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 第423章

作者:竹里人家 标签: 系统 快穿 正剧 穿越重生

第575章 知青点的宿舍条件看起来不错,可住的人着实多,四间宿舍,……

  知青点的宿舍条件看起来不错,可住的人着实多,四间宿舍,男女各两间,男生那边还好,七个人住两个房间,不算太拥挤,可女生这边,五六个人睡一张炕,各人习惯不同,人多了,气味就大,尤其冬天不好开窗,再在炕上一起吃饭,味道就更大了,故而,知青们吃饭的点被安置在了四间屋中间的堂厅,倒也没那么冷。

  两大桌子人挤挤攘攘,甚是热闹,东聊西聊的,就又有人提起方才阮柔过来的事。

  “难怪那阮礼雅都急了,高考考完就没有一点消息,我这心里也悬着呢。”有一个女知青说道。

  “就是,也不知道我能不能考上,好多题都不会呢。”也有人哀叹。

  “你还好,我都下乡八年,今年都二十五,要是考不上大学,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回城的机会。”

  ......

  你一言我一语,众人心中皆是忐忑和不安,又夹杂着隐隐的期待,多年下乡的磨炼,几乎所有人日思夜想的都是属于城里的那些日子,哪怕是家中条件困难的,再困难也比下田干活要好得多。

  “郑倩,你平时就经常看书,一定考得很好吧,有没有希望回城?”有人如此问。

  郑倩看了看其他十几个知青,有的好奇有的期待,也有的暗藏嫉妒与嘲讽,她只当没看到,谦逊回,“说不好呢,我高中毕业也有几年,平时抽那点子空看看书也不知有没有用。”

  虽然知道人家是谦虚,可众人心底那股焦灼情绪莫名好受了很多,也是,平时下地干活多忙,在知青院也多是大家一起忙活,郑倩独自看书的时间并不多,说不定就没考上呢。

  都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自己考得不好是难受,可若得知别人考得也不好,难受就会莫名消散几分。

  气氛重新回暖,又有人问,“看阮礼雅那模样,指不定真能考上呢,听说她妈是大学教师呢。”

  教师在读书学习这件事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其实一开始确定高考消息的时候,知青点众人也想过请人家来给自己补习,到时候给点粮食亦或者钱票就行,但最后这个主意还是被打消,无它,阮家人成分有问题,要是被人举报受到牵连,就算考上了指不定也会被取消,反倒不如知青们一起复习互相探讨。

  当初的决定是大家一起决定的,可眼见人家亲女儿考上了,知青们不免心头有点不平。

  “她妈可是臭老九,竟然还能占高考的便宜,真不公平,我家可是三代贫农,兢兢业业下乡种地,要是她考上了我没考上,我就去教育局举报,就不信了,黑五类的子女还能上大学不成。”有一个矮瘦男知青明显对此十分不满。

  此言一出,桌边有几个人顿时没了动静,阮家的成分不好,他们自家也未必好到哪里去,可不能在张松面前表露,平时看着多老实巴交、干活勤快的一个人,竟然还会背后举报,真是人不可貌相。

  这年头,说到举报,没几个人真心高兴,就算自家没问题,保不齐有黑心烂肺的胡乱栽赃陷害呢,一时间,众人都把张松从可交往的名单里踢出去。

  郑倩略过举报,继续道,“也不知上面是个什么安排,我明天去隔壁知青点问问,看有没有人已经收到通知书了。”

  “我跟你一起去吧,天冷,路上有个伴儿。”又有两三个知青紧跟着附和,他们都是自觉成绩好,也最心急的几个。

  郑倩点头,“那行,我预备明天带上我的那份粮,中午就不往回赶了。”她有一个小姐妹就在隔壁的永庆村,同样参加了高考,正巧打听消息,顺便聚一聚。

  乡下粮食紧张,所有知青吃的都是自己辛苦下地挣公分换的口粮,只有极少数才能收到家里寄来的粮食,郑倩在这方面格外注意。

  其他几个知青自然没意见,饭在哪吃不是吃呢,就连留下来的人都高兴能少做几个人的饭呢。

  第二天,郑倩早早起来,冬天是没早饭吃的,她习惯性地翻开高中课本看了两章,直等到太阳升起,才裹着一身厚重的棉服,和两个同伴往隔壁永庆村的方向去。

  两个村子相邻,距离并不远,哪怕冬天路滑,走上半小时也就到了。

  知青们彼此熟识,见面互相问好后,便聚在一起,一边烤火一边叙旧,见气氛差不多,郑倩便问起正题。

  可惜的是,永庆村的知青们也都说没人收到录取通知书,还说隔壁的永田村永昼村都没收到,这下子,众人心更悬了。

  说是恢复高考,可很多人到底脱离学校、脱离学习知识太久,可以说,考是考完了,可连试卷到底多难、自己究竟考得如何都没个概念,更别说那些大学招生的要求了,反正就稀里糊涂地考了,稀里糊涂地等结果。

