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 第51章

作者:竹里人家 标签: 系统 快穿 正剧 穿越重生

  世人眼光如此,她也无奈,就连她自己不也是,和离之后在旁人眼中就矮了一截似的,好在她打定主意不再嫁人,以后不用面临如此麻烦的问题。

  “姑母,我只能说,两人肯定没有逾矩之处。”曹娘子最后也说出了这么一句,至于两人的心思,她又不是人肚子里的蛔虫,哪里敢确定那股子欣赏里面有没有男女之情。

  “真的没有?”陈夫人狐疑的看着她,“你不会帮他们一起瞒着我吧。”

  曹娘子顿觉冤枉,“姑母,你当我是什么人,要是两人有过界的地方,我肯定第一时间制止了。”

  迎着陈夫人如炬的目光,她继续道:“不说问舟是我表弟,我肯定偏向他,就是对慧娘这个姑娘也不好啊。”

  陈夫人这才相信了,当然,也就行为举止上,至于心里,她还得想办法打听打听。

  儿子那里她是套不出话了,便只得将主意打到了阮家人身上。

  “慧娘那姑娘就没说要再嫁?”这也是她怀疑的一大理由,慧娘这般好的姑娘,虽说她有些介意,可一般人家肯定是十分欢迎的,怎么就没嫁人呢。

  曹娘子闻言,动作微顿,复又抬起笑脸,“您还不知道,为了海贸的事,慧娘别说嫁人,就是在家都呆不了太长时间,一副身心啊,全放在铺子上了。”

  陈夫人听了,倒是不再说话,也不知听没听出来她话中的意思。

  后来,姑侄俩又闲聊了些别的,曹娘子好不容易寻到机会,赶忙溜了。

  独留下陈夫人,神色不明。

  侄女的话她怎么听不出来,既解释了那位阮姑娘为何没有嫁人,也说明了其对铺子的贡献与重要性,这是暗暗警告她不要对人动手呢。

  轻笑一声,将那些不甚美好的想法扔在脑后,她起身,让下人给阮家送一份拜帖,不论如何,总得先弄清楚才好。

  陈夫人这边的想法,曹娘子暂且不知,等回到了铺子,瞧见怡然自得的慧娘,她忍不住叹息。

  敢情当事人都无事发生,就她一个人在操心。

  想到表弟的年纪,她犹豫片刻,到底还是来到了后院。

  如很多次一般,慧娘手中动作,各种香料信手拈来,芳香怡人,甚至没察觉到她的到来。

  “慧娘。”她并不靠近,寻了个稍远的地方坐下。

  阮柔手中未停,眼睛看向来人,“金姐姐。”

  “嗯。”曹娘子好半晌没说话,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开口。

  “有什么事吗?”阮柔奇怪道。

  “唔,”曹娘子纠结好久,到底还是没敢问,转而提起了另一个话题。

  “过几天,商船就要出发了,你要一起去看吗?”

  “去。”阮柔激动,她知道,海上贸易的货物已于前几天准备完毕,搬运上船,而五日后,商船即将出海,从青州府出发,一路向南,沿途交易,直至抵达另一片大陆,最后,返程,带回大量金银财富。

  商船用了大夏朝最顶尖的制船技术,足足三层的巨大商船看起来格外壮观,不仅负载量大,且装有火器,光是静立在原处就看起来气势惊人,届时近百辆商船一并出发,那场面一定非常壮观。

  “行,那咱们就先到铺子,到时候一起出发。”曹娘子做下决定。

  “嗯。”阮柔欢快应下,想着到时候可以带家人一起过去看热闹。

  如今正值冬天,好在他们位处南方,广阔无垠的海面并未上冻,等商船一路向南,离开大夏朝境内时,想必春天也该来了。

  五日后,青州府码头。

  阮家所有人都歇了手头的事情,事实上,如今也没什么忙碌的,府城里起码一大半有空的人都去了码头看热闹。

  阮柔看着眼前的人山人海,颇为惊叹,比起先前的上元节还要热闹上几分。

  一只只商船依次排开,用铁链固定,船头大大的旗帜,上书白底红字的大夏朝三字,气势磅礴。

  船头,一个个精壮的汉子摇着船桨,嘿哈声不停。

  “慧娘,你瞧,那是咱们家那一艘。”

