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插柳成荫
俞有地郑重其事的看着妻子,看她笑盈盈的说话,眉目舒展。
“前两天那么忙,晚上喊着腰痛的是谁,你忘了吗?”
“忙有忙的好。”李二娘小声说,“俞荷点点的孩子,你就放心她明天自己一个人去码头摆摊?她拿的可不是土产,是一个就上百文的文玩。要是遇见——”
“遇见坏人,她比你跑得快!”
吓唬谁呢!
李二娘气的掐了俞有地一指甲,疼的他连忙护着腰,怒道:“行了。自己玩儿去吧!自己找俞荷商量去吧!”
李二娘抱着枕头来找俞荷,俞荷一头挤在阿娘怀里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好话,还以为爹娘吵架了。
“俞荷,你说我去卖胡辣汤怎么样?”
“不怎么样!”
李二娘轻声问道:“为什么?”
“因为二哥卖早饭,你要卖吃食可以卖午饭。”俞荷灵机一动,有了。
“阿娘,你可以卖快——饭菜。就是大锅炒几个菜搭配着米饭卖。比如红烧鱼块,红烧豆腐,配一个炒青菜或者炒辣椒,搭配一碗杂粮米饭,一份卖四五文钱,再送一个蛋花汤。每天只准备50份,卖完就收摊。”
阿娘在厨房炒菜,三叔可以在外面卖,不行,村里人会说闲话。
“阿娘,你明天问问这钱三婶赚不赚,你们俩可以合伙。要她不愿意,我给你再找个帮手。”若有三婶在,三叔这个免费劳力,妥了。
第二天早上等大家都出门了,俞荷回去睡了个回笼觉,起来擦把脸,梳好头发,一个人去码头。
她的货已经提前到码头。
码头正中大路边,有好多家卖小吃饭团的人,有的是俞家村人,有的是这附近村里的人,俞荷一路走到自家小吃店门口,路上都有人。
现在早一班的雇工吃过饭去干活,闲人才出来吃饭买烧鸡烤鸭。
“二哥,这都收摊了吗?”也太快了,这才早上巳时左右。
“我们的烧鸡也卖完了,要不是等你,我们早都回家去。”
俞有钱给俞荷看自己两个空空的背篓。
“那你们先回,我的生意要下午才开张呢!”俞荷去看自己的小背篓,包袱绳还是她绑的原样。
“快,呸呸呸!”俞有钱拉着俞荷说。
“人家都要卖快点早回家,就你自己说要晚开张!今天的鸡,有你大姑父帮忙送,我陪你摆摊,看看情况。”
行吧!
俞荷让俞有钱抱了三个小板凳,她背着小背篓前面带路。
码头正中间的大路边捡了一个好位置,俞荷把小板凳一放,掏出背篓里的小包袱放上去,又拿了一个小板凳自己坐下,才开始解包袱。
三个最好的小玉米摆最里面,大个儿的二十个摆最外面,个小点颜色鲜偏暗红,或者纯白有光泽的十个,摆在第二行。
手里还握着一个压箱底不卖的高货。
俞荷请俞有钱坐下,给他讲卖货的经验。
“你看,这第一排,80文起步,预示着买主认识番麦这个文玩,一对比第二排卖300文就觉得还挺值,这三个800文不贵,我手里这个一两银子也不能卖。货比货得扔,都是一个道理。”
俞荷笑着说完,就等货主了。
“你这都哪里学的?不是,你这不像是学的,好像天生自带的!”俞有钱就纳闷呢,俞荷咋这么聪明呢!
“天赋异禀,加上家传的生意头脑!”俞荷得意的笑。自然是买种的时候就打听好的。
“谁?”俞有钱笑出声,大哥和大嫂可都是老实巴交的人。
“阿奶。”
笑呀,怎么不笑了?
“你说得对。”
俞有钱还能说他娘不聪明吗?当然不能。他还得承认俞荷天赋异禀得了家传。
中午大批的船工,船上打工的短工雇工一起涌向白水镇吃午饭,这边摊位上剩下的饭也被一扫而空。
俞荷觉得自己开不开张,也就是这一会儿的功夫。
这时,大客船上下来一个带着六名家丁,几个属下的中年男人,这人大概三十多岁,国字脸,八字胡,生的一双鹰眼浓眉,穿一身藏青锦袍,脚蹬一双皂靴。
“大爷,看看番麦,盛京来的番麦,小人今年新种出来的好东西!”看着人走近,俞荷脆生生对着他开始叫卖。
俞有钱掩耳盗铃捂住脸。
“小丫头,这确实是你种的?你叫什么名字?”聂远达好久没听过这么天真的声音。
“是我和阿爹县里买的种子,家里人一起种的。”俞荷不好意思的搓着手。
看他手落在大个儿上了,赶忙说道:“先生,这大的八十文一个,中间这排300文,最里面这三个一个800文,要是你还看不上,我手里这个你给一两五百文卖给你了!”
