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发电姬
这次,还没到寅正。
他呼吸发沉,微微起身,面无表情道:“来人。”
值夜的小太监赶紧从脚踏上起来,战战兢兢问:“殿下有何吩咐。”
沉默了会儿,裴诠嗓音低沉喑哑,像是宝瓶里晃动的细沙:“点灯。”
“把礼单拿来。”
…
这半年公府一直在筹备着平安出嫁,因为豫王总归是特殊的,临了,最后十日,一顶青绸顶轿子,自皇宫西华门出来,向公府而去。
那是太寿宫的庞嬷嬷,她来到公府,亲自指导出嫁前的事宜。
接到庞嬷嬷,冯夫人笑道:“府上第一次操办这种大事,有劳嬷嬷。”
庞嬷嬷回:“原是秦老太君最懂这些仪制的,是我班门弄斧了。”
冯夫人又说:“老太太身子骨这一年好不容易养好了些,我们不好让她操劳,嬷嬷能来,是万万谈不上班门弄斧的。”
一番寒暄过后,冯夫人让琥珀去叫平安。
平安正趴在桌上写信,听到彩芝叫自己,她收起信,跟着彩芝去春蘅院。
冯夫人道:“平安,这是庞嬷嬷,宫里的老嬷嬷了,快来见礼。”
庞嬷嬷对她笑着点点头。
平安行礼:“嬷嬷安。”
见她毫无生疏的模样,庞嬷嬷道:“姑娘可还记得我?”
她和着薛家二姑娘拢共接触两次,一次在太寿宫,一次在豫王府,但每次都隔了好几个月,豫王府那次也没说上什么话。
二姑娘每天都会接触新鲜的事物,若忘了她也寻常。
却见平安点头,说:“石榴糕。”
冯夫人不解,庞嬷嬷豁然笑出声,难掩高兴,道:“从前我给姑娘端过石榴糕,姑娘记得可真好!”
冯夫人也好笑,这小平安,看着娇憨,但谁给吃的、玩的,记得清清楚楚呢。
再看庞嬷嬷喜欢平安,这是好事,庞嬷嬷是元太妃的心腹,有她时不时美言两句,元太妃就不可能对平安太坏。
见完平安,庞嬷嬷却又问:“你们家三姑娘,也要十六了吧,怎么还没说亲?”
这等宫里出来的人精,既然问到薛常安,就不可能是随口唠嗑。
冯夫人打迭精神,回:“家里大姑娘刚出嫁,就要整备平安的事,却是委屈了常安。”
她没提当初,薛常安打了何宝月一巴掌的事。
庞嬷嬷心里也明镜似的,说:“既是她二姐出嫁,让她过来,同我们几个老的小的一同叙话如何?”
冯夫人:“敢情好。”便打发人去听雨阁叫薛常安,又暗暗叮嘱,“就说要见太寿宫的嬷嬷,常安机灵,知道怎么做。”
不一会儿,薛常安和红叶一同来到春蘅院,见礼。
平安拍拍身侧的凳子:“妹妹,来。”
薛常安坐下,她梳着京中时兴的随云髻,插着珍珠簪子,着青色蜻蜓纹苏绸夹袄,并一条湖绿八幅湘裙。
整好平安穿着杨红衣裳,眉眼明媚,两位姑娘一红一青地坐着,鲜妍姝丽,真真一幅好风光。
庞嬷嬷问薛常安:“往日里都喜欢读什么书?”
薛常安低头,道:“四书五经略略涉猎,主要是女论语,女戒。”
却是一刹,庞嬷嬷眸中闪过一丝失望。
薛常安一怔,方才冯夫人让人来叫人,她就知道,自己的婚事要有着落了,既是太寿宫的嬷嬷,便是豫王一系,那她绝不会嫁得比薛静安输。
于是,她迅速换上鲜亮的衣裳,咽下种种想法,只告诉自己,一切求稳。
所以庞嬷嬷问读书,她便说了京中闺秀常读的书,尤其是女论语,女戒,这么回答,出不了大错。
可她一心求稳,却忘了,若元太妃只想挑那不出错的大家闺秀,也不是非要找薛家,京中一抓大把。
所以察觉到庞嬷嬷的情绪,薛常安恨不得纠正,她并非只看四书五经、女戒、女论语。
然而话已出口,她若要改口,只会让庞嬷嬷认为她没有定性,更不喜。
薛常安错过了一次重要的机会,她心情沉到谷底。
这时,平安望向庞嬷嬷,替薛常安道:“还有。”
薛常安微愕。
平安说:“妹妹还看:史记,六韬。”
是薛常安平时堆在案头,平安来找她下棋时看到的书名。
连冯夫人都吃惊了:“常安也看这些么?”
