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偶天成 第622章

作者:木嬴 标签: 欢喜冤家 穿越重生

  如今却是不能了。

  就在所有人都好奇太后怎么回驳太皇太后的时候,太后却朝一旁的柱子撞了过去。

  太后这辈子没听过太皇太后的话,为了女儿,她听了最后一回。

第七百六十五章 皇叔

  太后一撞没有直接撞死,宁嬷嬷扶着她,太后额头上的血滑过眼睛往脖子里流,她含泪道,“懿,懿德……。”

  只说了这两个字,便咽了气。

  宁嬷嬷泣不成声,她从太后尚在闺中的时候就伺候太后,太后尊荣了一辈子,没想到最后会落得个畏罪自尽的下场。

  宁嬷嬷抱着太后,她知道自己也不会有活路,就算活着,她也不知道该做什么,抹掉眼泪,宁嬷嬷用力将舌头要断,嘴角的血流下来,和太后倒在了一处。

  这一幕把大殿内所有人都震撼住了。

  撇开宁嬷嬷助纣为虐不说,她是真的忠心为主,谁身边不想有几个这样的忠仆。

  太皇太后坐在凤椅上,脸上带了几分疲倦和叹息,她这辈子送走了太多的人,在乎的人也不多了,她抬起手,孙嬷嬷就扶她回内殿,剩下的就交由皇上处置了。

  太后自尽,不在皇上预料之内,他知道是太皇太后要太后自尽谢罪的,虽然没有说半句重话。

  太后看重权力,但如今大势已去,她必死无疑,但太后只要还活一日,懿德长公主身为太后的亲生的女儿,哪怕缠绵病榻,她也得拖着病歪歪的身子进宫帮太后求情,这是做女儿的本分。

  可皇上和太皇太后是决计不会饶了太后的,这情求得非但没有,还会让懿德长公主和皇上感情生分。

  太皇太后年事已高,活不了多久了,没有了太皇太后护着,还不得皇上的心,即便贵为长公主,懿德长公主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太后这辈子亏欠懿德长公主太多了,如今必死无疑还要搭上懿德长公主后半辈子,那她这个做母亲的就一点没有为女儿盘算了。

  太后用最后的生命疼了懿德长公主一回。

  宫里敲响丧钟,着实把满朝文武惊了一呆,不知道是谁薨了。

  百官潜意识里以为是太皇太后,毕竟太皇太后是真的年纪不轻了,历代皇上后妃活到太皇太后这岁数的几乎就没有,便是寻常人家,那也得称呼一声老祖宗了。

  不少大臣都心下悲痛,因为太皇太后足以称得上是一代贤后了,她这一生辅佐了三代帝王,功不可没。

  便是王妃,都被丧钟敲的酸了鼻子,不敢相信,赶紧派人进宫打听是谁薨了。

  很快,太后撞柱自尽的消息就传来了。

  这一下,更是把文武百官都震懵了。

  太后自尽?

  太后怎么可能会自尽呢,成王被害,先皇驾崩,太后都扛过来了,如今成王被害真相已经大白,罪魁祸首死了一大半,就剩一个护国公还在畏罪潜逃,护国公还没有落网,太后怎么可能会自尽?

  尤其太后前些日子还命人在刑部胡作非为啊,怎么看都像是要大干一场,却突然撞柱自尽了?

  这是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文武百官怕太后的死因会引起朝廷动荡,祸及自己,赶紧派人打听太后自尽的原因,等知道太后就是栽赃陷害先太子的人,文武百官都唏嘘不已。

