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如意门闯六零年代 第38章

作者:蝶飞絮舞 标签: 种田 年代文 穿越重生

  文岚灵机一动,展开迂回作战,撒开脚丫子一路跑到不远处的山坡,爬到树枝上,踮起脚尖往外看。

  右侧河边站满了人,一群青年男子拼命往水里扔鼓鼓囊囊的大草袋,试图堵住中间的缺口。

  不料,草袋刚被抛进去,便被大水卷走,河水一直往原有河道冲,把人们好不容易垒起来的泥墙冲得七零八落。

  “快,再扔,快,赶紧的,快扔重的!”

  “3队,运草袋!”

  “党员们,加油!”

  “啊,不行,又垮了!”

  “再扔,快!”

  忽然,一个男人脱下棉袄,直接跳了下去。

  “姜主任,小心!”一个男声大叫道。

  接着,又有几个人有样学样,脱下厚衣服,纷纷跳进河里。

  几个男人手挽手,拦着缺口前,用身体挡住水流的冲击。果然,起效果了,河水虽然依旧肆虐刮倒泥土无数,但攻势明显变缓。

  一个年轻男子一边脱外衣,一边大喊道:“1队的党员们,跟我上!”说完,噗通一声,跳进冰冷的河水里。

  一个清脆的女声也高声叫道:“共青团员们,轮到我们表现的时候了!”正说着,她便与身边的小姐妹一起,手拉着手,原地一蹦,也跳了下去。

  他们的身后,溅起无数的水花,朵朵洁白无瑕。

  人们手挽手,在两段河堤中间的缺口处拉成两排人墙,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滚滚而来的河水。

  即便是被滔滔不绝的河水冲得东倒西歪,即便被拍打得看不清人脸,他们也只是稍微歪了歪身子,把借助身旁战友的力量稳住了身体,继续站立在冰冷的河水中充当人柱。

  一个黄鹂一样悦耳的声音开始吟唱:“我是海鸥,我是海鸥。”

  更多的声音融入其中,一起高声大喊:“我是海鸥,我是海鸥,海龙王你来吧,潮水你来吧!”

  岸上岸下的人们一起接了下去:“你潮高一尺,我高飞一丈,我们高高地飞翔。”

  大家的情绪非常激昂,完全无视眼前的艰难困苦,没有一丝忧愁,更没有一丝怨恨。

  堤坝就这样,在人墙的阻挡下,在人们齐心协力的填埋下,逐渐合龙。

  河水被阻挡在泥墙之外,墙外依旧波涛滚滚,墙内却准备进入鸟语花香的新时代。

  文岚站在树上,探头看向那些屹立在河水之中的挺拔身躯。虽然分辨不出他们的模样,但是那一纵而下的矫健身姿和他们傲视天地的气势,在文岚的心里刻下永不磨灭的痕迹。此时此刻,想要参与盛事的渴望,瞬间把文岚的热血都要点燃,快要把文岚的心都撑爆了。

  文岚跳下枝头,飞奔回灶房,强行压抑住内心的激动,继续尽力为此间的人们作出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围好堤坝,人们便开始全力开垦堤坝内的滩涂。

  按照文岚的观察,负责的领导将工作分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组织不同类型的人员进行专项作战。

  年轻的女性一般会被安排做些精巧的工作,例如割芦苇、搬运杂物等;年轻力壮的男子,则多被安排去清淤泥和挑淤泥;力量弱一点的男性和身强力壮、力求表现的铁姑娘们则背安排运淤泥、平整高坡洼地;其他非主力人员则背安排去做平整土地,挖排水沟,修整地垄。

  至于最辛苦最劳累的活,则一般都是由领导干部、党员和共青团员主动请缨,多以攻坚战的方式在互相比拼中完成。

  像文雅这类小孩子,则属于编外人士,散落在淤田区,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除了像文雅这种小孩子,编外人士还包括工作之余临时过来帮忙的以及利用休息日过来劳作的体弱多病无法进行剧烈运动的人士,譬如关博萱。

  “文岚,原来你在这儿呀。我刚刚从那边过来,看见很多孩子在那边捡石头,却怎么也看不见你们几个。你姐姐他们呢?”关博萱和一众阿姨大妈们推着板车,挑着杂面馒头走了过来。

