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尤四姐
西园里的盘算,哪怕没有耳报神,明妆这里也能料到。
商妈妈说:“仪王殿下这一来,解了咱们的燃眉之急,算是给老宅的人抻了抻筋骨,让他们往后不敢打园子的主意。”
午盏也觉得很解气,“不愧是皇子,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我看老太太的脸都气歪了。今日仪王殿下来,用文的手段,明日李判来,再结结实实恫吓他们一顿,八成要把老宅那些人吓傻了。”
可捧着炖盅的明妆却有她的犹豫,“这样只怕要落他们的口实,到时候借机招我过去训斥一顿,说姑娘家贞静最要紧,我岂不是又要吃哑巴亏吗。还是给李判传个消息吧,暂且让他不必来,先看看老宅那些人的动静。若是不老实,到时候再麻烦他,他是最后的震慑了,比起仪王的文绉绉,武将雷厉风行更能吓唬他们。”
这么一想很有道理,赵嬷嬷道:“小娘子今日应当也累了,打发马阿兔跑一趟吧,李判那样聪明的人,一定明白小娘子的意思。”
明妆说好,“让马阿兔把话说清楚,替我向李判致个歉,咱们的计划有变,延后再办。”
赵嬷嬷应了,出门往南边轿厅里寻人,马阿兔正翘着脚喝熟水,听见赵嬷嬷唤,忙出门来听示下,得了令便牵出一匹马,扬鞭往洪桥子大街去了。
一路上还在琢磨,又要和门外那些禁卫打交道,说实话有些发憷。那些征战四方的战将们,听说刀把子上都刻着“正”字呢,一个笔画就是一条人命。反倒是庆国公本人,虽令人敬畏,但身上没有血腥气。就是不知能不能顺利见到本人,不曾想就是那么凑巧,拐进洪桥子大街,就看见李宅门前站了一队人马。眯着眼睛细瞅,庆国公正在其中,大约要出门吧,车辇都准备妥当了。
马阿兔立刻从马背上翻下来,牵着缰绳边跑边喊:“公爷……公爷……我们小娘子有话,命小人转达公爷。”
披着玄狐斗篷的人站住了脚,那涌动的狐毛出锋遮挡住半张脸,只看见沉沉的眼眸风烟俱净。
马阿兔捏着心到跟前,叉手行了一礼说:“公爷,小人是易园的家仆,来给我们小娘子传句话。”
李宣凛凝了眉,“怎么?易家的人为难她了吗?”
马阿兔忙说不是,“我们小娘子说,明日公爷不必前去拜会老太太了,公爷是利剑,要留到最要紧的时候再亮相。派小的来向公爷致歉,先前约定的事,容后再议。”
李宣凛有些不解,明明上半晌还盼着他去的,怎么不多会儿又改主意了。
“可是回去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马阿兔知道庆公爷面前不必扯谎,便据实道:“仪王殿下不知从哪里得了消息,亲自赶到府里来了,替我们小娘子撑了腰。小娘子的意思是,大可不必连着给老宅的人下马威,万一老太太急了眼,反倒会逮住机会教训她。”
他明白过来,淡声道:“原来仪王殿下去过了……既然有人为她出头,我就不必多此一举了。”
马阿兔听这话,一时不知怎么应答,原以为庆公爷总还有别的话要吩咐,可他却沉默着,转身登上了马车。
眨巴两下眼,马阿兔只好让到一旁,心道庆公爷看着不怎么高兴,别不是自己说错话了吧!不过还好,他临走总算又交代了一声,“若是小娘子还有吩咐,就让人往左掖门控鹤司传话。”
马阿兔赶紧应了声“是”,掖着手弓着腰,看一队人马护卫着车辇,往马军衙街去了。
第29章
从马军衙街入宜秋门, 是到达内城最短的一条捷径,路程虽减半,但外城的道路全不如内城,坐在马车内一路颠簸, 颠得人心浮气躁。
不知是不是因为立了春的缘故, 朔风犹在,但吹不进风的地方, 开始偷偷滋生出暖意来, 身上的斗篷披不住了, 领下泛起阵阵热浪, 他抬手解开了赤金的领扣,随手扯下斗篷扔到一旁,也许是因为狭窄的空间伸展不开手脚,人呆坐在这里,坐久了能听见骨骼艰涩地扭动, 发出”咯吱“的声响。
心下觉得好笑, 以前风餐露宿, 回到上京后居然开始乘坐马车, 果真上京是个适合温养的好地方。又行一程,颠簸散了, 想必已经进了宜秋门,他忽然开始认同明妆的提议, 确实应该在内城买个宅子安顿下来, 这样就不必每次长途跋涉, 往返于内城和外城之间了。
马鞭偶尔敲打一下车辕, 车外人声喧杂起来, 驾车的七斗向内传话, “公子,遇上燕国公了,公子可要打声招呼?”
