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小女官 第46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轻松 古代言情

  李泌把剩下的题给三娘讲完了。

  三娘心满意足地抱着题归家,见到她祖父从外头聚会回来,登时哒哒哒地跑过去,说是要给她祖父讲题。

  这可不是一般的题,而是博学宏词科的题!

  郭家祖父身上酒气都还没散,听了自家孙女这话后还是乐呵呵地坐下听她现学现卖地显摆自己刚学来的破题思路。

  当晚郭家祖父和妻子商量起来:“听闻圣人还要在东都待到明年才回长安,我准备在东都置办一处宅院,以后归到三娘名下。”

  郭家祖母皱着眉说道:“我知你最喜欢三娘,可叫其他人知道了岂不是伤了她们之间的情分?”

  唐代除非达官显贵之家,鲜少有给女子单独置产。主要是律法上不太承认女子对财产的所有权,不少“绝户”之家得招赘才能保住自家私产,否则的话她们家的产业可能会被族中兄弟侵吞。

  若是充当嫁妆倒是还可以,因为女子嫁妆是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家无权私自动用,离异或丧夫后是可以携产改嫁的。可三娘才这么小,现在就开始添置嫁妆未免太早了些。

  郭家祖父哼道:“三娘得了不少赏赐,算下来也差不了多少,其他人真要有脸闹腾就让他们也靠自己得些赏赐回来。”

  他也是思量许久才琢磨着在洛阳置产,一来圣人时常在东都这边长住,他们在这边没宅邸不太方便;二来是三娘从小比别家小子都有志气,他这个当祖父想尽可能给她多些支持。

  听到丈夫这么说,郭家祖母也没再多言。

  她十几岁便嫁到郭家,与丈夫生儿育女、辗转各地,这么多年来也算持家有道,把十来个儿女都抚育成人,哪怕其中有些孩子是妾室所出她也不曾薄待过,还是老二媳妇帮忙掌家以后她才能松快一些。

  说实话,众多孙辈之中她也最喜欢三娘,不光是因为她嘴甜会说话,还因为她本身就是个特别贴心的孩子,到了外头看到什么好东西绝对不会忘记家里人。

  倒也不是说其他孙儿不孝顺,只是人老了就是想要人多陪陪自己。这么多儿孙里头也就三娘每天都兴高采烈地跑过来与她们说话,从来不把向长辈请安当成什么不得不做的苦差事。

  就三娘那个性子,你不想见她她还要难过好久哩。

  这样的宝贝孙女叫人怎么能不稀罕。

  夫妻俩把置产的事敲定下来。

  翌日,郭家祖父一早叫人出去寻个牙人来,给他寻摸几处价格适合的宅院。

  三娘在旁边听见了,好奇地追问道:“阿翁要买宅子吗?”

  郭家祖父笑了笑,没说想把宅子归到三娘名下的事,只说道:“我都致仕了,总住官舍也不太适合,倒不如寻处幽静的宅院安心养老。等宅子定下来了,今年也能接你阿娘她们过来过个年。”

  一开始他们还真没想到这次要在东都待这么久。

  虽说他们平时待在东都也没什么事,大可以回长安看看,可他们年纪也不小了,不太适合来回奔波,所以置办个稍微大点的宅院可以让王氏把小辈带过来小住。

  三娘听后顿时期待起来:“好!”

  虽说她每天都有好多事想做,但还是会时常想念阿娘,每天都要写几句话攒着等人一并送回长安去。

  要是阿娘也能到洛阳玩可就太好啦!

  郭家祖父见她肉眼可见地快活起来,继续笑道:“等城里的宅子置办下来了,我们便去看看能不能去嵩山一带弄个别业。”

  由于李隆基这个皇帝时常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换着住,所以大唐有两个重要隐居地点,一个是终南山,一个是嵩山。

  终南山自不必说,紧挨着长安,环境清幽,交通方便,许多人都爱在那边置办别业,没事赏赏景看看山,有事当天即可直达长安。

  嵩山之于洛阳的意义也差不多,地势开阔,置产不贵,同样拥有当天直达洛阳的便利。

  许多人弃官闲居大多都会选择在这两个地方为自己安个家,逢年过节、探亲访友都要写诗夸夸自己见到的好风景,实际上就是在告诉别人“我随时可以上岗干活”。

  这倒不是什么功利心作祟,而是许多读书人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让他们要以出仕为目标,所有圣贤书都告诉他们应当怀抱经世济民的理想,他们既然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之中,自然大多想要谋求出仕。