薛常安站起来:“是,还有左传,孙子兵法之类的。”
庞嬷嬷疑惑:“方才缘何不说?”
冯夫人道:“小姑娘看这些,若说出去,恐被有宣扬才名的嫌疑,我们家这位是低调的。”
庞嬷嬷遂笑了,她重新打量起薛常安,又问了几句史记的,薛常安对答如流。
庞嬷嬷暗暗点头。
没一会儿,冯夫人和庞嬷嬷还有话说,平安和薛常安先离开春蘅院。
薛常安才发觉,自己手心都汗湿了,比起猜测元太妃要给自己说什么人家,她先是看向平安。
平安端着一盒点心,见薛常安盯着自己,她拨拨点心,分成两份,递给薛常安。
薛常安:“我不要点心……你刚刚怎么突然替我说话了?”
平安才奇怪,她眨眨眼,说:“有什么,说什么。”
薛常安认真读过这些书,她才能替薛常安说出来,这就是有什么,说什么。
薛常安:“……”
过了会儿,她扭过脑袋,小声说:“……谢谢。”
如果没有平安那一声,她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用一年,几年,乃至半辈子,去恨自己突然的自作聪明。
隔日,冯夫人把薛常安叫到跟前,道:“昨日果然是元太妃想给你保媒拉纤。”
“说的是元太妃娘家的侄儿,元籍,保庆十七年生,如今二十岁,三品虎威将军,今年他将调回京。”
“到时候约摸六月,便安排你们相看,如何?”
薛常安道:“都听母亲的。”
冯夫人不由也叹,薛常安虽然打了何宝月一巴掌,才招致难觅佳婿,可如今时来运转,竟等到一门这么好的婚事。
离开春蘅院的时候,薛常安再冷静,脚底都有点打飘忽。
她从没怪过自己,为了众人转移视线,打了何宝月一巴掌,可是她却从没想过,原来打何宝月一巴掌,能换来这般好婚事。
归根究底,没有平安,她不会有这个可能。
不知不觉,她去到春荇院。
春荇院早早就粉刷一遍院墙,移栽了新花,为几日后的大婚,都备好了。
平安在院子里,看彩芝和青莲跳绳玩。
她自己不跳,窝在廊下吃糕饼,喝茶,懒懒的一团。
看到薛常安,她轻弯眉眼。
薛常安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可是话到嘴边,就说不出口了,她突然觉得,这好像不是什么好消息。
因为平安出嫁,她也出嫁,将来见面的次数,用一只手数得过来。
她心中默念了六个字:有什么,说什么。
薛常安看看天边,又看看手指,好一会儿,才又快又小声:“……今晚一起睡?”
说完,她觉得自己脸上很热,巴不得从地上找个缝钻进去。
平安却答应得很快:“好。”
她放下吃了一半的糕点,算起时间:“祖母,母亲,妹妹,一人三天。”
她有点高兴:“刚好。”
薛常安:“……”她可没有说要三天。
…
平安这三天又三天分配,庞嬷嬷就住在薛家,眼看平安每晚都不在春荇院,正奇怪呢,得知缘故后,她一阵好笑,又觉得很新鲜。
原来二姑娘在家中,也是这般受宠。
她很小就进宫,后来成为元太妃身边的贴身宫女,没见过公侯之家子孙如何相处。
但公侯之家与宫里,大差不差,她很难想象,假如玉琴、玉慧、八公主等人是这般相处的。
见庞嬷嬷好奇,冯夫人说:“我家那二哥儿,就是在禁卫军的那位,他说三月还有上巳节,还没带平安踏青过呢,平安就要出嫁了,多可惜。”
“我也总在想,这一年,只有平安敢管我家老太太饮食,她走了,老太太又瘦回去怎么办?”
庞嬷嬷感慨:“二姑娘是个有福气的。”
冯夫人笑了笑,就是笑中,还是带着点心酸。
庞嬷嬷说:“二姑娘虽然出嫁,王府与公府离得不远,也可常回公府看看。”
听着好听,但冯夫人哪里不知,一旦嫁出去,事事不由己。
是她自己没管住情绪,反叫庞嬷嬷来出言安慰。
话都说到这里了,都是女人,冯夫人不怕说得过一点:“平安还小,全家都舍不得,应该在家里多待几年的。”
“我们真巴不得去王府退亲。”
这回,庞嬷嬷笑得直摇头,却也与冯夫人有些交心了。
庞嬷嬷在薛家住到正月二十九,这日,她检查了婚仪最后的东西,确定无误,便回了太寿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