  文岚快步迎了上去:“妈妈,姐姐他们现在在在山坡那边的清理地里的碎石头。妈妈,你累了吗,你快坐下来喝口水吧。”

  “不用,我只是走多两步,有点喘而已。文岚乖,帮我拿一下纱布,谢谢你啰。”关博萱扶住板车,方便其他人卸下车上的食物。

  队长敲响绑在一旁的铜锣,散在四处的人们分别列队过来取食物。第一批过来的人一阵狼吞虎咽后,拿着剩下的馒头边走边吃,不愿意浪费一分一秒。

  文岚给关博萱倒了一杯加糖的开水后,陪着阿姨们忙前忙后,两只小脚丫基本没有停下来过。

  为了不误农时,人们在刚刚围好的土地上,分片操作,一边继续割除芦苇清淤泥,另一边已经开始兴修水利,进入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文岚亲眼所见,在包括家属在内的无数参加义务劳动的人们努力下,纵地横交错的排水沟逐渐被人一锄一锄挖掘出来,芦苇杆和杂草们一起被燃成草木灰,淤泥被一块块仔细敲碎,土里捡出来的石头被整整齐齐垒在新修的稻田边作为田埂。

  已经整修完毕的土地上,在自愿加班加点参与义务劳动的工人们手中,在孩子们辛勤劳作的汗水中,成行成垄的菜地,整整齐齐的稻田,逐渐一一成型,旧貌换新颜。草木灰混合淤泥作为肥料,在流水的滋养下,化作养分一点一滴地孕育着新生的禾苗。

  千里之行,积于跬步。

  只有靠着前期一点一滴的积累,靠着人们包含血泪的精耕细作,才能在秋天的时候感受到硕果累累的丰收的喜悦。

  人们因地制宜,还在低洼地带修整出两大三小五个池塘。池塘边种上了桑树,池塘里面放上四大淡水鱼,撒上莲子,养上水鸭。平时养殖增加产出,雨时蓄水防洪,旱时提供灌溉水源,一举多得。

  4月,张书记在厂里召开的会议上传达了上级精神:“我们要自力更生,不要往上要,不要伸手要,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困难。现在堤坝已经建好,农田已经围起来。属于我们这一片将由劳动服务部专门打理,家里有家属愿意参加劳动的,会后可以到人事科古传芳处报名。特别提醒一句,年龄不限,性别不限,我们将从优录取,统一按照临时工享受福利待遇。”

  一时之间,应者如云,把人事科的大门挤得水泄不通。

  由劳动服务部专门打理后,淤田区一天一个新模样,沿着山坡,人们陆续修建了不同的畜牧棚,养起了水牛、土猪母鸡。

  从此之后,这片人们用自己双手一点一滴打造出来的农田,开始为厂里提供粮食、蔬菜和肉蛋。食物源源不断地供应职工市场,被装进职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里,被端上家家户户的饭桌,养活了无数的孩子们。

☆、充饥野菜

  过了农历二月二,眼见着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起来,宿舍区的树木枝头窜出嫩芽,四周一片生机勃勃的浅绿。

  淅淅沥沥的春雨浸透了厂区的土地,江水奔腾着润湿了两岸。从外地调来的良种早已撒入新开的荒地,嫩绿的小叶儿正悄悄地从土里冒出来。起初只是零星一点的绿意,渐渐伴着几阵春风,绿意沿着田埂铺满了田间路面。屋前屋后,家属自开的不规则菜地,也变得绿意盎然。

  到了三四月,嫩芽刚刚冒头,正是一年中最脆嫩美味的时刻。

  青翠的野菜,在后人眼中是绿色食物的代表,是都市人改换口味时的心头好。在此时,那些嫩芽绿叶代表得是粮食,代表着青黄不接时期不用担心饿肚子的底气,也是此间人们补充维生素的最佳食材。在食不果腹的日子里,对于饿得前胸贴后背的人们来说,漫山遍野的野菜早已变成救命稻草一般的存在。

