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室 第5章

作者:佛衣归林 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破镜重圆 天之骄子 古代言情

  嬷嬷气喘匀了,说:“据他说,前一个月左右,康伯收集了许多女子画像,还托相熟的人去找合适的妙龄女子,特别说了要长相好的。而且近日康伯出门的次数越来越多,王齐也过去找了康伯几次,您看…”

  话落,嬷嬷不作声,默默的盯着梁氏看,梁氏垂眸深思,想了片刻后抬头,搭在桌面的手慢慢收拢。脸上的表情除了严肃,倒是没瞧出其他的。

  须臾,梁氏试图从刚得的消息中分析:“康伯去找寻妙龄女子,他帮谁找?他在绿柳山庄当差,绿柳山庄是珩儿私产,自然是帮珩儿办事。一个男人找女子,还能为什么?”

  为的是男女之间的那事。

  梁氏被自己的结论吓了一跳,与嬷嬷无声对视一眼后,更加确定这个想法。霍珩背着家里在外面找女人了。

  嬷嬷忽然很忐忑,瞅不准梁氏的想法,于是眼神飘忽两下,说:“会不会是因为差事?”

  霍珩是大理寺卿,每日在大理寺忙着,要说为了特别的案子找女子也有可能。但这个猜测随即被梁氏否认,“不会。”

  要真有这种案子,他不会亲自办,定是交给底下的人去办。

  别的不敢说,对于霍珩这方面,梁氏还是相信他的。可眼下的事,怎么说?

  “公子洁身自好,院里连个通房都没有,如今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也情有可原。”

  嬷嬷就怕梁氏一生气,跑去凌云阁找霍珩理论,别为了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闹得母子生分,不值当。

  可惜,嬷嬷想错了,再看梁氏一眼,却见她倏地笑了,笑了好几声,不知怎的笑成这样,拍着大腿说:“我就说手腕的划痕哪来的,原来真是女人挠的。”

  汴京的达官贵人,在外头养外室的不少,不是家里不同意,就是外室出生不好不让进门,要么就是图个新鲜,等新鲜劲过去了,人也就扔一边了。

  霍珩是哪种?

  梁氏想了半天,大致猜到霍珩的想法,亲事不顺,纳妾又不合规矩,只好先养个外室了。照康伯挑女子的时间来看,霍珩应该与那女子生米煮成熟饭了。

  梁氏捏着帕子笑,接着又叹息一声,心里想:既然养了就算了,不值得为这点事伤母子情分,再说,说不准新鲜劲过去了,霍珩自己也分了。

  只是有一点,别像旁人似的,闹出人命。也不能被旁人知晓,有损定国公府的颜面。

  嬷嬷瞅着梁氏一会皱眉,一会又笑的,实在搞不懂她的想法,是追究?还是睁只眼闭着眼,装作不知此事?

  嬷嬷紧张半刻,迟疑道:“您看这事如何处理?”

  梁氏摆摆手,爽朗道:“罢了,过几日我找他谈谈,提醒他两句。”

  解决一桩心头事,梁氏的心情瞬间轻松不少,甚至好得很,完全不见愁容。立马吩咐下人重新送了壶热茶来。

  -

  霍珩最近忙着,许久不曾与父母同桌用饭,今日得空就过去。梁氏两天前就派人过来请,说是看他清瘦了,要亲自下厨给他补补。

  这话霍珩自是不信,无事不登三宝殿,梁氏就是如此。

  席间,梁氏几次看着霍珩,欲言又止,奈何霍远山没个眼力见,逮着霍珩一个劲说下棋,还说饭后陪他来两盘,这不,一吃完,父子两就去了书房。

  梁氏在房内等了半响,也不见两人出来,只好借着送茶的借口过去一趟。进门正好看见霍远山表情激动的同霍珩说什么,听话茬是想悔棋。

  梁氏暗暗白了眼,不用说了,看这情况,她压根没开口的机会。梁氏无奈回房睡觉,门合上,霍珩便侧头瞥了眼,母亲有话要说,他看出来了。

  就是不知要说何事?

