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蝶飞絮舞
“这样一来,年前都不一定能办下来。”金培信捏着自己胡子,“那就肯定赶不上跟我们一起走了。可是,如果我们走了,后面的事就更难办了。”
走?
在台北的金家人也要移民了吗?
“您们准备搬去哪里?”文岚停下看照片的手,抬头询问道。
金秉枋见父亲点头,便细细解释:“最近几年海岸一带炮声不断,岛内关于攻打和反攻的声音就一直没有停过。我们这些人都被打仗打怕了,大家都想过几年安生日子。之前我们搬来这边,也是为了堂堂正正地做华国人。可是,唉,政治的东西,实在不好说。总之,我们思来想去,还是打算搬去旧金山,跟我大伯他们毗邻而居。”
曾外祖母在五年前也已经离开了人世,现在金家的近亲基本上都米国,金培信他们如果搬过去,也能互相照应。
文岚忽然想起,他们同在这个岛上,身为外来移民,保不准知道老爷爷二儿子的消息。
文岚掏出小纸条:“您们有金毓易表叔公的消息吗?据说他49年到了这边,后来就渺无音讯,再也没有跟家里联系过了。”
“金毓易?他就住在离我们这20分钟车程的地方,我们上个月还见过面。他现在还在部队,根本传不了信,我们托人帮忙带消息到香港,也找不到表叔他们的消息。哦,对哦,我们联系不上国内,你们境内的人肯定可以互相联系的。”金培信招招手,“老福,帮我打电话,让金毓易下班后过来一趟。”
“好的,老爷。”中年男人应完之后,便准备打电话。
这样见面,似乎有点不太妥当。
毕竟,秘密多的人,近亲也要情怯。
更何况,这后面的事,还是不要让太多人知道比较好。未来20年,岛内的气氛也非常不好。各种冤案,罄竹难书。
文岚连忙站起来,劝阻道:“二外祖父,如果不是很远的话,要不,我直接过去一趟吧。毕竟,我是晚辈,上门拜访长辈是应尽的礼数。再说,他们出来一趟,可能也不太方便。”
金培信和金秉枋对视一眼:“也行,这样吧,我们先吃饭。吃完饭,让秉枋陪你去一趟。”
文岚深深一鞠躬:“谢谢二外祖父,谢谢秉枋舅舅。”
“都是自家人,那么客气做什么。”二外祖母一挥手,“让秀荷那边的饭菜准备得快一点,小妙,赶紧给表小姐收拾一个房间。小玲,带表小姐去洗漱一下。”
二外祖母低头揽着文岚,轻声说:“文岚,你一路过来,辛苦了,先洗漱一下,清爽一点。其他的事情,我们吃完饭,再慢慢处理。”
“好的,谢谢您!”
道完谢,文岚跟着年轻的女仆,走进了三楼的洗漱间。
门后,已经有准备好的全新洗漱用品和家居服。
☆、思乡老兵
饭后,原本预定好的行程,不得不临时调整。
金秉枋接到电话,因为突发的紧要公事,不得不临时赶往公司。
金舅妈与太太团们有约,金培信夫妻腿脚不便,金家孙辈年纪太小,大家都不太适合陪着文岚过去访亲。
而约好的行程,又不好临时爽约。
一家人思来想去,最终决定由管家敏叔陪着文岚前往拜访。
小汽车缓缓前行,身旁的风景渐渐有繁华变成荒凉,路边建筑群由80年代红砖小楼风格瞬间变成了5、60年代灰蒙蒙的土屋。
文岚看着街边的土屋,惊得张大了嘴巴。
这完全不像文岚印象中的台北。
敏叔见状,便指着沿路的路标,一一讲解。
原来,百万军民撤到宝岛后,随即进入各军事要塞。
由于是近乎于逃难的方式入岛,许多人几乎没带什么钱,随行家属当然也就没地方可以安置。为了免除军人的后顾之忧,当局动用从大陆带来的黄金对他们进行了有计划的安置。除了由日据时期遗留房舍所留下的眷村建物外,大多眷村眷村都建设于公有地的简单房舍。其中,最普遍的克难房子,是屋顶盖稻草、竹泥墙的眷村房舍。
一时无法安置在营地,或者是那些随部队移动到中部的军属,就暂住在学校、寺庙、农舍或牛棚里。
飘落异地的人们,为了生存,用茅草、竹子等作材料,混合砖块和水泥,搭建起了一个个临时的住所。
从此,“竹篱笆”就成了这些异乡人的代名词。
车子渐渐驶近金毓易家所在的眷村,四周的环境明显变得与众不同起来。
按照敏叔的介绍,眷村中的住房有着一定的等级,分为将校官的房舍与普通士兵房舍,两者在环境上有明显差别。村内设有学校,村外围有部队,并配有机枪碉堡,整个眷村俨如军事要塞。这些高高的围墙,严格区分着本省人与外省人。
