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逆袭记 第14章

作者:薛定谔家里的猫 标签: 女配 打脸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八月刘大银把自家今年养的鸡都给卖了,凑了八块钱,上县城的药房买药材。

  李家的烧鸡方子里,除了常见的几种调料,还要二十多种药材。

  二十几年不做这个了,李三顺耳朵手法竟然有些生疏。

  从鸡汤熬出香味的那一刻起,李开元和李开林就眼巴巴的守在灶台前。

  “爷爷,爷爷,烧鸡什么时候能好啊?”李开元流着口水问。

  李三顺笑呵呵道:“要明天才能吃呢。这烧鸡做好了,还要在锅里焖上一宿,味道才好呢,鸡肉也酥烂。”

  李开元有些失望:“明天才能吃啊。”

  刘大银在灶膛前烧火:“开元,你带着开林先出去,这屋里太热了。等一会儿奶奶给你鸡爪子吃。”

  李开元咬着手指头:“爷爷说烧鸡明天才能吃呢。”

  刘大银又添了一把柴:“烧鸡明天才能吃,但鸡爪子今天就能吃了。”

  李家烧鸡和别家的烧鸡不同,做烧鸡前要先把鸡爪子剁下来。

  刘大银把剁下来的鸡爪子也扔进了锅里,等烂了以后就拿出来给两个孩子吃。

  李开元留着口水点头,把弟弟领了出去。

  李三顺的手艺没有退步,烧鸡还是那么香。

  刘大银和李三顺商量了一下,决定八月十一做火车去省城给开林检查。

  顺便卖烧鸡。

  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了,人们都愿意在节日里吃一点好东西。

  一只烧鸡卖七块钱,这是六大银考虑再三订下的价格。

  城里一只收拾好的二斤白条鸡卖三块二,一只烧鸡一般五块钱,刘大银家里的鸡一般净重三斤,卖这个价钱并不贵,何况还不要肉票呢。

  别的不说,就是不要肉票这一项,就是很大的优势了。

  

第14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六只烧鸡用荷叶包好,外面缠绕一层草纸,用麻线捆结实。

  李大银把一个蛇皮袋刷洗干净,把六只包好的烧鸡放了进去。

  火车里面空气不流通,几只烧鸡放在一起,那香味,周围几米都闻到了。

  刘大银抱着孩子坐在座位上,李留柱在她旁边站着。

  他们的对面,是三个风尘仆仆的中年人,看上去像是一起的。

  现在是深夜,周围的乘客都睡着了。

  李留柱也靠着椅背睡着了。

  李大银抱着孩子睡了一会儿,现在反而不困了

  其中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使劲吸吸鼻子,两眼放光地说道:“这是烧鸡味啊,不知道是谁买了烧鸡?咱们下午就睡了一觉,这会儿本来就不困,一路闻着这么香的烧鸡味,就更睡不着了。”

  他的一个同伴穿着一件绿色的外套,刘大银眼睛尖,发现男人的左手腕上戴了一只手表,是东方双狮,一块要好几百块钱呢。

  戴手表的中年人使劲耸耸鼻子闻了闻香味,说道:“这么香的烧鸡味,肯定不是一只烧鸡。谁这么富裕,买了好几只烧鸡!”

  他们的另一个同伴说道:“说起来,我都一年多没吃烧鸡了,每个月发的肉票买肉吃都不够,那还舍得卖烧鸡啊。”

  戴眼镜的人笑道:“你一年多没吃烧鸡,我都三四年没吃烧鸡了,谁让这个有钱都买不到呢。”

  刘大银竖起耳朵听他们说话,等三人的话题告一段落,才笑着开口道:“你们也闻着我家的烧鸡香。其实我们是去省城的,我这小孙子身体不好,多亏了一个省城的亲戚帮忙。”

  “我们是农民,没什么好东西,正好我家老头子有一手做烧鸡的生意,就把家里的几只鸡给杀了,做成烧鸡给亲戚带去,也算是我们的一番心意。”

  “送好几只烧鸡,你们的亲戚有口福了。”戴眼镜的中年人用羡慕的语气说道。

  “其实也不全是送给亲戚的,”刘大银的身体前倾,声音压得低低的:“我们是想着省城的人有钱,就多做了几只,看能不能卖几只。”

  她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孩子看病需要钱,我们地里刨食的总得想想别的办法。”

  坐在刘大银对面的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像是在商量些什么。

  “这位大嫂子,请你跟我们来一下。”很快,戴手表的那个中年人低声对李大银说道。

  刘大银点点头,把儿子李留柱喊醒,“我出去一下,你抱着开林。”