  阮柔跟着看过去,果真看见了属于春林香斋的小小标记,隔着遥远的距离,只依稀能看见形状相似。

  其实说一整艘都是他们的,着实有些往自己脸上贴金,他们的货物能占到一艘船的三分之一就算了不得了,但此时,几人都沉浸在兴奋中,她更没心思去反驳这些。

  周围有不少与他们相同的人,往常看起来高高在上的世家和商人们,此刻同样激动,因为这不止代表着荣誉,更代表着大笔的财富与销路。

  而更多人,则是青州府的普通百姓,他们艰难辨认着各艘船上的标志,与自己记忆里的商铺对应,待确认一个,就高兴的商量到时候要去铺子里看看热闹。

  这对于商户们而言同样是一个宣传的途径,阮柔就听见春林香斋的名字不止在一个人口中提及。

  亥时三刻,早已计算好的良辰吉时,船上的官吏们一齐踏上中间第五艘船只。

  苏大人依旧在船下,此番市舶司跟船的最大官员是市舶司监事,亦是市舶司的二把手。

  官兵们将码头入口团团围住,周围的百姓根本近不得身,只能远远看着。

  苏大人给下属鼓气一番,亲近将人送上船。

  “一路顺风,我等尔等凯旋。”

  “苏大人,请回吧。”市舶司监事同样满脸的肃穆,身在市舶司,这一趟是他必须要跑的,只有如此,才有更进一步的可能,至于其中的艰险,自然也要一起承担。胜,则光宗耀祖,败,则命丧途中。

  说完不再赘言,该有的犹豫和忐忑早在之前就已经纠结过无数回,如今留下的,唯有坚定。

  苏大人依旧没有移开目光,直至船只一辆接一辆离开,渐渐码头消失,于海面连成几条横线,这才在下官的劝说下转身离开。

  有衙役们护送,倒也不需要担心安全,他目光轻扫过周围一圈,却并未与其中任何一个打招呼。

  旁人不知道的是,商船出海,他这一届的市舶司提举,也算当到头了,来年春天,吏部考核,就该将自己调走,换下一个人上位。

  他倒也并不失落,虽然提举市舶司这个官职油水极多,可风险也大啊,不知多少人盯着,再说了,圣上总归不会亏待了他,届时,却不了他的好位置。

  官场的风波距离他们还太远,阮柔几人看完了热闹,已是午时。

  在阮父阮母及几个伙计的护持下,他们在慢慢散去的人群中,依旧保持在一起行走,并未分散。

  待走到外围,不期撞见了陈问舟。

  今日里,陈问舟并未和他们一起,而是被陈父特意喊过去,为的就是跟人炫耀一声,他有了个出息的儿子。

  人前,陈父向来极要面子,半点不肯显露自己与小儿子不和的事情,为此,还硬生生承受了田老爷的好几次酸言酸语。

  陈问舟也没理由跟陈父在外人面前闹不和,不当紧的事情随他去,只是面对陈父多次想要派人来春林香斋帮忙的要求强硬拒绝,甚至,还有一次陈父的人都到了铺子门口,仍被其赶走。

  方才,陈问舟拒绝了陈父一同回去的建议,反而停留在原地,等着铺子里的一起。

  更外围,梨师傅带着女儿,面带笑意,原本几人说要一起的,可梨师傅担心女儿太小,进去太里面会不安全,自己带着女儿留在了外围,只依稀看了个大概。

  “不管看多少次,都还是觉得很壮观啊。”此时,她牵着女儿如此感叹。

  梨芝师傅是府城人,按理是该看过很多次商船出海,实则并没有那么多。

  前几十年大夏朝对出海并不十分积极,虽有市舶司,可其实也就在大夏朝周边兜圈,最远来回也就一个月,远没有如今的商船走的远,规模也没有如今大。

  也就是近十来年,新帝登基,野心勃勃,数次派商船出海带回大量钱财,不仅充盈了国库,还带回了不少产量高的种子,大大改善了民生。

  总的来说,商船出海,对大夏朝好处多多,当然,不考虑其中危险的话。

  渐渐的,他们离开码头,来到正常的街道上。

  阮柔忽然听到一阵啜泣声,转头去看,却见一个年轻女孩搀扶一个中年妇人,哭声正是从老妇身上传来。

  远远的,她听到了好似母女的两人对话。

  “娘,你不用太忧心,上一次商船的人不好多都回来了嘛,大哥也一定会没事的。”小女孩试图安慰,然而言语确实那么无力。

  “可你冯大娘家的小子就没能回来。”老妇依旧止不住哭声,方才儿子离开她忍住了,因为哭不吉利,可背过人去,他就忍不住了。

  小女孩想到三年前一去不回的冯大哥,记忆里高高大大的哥哥,走之前还笑着跟他们炫耀,说一定要发大财,带他们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可最后送回来的,也就一小捧骨灰,以及十两的抚恤银子。