  太后死的时候,头上还顶着太后的封号,宫里的丧钟是依照太后身份敲的次数。

  满朝文武穿戴齐整进宫,太皇太后拟了懿旨,把太后的罪名昭告天下,然后夺了先皇和皇上给太后的封号,念在懿德长公主对皇上忠心不二的份上,准许太后以太嫔之礼下葬。

  本来太后死后是要与先皇合葬于皇陵内,如今只能以太嫔之位下葬,和先皇合葬那是别想了,一个嫔妃,离先皇棺椁远着呢。

  太后薨没,一般要禁乐三月,京都严禁一切喜庆之事,现在大家是该办喜事办喜事,该宴会宴会,完全不必当回事。

  太后的葬礼极其的简单,只有懿德长公主拖着病歪歪的身子送太后,长欢郡主都没露面,虽然太后有此下场是太后咎由自取,但若没有她相助,至少太后此刻应该还活着,活的好好的。

  太后本就不喜她,长欢郡主怕自己去送葬,没得把太后从棺材里气活过来,便干脆称病出不了门,她只是外孙女,不参加外祖母的葬礼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

  太后下葬后,皇上在议政殿给先太子正名,齐墨远和姜绾一同进的议政殿。

  虽然皇上登基,就力排众议封下落不明的皇长孙为顺阳王,但毕竟只是做皇叔的疼侄儿,不少大臣都不认同皇上的做法,如今先太子弑君的冤屈得已昭雪,齐墨远还顶着靖安王世子的名头,住在靖安王府里,让真的靖安王世子没法认祖归宗就不妥了。

  齐墨远被传召进议政殿,皇上就从龙椅上起来,走到齐墨远跟前,拍着他的肩膀,哽咽唤道,“曜儿。”

  莫南曜。

  这才是齐墨远的名字。

  齐墨远行礼道,“皇上。”

  “叫皇叔,”皇上道。

  “皇叔。”

  “好,好,”皇上连道了几声好。

  然后看向王爷,展示雷霆之怒,“靖安王,你瞒朕瞒的好苦,明知道朕急于找回曜儿,你还欺瞒不报,你该当何罪?!”

  满朝文武都站那儿看着。

  大家都知道皇上不可能真怪靖安王的,论忠心,满朝比的过靖安王的没几个。

  人家自己亲生儿子被人劫持,流落到傅家,成了傅家养子,做爹的心底不知道苦成什么样儿了,更要命的是太后,把梅侧妃赐给靖安王,结果人家肚子里怀的是太后的亲孙子。

  人家靖安王为了保顺阳王,都不敢大张旗鼓的找儿子,差点就后继无人了,皇上还要怪人家欺瞒,真太过分了。

  走个过场而已,大家权当看个热闹。

  皇上只骂了靖安王几句,这事便算了,接下来是赏赐。

  头一个要赏的就是姜绾,不论是查清成王被害一案还是先太子含冤案,姜绾都立了不小的功劳,不可不赏,另外就是赏懿德长公主的驸马……

  本来先太子一案与长驸马没有半点关系,是长欢郡主大义灭亲,但太后毕竟是长欢郡主的亲外祖母,联手外人把自己亲外祖母送上绝路,传出去难免落下一句心狠的名声,太皇太后于心不忍。

  左右长公主府发生的事知道的人不多,说是长驸马做的安排,不会有人怀疑。

  嗯,不仅没人怀疑,甚至还有人趁机编排了不少流言蜚语出来,说懿德长公主因为太后的事和长驸马生了嫌隙,两人从相敬如宾到相敬如冰,甚至在闹和离了……

  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齐墨远认祖归宗,做回顺阳王。

  下朝后,和玄铁卫统领也就是南玉轩大掌柜一起到了御书房,齐墨远将那枚奇丑无比的玄铁扳指交给皇上。

  玄铁扳指不值一提,重要的是玄铁扳指背后的玄铁卫。

  皇上没想到齐墨远会舍得把玄铁卫交于他,先皇给齐墨远的,他要留下,谁也不能说个不字。

  看着手里的玄铁扳指,皇上哭笑不得,亏得他当初嫌弃这扳指丑陋,谁能想到先皇的品味会这么的奇特。

  齐墨远当初戴了玄铁扳指就取不下来,皇上就不试着往自己大拇指上套了,万一摘不下来,他这皇上的面子得掉一地。

  玄铁卫,皇上喜欢。

  但这扳指,皇上也是真看不上。

  皇上把玄铁扳指丢给齐墨远,齐墨远望着他,“皇上?”