  过了两天,霍珩终于知道,那日母亲要说什么了。

  那日他在衙门,便见王安急匆匆来报,说老太太晕倒了。

  霍珩手中的公文垂落,绕过书案就往外走,“怎么晕倒了?可是病情加重?大夫怎么说?”

  王安支支吾吾,急的满头大汗,但眼下看见霍珩,忽然紧张的说不出话来。事情的起因该怎么说呢?总不能直接说,是因为公子你吧。

  思忖半刻,王安瞅了他好几眼,那眼神,霍珩察觉到了。

  男人步子微顿,转身看他:“有什么话就说,别藏着掖着。”

  霍珩看人总是压着眉骨,狭长的眸子锐利,冷肃威严,给人无形的压迫感。兴许是在大理寺待久了,就算站那不说话,也令人心哆嗦下。

  王安吞咽下,既然公子让他说,那他就不客气,直说了。

  “老太太好像知道外院的事了。”说完周遭的空气霎时冷了几分,王安后背开始出冷汗,不要命的继续说。

  “我来时还听到了一件事,就是先前老太太是装病,不过今日晕倒,是真病了。”王安顿了顿,又说:“被您气的。”

  就是因为老太太年纪大,又病了,公子三思熟虑后,才决定养个外室,生个孩子。现在可好,不过一个月,家里就知道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霍珩脸色难看到极点,整个人阴恻恻的,浑身散着凉意。王安下意识后退一步,不敢大喘气。

  静默半响,霍珩问了句:“谁说的?”

  “不知。”

  霍珩匆匆往外走,走了几步想起件事来。扭头对王安说:“今晚不去外院,让康伯把东西送去。”

  本来决定今晚出门,现如今老太太病倒,霍珩也没了心情,但准备好的东西,还是照旧送去。

  王安诶了声,转头就去办。

  -

  这边,林秀秀正在小房里看自己酿的酒,正想尝尝,就被春桃拉出去,说她出了一身汗,要好好洗洗。免得公子来了,来不及洗漱。

  林秀秀一身香甜的味,闻言指指外头,说:“现在天没黑,公子不会来的。”

  春桃滔滔不绝的张唇,说了没两句,外边传来说话声,两人细听,是康伯来了。

第6章

  006“你要找就找,藏着做什么?”……

  林秀秀住的院子小,外头说话里面就听得见,听见康伯的声音,林秀秀原本要出去,结果被春桃拦住,说她现在大小是个主子,要端着些。

  林秀秀不以为意,在里面和春桃说了两句,等她出去,康伯已经走了。

  孙妈妈手上拿着个红色匣子,回头看她。

  “公子今晚有事,不过来了。”

  距离上次公子过来,已经过去十来天了。那会林秀秀还在想,不会是忘记她这号人了吧。今早康伯过来传话,说公子要过来,林秀秀面上情绪没什么起伏,心里却在想,原来没忘她。

  可是现在康伯又说,公子有事,今晚不过来。

  林秀秀听着,轻轻的嗯了声,她没问原因,反正不是她该问的。孙妈妈瞅着她,见她并无怒意,心下放松些许,她就怕秀秀不知轻重的恼了,现在看来,林秀秀比她想象的稳重些,这是好事。

  孙妈妈走过来,笑嘻嘻的把匣子给她,“康伯带来的,说是公子送你的。”

  匣子倒是精致,就是不知里面是什么。

  “挺重的。”

  孙妈妈递过来时说了句,林秀秀好奇的看了孙妈妈一眼,匣子放在手中,确实挺重的。她抬头,瞅见良好好奇的眼神,于是当着两人的面打开。

  下一刻,三人不约而同的双眼一亮,被里边的东西闪了眼,相当震惊。匣子里是金银首饰,玉镯还有金簪,装满了匣子,很值钱。

  春桃一个小姑娘,没见过这么多值钱的首饰,当即惊呼出声:“哇,公子出手好大方,对你真好。”

