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饭团桃子控
一旁的人见这一时半会儿不会玩,有眼力见的搬来了椅子桌案,在等张铁匠被传来的功夫,这杏树林里,竟是搭上了座儿。
若非徐娘子的尸体,还躺在地上,陈望书甚至要认为,他们今日,本来就是在杏树林里摆宴的,果然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除了颜玦!
陈望书舔了舔糖画,小猫儿的爪子甜甜的。
一旁的秦早儿,再也忍不住,低语道,“你倒是不急。这糖画贵得很,旁人恨不得挂起来上香,你倒是好,还吃上了。也不嫌瘆得慌。”
“糖不是用来吃的么?难不成要挂在屋子里,喂虫蚁?再说了,我吃完了,颜玦还能再去给我买。”
陈望书说着,含情脉脉的看了一眼颜玦。
颜玦耳根子一红,“糖画重吗?要不要我帮你举着?”
秦早儿默默的往后退了一步,惹不起,她还躲不起吗?
陈望书感觉到身后的动静,笑了笑,看了看杏园的来路。
果不其然,在门口瞧见了两个熟悉的身影。
就在前些日子,她还去找了他们,打了两支这样的铁锥子。陈望书想着,低垂下了眉眼。
站在前头的两位,膀大腰圆的那个,是张铁匠,面黄肌瘦的,是余木匠,身上带着淡淡的木香味道。
“张铁匠,你可认识这个?”
张铁匠战战兢兢的接过张筠年手中的铁锥子,点了点头,“这的确是我打的。就在前几天,一个带着戴着斗笠的老嬷嬷来打的,一共打了两支。”
“你为何记得这般清楚呢?”陈望书忍不住插话可道。
张铁匠并未迟疑,认真回答道,“且不说这样子怪异,那老嬷嬷来的时候,还比划了几下,往墙上戳,戳坏了一根不说,还嫌弃我打的铁太软……”
“后来打好了之后,她一直盯着我家的狗看,拿着那戳子,狗对着她狂吠了许久。当时我便同我娘子说,这嬷嬷不像是拿着去戳鱼的,也不知道是要做什么。”
张筠年点了点头,“那嬷嬷有什么特征?”
张铁匠挠了挠头,“那我倒是没有注意,不过她说她是扈国公府的。”
杏林里一片哗然。
这兜兜转转的,竟然又回到了扈国公府身上了。
“嗯,还拿了个图样给我,说是扈国公府的家徽,叫我替她刻上去。扈国公府乃是大户人家,我也是同一回见他家的仆从过来,想着若是能同那嬷嬷搭上线。”
“从贵人的指甲缝了漏出一丝丝,都够我们一家人吃喝了。于是我格外的注意那嬷嬷,想寻个机会……”
“她出门之后,走到了一个马车跟前,将那铁锥子,交给了马车上的人。马车里的人,只伸出了一只右手,那右手中指上,带着一只绿色得指环,因为是木头雕的,我记得格外的清楚。”
“那手背上,还有好几块斑,像是被油烫过似的。小人瞧着骇人,又想着大家是非多,便不敢追过去了。至于那嬷嬷姓甚名谁,我们当真是一点都不知晓,也不敢多嘴相询。”
张筠年依旧是面无表情,他从怀中掏出了一张纸,一支小炭笔,递给了余木匠,“你能画出来么?那指环的模样。”
余木匠点了点头,“这个我会画,我平日里,也打一些木头首饰。”
他说着,吭哧吭哧的在纸上画了起来。
陈望书勾了勾嘴角,宫外的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脸吃瓜的样子。
可宫中的人,却都已经脸色大变了。
第249章 默契双杀
奇怪的是,在场的人,并没有一个人吭声。
陈望书抬起头来,看着皇后,轻轻地眨了眨眼睛。
她张开了嘴,突然说道,“有一事,我不明白。要害颜玦的人,未免也太不周全了一些。今儿个早上,是我想吃糖人,颜玦方才出了宫。”
“可若是没有这么一出,他们又怎样,让颜玦离开众人的视线,留出这个作案的时间呢?总不能,他在大殿上同殿下们说着话,这杀人的内监,就敢装着他的模样行凶吧?”