他没有应,上京遍地王侯将相,遇上总少不得一阵寒暄,但今日有点乏累,也调动不起情绪应付,因此错身而过就当没看见,怠慢就怠慢了。
仰起头,靠在车围子上,眼底余光瞥见门旁挂着的一柄剑,那剑的剑鞘上有一截煅造精美的装饰,虬曲的饕餮纹路打磨得光亮,每一处扭转都是一个小小的镜面,镜面里倒映出他的脸,拧着眉头,满脸不耐烦……他怔了下,这样的表情从十三岁起就不曾有过了,在家时候要学会隐忍,到了军中更要奋发向上,哪有时间用来耍小性子。
失笑,这是怎么了!他抬手揉了揉眉心,把那几道褶皱熨平了,有困顿也好,不遂心意也好,都留在了马车里。
车辇终于停稳了,外面的小厮将脚凳放置妥当,然后上前打起帘子,朗声道:“公子,到了。”
他舒了口气,起身下车,脚下刚站稳,衙门内就有人跑出来回禀,“禁中派遣黄门来传话,说官家召见公爷,请公爷速入禁中一趟。”
又是额外的差事,还不能轻慢,他颔首应了,入内换了身公服,便随前来传话的黄门进了左掖门。
从左掖门一路往北,崇政殿在内廷右路,平时作官家理政、接见臣僚之用,不那么正式,多了几分家常的气氛。御前的小黄门在宫门上候着,见人来了忙上前行礼,细声说:“官家等候公爷多时了,公爷请随小人入内。”
小黄门虾着腰,把人送进了殿门,南窗下,官家正站在窗前看盆栽中的一株石榴,错落卷起的竹帘下,照进一片淡淡的日光,挺过了一冬的观赏石榴置身那片光瀑中,已经没了生气,焦红的一团挂在枝头,表皮干瘪,隐约透出腐朽的气息来……官家看了半晌终于直起身,负着手走开了。
李宣凛肃容向上行礼,“拜见官家。”
官家抬抬手指让免礼,玉色袖笼中隐现赤红的衬袖,愈发衬得指尖没有血色。
弥光上前搀扶官家坐下,官家又指指一旁的官帽椅,对李宣凛道:“你也坐吧!今日叫你来,是为豫章郡王的事,内衙查出来的种种,朕已知悉了,之所以迟迟不下决断,是因为朕下不了决断。”
官家说这话的时候,一直半垂着眼,一场重病消耗了他许多精力,也许是因为身体不好,也许是因为逐渐上了年纪,深谋远虑的君王,彻底变成了优柔寡断的老父亲。
李宣凛谢恩落了座,但这件事暂且不便议论,便道:“官家知道,臣只是征战外埠的武将,若说上阵杀敌,臣尚且有几分本事,但对处置朝中事务,尤其这样的案子,实在一窍不通。那日是恰好,登楼观灯时臣在官家身旁,臣协助仪王殿下是遵官家的令,但这案子由头至尾,臣不过是旁听罢了,不敢妄断。”
他是个有内秀的人,不似一般武将莽撞,口无遮拦,深知关乎皇嗣非同小可,因此等闲不肯开口。
官家捶着膝头,长叹了口气,“你呀,过分审慎了,朕既然把筹备控鹤司的要职交给了你,你就应当明白朕的意思。如今朝堂上,文官是中流砥柱,那些谏言奏疏和国家大义,闹得朕头疼,朕需要一个能办实事的人,你在朕心中是不二人选。”
李宣凛在坐上微呵了呵腰,听罢官家的一番话,并没有太多触动,不过拿余光扫了弥光一眼,看见那张脸上沉静无波,只是浅浅一低眉,连眼角的皱纹里都装满了算计。
官家还沉浸在自己的两难里,缓声道:“大哥的为人,朕很知道,他是朕的长子,生母虽然出身低微,但朕一直很疼爱他,五岁之前,他是养在福宁殿的,后来开了蒙,送进资善堂读书,虽说父子相处少了,但以他素日的品行……不至于做出逼、奸宫人、窥伺御前的事来。”
这是出于一个父亲的偏爱,即便有凭有据,仍旧不愿意相信。
李宣凛明白过来,官家迟迟不立储君,大约也有豫章郡王的缘故,原本是应当有嫡立嫡的,但他在嫡与长之间摇摆不定,若是论心,他更偏向那个长子。
如今长子出了差池,这差池不大不小,很令做父亲的为难,所以找了不相干的他来,想听一听他的意思。
“我原想把事压下来,缓和处置,但不知怎么,消息竟传到外头去了,弄得贺继江大闹郡王府,市井之中谣言甚嚣尘上,上京城中的百姓都眼睁睁等着朕的裁决,实在叫朕很难办。”官家越说,眼中的光越暗淡,最后转头问他,“俞白,若是你站在朕的处境,会如何处置呢?”
