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白牙牙牙
而且女人称帝,礼法要不要变动,规制要不要变动。
如果要改朝换代的话,季燕宗庙该如何处理,季姓宗室要如何安排。
还有那些追随在霍翎身后,为她登基出过不少力的功臣要不要进行封赏?
这里面需要掰扯和博弈的地方不知凡几。
每一条礼法,每一项规矩,都是千百年来经过无数次实践后定下来的。
想要改变礼法,突破男尊女卑的传统,霍翎最大的敌人是谁?
已经不是她的亲生孩子了。
她最大的敌人,是这世间所有反对女人称帝的声音。
是无数既得利益者搭建起来并运行千年的游戏规则。
更是这千百年历史留下来的文化惯性 。
即使她向前迈出了最后一步,真正登上了权力至巅,身后也会有无数双手试图将她重新拽落下来。
他们在等待她衰老,等待她虚弱,等待着历史,重新回到原本的轨迹上。
和这样的历史惯性进行较量,那是持续一生也未必能分出胜负的战争。
甚至有可能她前脚刚驾崩,后来者就会大肆污名化她的存在。
斗争,斗争。
权力是永恒的斗争。
在和这千百年来的历史惯性进行一场彻底的斗争之前,霍翎要先把自己心心念念了几十年的事情做完,再携此不世之功,登基称帝,改朝换代。
再然后,就是穷尽自己最后的岁月、精力、心血,逆历史之潮流和文化之惯性,重新构建游戏规则。
***
北伐的决议,以最快速度通传下去。
时隔十数年之久,两国再宣战事,而这一次,是由大燕主动发起。
“昔前朝昏庸无道,割燕蓟以赂契丹。朕每览舆图,岂忍汉土分裂,遗民泣血。今海清河晏,国富民强,当挥师北狩,横绝大漠,完我金瓯,再勒燕然。”
燕北边境,主将周嘉慕单膝跪地,听着从朝廷派来的钦差宣读太后的旨意。
“末将领旨。”
周嘉慕双手高举过头顶,从钦差手中,接过这道宣战的诏书。
他捧着圣旨,站起身来,回身望着自己身后的一众亲信将领。
“自燕云十六州被割让出去后,这百年来,我燕北将士忍辱负重,厉兵秣马,从未有一刻懈怠,只为有朝一日能一雪前耻,光复河山。”
周嘉慕振臂一呼,语气铿锵激昂:“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诸将,随我出征,北狩大穆!”
一众亲信将领跟着振臂高呼:“出征!北狩!出征!北狩!”
与此同时,同样的圣旨,也送到了燕西行唐关,送到了更远的羌州。
先帝一朝,大燕和大穆的综合国力其实相差无几,也许大燕的经济实力更强,百姓更富庶,但边境线上没有天险可守,这让大燕在面对大穆铁骑时,总显得底气不足。
等到霍翎成为太后,执掌朝中大权后,这种情况才慢慢有所改变。
而在大燕顺利吞并羌戎后,大燕的综合国力已经高出大穆一截。
等到大燕集结好军队,准备从燕北、燕西、羌州三路发兵时,大穆中京才收到消息。
无锋没有猜错,从康宁帝再到他身边的所有人,都不认为大燕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多生事端。
在他们看来,虽然女人称帝是十分大逆不道的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大燕这位摄政太后,距离称帝确实是只剩最后一步了。
此时的她,难道不应该将所有精力放到镇压国内的反对派系,然后为自己的登基大典做准备上吗?
正是因为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康宁帝才会迫不及待地对自己的舅家下手,甚至是下旨逼死了萧国英这位在军中具有极高威望的齐王。
如今面对着来势汹汹的燕军,再看着中京这一团乱麻的局势,就算康宁帝行事再不计后果,也知道形势对大穆来说十分不利。
三路兵马,共计二十万精锐开赴燕云,气势如虹,万众一心。
大穆在燕云十六州驻扎的兵马只有十万,面对来势汹汹的三路燕军,穆军难免顾此失彼。
不过穆军的反应也不算慢,在最初的仓惶过后,也很快据城而守,组织反抗,试图阻拦燕军。
但与二十万精锐,三路齐出的大燕相比,大穆的十万守军实在有些不够看,很快就左支右绌起来。
西京大同府被围困。
大同府去信中京,请求派兵增援。
然而,康宁帝握着求援信,也觉头疼。
这些年里,大穆统治下的各族,一直在频频暴动反叛,多亏了萧国英四处奔波救火,才勉强稳住局面。
萧国英在世时,可是杀得各族人头滚滚,令各族对他闻风丧胆,最严重的时候,单是看到萧国英麾下那面迎风招展的军旗,各族就忍不住两股战战。
如果萧国英还活着,有他的威名在,即使抽调其它地方的军队前去增援燕云,短时间内也不用担心各族会生乱。
但萧国英死了。
这位杀神,被康宁帝亲自下旨逼死了。
各地的驻军不能调动,那能够调动的,就只有拱卫中京的驻军了。
可是康宁帝敢对萧家下手,底气正是来源于中京的驻军。
如若将中京的驻军调走,谁来拱卫他的安危?
