮现,不得不说,家中有个男人带来的安全感是无可比拟的,仅有的担心就是对方家中知晓此事后,会不会拿阮家出气。

  有了前番,阮母此刻再看刘一帆的眼神就是看自己人的了,便也直接问了,“一帆,那你家中会不会生气啊?”

  “或许我父亲会,但继母会劝住他的。”刘一帆不甚在意地道。

  阮母恍然,果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继子入赘,继母肯定高兴,既不损了自己的名声,又让自己的子女得了最大的收益,堪称最优选择,如此,非但不会阻止,反而会帮着说和,化解父子间的矛盾。

  想通后,阮母的心稍微安定,期待起接下来的户籍过户。

  按照当下户籍的规定,女户与男子成婚,男方户籍须得入女户籍,所生子女随母姓、入女户籍,可承继家中财产,至于入赘男子是否改姓,倒没有严格规定,也就是说改或不改都是可以的。

  阮母对刘一帆是否改姓没意见,只要以后的孙子孙女姓阮,也就对得起早逝的阮父和其留下的偌大家财了。

  最后,双方当然没急着今日就去衙门,毕竟户籍文书什么都不在身上,而是商议了一番双方相处的各项事宜,这才定下明日下晌去衙门办理手续。

  两相欢喜,翌日下午,留下宋姨和金小妹看店,阮母带着两人去衙门过户,直到看见衙门出具的新户籍文书,才敢相信是真的。

  至于阮柔和刘一帆本人,反倒没什么激动的情绪,在两人看来,早已定好的事如今不过顺手做了而已。

  刘一帆其实有些欢喜,他们俩如今年纪还小,成婚自然不可能,但是,如今户籍一改,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上门,以后相处的时间和机会都更多了,甚至于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直接搬进阮家,左右他在镇上也没什么正经事,读书在哪里不能读。

  只可惜,他刚提出这个建议,就直接被阮柔幽幽的眼神打回,只得讪讪闭嘴。

  出了衙门,回粮铺的路上,阮母提出晚饭做好一点,鸡鸭鱼肉都得备上,虽然没明说,但显然是庆祝的意思。

  结果,一回来,就听说刘一礼之前打听的女护卫到了,这下,阮柔才真正欢喜起来,这可能以后保障自己安全的存在,有了护卫,她以后做事也更加方便和自由,不必束手束脚。

  护卫一共有两位,据说是母女俩,以前在省城镖局那边干活,出了点事就出来某生计,两人相依为命,只要有口饭吃并不在意在省城还是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故而,刘一帆请去打听消息的人一文,母女俩思量一番,收拾了家当和行李,就直接过来了。

  阮柔见到人的时候,两人正在粮铺的后院颇为拘谨地坐着,金小妹试图聊天,却每每被两人的寡言打败,只得不停看向前门,希冀自家小姐赶紧回来。

  “惠娘,你回来啦?”金小妹欣喜,旋即转身介绍,“”这两位自称是刘公子请来的护卫,姓孙,你要不要看看?”

  阮柔朝两人点头示意,阮母不懂这些,索性没掺和,拉着宋氏去嘀咕自己今晚的大餐计划,金小妹轮去看店,阮柔和刘一帆则坐在桌子的另一侧,四人互相对视一眼,她率先开口。

  先是一番自我介绍,而后是询问她们的情况,最后确认双方都有意愿继续雇佣,才开始谈雇佣的费用。

  阮柔问清楚她们在镖局工作的工资,开出一个略低一些的价格,也算正常,毕竟她这的活儿可没镖局的辛苦和风险,大多时候就费个体力活儿,对此,母女俩没有意见,显然也是清楚其中关窍的。

  经过一番沟通,阮柔大概了解孙家母女俩的情况,约莫三十岁的中年妇人,也就是孙秋香自小有一股大力气,力气大饭量也大,故而十岁出头就把被家里半卖半送到镖局,既能包吃住给家里省一份口粮,还能学门手艺赚些银钱。

  事实也的确如孙家人所料,孙秋香自打到了镖局,深得老镖局长的看重,吃喝都给足份量的,教导习武也十分用心,孙秋香也十分有天赋,在镖局一众同龄者中拔得头筹。

  如此在镖局一过就是十年,双十年华的孙秋香婚事也被提上了日程,在此之前,她已经跟着镖局外出走镖五六年,早已是个熟识的老手。

  婚事是家里人给她找的,说是她娘家大嫂一个远方亲戚的侄子,性格老实、长相憨厚,孙秋香对成婚没什么期待,也不排斥,遂可有可无地应了,成婚生女,完成人生一件大事后,孙秋香继续在镖局干活,事实上,除去身怀有孕的那段时间,她从没断过在镖局赚钱。

  却没想到,爹娘兄嫂口中憨厚老实的老实人,会在她跟着出去走镖后,跟隔壁家的小寡妇搅合在一起,这也就算了,她也懒得跟男人计较,可和男人千不该万不该为了寡妇的孩子,如此苛待她的女儿。

  一次走镖回来,疲惫满身的孙秋香看见饿得骨瘦如柴的女儿,方才恍然,自己的忙碌换来了什么。

  她本就是个性格坚韧的女子,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凭什么她在外辛辛苦苦赚钱养家,男人什么都不干,最后还拿她的钱去养小寡妇、苛待她的女儿,她。不干了。

  顺理成章地发了一通脾气,提出合理,不出意料,所有的人都来劝,娘家爹妈、兄嫂,公婆、乃至于左右邻居,所有人口中都只有一句话,你常年不在家,男人在家偷点腥怎么了,不过点小事,她做女人的退一步,日子还是继续过,至于小丫,不过一个丫头片子,又没打没骂的,饿两顿不很正常嘛。

  有一瞬间,透彻的凉意直接蔓延进了孙秋香的心底,外人这么说她还能理解,但亲爹娘兄嫂都这么说,着实让她接受不了,要知道,在成婚前,她在镖局所有的工钱除去必须的支出外,其他的都交给了家里,前后起码五六年的时间,可以说,她是家里几兄弟姐妹中唯一一个没叫家里养活、反而还给家里赚钱的孩子,哪怕成婚后也时常买东西上门,结果得到的下场就是这样?