  李留柱睡眼惺忪的点点头,从她怀里接过儿子。

  等刘大银起身,他就坐在了母亲的座位上。

  李留柱没有多想,他还以为母亲是去厕所呢。

  刘大银背着蛇皮袋在前面走,三个中年人在后面跟着。

  列车上有一个专门的吸烟区,现在是深夜,周围一个人都没有。

  他们找了个角落,刘大银打开蛇皮袋,把烧鸡拿出来。

  怕他们看的不清楚,刘大银解开棉绳,把包裹着烧鸡的草纸和荷叶打开,举着烧鸡在他们三人面前转了一圈。

  烧鸡表面泛着一层酱红色的油光,被火车上的不甚明亮的灯光一照,好似一团流动的深色油皮。

  没了阻挡,烧鸡的香味肆无忌惮的飘散开来,小虫子似的从鼻子里钻进去。

  钩的三个中年人的五脏六腑,心肝脾肺都颤抖起来。

  几个大男人,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戴眼镜的中年人最先按捺不住,吞了吞口水:“大嫂子,你这烧鸡真香。”

  刘大银把烧鸡重新包好,得意道:“那当然了。我家老头子祖上可是专门给宫里做饭的御厨,这手艺传了少辈子了,能不香吗?”

  “大嫂子,你这烧鸡多少钱一只?”

  刘大银:“七块钱一只,不要票。”

  三个中年人没有说话。

  刘大银怕他们嫌贵,赶紧解释道:“供销社里一只二斤的烧鸡就要差不多五块钱,我们这烧鸡都快三斤了,这个价钱真的不贵。”

  其实三个中年人真的不嫌贵,他们盘算着要几只。

  三个中年人是一家研究所的研究员,工资待遇方面非常好,一个月的工资就有大几十元。

  他们的爱人也都有很好的工作,夫妻两个的工资加起来一个月超过百元。

  花个几块钱买一只烧鸡对他们根本就不算什么。

  更何况还不要肉票呢。他们有钱,可是没有票啊。

  像他们这样的人家,谁家不是钱够票不够呢。

  马上就要到中秋节了,买两只烧鸡回家给大人孩子解解馋。

  戴手表的中年人家里最富裕,他先说道:“大嫂子,我要两只。”

  “我也要两只。”

  “我也要两只。”

  三个人就把这六只烧鸡包圆了。

  刘大银本来以为他们一人要一只就行了,没想到三个人竟然想包圆。

  刘大银在脑子里把他们的话过了一遍,摇摇头道:“几位大兄弟,不是我不愿意都给你们,实在是我到了省城还要走亲戚。你们一人一只行不行?”

  “大嫂子,你就卖给我们吧,走亲戚什么时候不能走。”

  刘大银不松口:“大兄弟,我那亲戚帮了我们很多忙,上次回家的时候我答应了他家孩子再来的时候带烧鸡来给他们吃。我不能食言啊。”

  刘大银省城当然没有什么亲戚了。

  她这次阿里省城,除了卖烧鸡,还打着把烧鸡生意做长久的主意。

  要是烧鸡好卖,刘大银打算趁过节前再来省城一趟。

  要是把烧鸡都给了这三个人,她拿什么到省城探路。

  刘大银态度坚决,三个人也不好说什么了,一人捡了一只烧鸡。

  他们来的时候,就背着自己的包来的,把烧鸡往包里一放,谁也看不出里面多了什么。

  一会儿的功夫,二十一块钱到手了。

  刘大银心里喜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要知道,他们一家一年的收入满打满算也不到一百块钱,刨除成本,这些钱都有一个多月的收入了。

  做个小买卖都来钱这样快,那要是做大买卖呢?

  刘大银心神荡漾个不停。

  李留柱半睡半醒,感觉一个人靠在他身边,眯着眼睛一看是他娘回来了。

  “娘,你坐着。”他站起身来。

  刘大银把儿子按了回去:“你坐着,我不困了。”

  李留柱再次站起来:“娘,我年轻你岁数大了,你坐。”

  李留柱拉着刘大银在座位上坐下,把孩子交给她。

  手里有了钱,刘大银心里的底气也足了。

  以前每次来省城,都是从家里带了饼子,在医院里接一茶缸热水将就着吃。

  这天卖了钱,刘大银拿出五毛钱和一张粮票,给孙子买了两个包子吃。

  李留柱心疼钱:“娘,我知道你心疼孩子,可下次的检查费还没着落呢。”

  刘大银啃着饼子,笑眯眯地看着孙子大口大口的吃包子:“检查费就快有着落了。”

  她左右看看,周围有很多像他们一样,坐在医院的走廊上,就着热水吃自家带的干粮的人。

  确定没人关注着他们一家三口,刘大银小声说道:“咱们带的烧鸡已经卖了三只了,一只七块钱,三只就是二十一块钱。”

  “娘,是真的?”李李留柱惊呼出声,反应过来又很快捂住自己的嘴,还心虚的往四处瞅了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