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通房丫鬟身份后,她沉迷搞钱 第181章

作者:好好当当 标签: 古代言情

  一个军医头也不抬地回道。

  “扔了吧,谁有空管这些。”

  说完掀开挡路的陈十一,又去给另一个受伤的土兵包扎。

  陈十一把手丢掉的那一刻,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后来,她再也没时间理会这些了,她学会一些简单的包扎,会熟练地干各种各样的的事务。

  那个手脚麻利的陈十一又回来了。

  她可以同时照顾好几个药罐子,可以给那些一心等死不肯吃药的土兵强制把药灌进去,可以在双手血淋淋的时候喝一口茶又马不停蹄地照顾伤员。

  以前在吕二娘家,还能喘一口气。

  而这里,是不敢停歇的,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都在赶时间,慢了一会,也许那口气就喘不过来了。

  不知道过了多少日,陈十一再见到蓝清河,就是在伤兵营里。

  他作为统帅,来看望伤员。

  他寻到蓝夫人,抬起握着刀剑的手,轻柔地抚着夫人的面庞,把她的碎发挽在耳后,双眸温柔似水,情深缱绻。

  “辛苦了。”

  蓝夫人温柔地笑出小酒窝。

  “你我夫妻,自当相守相望。”

  陈十一很是羡慕,此时,她特别想念裴珞疏,以后,她和他,应该也可以这样的。

  爱慕,守望…

  

第185章 危机

  乌羌国退了兵,战场上没有再送下来的伤员,她们终于歇了一口气。

  她靠在木柱子底下,微眯着眼假寐时,有人往自已的手心塞了一块热乎乎的饼子,烫得陈十一立即清醒过来。

  来人是崔永安,他那狼兽般的眼眸看着陈十一很是温和,笑意盈盈地,十分欣喜。

  他顺势往陈十一身旁一坐,也靠在木柱上。

  “快吃,才刚出锅的,我听得你随行的莫姑娘说,这段时日,你都没好生吃过一顿饭。”

  陈十一双眼惺忪地笑道。

  “哪里有时间啊,都在和阎王爷抢人,等到想吃的时候,都已经过了饭点了,随便揪几块饼子对付一下即可。”

  崔永安瞧着她叹了口气。

  “好不容易长胖了些,又瘦了下去。”

  陈十一咬了一口饼。

  “崔大哥,有水吗?我实在不想动了。”

  “等着啊。”

  崔永安端来一碗热水,看着陈十一像小兽一般,咕噜咕噜地喝了一大碗。

  他把碗放在一旁,又坐在陈十一的身旁,静静地看着燃烧着的篝火,熊熊炙热。

  “崔大哥,你是个大英雄。”

  他又听得陈十一说道。

  “上战场的男儿,都是英雄。”

  崔永安笑了一声。

  “十一,你也是。”

  陈十一叹了口气。

  “我从没想过,我也可以为这大邺的边疆出一份力,我也可以是这万千小蚂蚁中的其中一只,真是幸运,可又觉得不幸,我不希望有战争。”

  她照顾的一个伤兵,年龄小,胸口被刺了一刀,晚上疼的时候,一直喊娘亲。

  他告诉自已,他的娘亲会站在村口的杨柳下,等着他回家,娘亲会做耐饱的米馍,白乎乎的有嚼劲,带了一丝丝甜,夜晚会趁着烛光,针线掠过头油,给他缝贴身的衣裳。

  第二日,他死了。

  两人沉默了很久。

  崔永安见陈十一很是伤怀,便岔开话题。

  “十一,你知道我的额头上为何有刺字吗?”

  “为何?”

  “家族中尔虞我诈,我智不如人,被人算计,官府以淫罪将我流放到了房陵。”

  “当年,我萎靡不振,酗酒闹事,觉得一生便是如此,就算之后大赦天下,释放我的罪行,我也不想再回家族。后来我遇到了蓝大哥,是他将我从地狱般的人生中给拽了出来。”

  “人这一辈子,能遇到一个从把自已从泥坑中拉出来的人有多幸运,十一,无论别人对我如何,如何糟践我,辱骂我,但我知道,我也有属于我的一束光。”

  “谁又不是从黑暗中,期盼光明的。”

  “战争是黑暗的,但我们流下的每一滴血,就是在铺就走向光明的大道。”

  陈十一没有说话,眼眸微眯,似乎睡着了又好像没睡。

  “崔大哥,你这么多年为何不成亲?”

  崔永安笑道。

  “我成什么亲啊,这边苦寒,别让人家姑娘跟着我受苦,再说,谁又知道哪一天会死在战场上。”

  “那你呢,都成大姑娘了,再拖着就没啥好男人了。”

  “嗯,我成亲的时候你要来喝喜酒啊。”

  崔永安笑着说道。

  “行,回头给你准备一份大礼,现在不行,我这些年存的银子都买了粮食。”

  陈十一想起什么疑惑地问道。

  “崔大哥,朝廷为什么不给你们发放粮草?”

  崔永安凑在陈十一耳边轻声说道。

  “上面那个一直想撤了蓝大哥的军权,这么多年,一直惦记着。”

  “我不明白这些,只是我觉得既然得君王猜忌,为何不卸下兵权,带着夫人和孩子海阔天空,也不失为一桩好事。”

  崔永安点头。

  “其中牵涉了很多事,不是一句辞了官,上交帅印就了事的,你以为蓝大哥不想吗?他的表字是由之,你可知其中的含义。”

  陈十一沉默了半晌,突然笑了。

  “身在高位,确实身不由已,就像我这次运粮,也是如此总想着要万无一失,下面很多人都等着我发银子给他们养家糊口呢。”

  提到粮食,崔永安讪讪地笑。

  “你那批粮,是及时雨,解了燃眉之急,但如果朝廷的粮草还没及时送到,再过半个月,我们又将陷入困境。”

  陈十一忽然想到什么。

  “你们怎么不写信给温之衡,他现在是大邺的丞相,只要他开口,事情就妥了一半。”

  崔永安凝重说道。

  “蓝大哥早已写过了,但他觉得这应该是无用的,温之衡现在是风向,他的意思,基本也是圣上的意思。”

  陈十一懂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立场,即使权力再大,那也是圣上的臣子。

  晚间歇息的时候,陈十一找到了莫寻烟。

  “我要写几封信寄出去,你有要寄信的人吗?”

  莫寻烟问道。

  “可以寄去岭南吗?”

  陈十一摇头。

  “太远了,我的路子到不了那么远。”

  莫寻烟双手一摊。

  “那就没有了。”

  陈十一沉思一番。

  “寻烟姐姐,我想以你的名义寄一封信出去,可以吗?”

  莫寻烟很是不解。

  “以我的名义,谁会收我的信?”

  她转念一想。

  “你要写信给温之衡?你为什么不以你的名义写,他对你还不是言听计从。”

  陈十一面露尴尬。

  “我与他撕破了脸,他也不会收我的信。”

  莫寻烟眉头紧蹙。

  “你既与他有了嫌隙,你写的信他又如何肯看,而且你写的东西未必他会采纳。”

  “可是,我与他的都是小事,家国才是大事,如今朝廷的粮草迟迟不发,我的那些微末,再怎么省吃俭用,也维持不了多久。”

  莫寻烟正色道。

  “你有没有想过,你干涉朝政,是要掉脑袋的。”

  陈十一叹气。

  “但也不能干等着,什么都不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