  彻底清醒的孙秋香盯着周围所有人的压力坚持合离,闹的时间久了,她不再给两边交钱,又靠着一手硬实的拳头功夫,才终于得以和离,还顺利带走了自己的女儿。

  可惜的是,和离后的顺遂生活也就只短短持续了三两年,老镖局长过世、儿子继任,对方不如老镖局长知人善任,更没有容人的肚量,兼对女人天然的看不起,上任没几天,孙秋香就被镖局辞退,连带自己的女儿都被赶了出来。

  于是,这下子,原先的夫家、娘家、邻居们可算有话说了,什么一个女人本就不该在外头抛头露面,什么男人都把不住根本不配做女人,什么膝下只有一个女儿迟早晚景凄凉......诸如此类的风凉话乃至诅咒般的言语,层出不穷。

  孙秋香自己是个大人,不把这些话放在心里,却担心女儿还小受影响,加上娘家又跟着捣乱说要给她介绍鳏夫相看,她实在不耐烦,刚好有人来打听有一个护卫的长期活,她索性应了直接收拾包裹过来,远离原先的环境,带着女儿展开新生活。

  听完对方对过往经历的清淡描述,言语中没多少愤慨,可见早已看开了,而其女儿如今看看七八岁,小名小丫、大名孙玉珍,还是一副懵懂模样在陌生的环境中显然有点小心翼翼。

  孙秋香见状,把女儿从身后扯出来,“玉珍还小,可跟我小时候一眼,一把子力气,吃的粮食也多,她的伙食我自己负责,给个住的地方就成。”原先女儿在镖局吃住都是免费的,算是镖局培养的自家人,如今出来找活计,未必还能如愿,她早有准备。

  阮柔摇摇头,“不用了,一个小孩子能吃多少,就跟着家里人一起吧,不过伙食水平可能比不上你们在省城的,不嫌弃就好。”

  孙秋香连忙客气两句,“哪里,那就多谢了,今日还容收拾一番,明日我就可以上岗了。”

  一般而言,阮柔在家中不需要护卫时刻在身旁,比较自由,但若阮柔外出,尤其跑各个村子收粮则必须跟着保卫安全,这点方才都有明确提及,故而不需要再额外提醒。

  铺子的后院有多余的空房,阮柔指了一间给对方,母女俩立即收拾去了,等人走后,阮柔又去跟阮母交代一番,家中多了两张口,状似胃口还不小,以后家中伙食之类需要多准备不少,都需要阮母安排。

  事关女儿安危,阮母自然没话说,还得尽量让人满意,好长久地留下来,于是,原本晚上的大餐又加厚三分,还要加上给人接风洗尘的份儿。

  

第523章 孙秋香母女就这么在阮家安顿下来,鉴于粮铺内的生意一直没有太大进……

  孙秋香母女就这么在阮家安顿下来,鉴于粮铺内的生意一直没有太大进展,所以两人自从上任后,就一直待在后院发霉,偶尔出来逛逛小镇,但更多时候,孙秋香都是在后院教导女儿习武,时常看得阮母惊叹连连。

  “没想到女儿家也能练武。”又一次看着小丫顶着几十斤的重物蹲马步,阮母忍不住感慨。

  孙秋香只是笑笑,“这世道,女子多掌握些力量总是好的,当娘的不指望女儿能学成什么样,但总希望她以后能保护好自己。”就如她自己,当初能够勇敢地和离乃至与娘家决裂,不都是因为相信能凭自己养活女儿嘛。

  阮母听后点头,尤其女儿立了女户后,她就更担忧了,所以才会对孙家母女如此客气厚待,思忖片刻,她目光移向自家女儿,十几岁了练武也不知道能不能有成果。

  接收到目光的阮柔浑身一个激灵,给了阮母一个别多想的眼神,忙拽着看得正入神的金小妹去商量怎么改善粮铺生意。

  事实上,粮铺的生意不能说不好,只能说聊胜于无,开张几日,上门的个人寥寥可数,成交的生意更是只有三笔。

  这也正常,镇上原本就有粮铺,镇上的百姓们自然更愿意到熟悉的店铺买粮,但阮柔有些着急,赚不赚钱无所谓,可她向阮母承诺过,要做出一番大生意来,此刻自然不能让她失望。

  “惠娘,要不我们搞个活动吧,我听说人家新店开张都要搞点活动,吸引客人光顾呢。”作为一个地道的乡下姑娘,金小妹来到镇上这些时日也没有完全闲着,七逛八逛,对镇上了解加深不少,还特意学了些做生意的门道。

  阮柔来了兴趣,“哦,你想好做什么活动了吗?”

  金小妹兴致勃勃,“要不请个舞狮队吧,再放一串爆竹,肯定吸引人。”

  阮柔朝她摇头,“不,我有一点更好的想法,你要不要听听。”

  金小妹顿时瞪大了双眼,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