  郑倩这一问,可算引起众人的纳闷不解,彼此一问,都懵圈着呢。

  “这也不是个事儿,要不,我们找机会去县城问问究竟什么个情况吧,县里消息总比我们灵通些。”

  提议一出,很多人赞同,都着急着呢,郑倩也深以为然,最大的难题是去县城的路实在难走,靠双脚不大可能,只能花钱坐驴车,且就算花钱,还不是日日都有车,基本上一个星期才有一趟出村的车,驴车只到镇上,再从镇上坐车去县城,来回少说一日功夫。

  总而言之,不仅费钱还费功夫,谁也没有主动开口说去帮忙问问,依旧郑倩第一个开口,“那还是我去吧,永安村距离镇上更近些,而且我本来就要寄写信给家里。”

  “那就辛苦你了,郑倩。”有人挺身而出,其他人都挺高兴,好话一句接着一句。

  在永庆村吃过早午饭,众人又聚在一起玩闹了半个下午,直到太阳快落山,方才匆匆往回赶。

  等郑倩打听到村里驴车下一次出发的日子,已经是阮柔来后的第三天,郑倩心里默默数着日子,驴车要四天后才出发,来回就是一周,着实有些漫长。

  实际上,自打阮柔来说了录取通知书会被调换的消息,郑倩心中就一直不安,她说要寄信回家也不是假的,她自己努力打听消息之外,还得让爸妈那边使使劲,都是官场上的人,多少有几分渠道,总比自己一头懵地瞎打听强。

  而还没等到驴车,郑倩先等来了村支书孙根。

  孙根是一个长得不大高、但相貌颇有几分憨厚老实的五十岁汉子,因着曾经上过学堂,说起话来也很有几分条理,整体看来更偏向于一个读书人,而非下地干活的农家汉子,这就使得他在大部分人眼里,都是一个十分公证讲理的人。

  而郑倩却知道并非如此,她真正见过的人不多,却在父母口中听过诸多案例,她记忆最深的是,看一个人,不要只看他的外表如何、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

  从来到永庆村,她就开始跟村支书打交道,哪怕对方言语上客气,可在安排活计上总是安排些难办的农活,通常都是村里的壮劳力干的,还是她察觉不对劲,在知青点透露自己父母的身份背景,那之后,孙根的态度才算彻底和善,她说话办事也不会被人一直为难。

  她并不抗拒利用父母身份为自己争取些权利,但不代表她对这样的人有好感,那之后,她一直很警惕孙根这个人,与之打交道更是提起十二个心眼。

  如今对方突然找上门,还是在阮礼雅刚上门的情况下,郑倩可不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不管心内如何作想,郑倩和孙根两人都表现得一副很友好的模样,人在屋檐下,低头又何妨。

  孙根人站得笔直,只手里提了个小火炉,笑呵呵地问,“小郑知青。”

  郑倩同样扬起一个十分灿烂的笑容,“孙支书。”这是她判断出的对方最喜欢的称呼。

  孙根果然眯着一双眼,偶尔眼中透出一丝精光,“呵呵,最近可还好,知青点的木柴够用吗?”

  “够用,秋天大家都很努力捡柴火呢。”郑倩回的积极,心内却腹诽,难道自己还能说不够吗。

  两人寒暄了几句没甚营养的话,孙根终于来到正题,“郑知青啊,听说你们最近在打听高考成绩的事?”

  郑倩一边心道一句可算来了,一边小心翼翼应付,“是啊,高考也有段时间,却没能听到什么消息,大家心里都有点不踏实,所以想着进城问问。”

  村里赶牛车的那一户同样姓孙,按辈分是孙根的侄子辈,故而,郑倩压根没打算瞒着,结果摆在这,但事情的起因经过可不就全靠自己编。

  闻言,也不知孙根信没信,只听他试探问,“前几日,阮家那丫头来找你了?”