没有人敢随便应答,陈望书说话,混混沌沌的。
她一会儿像是站在对手那边似的,指出不利于颜玦的线索,一会儿又将这些线索,一一驳倒。你都不知晓哪一句,就被她抓住了,瞬间成为利器。
陈望书本就没有指望旁人回答,她看向了颜玦,“你仔细回想一二,还今日你进宫之后,有没有什么古怪的地方?也好帮助张大人破案。”
“张大人,这戒指可有什么蹊跷?瞧着样式有些古朴,像是个古物。好似有些眼熟,就是不记得,曾经在哪里见过了。”
她说着,目光瞬间就从那指环上移开了,只盯着颜玦看。
她怎么不认识呢?她不光认识,她还戴在自己手上过。
颜玦佯装思考了一会儿,有些迟疑的回答道,“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有个小太监,给我端了一盏茶,我喝了之后,随手搁在你的桌案上了。”
“喝完之后,有些晕乎乎的。我当时昨儿夜里没有睡好,那小太监还问我,要不要去太平殿歇着。我走南角门,从太平殿穿过比较近,便随着他一道儿去了。”
“不过我没有睡,冷风一吹,又清醒了,便自己个出宫了。”
陈望书大惊,“你可还记得,那小太监生得什么模样?”
一旁的张筠年亦是皱着眉头,“那小太监是哪个宫的,若让你认,可还认得?你从太平殿出来,没有叫人发现?”
颜玦摇了摇头,“宫中的内侍这般多,一个个的,穿着打扮都是一样样的,我哪里记得?我去给望书买糖吃,又不好耽误了正宴。”
“若是绕过太平殿,要多花很久的时间。左右我有轻功,越过围墙,走过一小段路,便到了南角门了。我以前住在宫中,亦都是这般出门的。”
颜玦说着,看向了四皇子,“四哥还有八弟都晓得的,那会儿我武功不济,还搭梯子呢!”
张筠年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颜玦,好吧,会轻功了不起!
他问完了话,却是对着官家拱了拱手,“官家,今儿个时辰不早,我瞧着不少女眷都受到了惊吓。徐娘子怀有龙裔,也不好就这般躺在地上,应该早些让人给她梳洗才是。”
“官家节哀!保重龙体要紧。这案情已经有了眉目,凶手多半藏在宫中。不如让其他人,先行回府,宫中人少一些,方便排查。”
陈望书一听,忧心忡忡的看向了官家,“官家,张大人说得对,您应该以龙体为重才是。只可惜尚未出生的小殿下,徐娘子聪慧又大度,她的孩子,定是个好的。”
“若没有发生这等可恨之事,大皇子同九皇子,那便是官家的左膀右臂,是双喜临门的好事才对。唉……官家节哀。”
大皇子听着,背上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陈望书又叹了一口气,“望书同颜玦,都有些云里雾里的,我们平日里与人为善,从未害过人,怎地总是有人,要害我们呢?”
“望书不敢自我吹嘘是个好人,可就拿前几日来说,大殿下街头遇刺,还是我们大喊引来了禁卫军,救下了大殿下。”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颜玦已经把她拽到了自己的身后,“官家,还请一定要严惩凶手,还臣一个清白。”
官家像是泪了似的,虚弱的摆了摆手,“都听张爱卿的,回去罢,这事儿,乃是宫中之事,与玦哥儿无关。”
颜玦不服气,还想争辩,陈望书却是可怜兮兮的拽住了他的衣角,像是他在多同官家杠上一句,她就要哭出来了似的。
颜玦心头一软,一把拽住了她的手,“糖画不好吃么?不好吃就丢掉好了。下回你想吃什么,我再去买来,赠卿卿。”
……
官家有了命令,来参加宫宴的人,很快便陆续的散了。
剩下的一群人,去了官家书房里。
陈望书定睛一看,剩下的除了诸位皇子,便是临安府尹张筠年,付三司使以及高相公了。
她同颜玦对视了一眼,随着最后一拨人,退出宫去。
橙武早就驾着马车,在门口候着了。
陈望书同颜玦一上马车,对视了一眼,都笑了起来。
“是你先说,还是我先说。”
颜玦将糖画搁在了马车里的一个小竹筒中插着,拿着帕子擦了擦陈望书的手,又擦了擦自己的手。糖画甜腻的很,陈望书并不是很爱吃。
他就更加不用说了。
“卿卿先说。若是不出意外,皇后娘娘,不久便要死了。那铁锥是怎么回事?”
