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通房丫鬟身份后,她沉迷搞钱 第270章

作者:好好当当 标签: 古代言情

  一如这般过去五日,李芸周和景然都过了来。

  大家很久不见,彼此都在寒暄。

  陈十一看着李芸周圆溜溜的肚子,笑了。

  “安县尉的这碗粥终是喂你嘴里,顺道还生根发芽长了个娃娃。”

  李芸周笑道。

  “东家,好久不见,你这张嘴倒是越长越歪了。”

  陈十一没有接李芸周的话,倒是问了旁边一直不爱说话的景然。

  “你快坐下来,怎的还不说话?”

  景然是个寡言的人,但办事细心细致,十分妥帖。

  “东家,你怎么扮成这样?”

  “扮成这样,方便在外面行事。”

  旁边的常意笑着说。

  “我倒觉得东家这样挺好,大家终是能相见了,免得我们像只无头苍蝇一般,什么都不敢做,还好,守着东家以前的路子走,到也没出什么大纰漏。”

  “景然成家了吗?”

  “还没。”

  “赶紧找个知冷知热的姑娘成家,你也不小了。”

  景然点头随即又问道。

  “东家,你是在宫里过得不好,才出来的吗?”

  陈十一笑了。

  “你怎么这么想?我出来是权宜之计,事情办好了,还要回去的,我的夫君在那里。”

  众人一听,皆是沉默不说话了。

  陈十一见大家好像情绪不对,忙问道。

  “都怎么了?”

  李芸周端起笑意说道。

  “大家很久未见你,都很想你,东家,你这次召集我们过来,是要我们做什么?”

  陈十一见谈到正事上,忙正色起来。

  “我要招揽一批进京赶考的寒门学子,给他们添衣赠银,争取到我们的阵营,不要让他们去投靠世家门阀,常意,你一直负责消息渠道,这个事交由你去办。”

  “好的,东家。”

  陈十一对李芸周说道。

  “纸墨笔砚,是读书最大的消耗,但又极为昂贵,所以为何现在很多寒门学子家中贫瘠,这是最大的因由,而且,大多数人还在为一口饱饭挣扎,读书这个事,想都不敢想,我想着,去寻制纸制墨的师傅,看能不能将纸墨的费用给降下来,让家境一般的人家,也能识得几个字,用得起笔墨。”

  李芸周点头同意。

  “东家,你说得是对的,并不是人不想读书,而是读不起,倘若真的能制出人人用得起的纸墨,还愁没有人去读书做文章吗?”

  “那这件事,你去办。”

  “放心,交给我吧。”

  “之前我不知道你还怀着孩子,否则我也不会将你从安州喊来。”

  “孩子很乖,而且我做的事,也是给孩子积德,东家你就放心吧。”

  “好。”

  陈十一转头对着景然说道。

  “有件大事,交由你去办。”

  “好。”

  “你帮我去找个好点的庄子,或者山地也行,环境要好,最好已经有房子的那种,稍微修缮一下,建个书院,我打算,先招纳一批学子,免了他们的束脩,再请个知名的大儒镇院授课,打出书院的名声,如果做好了,再在各地建学堂。”

  景然想了想。

  “东家,这可是需要一大笔银子的。”

  陈十一点头。

  “我知道。”

  “你打算用你所有的银子,去做这件善事?”

  陈十一表情有点神秘莫测。

  “我的银子先暂时不动,银子另外有。”

  景然一听,便不再过问。

  陈十一笑道。

  “景然,庄子的事,还是等我先找到大儒再在附近找吧,我忽然想到,大儒都是很傲气的,就算他们答应,只怕也不愿意挪窝的。”

  景然点头。

  “东家你放心,西北边境,崔夫人曾在那里建过学堂,后来的事,也都是我在接手,所以,这方面的事儿,我都能办好。”

  “好,那就这么办。”

  次日,陈十一给裴珞疏去了一封信,让他推荐几个有影响力的大儒,专门给他建一座学院。

  过了五日,收到裴珞疏的回信。

  青州凤鸣山,司徒钰。

  收到这个消息后,景然便开路先去了青州。

  而陈十一得到沈无恙的消息,那个人,有了踪迹。

  “他在哪里?”

  沈无恙摇了摇头。

  “不清楚。”

  “不清楚,你过来寻我做什么?还不好生仔细查探一番。”

  沈无恙很是一本正经。

  “东家,之前闹事的除了高管事,狗头军师,你忘记了,还有一个人,悄摸做声的,就是他,跟着那高手有联系。”

  “是个什么情况?”

  “我当时想着,这三人敢找高手来把我身边的顶级护卫消灭了,一定就和这三人有关,所以我派了人悄无声息地跟踪他们,他们安生了好几日,都没什么动静。”

  “直到昨日,他们三人没了踪迹,但那高手却出现了在海盐地。”

  “你猜,那是个什么人?”

  陈十一疑惑地问道。

  “什么人?”

  沈无恙冷声道。

  “是上次海战未死的古罗国的余孽。”

  

第283章 风筝引发的产业

  陈十一和福大对视一眼。

  “事情都过去两年了,难道这两年都是三人之中的老二在养着那个古罗人?”

  沈无恙点头。

  “定是这样,否则古罗人人生地不熟的,如何能隐在这里,却无人识得他的踪迹,还有九王叔一死,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将海盐地占为已有,我猜,说不定就是那个古罗国人的主意。”

  陈十一表示赞同。

  “古罗国人生性狡诈,喜好发起战事,抢占他国领土,而这个人在大邺生活了这么久,还不知道窥探了多少大邺的秘密,说不定留在这里的不止他一人,你要仔细查探,如果实在人手不够,记得直接找都尉。”

  “沈无恙,你记住,这个人,不能留,以免后患无穷。”

  陈十一对着站在一旁的福大说。

  “你帮着沈无恙,歼灭这伙人,我这段时日,要去青州一趟,你忙完了,过来青州找我。”

  “你去青州做什么?”

  “青州那边有位大儒,名溢四海,我去拜访一番,想让他给我新办的书院做山长。”

  福大很是不解。

  “你这又是办书院,又是造纸墨的,究竟要做些什么?”

  “能让更多人读书认字,明辨是非。”

  沈无恙笑着插嘴道。

  “哇,志向这样远大,我也识得字,四书五经我也读过一些,回头我给你做教书先生去吧。”

  “不要。”

  “为何?”

  “教书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首先,品性要好,你不行,把自已的德行先修好再说吧。”

  沈无恙翻了个死鱼眼。

  “你如今埋汰人越发地口齿伶俐。”

  陈十一面无表情地回道。

  “过奖了。”

  青州是个富庶之地,有江南烟雨蒙蒙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