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白牙牙牙
听说朝廷派去的钦差抵达安平府,带着禁卫军破门而入时,丁景焕正坐在贵宾席位上,与那位监牧使称兄道弟,言笑晏晏。
长袖善舞,有勇有谋,霍翎只听文盛安提到过一次,就将这人记下了。
景元帝认同道:“丁景焕确实出色,他也是朕很看好的人。”
霍翎心念一动,突然道:“如果陛下什么时候打算接见这些人,可以让臣妾也一起去见识见识吗?”
这段时间以来,像文盛安、崔明这样的高官,都习惯了她在御书房里听政。
他们不会忤逆陛下的心意,也不会出手掣肘她,却也不会站队到她身后,为她摇旗助威。
一个比一个滑不溜手。
只有一些中低层官员,通过邱鸿振、无锋和郑新觉那边来向她示好。
那些主动投靠的中低层官员良莠不一,她人在宫中,不好一一辨明,只能让邱鸿振他们看着办。
但现在她提到的五人,尤其是这个丁景焕,才能已经得到了各方认可。
而且他们的年纪都在二三十之间,出身也不算高,没什么勋贵世家的背景,值得进行拉拢。
景元帝也没太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见她感兴趣,就答应了下来。
霍翎说完这五人,又继续道:“除了臣妾先前所说的种种,此案最大的收获,就是那笔银两。”
要知道,大燕每年国库的收入,也就是一千万两左右。
这一千万两看着多,分到各个衙门、各个地方,就显得杯水车薪了。
如今抄家所得的田产商铺,处理起来要花些时间,但那两百五十万两现银,已经足够他们做很多事情了。
景元帝的心情已经恢复如初,听她说起银两的事情,平静道:“户部尚书今早过来,问朕打算将这笔银两花在哪里。”
霍翎也很好奇:“陛下可有想法了?”
景元帝脸上露出一点笑:“这么一大笔银两,朕可得慢慢想,好好想。”
见他笑了,霍翎也笑道:“陛下怕是不能慢慢想,好好想了。”
景元帝眉梢微挑。
霍翎道:“这笔银两,各衙门估计都盯着呢。”
国库不富裕,各衙门也不宽裕,有时突然想要做些什么,陛下那边也已经点头了,结果去户部一问,户部根本挪不出多余的银子。
如今听说国库突然多了两百五十万两现银,各衙门哪里坐得住?
霍翎正想着呢,就见李满匆匆走了过来,小声道:“陛下,工部尚书求见。”
霍翎别开脸笑出声来:“我原以为要明天才有人进宫向陛下哭穷,没想到这会儿就有人过来了。”
景元帝也是无奈了:“这盯得也太紧了吧。”
“两个月前,周尚书就跟朕提过几次,说城北那块的布局有问题,每年一下大雨,积水就会漫过膝盖。”
城北那里有不少市场,每到下雨天都来这么一出,不仅影响京师的气派,也耽误老百姓出行做生意。
周尚书早就想修一修那里了,也重新做好了城北的规划图,还将预算都算好了。
三十万两。
结果去户部一问,户部今年的预算都满了,别说三十万两,就是十万两都不好挪出来。
周尚书原本都打算等明年再修了,结果一看景元帝这里发了横财,赶紧进宫找景元帝哭穷,景元帝直接拍板应下了此事。
但景元帝着实没想到,周尚书来得这么快,这么急,生怕他赖账似的。
“陛下快去吧,别让周尚书等久了。”
霍翎说了一声,突然又想起什么,连忙拉住景元帝的袖子:“陛下,答应给周尚书的三十万两也
就算了,他要是再求别的,您可千万别急着应下。”
“还有其它衙门,您也别急着应下。”
景元帝哑然失笑:“朕知道。”
这笔钱看着多,但要是谁求到他面前他都应下,估计不到半天功夫,就全给应出去了。
霍翎道:“臣妾也就是多叮嘱一句。您脾气好,说不定听他们哭穷着哭穷着,一个心软就答应下来了。”
景元帝调侃:“要是他们在朕面前哭穷,朕就告诉他们,这笔钱该怎么用,朕还要回去和皇后好好商量一番。”
霍翎明知道他是在开玩笑,还是被逗笑了,松开他的袖子。
直到御辇消失在视线里,霍翎才回了凤仪宫。
她正在书房里琢磨着丁景焕几人的事情,就见无墨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封信。
“娘娘,燕西那边来信了。”
来信的人是霍世鸣。
燕西和京师相隔数百里,通信不便,不过霍世鸣每隔两三个月都会给霍翎来一封信,与霍翎说一说家中的近况,说一说燕西的情况,再关心一下霍翎近来如何。