陈望书点了点头,“那铁锥子,先前是我弄来准备烧烤的。你想想看啊,咱们打完了麻将,再架起炭火,烤羊肉串儿吃,岂不是美滋滋的?”
“可铁匠打得太重了些,我掂量了几下,便没有那个兴致了,搁在屋子里生灰。这会儿功夫,我若是没有猜错的话,皇后娘娘身边的赖嬷嬷,当跪着痛哭流涕,喊着冤枉呢!”
“可冤枉又怎么样呢?皇后娘娘一只脚都进了棺材了,不还惦记着冤枉我们么?她当真是好一出手段,一边杀了徐娘子,绝了后患。一边又想弄死你,你这样的人物,不站在大皇子那边,那便是他登基的大敌。”
“若是我没有猜错的话,皇后娘娘这次倒是真的回光返照,身子已经彻底的垮了。不然的话,她不会下手这般急切,留下这么多漏洞,给人以可乘之机。”
“只可惜,自打我让白瓷带了那戒指扮赖嬷嬷,我自己个去了铁匠铺子里新打铁锥子,我就没有想过,让皇后娘娘活到春日。”
第250章 挖很多坑
官家的书房里,烧得暖烘烘的,可于有的人而言,那就宛若是掉进了冰窟窿里一般,打着寒颤。
赖嬷嬷跪在地上,头上都是豆大一颗得汗珠子,眼泪顺着她的褶子,分了很多道岔路儿,流下了下来,到了腮边,又汇聚在一起,滴落在地上。
她的手上清晰可见的有几道被烫伤的疤痕,在中指上,带着一枚青绿色的戒指,戒指上缠绕着一根枝叶,看上去格外的古朴。
虽然古朴,却并不像陈望书说的,是个老物件。
赖嬷嬷不敢擦去脸上的汗水同泪水,她砰砰砰的磕了几个响头,“老奴冤枉啊!官家,老奴根本就没有出去打过什么铁锥子。老奴若是需要这个,宫中便能够打,何必舍近求远呢?”
“官家你可曾记得”,赖嬷嬷说着,取下了中指上戴着的指环,“这个指环,乃是官家亲手雕刻的,当年娘娘嫁入平王府,官家送给她的。”
“后来南下之时,娘娘受了伤,被困在了一处农庄里。老奴拿着这个信物,翻山越岭的找到了官家。官家在救回娘娘之时,说了这样的话。”
“您说,您送这个给娘娘,便是想要保她一世平安的。老奴护住了娘娘,同这戒指的寓意一样。便将这个,赏赐给了老奴。老奴戴在手上,这么些年从未摘过。”
“这事儿流传甚广,宫中不少老人,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有人仿造了去,冒充老奴,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有人瞧着大殿下好了,想要害他啊!”
官家听着,想起了旧事,脸色更差了几分,“你对皇后,倒是忠心。你这么一说,倒是让朕想起,皇后当年,独自一人,在农庄里,待了足足三日。”
皇后身子猛的一震,不敢置信的看向了官家。
她后背上的汗毛,全都竖了起来。
她算是明白,原来陈望书,一早就看穿了一切,不光是同颜玦轻松避过,还反过来,给她挖好了墓穴。
……
“首饰这东西,我见过便不会忘记,你既然拿东西,叫我母亲修补过,便是知晓,她甚是擅长仿制修补之事。叫她再做一个,又有何难?”
“旁的人不知晓,可身为老世家,鲜少有他们不知晓的秘密。皇后乃是官家的结发妻子,他们在微末之时,便相互扶持,感情颇为深厚。”
“可为何官家坐稳帝位之后,甚少去中宫?这就要涉及一桩旧事。当年南下之时,有一回,官家同皇后走散了。赖嬷嬷护着皇后,躲在一处庄子里,三日三夜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