李宣凛略沉默了下,拱手道:“臣年轻,本不该妄自评断,但官家既然询问,臣就斗胆说上两句。内衙侦办了案子,人证物证俱在,官家虽不敢信、不愿信,却也不能忽视真相。况且消息泄露出去了,市井议论,朝廷哗然,官家若是有意偏私,只怕宰相和言官们不能罢休,贺观察更是愤懑难平,若当朝做出什么事来,官家当如何收场?”说罢向上又望一眼,见官家沉思,眉心也拧起来,愈发要斟酌自己的用词了,忖了忖道,“臣斗胆问官家,官家可是觉得这案子还有疑点?若果真如此,发审刑院汇同三衙会审,还郡王一个清白,官家以为如何?”
然而官家却摇头,“那些证据,朕都看过了,只怕排场越大,将来越不好收场。”
李宣凛说是,“现在结案,官家尚有余地从轻发落,要是经过审刑院和三衙严查……会不会查出别的什么来,就不得而知了。”
他这样说,官家忽然抬起眼,甚至有些惶恐地望了他一眼。
李宣凛还是淡然的神色,微微低了低头道:“官家执掌乾坤,平衡朝纲,平衡二字尤其艰难,进一步狂风凛冽,退一步未必不是万丈深渊。官家保得豫章郡王,那么为了给贺观察和满朝文武一个交代,势必有人要为郡王垫背,官家打算交出哪一个呢?”
果然官家的眉心拧得更紧了,其实这些道理他哪能不明白,不过心存侥幸,权衡过千万遍的事,需要再听一听另一个人的看法。
要保全大哥,拿个无足轻重的黄门令来顶罪,文官们的唾沫星子淹也淹得死他。但若不是黄门令,就得掏挖出后面的人来,李宣凛说得对,那个人又是能轻易撼动的吗?怪就怪一切太巧合了,那日邶国使节登楼观灯,大哥担着款待使节的重任,没能督查此案,若当日是他来侦办,是否又有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官家长叹了一声,帝王家的倾轧无休无止,看着兄友弟恭,果真到了权力面前,哪个又能一身坦荡,经得起推敲?也是自己举棋不定埋下的祸根,太子之位一直悬空,要是早些定下人选……其实又怎样,该争还是争,该斗还是斗,不到最后一刻,没有人会甘心。
手里的玉石把件被摩挲得发烫,官家下定了决心,啪地一声拍在案上,转头吩咐弥光:“照着先前商定的,传令中书省拟旨吧。”复又告诉李宣凛,“你母亲的诰封,这两日也会颁下去,朕想着,尊你嫡母为彭原郡夫人,生母就封容城郡君吧,也不枉她们教养你一场。”
原本诰封嫡母是定例,生母因微贱,基本没有机会获封诰命,但因李宣凛这回战功彪炳,官家破了先例,让她生母也得了头衔,这样的荣宠满上京还没有第 二家,算是给足了这位功臣脸面,也趁机替他正一正出身,谁还敢说他是妾生的,毕竟那妾侍如今也成了诰命夫人。
一旁的弥光脸上堆出好大的笑,细声细气道:“公爷,给您道喜了。”
李宣凛忙起身长揖下去,“多谢官家。”
官家抬了抬手,脸上浮起一丝松散的神色,笑道:“前朝有少年将军封狼居胥,本朝有俞白声振华夷,这是朕的福气,也是江山社稷的福气。控鹤司,你要尽心筹备,这路禁军早晚有用得上的时候。”
更深的话,不必细说,早就在背人的时候交代过了。李宣凛领了命,见官家没有其他叮嘱,便行礼退出了崇政殿。
仍旧循着来时路往南,但在将近宣右门的时候,听见身后有人喊了声“公爷”。回头望,是官家身边的红人,正急急迈着碎步追赶过来。
面白无须,像画中的奸人,这是李宣凛第 一次在潼关见到弥光时的印象,这么多年过去,那张脸愈发白得发胀,白出了一种死气沉沉的阴冷模样。
他看着他一步步走来,他知道那是仇人,但目下只有按捺,甚至很客套地向他拱了拱手:“中贵人,可是官家还有什么话要吩咐?”