  若是阮柔在场,定要呵呵一声,别看孙根叫得好似多亲切,可实际上,默认整个村子压在阮家头上的就是孙根这个村支书,旁的村子,有克扣下放人口粮的,可做到孙根这样只勉强让人饿不死的也是少见。

  “嗯,她也参加了高考,等得心焦,在村子里也不知道问谁,就来找我了。”

  双方你来我回,孙根再三试探,郑倩态度始终坦荡,倒叫孙根察觉不到什么异常,可他就是直觉觉得其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想到自己先前谋划的事,到底保险为上,孙根状似体贴道,“到底天气太冷,你们特意跑一趟不划算,正好我过几日要去镇上开会,顺便打听打听,也省得你们跑一遭。”

  “哎哟,那倒是多谢孙支书了,我们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知道去哪里打听,还望孙支书帮忙打听一二,我们感激不尽。”郑倩连忙道别,一脸真诚,“若有消息,我再好好感谢孙支书。”感谢就是送礼,过去她也送过几次,都是在关键时候,譬如高考前的重要复习时刻,孙根有一点好,收礼了就会办事,还办得妥妥当当。

  “谢什么,村里要是能出几个大学生,那也是我们永安村蓬荜生辉,也是我的功绩哩。”孙根一副如有荣焉的样子,“那你就不用特意跑一趟镇上了,我去跟耗子说一声,你也回屋吧,外面冷着呢。”

  说着,孙根揣着小手炉就要走,却被叫住,“孙支书,就不劳您再跑一趟了,我那天本来就准备去镇上一趟,要往家里寄信,再有,还得去一趟供销社,几个知青都托我帮忙带点东西回来的。”

  这事儿她往常经常干,毕竟她家条件好,要么是她往回寄信,要么是家里有东西寄过来。

  一通交锋,孙根没瞧出什么问题,郑倩也自觉没露出什么破绽,两相别过,郑倩回屋前,回头看了一眼对方远离的背影,莫名心头沉甸甸的。

  阮礼雅那张纸条没说到底是谁要调换录取通知书,她这两天仔细观察过知青们,没看出什么异样,倒不敢排除,可总不过报信的人十有八。九同为村里人,

  仔细一想就知道,录取通知书通过邮递员送来,整个村子,能从中做手脚的,最有可能就是身为村支书的孙根,恰巧,永安村恰有一个外嫁的闺女嫁到了镇上邮政局,否则,邮递员是要亲手把信件送到本人手中的。

  若说阮礼雅来时,她对录取通知书可能会被调换只有七八分信,那么孙根这一趟,她就有十二分的信了,都说无利不起早,孙根就是其中翘楚。

  还是得抓紧,郑倩愈发感觉时间紧迫。

  三天后去县里打听恐怕不够,还得去一趟县城的邮政局,最好能直接把录取通知书截断,她自己去取,而不要派到下面镇上邮政局,否则,真对上她未必是孙根的对手,丢了通知书才是得不偿失。

  打定主意,驴车出发那日,郑倩把身上全部证件都带上,以防万一。

  得知郑倩去了县城,阮柔很是羡慕,她倒也想去来着,可惜,想也知道,这种关键时候孙根是不可能同意的,毕竟对方以前驳回很多次,诸如“你们是来下放改造的,不是来享福的,别成日不劳动,就想着往城里跑”,硬生生把阮家人几乎拖死在永安村,所以阮柔才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有几分能耐的郑倩身上。

  目送驴车远去,阮柔微微叹气,回到家中,就迎来了阮父荆母同样带着疑惑的视线。

  “雅雅,你最近怎么了,一直忧心忡忡的?”荆母问。

  “我在想录取通知书的事。”阮柔答,“前几天我去问郑倩,郑倩说想找地方查查成绩,今天她去县里打听,不知会不会有波折。”

  荆母面露犹豫,而后阮父捏了捏她的手,荆母这才下定决心,“礼雅,你对高考成绩有把握吗?”

  

第576章 面对荆母的询问,阮柔自然给出肯定的回答,“爸妈,我觉得……

  面对荆母的询问,阮柔自然给出肯定的回答,“爸妈,我觉得我考得很好,不说满分,湖市大学肯定没问题。”这会儿可不是谦虚的时候,而且,不是她瞎说,哪怕按原主以高中时候班上同学们的水平对比,她的分数也肯定算高的。

  荆母好似得了什么鼓舞,露出一个欢欣的笑,“那就好,你有把握,我就厚着脸皮再打扰一下你宋姨。”

  宋姨?