这里,就像一个独立在台北之外的小社会,一个找不到归属的孤岛。
进了眷村,首先引人眼帘的便是高高低低、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大小不一房屋。
敏叔解释说,那些比较规整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国家统筹安排的正规的初期安置建筑。另一片明显看起来破旧很多的房屋,则大多数是后来大家为了生活,不得不加建的违章建筑。说是违章建筑,其实一直也没有人敢去管理。因为,这么多人的吃住,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承担得起。
可即便是最整齐的正规安置建筑,在文岚看来也是没有规格可言,因为楼顶真的是五花八门。
但是,这些特色的房屋,正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心灵手巧的劳动结晶。因为,那些初时用竹篱笆、红砖、灰泥、黄土搭建的家园,毕竟简陋,还是抵挡不住岛上最常见的台风侵袭。每次台风季来临的时候,只要一下大雨,室内必定就是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而南方的雨季时间特别长,这种一刮风下雨便要在遮风避雨中等待雨过天晴的日子,谁也受不了。
于是,中国人的刻苦耐劳的本性以及不屈不挠的天性,是不允许人们就这样轻易放弃的。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活路大多是被逼出来的。于是,众人当然也可以想办法改建房子,使得其居住得更为舒适。
那时,通常的整修方式是从门口向外延伸厨房,室内增加吊铺,开采光天窗,甚至是增建二楼等等。大家用的建筑材料各异,从原来的竹篱笆、灰,逐渐慢慢变成坚固的砖块、水泥、瓦片。时间久了,青瓦、黑瓦、水泥瓦、羊毛毡等等,不同时期不同的建材,全部被原封不动的保留在了眷村的房子里,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眷村,大多数由面积大小不一的房舍组成,居住人则为外省籍公务人员、军人及配偶和子女所居住。若细分约可分为外省籍高级军职官员,职业军人,基层公务员,教师及其眷属。不同职业,分住在不同的眷村中。
要申请这类房屋,申请时,必须要有主要申请人和主眷(通常是妻子),以及至少要有一名以上的子女。居住凭证或眷户名册上都会记载夫妻的名字,房舍的分配依眷户人口数、考绩、结婚年限来分配,有甲、乙、丙、丁四型不同大小的眷舍,甲型12.3坪,乙型10坪,丙型8.4坪,丁型7.6坪。
按照文岚所知道的历史资料,这些房子1960年代-1970年代之后,经军方出资修建后,大多眷舍主体成为砖造,并具有私人厕所、浴室、厨房规模及主梁、屋瓦与电线线路等设备。经过修整后,这些建物变成跟村外的其他建筑大致相同。
但,这些房子说是安置入岛军眷。实际上,安置后世的统计数据来计算,当年大概只安置了三分之一的外省人入住在眷村。
更多的人,一直没有申请到房子,在退职或者退伍后,逐渐变成了自己解决住房问题。
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为了获得一瓦遮头,在各共用地方,用简易的砖土窝棚似的小屋,暂时栖身。
此时,文岚在车里看到的奇奇怪怪的小屋,便是这种杰作。
村里,不满一米高的小孩子,在街上穿来穿去,神出鬼没的。
为了安全,敏叔不得不把车速降到40以下。
这时,文岚注意到右手边有个单独隔离出来的住宅区域,里面全是一格一格的单人住宅。高耸的栏杆,紧闭的铁门,把他们圈成了城中之城。这,不太寻常。
文岚指着那片区域好奇地问道:“敏叔,这里不是安置军人和家属的地方吗?怎么这个房子那么奇怪,看起来全是单人间?”