  这样的情况下,本来他们没人敢再把孩子送去的,可偏偏她娘生病没钱请大夫,最后还是她哥偷偷报了出海的商船,拿了大笔银子回来。

  “都怪我,都怪我啊。”不知是不是也想起了这一茬,老妇人有些激动,不停捶打着自己的胸口。

  “娘,没事的,哥哥一定会回来的。”

  两拨人同行了一段距离,在一个路口,背向而去,阮柔再听不见这些声音。

  海贸的巨大利益,根植于无数在路途死去的海员们,可归来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这些,除了他们的亲人。

  所以说,人活着就得为这些操心,她微叹口气,如今的她,也只能管得了自己了。

  商船出海,好似带走了府城的几分生机,接下来好几日,街上行人寥寥,春林香斋的生意同样一落千丈。

  好在如今也不只这一家春林香斋,半年的时间,本钱足够,香料也足够,陈问舟紧赶慢赶,连续在府城开了三家分店,距离府城最近两座城镇的分店也在计划中。

  在做完了这些后,陈问舟才有时间再次料理自己名下的其他铺子。

  陈父给他的几家铺子位置都不是很好,他将其他铺子都租了出去,只留了两家,其中一家是卖原始香木、香料的生意,从琼州、崖州等各地带回来的香料,除去自家用就是外卖,多少也能赚个辛苦钱。

  还有一家小粮铺,陈问舟思虑再三到底没关,因为他名下还有两个庄子,庄子上产的粮食吃不掉也是要卖的,自家卖还能多赚点。

  外地还有几家小铺子,他看过账目,一个月也赚不了几个银子,懒得操那个心,索性直接租出去,收个租金简单省事。

  几家铺子的位置都不好,但是庄子的位置倒还不错,就在府城郊外,一大一小,大的有三百亩,小的有八十亩,种的都是当季的粮食。

  秋收后,留下足够自家和庄子上的人吃一年的粮食后,其他的便都拉到铺子里售卖。

  陈家分家给他的产业也就这些,看起来颇有些寒碜,但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可丝毫不少。

  光是银子,他就足足拿了二十万两,想必最少占陈家现银的三分之二,除此外,其他的古玩玉器等等更是不计其数,当然,也只能看看,好些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总不能卖了。

  手上有钱好办事,春林香斋出海的那批货可是花费了不少钱,虽然肯定能赚回来,可那也得是三年后的事情。

  为着风险,各家出海的货物是不立即结算的,而是等商船回来了,若是一切顺利,最后赚的钱去掉路上耗损和抚恤金之类的,一一分成,给到各家各户。

  这其中,还要扣掉官府三成的利益,商户最后只能拿七成的利润,即使这样,也比在当地赚的多得多。

  当然,若是哪家倒霉,商船在路上全军覆没,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总的来说,他如今是铁定不缺钱的,春林香斋发展势头迅猛,短时间内他不打算继续扩张,否则稍有风波容易顾及不到。

  接下来,他对要做到事情也有所计划,那就是培养属于自己的人。

  如今他需要的人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制香师学徒,可以跟着店里的三位制香师傅学习,目标不仅是批量制作香料,而是能自己调制、研发新的香料。

  还有一种,则是如曹娘子这般能独当一面的掌柜以及账房先生,将来再开分店总得有人看管。

  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慢慢寻摸培养,总得要个一两年时间才能瞧见成果。

  于是乎,忙碌了好久的陈问舟突然发现,自己好像突然闲了下来。

  铺子里,一切正常,家中更是安静平和。

  他一时间还有些不太适应,明明陈父这么大年纪也没见闲下来啊,可想象自己少少的四家铺子,与陈家全国各地几十上百家铺子,好吧,没得比。

  但人总是爱偷懒的,眼看着离年关不远了,他便也浅浅的先歇息一段时日。

  阮柔也发现,自己最近看见这位东家的次数直线上涨,或者说,几乎一整天随时能看见在铺子后院躺在藤椅悠闲看书喝茶的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