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81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俞有花硬着头皮说:“孩子大胆,都是我大哥给惯坏了,又是她祖母最爱的孩子……”她没想过孩子存了这么多的钱!

  一个绒花卖五两,本钱得有四两多吧,十二乘以四足足四十八两。

  俞荷一脸茫然的对镇长太太解释道:“镇长太太,这是我们全家的生意。不是我一个人的,您刚刚,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误会,都是误会!”谁家大人舍得这么多的钱让小孩子乱花!

  烧鸡绒花全部卖完,俞有钱带着一家人赶忙回家,别说什么龙舟比赛了,五月五都不一定再来摆摊。

  “慌什么?我俞荷能干,全村都知道,再说,一锤子的买卖,她还能打上门,咋的!”

  马三面搂着苦脸的俞荷,小心翼翼的安慰,“改明儿跟阿奶好好学凫水,这个夏天,你就别想出门了。”

  “阿奶害怕你被人追着打——哈哈哈……”一群心机深沉的老娘们,折一个孩子手里。

第90章

  知县官眷的面子,可真大啊!

  她们哪里是喜

  欢绒花,她们是喜欢和知县小姐一样的绒花。

  这就是官威。

  还是小心为上。

  听老太太笑了一众人才松了口气,还是娘(阿奶)厉害。

  “都散了吧,今天这利润都归俞荷,俞荷,阿奶帮你数钱,多余的一分都不要分出去!”马三面笑着说。

  阿奶威武!

  俞荷赶忙说:“绒花得六十两,成本一个一两,绒花发箍30支,一支400文得12两,绒球卡子188卖了50对……”

  “一共八十一两,对吧!”

  俞荷默默点头。

  马三面什么话都没说,看着俞荷把工钱分给大家。

  “是。”

  俞荷知道,这绒花生意是真做到头了,她家要很久很久才会出现绒花,连木簪都不能做,除非……连累哥哥们挣不到钱。

  “俞荷不伤心,只要你高兴我们就高兴,钱不钱的不重要!”成义赶紧安慰。

  “只要我们俞荷高兴!”妹妹也是为了大家多卖点钱,俞梅今天受了惊一想就想哭。

  “哥为了这做绒花,功课都落下了,我得好好补补,不做还正好呢。”成城小心的拿手帕给妹妹擦眼泪。

  可别哭啊!

  听着孙子们相亲的话,马三面一旁偷着乐,男孩还是要有男孩的样子,读书就认真读书一心不能二用。

  这事过了,没人找上门,虚惊一场。

  五月初五,全县人都来白水镇码头观看龙舟比赛,码头上上下下都是人。

  俞记小吃店门口一站往俞家村方向河道都是各家的渔船,岸边都是看热闹的乡邻。

  俞有钱豁出去做了600只烧鸡,一只卖100文,李二娘唐大丫赵娟三个人合作的包子米皮中午都卖光,俞记狠狠的赚了一笔钱。

  俞荷没去凑热闹,“伤心”的跟着阿爷二叔下地除草。

  “二妹,你说的好看的绒花呢?”李玉跟着阿爹来看珍珍最近津津乐道的卖绒花小姑娘。

  “她今天没来,她家人说,她的绒花都是安城订的货,上次就卖断货了。”

  李珍也就是当天买绒花知县家二女儿。

  没有新的发箍,那她的就是独一无二,李珍珍惜的拿下头上的绒球发箍,炫耀道:“阿姐,只有我的是淡紫色和大红色的绒球,中间还是大朵的玉芙蓉,其他人的都是橘色紫色绒球,中间也是小小的梅花。

  你看,这发箍里面夹棉,外面还用缎面缠了,我戴上像不像花仙?”

  “像。这个发箍做工一般,胜在新颖。正红你戴上确实好看,但它是棉花做的,没有绒花贵。”

  成本也就几十文。

  卖绒花的小姑娘胆大的很,眼光也好,听父亲说是秀才的女儿,才引起她的注意。

  像这样家里有点家底体面的人家,很重视身份,不会让子弟出来行商。

  商人狡诈,倒买倒卖获利巨大,为今上潜邸时所不喜,为盛京达官贵胄所恶。

  现在就算是破落贵族,要纳巨富之家的女儿做妾,也要再三利弊权衡,即便联姻也为人所不齿。

  “走,回去了。你的三篇大字还没练呢,别影响了小弟读书。”

  李玉忧心忡忡,她今年十四岁,十二岁时与兰家旁支订亲,再过两年就要成婚,可现下父亲得罪人,贬官至此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盛京,那兰家,又是什么打算!