敏叔顺着文岚的手指看了过去,面露不忍:“你年纪小,很多事情不知道。当初,将主席说要打回家乡,所以抽调了一批精英,组建了特殊队伍。因为他们身份重任,所以,他们基本不能与外界往来。这些年来,他们受军令限制,不可以结婚,不可以立刻。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原来那些精壮小伙,现在都变成中年人了。”
“现在,最多也就是今天你打一顿炮弹过来,明天我回一排炮火回去。他们,难道还是不能结婚吗?”文岚大吃一惊,这事完全不在她的预料之内。
敏叔那头发斑白的头颅轻轻一摇:“不行,上面没有收回成命,下面的人怎么可能开这个口子。”
“可是,他们至少也30岁了,年纪稍微大一点都要40岁了。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赶走了日本鬼子,被裹着来到了这里,就已经够牺牲得了。难道,上面的人,就要这样眼睁睁看着他们一辈子无父无母无妻无儿无女,孤苦伶仃,凄凄惨惨地客死他乡吗?”
“是啊,我们都知道他们很惨。可是,我们一介平民,又能怎么办呢。”敏叔捏捏鼻子,“前年,有个叫叫谭堂的逃了出来,躲在我们厂里仓库后面的狗窝里,一躲就是三天三夜。起初,大家谁都没有发现,后来才发现我们养得两条看门狗白天总守在狗窝门口,才觉得不对。看仓库的老魏好心,偷偷地喂了他一点吃食,才探得他说真话。那人23岁时,被从家里绑走。他哭着说,他被绑走的时候,他女儿才1岁半,跟着他背后踉踉跄跄地哭着喊爸爸。他的妈妈,匆匆从村外哭着赶过来,还没有靠近,就被人打得头破血流。这么多年,他做梦都想再抱起女儿,抹干妈妈的眼泪。”
敏叔的声音越来越低:“他说,他梦见他爷爷奶奶哭着喊,堂伢子,你怎么还不回来呀,我熬着撑着等你回来养老送终,却怎么也等不了。醒来之后,偷偷掩着被子,哭了大半宿。他怕自己就这样死在外面,他怕自己这一辈子都见不着家乡的亲人,于是,趁集训的时候,偷偷逃了出来。”
这样的故事,文岚听过无数次。
但,每次听了,依然情不自禁满泪盈眶,满腔酸楚。
文岚清了清嗓子,调整了一下声线:“那么,后来呢,他逃出去了吗?”