“好一个能察善辩的小儿。”聂远达扭头对属下笑着说。
又看了眼她旁边的成年人,两个人眉眼只带了一成像,料定不是亲爹,多余的话就不说了。
“把手里的拿来我看看。”聂远达伸手。
俞荷一脸忍痛割爱把手里的递给他,还给他解释说:“大伯,你看这八个玉米粒像是石榴籽一样团结,又是玉色,象征着品格高洁的人到哪里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好!”聂远达攥紧手里的文玩玉米,吩咐身边的聂二给钱。
咦???
这就卖出去了!
还多给了一两!别以为她年纪小不认识钱。
俞荷一脸震惊,不敢置信!
“一两五百文是玉米的价钱,另外一两是给你的赏钱!”聂远达觉得小孩表情好玩,解释道。
“谢谢伯伯!”俞荷忙乐呵呵抬手作揖。
看着小娃娃像模像样的作揖,聂远达冷眼带上了点温度,笑道:“不用谢!”
拿着小玉米回到船上,聂远达想起这个一口气换了四个称呼,堪称机敏的孩童,再吃饭,就觉得今天的饭菜,挺香。
他不知
道,在原地目送他们上船的叔侄,马上收摊快跑。
两个人一路跑回家,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缓气,俞有钱才发出声音。
“天哪,吓都吓死了!你居然还真卖出去?也太厉害了吧!”不去考状元都是朝廷的损失。
“侥幸侥幸。对方是个官,一身威严煞气,看清楚的时候已经晚了。”
俞荷扶着石桌抬起头,这二两半银子赚的当真不容易,小心肝儿都要吓出来。
“不容易啊!”俞有钱觉得这钱一辈子他都赚不到,又好奇的问,“他是个什么官?”
“管刑狱的官。”
“我就说,当他看我的时候,瘆的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俞有钱一屁股坐在地上,上次达州城算是没逛全,都没见过当官的什么样。
“你们两个回来了?吃饭没有啊,锅里给你们留了米饭,做的辣椒酱炒豆腐,很香。”
马三面背着一背篓辣椒回来,就看到两个人一头汗,像是做贼去了似的。
“没吃。”
“生意开张出了一单,我们就赶紧回来了。”俞有钱又嘚瑟起来。
“得了一两?还是八百文啊!”马三面看他的样子就知道赚到钱。
“卖出去一两五百文,加上贵人赏的一两,一共二两五白文。”
“这个番麦还是玉米的,比黄金都贵了!”马三面连忙放下背篓来看。
确实只卖出去了一个小的最好看的那个。
“明年专门留一亩地种番麦。”马三面一拍手,当下就决定。
俞荷喝水休息的时候,李二娘和赵娟一起来和俞荷说,她们要合伙卖午饭,显然家里已经同意。
“闷一大锅高粱糙米杂粮洋芋块红薯大米饭,炒一个红烧鱼块算荤菜,一个红烧豆腐,一个炒辣椒青菜,做一个汤当搭头,三天换一个菜单,想来吃的人很多。
最开始的两天,可能要去下面摆摊,熟悉了就会到店里来吃!”
第68章
说干就干,李二娘泡黄豆,准备明天早上做豆腐,俞荷连忙给拦住。
“阿娘,明天早上让二叔给你带回来,或者我们拿菜去小吃店到午饭时间再现炒,不着急。”
李二娘兴奋的摘洗好辣椒,准备青菜,帮忙腌好鸡鸭,又去准备佐料和油盐,辣椒酱和酱油必须得带上,花椒也不能少。
俞荷睡了午觉,爬起来背着背篓去掰玉米,今天卖玉米得银子,旁边有人看见,明天摆摊,肯定好卖。
“俞荷,你说掰大掰小?我和你二叔给你帮忙。”马三面和俞有粮跟着一起拿着镰刀来了。
“阿奶,掰两背篓穗,回去了再挑。”
那还不简单,马三面在前面掰玉米穗,俞有粮跟着砍倒玉米杆,不一会儿就够两背篓了。
“哎呀,这行种的太稀,个儿大。有我巴掌大的呢。”马三面很是可惜的说。
“阿奶,大个儿才好,这是粮食,可以人吃,也可以喂鸡喂牛。”俞荷笑着说。
三个人背了两大一小三背篓进正屋,马三面特意点了油灯,放在背篓旁边的小桌子上,俞荷进来,看书做功课的成文三个跟着过来看。
大人们洗了脚,也来正屋,都很好奇,什么东西一个要卖一两多!
“俞荷,你来挑,好的放簸箕里,次一点的放背篓,自家留的放大笸箩里明天好晒。”马三面俞老头拿着装玉米的工具最后进来。
俞老头坐下帮俞荷撕玉米皮,俞有粮马三面也一起帮忙撕。
俞荷手里接一个一个玉米就扔进大笸箩里,只有特别中等个她自己巴掌大才放进背篓,一背篓挑完簸箕里就没几个。
“像这种紧实只有三排的玉米,颜色又好看,暗红色,天然蓝色,或者玉色,彩色的都能卖500文一个,达州城卖的话能卖上800文一个。大个儿的50文左右,也有人会喜欢大个儿颜色好看的。像这个彩玉米能卖80文。”
上一篇:一别两宽,将军自重,妾身想独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