  青年人大多忙着工作,可主管家里大小事务的大爷大妈们看着满地绿色,忍不住抢先出手,背后背着小娃娃,手上牵着小孩子,提着竹筐,呼朋唤友,往厂区外散去,恨不得常驻田野之间。

  他们有的目光如炬,俯身在野地来回寻寻觅觅;有的一屁股扎进杂草丛中,眼明手快,埋头掐拔挑薅;更有些人奋力踮起脚尖,攀上树梢,熟练地施展挑拣采摘技能。

  就连负责厂内环境维护工作的大伯阿姨们,在日常工作中也时常忍不住忽然蹲下,在一堆杂草中拨弄,一番掐尖打蔓过后,心满意足地将一些绿色枝叶随手塞进身旁的小筐里。

  文雅他们有心参与盛会,可惜因为上学而早出晚归。关氏兄妹都不太擅长这些乡土俗事,就连基本常用野菜也不太分得清楚,至于文岚更是连最基本的动手能力都没有。可虽然李家没有参与这场盛会,可前段时间接受过关家好意的邻居们,在路过时都忍不住塞一点野菜给文岚尝尝鲜。于是,文岚托众人之福,享受到了春天的滋味,尝到了真正的绿色食品。

  日暖荡春光,食春恰此时。

  就着酱香,嚼着口中微苦的婆婆丁,文岚忍不住多咽了几口米饭。

  虽然野菜口感有点特别,但自去年秋冬后就少见绿色蔬菜,此时见到新鲜蔬菜,人们自然而然地垂涎三尺。更何况,带着锯齿的荠菜叶此时最为鲜嫩,气味清新鲜美甘甜。即便只是放少许清油简单地用蒜轻轻一炒,也别有一番滋味。

  关博睿夹了口荠菜,嚼着满口生香,面带怀念地说道:“春天没有吃一口荠菜,总觉得差点什么。萱妹,你还记得那年枋哥带着我们几个偷偷去南门旁边的小饭馆吃荠菜豆腐包子吗?每到春季,我就会想念那意犹未尽的滋味,有时候做梦都会想起那包子的迷人香气。一晃眼,就二十年了,我再也没有吃过那口包子了。”

  文榕闻言眼睛一亮,正想说话却又发现满口食物,急忙咽下去,抢着着问道:“什么荠菜豆腐包子那么香啊,妈妈你会做吗?我们学校旁边就有豆腐卖,我们可以买了后让厨房的刘师傅帮忙带回来。星期天,我们不上课,我们也去挖荠菜吧。大顺他们约好了这周去远一点的山坡挖野菜呢,妈妈,我们可以跟着去吗?”

  “挖野菜?我不太分得清楚哪些是哪些呢。万一挖到有毒的植物,那就麻烦了。”博萱面露难色,筷子停在半空久久不往下探。

  “没事,妈,淤田区的工作基本完成了,这个星期天罗阿姨红梅他们也去西边蓝草湾,红梅也叫了我们。到时候,大家就当去探春。我们跟着他们学,就算少挖一点也没关系的。”文雅转向男孩子那边,“彦涛、文彬,工具就交给你们几个了。我看刘奶奶他们用竹削的小铲子去挖的,房爷爷在帮他们家春兰几个做新的小铲子。明天,你们下了学赶紧过去帮忙,帮着多准备几个。”

  博睿见大家都有兴致,几个年幼的孩子脸上抑制不住的兴奋,也接过话茬:“刚好这周轮到我休息,回头我们全部人一起去,就当踏春郊游。萱妹,你也跟着出去走走。春日春风动,春来春草生。莺飞草长,万物复苏,正是生机勃勃的好时候。我们小时候挑草斗花,闲着约上三五好友赏春放风筝,现在大了反到是整天忙着些俗事,时常辜负大好春光了。”

  博萱扑哧一笑:“说起赏春,我就想起那年你们挨打的事。你说好好的读个诗经,你跟毓易表叔两个非得去尝那个左右流之的参差荇菜,怎么劝都不听。好家伙,你们几个悄悄跑去城门外淘湖里的浮萍。回来的时候,一个个衣服皱得腌过的白菜,裤脚都是湿的,毓易表叔头发里还藏着几根野草。我和芙姐姐他们几个都要笑疯了,小诚和小朗眼睛瞪得溜圆,哈哈,现在想起来,还乐得很。”