“我们这边没能留他太久,免得给厂里惹祸上身。老魏和老福,给他凑了点吃食和盘缠。我和另外几个人给他凑了一点美金,让他去找三合会的路子,先跑去香港。”
敏叔一侧头,便看见文岚亮晶晶的大眼睛:“这,当然不是我个人的意思。老爷说,大家都是外省人,都不容易,一点小忙,能帮就帮,总不好见死不救。因为,听说也有被抓回去,直接被处理掉了的。”
文岚打了个寒颤,咽下了多余的话。
眷村真的非常大,据说这里医院、学校、商铺一应俱全。当时每个眷村只有一部对外联络的军用电话,全村与外界互通信息全靠它。村里的人,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轻易不会离开村子。而这种无产权房舍群聚,通常所占区域大小不一,其文化氛围自成一格,语言,习惯,文化鲜少受眷村外环境影响。
居住环境相当不同,以致眷里面的人,多安于封闭生活领域,与村外的本省人泾渭分明。另一方面,眷村内部又是不同地域文化的汇集处,这里的人们大多适应性很强,发展出台湾社会现象中相当特殊的族群与人文现象。
据说,当时眷村的人,从来没有谁家是关着门的。大家都是前窗挨后院,一家出了事,大伙都会去帮忙。小朋友之间就更是如此,大家每天一起上下学,如果和本省同学打架,大伙都一起上,“团结、有情有义”也是眷村的特色之一。
建筑的特色,环境的穷苦,也让眷村里面居民感情融洽。以前的人,生活大多数都非常穷苦,所以都特别珍惜食物。因为每户人家都住得很近,所以大家感情都很好,也常常去邻居家吃饭。村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擅长的菜式合配料完全不同。渐渐地,大家互相提供自己独门的拿手菜肴,切磋厨艺,推出有特色的菜给邻居吃。后来,大家互相借鉴,慢慢就开发出了许多特色的眷村菜品,著名的卤菜系列便是其中之一。
村里的开着众多的小餐馆,厨师们每次有机会到外面的餐馆用餐,如果吃到较好的菜肴,会细心观察菜的材料以及研究烹饪的方法。然后,回到村里,再尝试把那些菜式与他们本身的熟悉的食物,进行产品结合以及改良。
比卤菜更出名的便是,眷村牛肉面。其实以前本省人本来不吃牛肉,因为对他们来说,牛是耕田的伙伴,台湾有专门的牛的疗养院,为牛养老送终。而且,宝岛不生产小麦,面粉要从外面运过来要渡过台湾海峡,那是非常奢侈的,所以本省人不会用这么贵的食材拿来做面条。
但1949年以后,情况大不相同。大量外省人过来定居,此时又获得了大量米国援助的来自北美大陆大量的滞销面粉。没想到,这正好解决了外省人饮食不习惯的问题。习惯面食的北方人,把思乡融入了面条美食之中。从此,牛肉面到处都是,就连最偏僻的乡镇都可以找的到牛肉面的身影。
现在,文岚看到的便是在一间写着牛肉面招牌的铺子外面,坐着几个肢体不全的老兵。
一个右脚空荡荡的干瘦老汉,夹杂着湖南腔的发音,打着拍子哼唱有家不能归的哀伤曲调,唱着唱着早已老泪纵横。
年纪不一的一群男女老少,围坐一旁,打着拍子,为他们助唱。
“……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
我好比浅水龙被困沙滩,
我好比弹打雁失群飞散,
我好比离山虎落在平川!
思老母不由儿肝肠痛断,
想老娘不由人泪珠不干……”
唱腔丝丝扣入,动人心弦。
余音悠长,颤音凄苦。
在华国人的心目中,清明时节,没有祖坟可以上的地方,就不叫家乡。
那是怎样一种悲哀和酸楚啊。
作者有话要说: “笼中鸟”是《四郎探母》里面的唱段。
☆、魂牵故里
越过有票友唱戏的牛肉面店,再往前开了两分钟,便到了金毓易表叔公家里。
听敏叔的介绍,金毓易表叔公因为是军官,所以住在陆军军官这片区。
1957年,金秉枋舅舅外出看厂房的时候,偶遇金毓易,才知道他也到了宝岛。
金毓易的母亲在1941年12月8日陪着身怀六甲的大嫂外出购物,不料,却遇到了日军。在佣人的陪同下,两人匆忙往回赶。不想,迎面遇到骚乱的民众。也不知道是哪边先动了手,总之,金毓易的母亲中弹不治身亡,金毓易的大嫂受伤早产生下一个女儿后也撒手人寰。气愤不过的金毓易,转身不听劝阻,才16岁的他依然参加抗日队伍,坚持要用武器为家人讨回公道。
这一参军,便在部队里面一直待到了现在。在1949年2月,金毓易接到命令后,给家里写了封信,说是要准备南下,暂时书信不便,待确定后再写信回家。这一南下,便走到了极南,穿过海峡,到了宝岛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