  孙妈妈反应过来也浅笑,是啊,别的不说,在银钱方面,公子没得说。

  “这么多。”

  林秀秀震惊过来,想着就是收下,花钱的地方多,现在就是多攒钱,既然公子送她,她收着就是了,她可不是个矫情的人。

  纤细的手指在里边拨弄两下,挑了个成色极好的玉镯子,然后给孙妈妈。孙妈妈一脸震惊,看看镯子,又看看她,似乎在确定是不是真的。

  孙妈妈半响没接,是觉得镯子太贵重,而且是公子给的,不敢轻易收下。林秀秀见状,大致猜到她的想法,于是笑道:“您是长辈,又辛苦照顾我,我想孝敬您,您就收着吧,要是不收,可就拿我当外人了。”

  她知道孙妈妈家里条件,一家子的担子,就靠她在外赚钱养家。眼下她们三人住一个院子,就是自己人,她不会亏待自己人,再说,孙妈妈人确实好。

  她拽起孙妈妈的手腕,直接把玉镯给她戴上,“真好看,跟您很配。”

  春桃在旁边瞅着,眼睛闪着光,连连附和,“好看,适合妈妈你。”

  林秀秀热情,一副不收下就罢休的模样,孙妈妈终于笑了,点头说好:“好,那就收下了,多谢娘子。”

  说完看她们一眼,有眼色的走开,去厨房做晚饭。

  匣子里的首饰多,林秀秀在里面挑,边说:“我记得你喜欢兰花,诶,这个衬你。”

  金兰花簪,小巧精致,正适合春桃这样的小姑娘。林秀秀帮她戴上,“好看。”

  春桃高兴的合不拢嘴,抬头摸了摸发梢,面带羞涩,“娘子,簪子真送我了。”

  “当然,多好看啊。”

  春桃抿抿唇,喜出望外,“谢谢娘子。”

  林秀秀把匣子合上,随后去房里放好,春桃跟着进去,看她的动作,说:“娘子,你不为自己添点东西。”

  匣子藏好,林秀秀满意的拍拍手,雪白的小脸洋溢着甜笑,脸蛋微红。

  “添,我准备再买十个酒坛子。”

  之前在酒肆干活,她常看老板娘酿酒,学了点皮毛,就爱上酿果酒了。林秀秀想着,等她学会了,日后开个酒肆也不错,至少能养活自己。

  春桃听了她的话,则是叹气,颇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她咬着牙提醒:“你该买点上好的胭脂水粉,多做几身漂亮衣裳。”

  “前个不是刚做两身衣服,我又不常出门,够穿了。至于胭脂水粉,上回买的还没用完,再说吧。”

  春桃气死了,“那你买那么多酒坛子干嘛,房里放不下了。”

  “放得下,我刚才数了,刚好能放十个,对了,之前酿的果酒快好了,到时候我们一起尝尝。你喜欢什么味的?刚才在里边香不香?我感觉味道不会差。”

  说起感兴趣的事,林秀秀就停不下来,春桃也习惯了。方才还在谈胭脂水粉,这会林秀秀全忘了,尽说自己酿的酒。还说要拿去卖钱,春桃听了直笑,敷衍的点点头。

  怕她一直说下去,春桃赶忙问:“娘子,你渴了吧。喝点水。”

  “不渴。”

  她微微仰头,脖颈纤细白嫩,特别好看,“今日太晚了,咱们明天去买。我顺便去找个老乡,让他带点东西回去。”

  “行,那咱们明天去。”

  晚上三个人坐在一起用饭,其乐融融,听着笑声,倒真像一家人一样。

  -

  次日一早,林秀秀和春桃出门,孙妈妈留在院子看家,出门前不忘叮嘱她们,让她们早点回去吃午饭。

  她站在门边,风垂着粉色的裙摆,笑得格外明媚。

  “我们去长风楼吃饭,孙妈妈,我们给你带肘子吧。”

  孙妈妈想了想,点头,“行,中午不生火了。”

上一篇:折明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