各地驻军不能动,中京驻军不能动,于是西京大同府就被围得动也不能动,终至陷落。
围绕着大同府兴建的关隘、堡垒,全部都被燕军扫荡占领。
原本与自己互为犄角的西京沦陷,只剩燕京苦苦支撑。
比起西京,燕京这边的守军更为强大精锐,而且康宁帝也是勉强抽调了一些军队过来增援燕京。
西京已失,燕京就决计不能有失了。
两国精锐在战场上来回厮杀,互有伤亡,但随着大燕三路兵马陆续抵达燕京城外,将燕京围困,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来,穆军大势已去。
僵持数月,燕军将燕京城外修筑的所有堡垒据点悉数扫荡占据,只余燕京一座孤城独木难支。
天狩二十四年三月,燕京城破,燕军正式进驻燕京。
这意味着,被前朝割让出去整整一百年的燕云十六州,在天狩二十四年三月,成功光复。
从此以后,中原王朝终于重新有了一片完整的,可以阻挡异族铁骑南下的山河屏障。
消息传回大燕,传回京师洛城,百姓雀跃,朝廷震动。
***
太和殿的海棠花又开了。
西府海棠的花香从庭院飘进紧闭的大殿,为冷清的大殿添上了一丝春意,却无法驱散大殿的寂寥。
再华美的宫殿,一旦没有了人气,即使日日勤于打扫,也难免显出几分衰败之感。
这座建立在皇宫最中心的太和殿,原本也应该是整座皇宫里最引人瞩目的存在,但在过去几年里,这里就仿佛被所有人刻意遗忘了一般。
陆琢走进书房,季衔山正坐在窗边作画。
他的肤色,呈现出一种常年不见阳光的苍白,即使只是一个人独处,眉心也下意识拧着。
听到脚步
声,季衔山抬起眼眸:“今儿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
陆琢不知道她带来的消息,对季衔山来说,到底算是一个好消息,还是一个好坏参半的消息。
但是,在季衔山的注视下,她还是开口道:“今早刚传回来的战报,大军进驻燕京,燕云十六州被光复了。”
季衔山先是一愣,然后,他就笑了,笑得十分畅快。
“好,好,太好了。”
只是笑着笑着,他就忍不住抬起手掌,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陆琢上前一步,握住季衔山的手掌:“陛下……”
“我没事。”季衔山一边畅快大笑着,一边又落下泪来,“我是在为光复燕云而高兴。一百年了,燕云终于重新回归中原王朝的怀抱,霍家先祖的遗训,太祖皇帝的遗愿,终于是实现了。
“我也是为太后而高兴。她筹谋了那么多年,辛苦了那么多年,终于成功拿下了这不世之功。
“我更是为自己而高兴。这名不副实的皇帝头衔,终于要从我头上拿掉了。只是委屈了你,我不是皇帝了,你自然也不是皇后了。”
陆琢抱住季衔山,没有应声。
过了好一会儿,季衔山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他才问道:“外头请求太后称帝的声音,是不是越来越多了?”
自从大燕攻占西京后,就有数百名京师老百姓在皇宫外长跪不起,请太后登基称帝。
等到大燕围困住燕京后,跪在皇宫外的老百姓人数就从几百人,变成了一千多人,两千多人。
如今燕云十六州成功光复,请太后称帝的声势只会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形成山呼海啸,万民归心。
陆琢勉强笑了一下:“我收到消息就过来了,也不知道宫外的情况如何。”
季衔山靠在陆琢怀里,沉默片刻,他重新坐直,用手指顺了顺陆琢的脸庞,轻声问:“阿琢,自大燕开启北伐后,你每次来我这里时,都会与我说起前线的战况。这是她的授意,对吧。”
陆琢瞳孔微缩,下意识解释道:“母后确实跟我提过,但我是想着,你肯定也会关心前线战况,才应承了此事。”
季衔山道:“那你今日过来,是单纯要与我说光复燕云的好消息,还是来为她充当说客。”
陆琢摇头:“母后并没有让我充当说客的意思。”
季衔山沉沉闭上眼睛。
也是,太后哪里还需要让陆琢或者其他什么人来充当说客呢。
“光复燕云十六州”这个消息,比一切劝说都要有用。
他在太和殿里养了五六年的病,这五六年里,他们母子再未见过一面,他无法接触朝臣,但外界的消息,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呈送至他案前。
无论他想不想看,无论他关不关心,太后确实出来没有断过这些消息。
百官进劝,请太后称帝,太后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奏折摔在地上,说:“此负祖宗事。”
随后不久,大燕主动发起北伐,势如破竹,大败穆军,先夺三关,再下西京,最后是围困燕京。
上一篇:打掉孩子后这将军夫人谁爱当谁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