  “嘿,那可不是普通的浮萍,那真的是荇菜。你还别说,我后来才知道未名湖里那开着小黄花的绿叶浮萍,跟我们那年辛辛苦苦才捞上来的野菜是一样的,都是诗经里面所说荇菜。我们吃得少,但其实荇菜跟莼菜一样,都常常用来煨汤熬粥的。”

  博睿见妹妹嘲笑自己,忍不住反驳。

  “是,的确是熬粥的好材料,可惜那晚你们都吃了竹片炒肉。”

  桌边的一圈孩子听着长辈的糗事,笑得好不开心。

  博睿一路瞪过去,也只能让孩子们藏了笑意,做掩口葫芦状。只有文岚笑得毫无顾忌,直接露出几颗大牙。

  博睿摸了摸鼻子,只好转移话题:“你们知道吗,这吃野菜挖野菜在我们国家一直都是传统活动。在唐代的时候,二月二挑菜日,是个固定节日。到了二月二,城里的老少都会出门采风踏青,顺便挖挖各种野菜。唐代诗人郑谷曾经写过一句‘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写得就是全民春游挖野菜。”

  文雅他们一边吃饭,一边听关博睿高谈阔论。

  “诗经里面写了二十多种野菜,除了荇菜还有很多。例如采采芣苢中的芣苢,实际上就是现在中药药典里的车前草。采蘩祁祁的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就是我们在北方经常揉进面团里面做饼吃的白蒿。至于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的薇,你们也吃过的,就是豌豆苗。还有北山有莱的莱,也是田间地头非常常见的,就是前天你们刚刚吃过的灰灰菜。说起来,春天就是人们补充维生素的好时光啊。”关博睿的筷子在桌上画了一圈,停在一碟酱拌婆婆丁上面。

  “哥,这可不是何不食糜吗?眼下大家填饱肚子才是天大的事情,农民们不趁现在多存点粮食,可是要饿死人的。别说城里,就算是农村,现在大部分人家也是一天两顿,顿顿稀粥。大家多挖一点野菜,不管是现在吃,还是晒干了留着以后吃,都是救命的食物。嗨,哥,你这个月的工资又捐了一半,是时候去挖点野菜回来帮补一下生活了吧。我跟你说,你要是挖不到一篮子野菜回来,就等着天天吃红薯吧。这里可没有什么荇菜,更没有什么荠菜豆腐包可以让你加餐了。”关博萱瞪了一眼,不知道忽然想起什么,不由的扑哧一笑,开始打趣起关博睿来。

  “嗨,我堂堂一个大学生,岂会被一点野菜难到?待我这两天出去转转,熟悉一下情况,一篮子野菜肯定手到擒来。”关博睿不以为意。

  关博萱放下筷子似笑非笑地看着她哥:“还手到擒来?你莫不是忘了那天秋天我们去爬山的时候,谁为了摘几个野山楂,衣服被刮破,两手划拉几条血口子,两眼泪汪汪地跑出来?”

  “得,打住,这话题可聊不下去了。”博睿冲着几个男孩使了个眼色,“我跟你们说,得罪谁都不能得罪掌握着手里握着饭盘的人,否则,你们以后得饿肚子的。其次提防那些知道你们幼年时期各种糗事的人,免得没有一点隐私,时不时被人翻旧账。”

  博萱忍不住锤了一下她哥的肩膀:“有你这样教育孩子的嘛?”

  博睿坏笑一下:“这不是哲闻不在嘛,我帮他培训一下孩子们的婚姻观,孩子们长大了总得多懂点事。咳,说了那么多,好了,言归正传,说些我们真正有用的东西,中医讲究医食同源,很多食物本身就是调理身体的药材。你们可别小瞧了这些所谓的野菜,很多常见的食物到了真正的名医手里,可就成了救命的东西。你们瞧,这碟让你们停不下筷子的婆婆丁,也就是南方人常说的蒲公英,除了做菜吃,还可以用沸水冲泡做茶饮。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的功效,中医常用来配合治疗炎症、口干、腹泻、黄疸等症状。至于这马头兰,则常用来……”