弥光说不是,夹道中没有日光,却也仿佛光芒耀眼般,笑出了一副避讳的模样,掖着手道:“我与公爷也算旧相识了,公爷此次回京,我几次三番想与公爷打招呼,可惜一直没有机会。遥想当初,公爷还是大将军手下节度判官,我那时就看公爷不错,日后一定前途无量,果然让我说中了。”
李宣凛心里厌恶这鸟宦官的虚伪,当年他在陕州也是这样的嘴脸,一度让自己大意地以为小小宦官掀不起什么风浪来,谁知终究是小看了他。
如今恨在,却还需隐忍,思及此展开了紧握的拳,指缝中有凉风扫过,他重新浮起一点笑,“我有今日,少不了中贵人在官家面前美言,这份交情,俞白记在心上了。”
弥光有些惊喜,“哎呀”了声道:“公爷言重了,公爷战功赫赫,是朝中新贵,官家器重还来不及,哪里用得上我美言!不过说句实在话,公爷三年之内平步青云官拜国公,实在是我始料未及,这叫什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明大将军将公爷栽培得很好,一切都是大将军的功劳。”
他把话题往大将军身上引,李宣凛也并未回避,颔首道:“我确实感激大将军,若没有大将军提携,就没有我的今日。”
对面的人眼中浮光一闪,对插着袖子感慨:“公爷真是个念旧情的人啊,如今世道,这样的人很难得,小人也甚是佩服公爷。不过公爷,我们老家有一种合蕈,好大一片肥沃的地,只长那一朵。如果想有好收成,就得摘下这朵,碾碎了洒在地里,三个月后便能摘上几筐……公爷你瞧,不破不立这个道理,在菌子身上犹能窥出一斑,若换在人身上,也定是一样,对么?”
这样隐晦的比喻,若他有心就能听出来。弥光含着一点期望望过去,果然见那沉沉的眼眸微转,忽然明朗起来,语调也变得更有深意了,笑道:“中贵人说得很是,那朵合蕈粉身碎骨成就了后来者,也算是对农户的报答。”
弥光大喜,果然和聪明人说话不费力,他也早料到了,李宣凛的重情义只是一层外皮,毕竟在无边的权柄面前,谁也经不了诱惑。
如此就好办了,敌人越少越好,也省了他一桩心事,他舒展着眉目道:“官家先前说要诰封府上两位夫人,竟把令尊给忘了,还是小人提醒官家,父精母血,不能只顾着嫡母生母,倒把最要紧的人忽略了。”说着又一笑,“令尊如今是前行郎中,这官职有些低了,官家让小人传话中书省,特赏令尊管城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自此公爷的门庭算是重立起来了,在上京城中大可挺直腰杆,谁人不知道,公爷也是李家的宗亲。”
哦,又是一桩好事,李宣凛复又拱拱手,“偏劳中贵人费心了。”
弥光摆手,“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公爷不必放在心上。不过公爷看豫章郡王那件事……”
李宣凛道:“我与官家说的都是肺腑之言,既然铁证如山,就该照规矩办事。若是保全郡王,就得追讨侦查者办事不力之责,官家手心手背都是肉,打哭一个逗笑一个,大可不必吧!”
弥光说正是呢,“小人也曾这样劝解官家,无奈官家犹豫不决,好在今日宣了公爷入禁中,公爷的话官家还是听的,总算下定决心给贺观察夫妇一个交代,也给了冤死的贺内人一个交代。”
闲篇扯了半天,大方向上似乎不谋而合,但就此断定这位新晋的国公能够放下前怨,似乎过于草率了。
弥光抬了抬眉,很有再次试探的打算,话锋一转又唏嘘起来:“当着邶国使节的面,出了这样的事,朝廷脸上很是无光,不过死者为大,没有追贺家的责,是官家宅心仁厚,须知那日太后和圣人还领着几位公主在场呢,吓得三公主回去病了一场……诶,公爷前去查看尸首的时候,听说有个姑娘唤了公爷一声,寻常贵女躲避还来不及,这位姑娘倒特别,且公爷对她行了大礼,想必她就是大将军遗孤吧?”