在信的最后,霍泽和方氏也都给霍翎留了几句话。
霍翎看完信件,随手放到一边,打算等明天再给爹爹他们回信。
就在这时,霍翎像是想到了什么,心中一动,又将信件拿了起来,目光飞快落到中间位置的某段话上。
这段话里,霍世鸣提到了“骑兵”。
羌戎只是依附于大燕,而非完全并入了大燕的版图,所以羌戎也是有军队的。
霍世鸣就在李宜春身边看到了一股骑兵,这让他好生感慨了一番。
……
霍翎合上信件,闭上眼睛慢慢整理着自己的思绪。
自从当年先帝北伐失败,耗费无数国力培养出来的两支骑兵覆灭后,大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骑兵可用。
想要打造出一支能征善战的骑兵,不仅要有好的战马,还要投入大量财力。
此前大燕平定羌戎,从羌戎那里获得了上万匹精锐战马,还有上万匹不能用于作战,却能用于后勤补给的良马。
如今朝廷又得了这么大一笔银两。
可以说,打造骑兵的两个条件都满足了。
如果朝廷要练骑兵,肯定要放在燕西、燕北这种气候苦寒的地方练。
燕北是直面大穆的第一线,将骑兵放在那里练,未免太不安稳了。
最合适的练兵地方还是燕西。
大燕军中,懂得练兵的人不少,懂得练骑兵的却不多。
她爹没接触过骑兵,但前朝时期,霍家先祖一直驻守在燕云十六州,到了祖父霍英绍时,对骑兵也颇有研究,绝对算得上是“家学渊博”。
……
“在想什么呢?”
景元帝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霍翎诧异,回头看去:“陛下什么时候进来的?”
景元帝道:“朕进来有一会儿了,是你想得太入神,没注意。”
霍翎问:“工部尚书走了?”
景元帝笑骂:“那老东西,要了三十万两后还不满足,说想要顺便修一修城墙,朕赶紧把人打发走了。”
真要一口气给工部拨那么多钱,明天其它五部尚书,都得轮番来御书房找他喝茶。
霍翎整理了下自己的思路,语出惊人:“陛下有没有想过,用这笔银子,再打造一支骑兵?”
景元帝一怔,原本玩笑的神色立刻变得凝重起来。
他垂下眼,也意识到了霍翎这个提议的可行之处。
大燕如今也有一支骑兵,但在国力可以支撑的范围内,即使是不善骑射、不喜军事的景元帝,也是希望能多打造一支骑兵的。
半晌,景元帝道:“此事事关重大,朕还需要好好想想。”
他这个反应,让霍翎提着的心放下了一半。
要是景元帝不赞同这个提议,肯定就一口回绝了。
如今要好好斟酌,就说明他已经心动了。
毕竟练兵是大事,不可能三言两语就定下来。
景元帝问:“你怎么会突然想到这个主意?”
霍翎笑道:“陛下不是跟臣妾开玩笑,说要和臣妾商量一下这笔银两该如何花吗。”
“臣妾回到凤仪宫后,刚好收到了我爹写的信。他在信里说,自己看到羌戎首领李宜春身边的骑兵后,很是羡慕。”
“臣妾看到他那些话,再想到大燕缺少骑兵,这个主意就这么冒了出来。”
第70章 她享受的,是决策的感觉。……
霍翎年少之时,从霍世鸣口中听到最多的,是“回京师”。
排在“回京师”之后的,是收复燕云十六州。
霍家与燕云十六州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前朝时期。很长一段时间里,霍家祖祖辈辈都驻守在那里浴血奋战。
“回京师”算是从她祖父开始,霍家三代人的执念;收复燕云十六州,却是霍家数代人的执念。
当然,现在就说什么收复故土,太不切实际了。先帝北伐的时候,手里好歹还有两支骑兵可用呢。
“朕还以为只有各部衙门盯着这笔横财,没想到连你也盯上了。”
听到景元帝这话,霍翎顿时乐了:“臣妾原本还觉得周尚书来得太急太快,现在才知道,周尚书是老成持重,有先见之明啊。”
要钱不积极,态度有问题。
有练骑兵这件事情吊在前面,等明天各衙门的人进宫哭穷时,景元帝肯定不会再轻易松这个口了。
果然,第二天上午,各衙门长官早早来到了宫门外,为谁先进宫面圣吵破了头。
上一篇:打掉孩子后这将军夫人谁爱当谁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