  事实上大唐虽然大力推行科举,读书人考上科举后却不是马上就能飞黄腾达,更多的只是辗转各地当个县尉之类的九品芝麻官,得熬过这个基层历练阶段、打通朝中关系,才有机会步步高升。

  许多人因为种种原因不想在基层艰苦奋斗,就会暂且弃官隐居,等待良机谋求更好的职位。

  嵩山作为大唐隐居宝地(之一),田庄别业易手十分频繁——毕竟决定结束隐居生活的人要么是飞黄腾达要么是心灰意冷灰准备永远离开这个伤心地,产业大抵都是要卖掉的!

  所以嵩山一带有着相当成熟的买卖产业链,置产非常方便快捷,而且上家大抵是些文化人,交易过程中不容易起矛盾,别业里头说不定还挺雅致。

  郭家祖父就是相中这一点。

  他孙女也是个文化人来着!

第55章

  郭家祖父辗转当了那么多年地方官, 家底还是攒了一些的,真要买什么好地段的豪华宅邸可能不太容易,想买些地段一般的宅院倒不成问题。

  洛阳这边乃是东都, 圣人时常过来这边长住,宅子买了绝对亏不了。

  接下来几天,三娘都屁颠屁颠地跟着郭家祖父去看宅子。按照郭家祖父的预算, 几处宅邸看着都差不多,大抵和他们在长安的宅院那样临近城门附近,算是都城的外围。

  不过但凡能在家中两京购置房产的,大抵都算得上家底殷实。

  郭家祖孙几个逛了几日, 相中仁风里一处还算开阔的宅子。

  三娘对其中的大书房十分喜爱, 极力拉着郭家祖母一起去看,里头的书虽都被搬走了, 可书架还留着, 一看就叫人很想用书把它填满。

  三娘信誓旦旦地说道:“要是买下来,我就去把朝廷藏书全给抄回来, 把它摆得满满当当。等到大哥他们过来了都能看!”她兴高采烈地规划着该怎么填充这些空荡荡的书架, “还要抄许多兵书,摆满最上面的一行,阿耶长得那么高,一伸手就能拿来看。”

  三娘边说还边对着书架比划起来,仿佛自己当真能靠两只手把书架塞满。

  郭家二老本也相中了这处宅院,见三娘这般喜欢便把事情敲定下来。

  回去的路上, 郭幼明抱着三娘谆谆教诲:“下次在给钱前你可不能表现得非它不可,否则对方可能会坐地起价。”

  三娘没怎么学过砍价技巧, 听她八叔这么说以后连连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原来做买卖也要喜怒不形于色!

  郭家置办好新宅的当口,博学宏词科的考核结果出来了, 王昌龄冠绝全场,得了个第一。

  可惜大唐的考试大多不怎么排名,很多时候都分不出个先后来,对王昌龄也没有什么特别嘉奖。

  吏部对王昌龄的任命很快下来了,安排他去当汜水县县尉,有名的虎牢关便在这个县中。

  这也是唐朝进士的基本待遇,除了留在朝中当个侍弄笔墨的闲官,进士们大抵都会安排到基层干活。

  比如当初王维被贬也是去济州当个司仓参军,顾名思义就是管仓库的。

  一代大诗人,堂堂状元郎,发配去山东管仓库,可见吏部安排职务不管专业对不对口的,让你去干你就得干。

  所谓的县尉就是管当地治安的,官职不高。

  幸而京兆、河南、太原三郡的县城都属于京畿县,待遇和其他县不太一样,重要程度也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能在这种天子脚下当官会更容易被上头想起来,只要随便干出点成绩来都能升迁。

  尤其是京兆和河南这种皇帝常驻的地方,那更是有可能直接接待皇帝!

  接待工作搞好了,不就等于在皇帝面前露脸了吗?