弥光那双眼,鹰隼般紧紧盯住李宣凛,他要看一看李宣凛对提及这位恩师之女时,究竟有什么反应。如果当真庆幸易云天的倒下成就了他,那么那个小小的女孩,又何足挂齿。
但可惜,他低估了这段交情,于李宣凛来说,明妆是他最后的底线,若是弥光敢把主意打到她头上来,他不介意在官家面前领个失手斩杀黄门的罪过。遂点了点头,“那正是大将军遗孤。大将军病逝之后,夫人不久也辞世了,留下一个独女孤苦无依,勉强支撑门户。”
弥光反正是没有半点愧疚之心的,哦了声道:“据说才十五六岁光景,倒真是不容易。只是我也听说,仪王殿下似乎对她有意,如此看来这位小娘子非比寻常。也对,虎父无犬女么,将门之后又岂是庸庸碌碌之辈。将来妻凭夫贵一跃成了人上人,那公爷看……她会不会对小人有成见,处处针对小人?”
这话说得很坦诚,确实应当是他心里担忧的。李宣凛却一哂,“中贵人想得太长远了,莫说仪王殿下与她会不会有后话,中贵人是官家跟前红人,难道还怕一个小姑娘?”
弥光尴尬笑道:“我只是区区内侍,哪能不怕,等小娘子手上有了实权,未必没有为难小人的心,依着公爷,小人届时又当怎么办呢?”
李宣凛饶有兴趣地望着他,“那么中贵人有何打算?”
弥光顺势啧啧,“听说那小娘子生得容貌无双,姑娘家有一副好相貌,果然能青云直上。”
看来好相貌碍着他了,李宣凛倒也不动怒,只是有意告知他,“易小娘子是大将军独女,大将军临终时曾托付我看顾她,我既应下了,那就是我的责任。中贵人其实大可不必担忧,易小娘子是个纯质的姑娘,她的心思没有中贵人想的那么深,那些揣度,只是中贵人多虑罢了。”言罢又散漫地笑了笑,“先前听中贵人提起老家,我记得你的老家在雍丘吧?家中父母不在了,但有个相依为命的哥哥,长子过继到了中贵人名下,好得很啊,中贵人也算后继有人了。”
这番不轻不重的敲打,让弥光的脸色更白了,想来玩弄权术太久,忘了自己也有软肋,或者高估了李宣凛的品行,以为他不会像自己一样,动用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见他不说话,李宣凛偏头打量了他一眼,“中贵人脸色不好,可是这阵子招待邶国使节太累了?公务再忙,还是要保重身体,我那里有几支老山参,下回入禁中,给中贵人带来。”
弥光嘴角抽了抽,心头恨出血,却又不得不克制。正要拱手道谢,他却傲慢地转过身,龙行虎步往宫门上去了。
第30章
宫门上早有他的随行官赵灯原候着, 先前那番对话隐约传过来,门上的人也听到了一些,上前接应他迈出门槛,两人并肩往东华门上去, 赵灯原边走边道:“弥光这厮又在打小娘子的主意, 若不是因为这是禁中,我早就抽刀砍下他的脑袋了。”
陕州军对弥光的恨, 可说是恨之入骨, 当初朝廷拨给的粮草运到了潼关, 只差一点儿, 就能报邶国突袭之仇,结果因为这狗宦官的谗言,拖住了全军的进程,也让大将军停了职。若不是他,大将军不会饮恨而终, 小娘子也不会成为无父无母的孤女, 可饶是如此他依旧不肯放过, 算盘又打到小娘子头上来, 别说上将军,就是他们这些底下听令的, 也咽不下这口气。
赵灯原愤愤,李宣凛却很淡然, “我的那番话, 其实正合弥光的心意。”
赵灯原有些不解, “上将军的意思是……”
什么意思, 暂且不便多言, 他摇了摇头, “算了,出宫再说吧。”
东华门外,车辇早就在等着了,因太阳将要下山,这天地间又狠狠地凉起来,七斗蹲在背风的地方向宫门上眺望,见有人出来,忙蹦起来,张着斗篷给他披上,一面吸着鼻子道:“公子,天晚了,咱们是回家,还是去控鹤司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