  “阿姐,买两只烧鸡,给小弟带一只回去!”李珍说着,忙跑到俞记小吃店,买了两只烧鸡提着。

  俞家

  不做绒花,家里空气都清新了,孙子们认真练字背书,马三面心情一好,就每天要带着俞荷下水游一个时辰。

  六月中旬,俞荷学会了凫水,马三面就带着她往白水江上下游,渐渐的才放心了些。

  “你会水的事,不要告诉任何人。”马三面看着晒成小黑娃,长了一截个子的小孙女,再三叮嘱。

  “阿奶。我记住了。”俞荷搂住阿奶的脖子,吧唧一口亲她脸上。

  马三面躲闪不及,皱起了眉,不自然的抬手摸小小孩儿的头发,看着孩子水滴滴圆溜溜的葡萄眼才笑。

  “我俞荷最聪明,阿奶相信你。”人很奇怪,这个小东西很招人喜欢。

  “嗯嗯。”俞荷小鸡啄米点头,窝在阿奶怀里呼呼大睡。

  马三面就这样一手抱娃一手划船,慢慢的往回走。

  这让她突然想起年轻时候也这样走,这样带几个孩子。

  “俞荷,走,跟我去赵村上面崖底下磨面去!”俞有钱架好牛车,见俞荷大门进来,笑说。

  “磨点你种的麦面,给你过生日包饺子。”

  “三叔,真的假的?”她生日是六月二十八,还有十几天呢!

  “昨天你不是见你三婶和你娘淘粮食了吗?就是你地里种的麦啊。”

  “走走走!一起一起去!”俞荷小跑着屋里帮忙搬粮食,俞有钱哪里敢让她搬,赶忙抢了一大口袋,二十斤荞麦也不让她拿。

  “俞荷,取簸箕,筛子,笸箩和几个面袋子,到时候你帮忙筛面。”

  马三面是磨面的老手,一边吩咐,一边进屋去换衣裳,俞老头扛着船最后回来。

  婆孙两个去划船,他就在村头树荫下钓鱼纳凉,专门等着扛船。

  屋里歇晌午的李二娘赵娟也一起去。

  俞老头放下船,留下看家,等再凉快一点,他就去地里摘红辣椒。俞荷今年做了剁辣椒和辣椒酱两种,霉豆是早就做的,等辣椒晾干水分就可以做辣椒酱。

  老三有钱的手做烧鸡时常沾油腥,老二俞有粮就帮忙做辣椒酱和剁辣椒。

  今年清明节做的几缸酱油,放在后院里晒,每天早晚翻两遍,都是他和老二有粮一起干。家里还有十几亩地要种,感觉哪哪都缺人。

  牛车慢悠悠往赵村走,俞荷带着草帽走不了一步路,晃着一双腿坐在牛车右边,看她地里绿油油的稻谷。

  五亩地都种的水稻,八月能收两千多斤,一斤七八文也有十几两,刨除短工钱也有十两左右,等秋收结束,应该会有人往出卖地吧。

  离她小地主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噢耶!

  “还别说,俞荷的这个绒花,确实要比市面上的精致,孩子有巧思。”段氏又去镇上蒲家买了几朵绒花,看过来,看过去,戴上都没有俞荷这朵牡丹出彩。

  “俞家,自从二十二那次,再没出过一朵。”林清笑着说,“你猜为啥?”

  “借了县太爷的势,害怕了?”

  “也许吧!”

  “你这个人,什么话都说一半让人猜!”段氏选来选去还是戴上牡丹绒花。

  “俞荷年岁太小,听说俞秀才还有个大女儿,是俞荷的亲姐姐,不知道名声怎么样。”

  林清一阵沉默。

  段氏明白了他的意思,走了。

  目送妻子大摇大摆出门,林清端起茶杯,继续品茗。

  “阿奶,水好吵呀!”

  俞荷站在水磨坊外,看下面咯吱咯吱响的木头水车。

  磨坊主不在,磨面筛面都要自己来,最后一百斤粮食留下五斤面做酬金。

  俞荷抢在阿奶前面,哗啦推开磨坊的老木门,里面黑洞洞的,两扇大磨盘没有工作,要磨面的时候得自己安装。

  “五十斤面得磨一两个多时辰。快让开。”俞有钱提着粮食进来。

  四个人先搭好磨盘,在磨盘中央放粮食,咯吱咯吱磨盘开始转动,谷物在两个磨盘中间的凹槽里碾碎,慢慢的撒在地上。

  马三面带着两个儿媳妇包着头巾,用罗罗把面和麸皮分开,麸皮还要磨,头面最白但粗也得再往细磨。

  阿奶好有耐心,磨一点扫起一点,罗罗里过滤一遍,前后磨了有十几遍。

  看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俞荷早早地找了装粮食的口袋,在旁边的空地上躺着睡。

  李二娘时不时看看,这么吵,还真能睡着。

  “明天起,俞荷不去学水,地里的草也得好好的拔一下,稻谷开花一转眼就要秋收。”也不知道俞荷的生辰,老大父子俩回不回来。

  半夜三更才磨完面回来,几个人厨房随便吃了口饭,赶紧回去睡觉,明天还有明天的活。

  这段时间,县里到处都是今年龙舟赛的各种消息,俞记小吃店的烧鸡在县上也有了些许的好名声。

  说到俞记烧鸡,人们会说起卖绒花赚了大钱的小俞荷。

  俞有地和成文也知道自家孩子卖绒花出名了。

  “成文,我们二十五回

  家。“俞有地回到他们在县学附近租住的这间小屋,看儿子准备了晚饭在认真练字,顿觉归心似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