  皇上瞪他。

  齐墨远默默改口叫皇叔,皇上这才道,“既然先皇把玄铁卫给你了,以后就还由你掌管吧,还住在南玉轩,朕真有什么事让玄铁卫去做找起来也方便。”

第七百六十六章 孙儿

  皇上这么说,齐墨远就不推辞,收了玄铁扳指,留下南玉轩大掌柜,和姜绾出宫了。

  没有直接回靖安王府,而是先去了河间王府。

  河间王府小厮瞧见他们,脸上都笑出花来,迎接的迎接,通报的通报,安静的河间王府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姜绾和齐墨远去姜老王妃住的院子,两人刚走到院门口,就看到阮氏扶着姜老王妃匆匆出来,看到姜绾,阮氏就笑道,“回来的正巧,你五婶发作了,要生了。”

  这就要了生了?

  时间过的也太快了些吧。

  姜老王妃好奇姜五太太这一胎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心急如焚,等不及下人报喜,要去姜五太太的院子等。

  基本上几位太太生产,姜老王妃都这状态,没办法,河间王府子嗣多,但生一个是一个儿子,对河间王府的打击不可谓不大,但只要还没生下来,就还有希望。

  以前几位老爷没有战死沙场,几位太太是接二连三的怀,如今好几年才只姜五太太有消息,再加上姜绾出嫁了,姜老王妃就更迫切想抱小孙女了。

  姜绾陪姜老王妃她们去姜五太太的院子,让小厮领齐墨远去找姜枫,免得齐墨远无聊。

  进院子,就听到姜五太太的嚎叫声,听得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姜老王妃担心不已,阮氏道,“别担心,五弟妹都生三个了,这一胎孩子不大,估计要不了多会儿就生下来了。”

  一般难产多头胎,时间也花的久些,如姜五太太这般生过几胎的,用稳婆的粗话,那就跟下蛋似的简单。

  不过饶是如此,河间王府请的也是京都最好的接生婆,怕万一,还差人去请了太医来,万一有什么不顺,太医也能及时施救。

  姜绾医术不错,但接生还是稳婆的事,她没有进产房,就陪着姜老王妃在正堂等,姜老王妃手里捏着佛珠,口中直念,“列祖列宗保佑,我河间王府再添个孙女儿。”

  姜绾坐在一旁,强忍着才没有笑出声来。

  估计整个京都,大概只有河间王府求列祖列宗保佑生女儿,虽然她的身世没有捅破,但她和河间王府心知肚明,她不是河间王府亲生。

  姜绾也希望河间王府能生一个女儿,遂姜老王妃的愿。

  姜五太太叫声一声比一声惨,惨的姜绾都怕怀身孕了,她想到了李太医,应该早到南疆了,也不知道收集到有用的医书没有,齐墨远体内的蛊毒一日不解,她一日放不下心。

  姜老王妃坐在那里茶喝了一盏又一盏,茅厕都去了两回,姜五太太还没有生下来。

  “怎么这么久?”姜老王妃心急如焚。

  姜二太太笑道,“才发作了半个时辰呢,哪有这么快的。”

  “不过听声音应该快了,”阮氏道。

  姜五老爷在院子里来回的打转,急的满头大汗,看的阮氏直笑,“瞧五弟担心的样子,像是头一回做爹似的。”

  一句话,惹的姜老王妃直笑,担忧都去了几分。

  又等了半盏茶的功夫,一声洪亮啼哭声从产房传出来。

  那声音听的姜老王妃心咯噔一下掉进了半山腰。

  这么洪亮的声音……

  可别又是个儿子。

  阮氏扶着姜老王妃迈步出正堂,那边稳婆已经开门出来报喜了,“可喜可贺,是个小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