  所以王昌龄这次任免由从九品的校书郎迁为正九品的畿县县尉,看似还是九品的小官,实际上到这里才算是正式开启自己的仕途。

  至于京畿一带的县令,那可是六品官,没点门路的人根本当不上。

  譬如杜甫他爹杜闲那样能当个奉天令,大抵是祖辈在朝中人脉不浅,杜甫便是因为他爹在任期间把全家迁到京兆杜陵,才能自称“杜陵野老”的。

  要是按他出生地称呼,估计得“巩县野老”了。

  巧的是,杜家当初举家迁到河南巩县也是因为杜甫曾祖当了巩县县令。

  一个县令就足以让他们拖家带口迁两京户口,可见京畿诸县的县官都是极好的差使!

  三娘一开始听说王昌龄只当了个县尉,还觉得当官可真难。

  等听王昌龄告诉她进士都是得熬个七八年资历并且考核优等才有机会当上县县尉的,她就觉得更不容易了。

  三娘说道:“等您安顿下来,我去虎牢关看您!”

  王昌龄哈哈笑道:“你是想去看虎牢关吧?”

  三娘被一眼看穿心里的想法,很有点不好意思,忙回道:“都看,都看!”

  王昌龄不再逗她,笑着允诺道:“好,等我安顿下来便写信给你。”

  县尉之职远不是他所求,不过他也知道张九龄当初曾尚书建言“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圣人也采纳了他的进谏当场下诏明言以后就按这个办。

  所以趁他现在还年轻,去底下的州县历练历练不是什么坏事,毕竟这是升迁的必经之路——至少张九龄当宰相期间不会为他们破这个例。这条规则可是他早年极力推崇的,不可能当了宰相就自打脸。

  王昌龄满怀壮志地赴任去了。

  三娘从王昌龄这儿了解了满脑子的基层官员升迁常识,跑回去跟她祖父感慨:“您能当上刺史可真不容易!”

  郭家祖父说道:“世上做什么事能容易?”

  他不是进士出身,而是武官起家,朝中诸多文官都不爱带他玩,所以他终身都没摸到过朝官的边。好在郭敬之也没有文官那种死活赖在两京不走的执念,在外地任职还叫他更自在哩!

  至于以后的事,那就看自家儿孙有没有出息了,反正他已经给他们攒了些家底,保证把他们健健康康养大。剩下的只能靠他们自己去争取。

  三娘便央着她祖父给她讲在任地上的光辉事迹。

  人上了年纪最爱什么?最爱的就是回想当年!

  有三娘这么个好听众,郭家祖父每天都抽空给她讲自己搜肠刮肚回忆起来的奇人异事。

  自己仿佛也回到了风华正茂的年纪。

  偶尔还拔出佩剑给三娘演示一番自己环游大唐所依仗的高超剑术。

  三娘也拿着驸马萧衡赠她的佩剑跟着比划来比划去。

  可惜老了就是老了,白天倒也没什么,到了晚上郭家祖父就得让人给他搓药酒。

  郭家祖父没让宝贝孙女知晓,只是更坚定了要赶快把嵩山别业也赶紧敲定下来的决心。

  于是三娘才送别了王昌龄没多久,就被她祖父趁着休沐日带去嵩山玩耍。

  三娘一大早跟着她祖父出门,到了门口却碰上跑来找她玩耍的萧戡。

  得知三娘要去外面玩儿,萧戡积极表示他也要去,他都好久没出去玩啦!

  三娘道:“你得问家里人才行。”

  萧戡道:“那你先不要走,我这就回去问。”他风风火火地说完了,又风风火火地往回跑,看起来还真是说干就干的性格。

  萧戡回去没多久,就带了一串人再次出现在三娘眼前,与他一起过来的还有老熟人驸马萧衡。

  三娘乖乖向萧衡问好。

  一行人出城往嵩山而去,一路上两个小娃娃时而坐马车上玩博戏,时而央着萧衡、郭幼明带他们骑马,全程都在兴高采烈地玩耍和聊天,看得萧衡他们都觉得沿途多了几分趣味。

  他们出发得早,没到中午便到了嵩山脚下。

  相比于大多已经被达官贵人圈占的近郊,嵩山一带风光还是极宜人的。

  走了一路,大伙都饿了,索性就近寻了个村子掏钱命人杀鸡宰鸭做些家常菜,吃饱喝足正好在周围边看庄子边散步消食。

上一篇:锦鲤娘子

下一篇:金枝与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