  阮柔眨眨眼,回忆一番才在记忆中找到对应的人,荆母口中的宋姨是她之前在大学的同事,同属教师阵营,两人关系很好,只是后来,阮家出了事,对方只觉唇亡齿寒,不敢继续在教学一线队伍,而是找关系调去了教育局那边,前些年教育事业基本荒废,宋姨也不怎么出现在人前。

  宋姨明显是一个怕麻烦的人,故而荆母这些年从没有找过对方,更准确点说,荆母从没主动联系任何人,既怕给人家带去麻烦,让人为难,也担心对方不理会自己,徒增伤感,但现在,事关女儿的未来,就算冒险,她也愿意试一试。

  她咬咬牙,“我这就给你宋姨写信去问一问,按理说湖市大学招生也归教育局管的,她铁定知道。”

  阮柔一怔,不是为旁的,而是突然想到,为什么原主上一世没有这一出,是因为这几天她闹的动静有些大了吗?

  原主不知道自己的通知书会被调换,可后面其他人考上的都收到了,笃定自己能考上大学的原主除去着急愤怒伤心委屈,却没能做什么,究其原因,跟荆母一个心理,不想因为自己的事给别人带去麻烦罢了。

  但凡原主多说几句,荆母可能就会跟现在一样托宋姨查一下教育局系统,或许就能避免两次被夺录取通知书的结局,阮柔着实有些为原主感到惋惜。

  “妈,谢谢你,也帮我谢谢宋姨。”阮柔抱住荆母直撒娇。

  荆母有些受不了这煽情场面,将女儿推远了些,“跟我还用说这些,你要是有空,待会饭就由你来做,我正好有空想想信怎么写。”

  主要是她不确定信件还会不会被抽查,按理她们一家下放已经好几年,一直老老实实,应当没人再关注,可保不齐当初举报的人还在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所以这信的内容得好好斟酌,不能有丝毫容易引起人误会乃至往坏方向做解读的可能性。

  早午饭自然由阮柔殷勤表现,可惜材料有限,最后也不过红薯杂粮粥、一大碗大白菜以及一小碟咸菜罢了。

  三人早已学会了默默吃饭,不对食物的简陋和稀少发表任何抱怨和不满,起码,今天吃饭是带着希望的。

  做饭的时间,荆母的信已经写好装进信封,接下来的问题是,该怎么把信寄出去。

  说起来还是冬天行路难,坐驴车目标太大,气氛有些沉默,阮柔咬咬牙,“这信我去寄。”无非就是走去镇上,大不了多穿点再带个暖手炉。

  阮父和荆母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同意女儿辛苦跑一趟,阮父还犹豫了一下,想起自己自从入冬后天天发疼的膝盖,到底熄火。

  下午显然是来不及了,阮柔预备两天后再去,郑倩今天刚去镇上,她明天紧跟着去也太过显眼,不如再过上一天,说起来,也不知郑倩去镇上有没有打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心不在焉度过一下午,阮柔还想到一个主意,不管荆母这封给宋姨的信寄出去后结果如何,她都可以扯着虎皮拉大旗,左右永安村的人又不知道湖市教育局的内部操作,她完全可以说已经提前打听到自己考上了湖市大学,只等收到录取通知书,这样,孙根肯定不敢再偷藏她的通知书。

  只是,这样一来自己的问题大概率能解决,但保不齐孙根还会继续打其他人的主意,不止是担心别人同样被剥夺上大学的机会,还因为不想看孙根那歹人继续阴谋得逞,受不到任何惩罚。

  还得想个办法,把孙根从村支书的位置拽下来,那么,教育局宋姨这层关系就不能先暴露,她得找郑倩商量一下,怎么去做这一盘戏。

  天黑前,驴车总算从镇上回来,阮柔远远观望,从其面上神情瞧不出什么,她只能耐心等待,想必郑倩晚上会抽时间出来跟自己碰一面,她且等着就是。

  果不其然,吃过晚饭后约莫一个小时,门口就有轻微的敲门声传来。

  阮柔窝在炕上取暖,实则心神一直留心外面,甫一听到动静,立即弹跳而起,裹上厚棉袄直接出门,与冷空气接触那一刻,她的情绪随之冷静下来,面上也不再那么焦急。

  “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