  非土著人士的文岚在长辈们的临时授课中食不知味,全程星星眼,如饥如渴地吸收着本土草药知识,伴着健体强身的愿望吃下了远超平时的蔬菜。

  与她一起接受洗礼的还有桌边的一圈孩子,尤其是文榕,简直刷新了认知。

  食药同源,简单的一碟野菜,便可以延伸出无数医学知识、历史典故。说到兴起,博睿干脆就着一杯白开水,给孩子们讲起了诗经,聊起了成语典故,说起了历史长河中与之相关的名人贤士。各种诗词名句信手拈来,长篇名句随口背诵,时不时还插上几句英语和德语谚语名句。

  自此之后,舅舅在孩子们眼中的地位再升数级,简直能与传说中懂九国文字的林总工可以媲美。

  

☆、大战野蔬

  星期天的早晨,外面的天空才开始蒙蒙亮,关李两家人已经起床洗漱完毕,准备跟着邻居们去挖野菜。

  文岚从未参加过如此新奇的集体活动,学着彦君表姐的模样,一路连蹦带跳地跟着大家出了厂区,跨过菜地,上了西边的山丘。

  厂区以外的地方非常空旷,视线之内基本没有什么人类的建筑。

  站在山坡上往外看,天空远远地延伸到地平线上,太阳藏在大片色彩斑斓的云层之后闪射出金色的光芒。

  像李家这样不熟悉路况的外乡人,大多结成对子。跟在本地人或者老职工家属身后,按照对方的动作,照葫芦画瓢。即便是这样,很多自小长在城里的人,依然对自己的战利品没有什么信心,时不时跑去找“师傅”再三确认。同组的朋友,更是经常聚在一起,互相招呼,相互照抄作业。

  文岚跟着姐姐们走到山坡靠近水田一侧,一人一个铲子一个小竹篮。领头的是同一栋楼的红梅姐姐,她是文雅的师姐,比文岚他们早来一年,已经熟悉这山坡上所有的可食用野菜。所以,今天,红梅便是大家的老师,带领大家熟悉当地植被。

  红梅蹲在地上,指着一丛枝叶细长的植物说:“这个是婆婆丁,也就是蒲公英,它嫩叶最适合掐来蘸酱生吃,你们吃不惯的也可以把它稍微用水焯一下后凉拌吃。婆婆丁虽然有点苦味但不重,清新脆爽,非常好吃。就算它长老了,开了花,也可以挖来晾干,做成茶叶泡水喝。你们以后遇到的时候,可以多挖一点,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文雅等人照着挖了一颗放在篮子里面,当做标本,免得晚点就记不清了。

  然后红梅走到另一个洼地:“你们看,这边密密麻麻的就是苦菜。把铲子用力插进去,把苦菜连根铲出来,多带点土也没有关系,记住,千万不要把苦菜挖成碎叶子了。你们自己试试看,嗯,对,斜着把铲子压进去,好,这样就可以了。文雅,这一片主要就是这些野菜了,你们先试着在这挖一会儿。我就在前面那里,你们遇到问题就过来找我。”

  文岚蹲在指定区域开始挖野菜,左文雅右彦君,三人站成三角形蹲在地上努力奋斗。一开始的时候,对于文岚来说,挖野菜是个枯燥又无趣的累活,一边努力寻找目标,一边对照样本辨认真伪。蹲了不久,腿开始发麻,然后变得隐隐发痒,浑身不舒服。文岚又挖了两颗,便站起来走两步,舒缓一下身体。

  站起来后,文岚却发现其他熟练工跟自己的动作截然不同。他们真的称得上是眼疾手快,右手一铲,左手便伸过去迅速把野菜摘出来,顺手一抖,抖去泥沙,顺手就把野菜抛进竹篮里面,右手已经瞄准下一个目标。整个过程,眼与手配合到位,全程几乎没有一个废动作。

  文岚叹为观止,回到自己的战场,便学着模仿着别人的姿势挖野菜。初时不习惯,经常左右手时不时打架,各有各的想法,全靠双眼来做裁判中场调解。挖久了,就大致掌握技巧,也就不再需要一一比对浪费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