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插柳成荫
“你妹妹二十八的生辰,卖不了绒花,指不定自己怎么懊恼呢!”她要卖,阿娘也不许。
成文放下手里的笔,应好,虽然父亲言语轻松,但他们相处的没有父亲和俞荷亲近。
也是看了妹妹和父亲的相处,他才知道世间的父子也可以这样活泼,两个人可以故作嫌弃,也可以无话不说。
父亲一天不逗妹妹好像吃饭都不香。
这段时间一张严肃脸很吓人,每天都要检查他的功课,他看的背的书,出去见的人说的话,比先生都严肃认真。
吃饭的时候,俞有地问长子,准备给俞荷带什么生辰礼。
“阿爹呢?”
“我早就准备好的!”
看阿爹嘴角上扬,成文知道这礼物不是别的书,可能就是《大周律》。
吃过饭,俞有地带着成文看以前童生试的题,逐字逐句的分析考官的意图和考点,这习惯从四月来一直持续到现在。
成文觉得自己在帖经,墨义两项上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转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记忆。”俞有地看看沙漏,快子时了,放下书,催成文先睡。
他今天的书还没抄,得集中精力挤时间加个夜。
成文裹着被子靠墙睡,把外面多半的床留给阿爹,这样有时候半夜三更睡着起夜阿爹都能靠在他身上手搂着他。
真好。
成文睡梦中笑了。
一个时辰后,俞有地放下笔,过来给长子拉拉被子,这小子睡觉很不老实。
看儿子纯净的俊脸,俞有地一笑,赶明儿得再去看看岳母大人,道个别,四个孩子长相出众,岳父岳母功不可没。
第91章
俞有地打水洗脚才睡,俞有粮就已经起来磨米浆了。
跟着唐大丫,成武起床,李二娘做简单的早饭,吃了一行人早早去码头开店。
俞荷起得很早,旁边地里看她种的玉米,大概可以煮来卖了,扭了二十来个连皮的青玉米回来。
“阿奶,我们煮玉米去码头摆摊吧!”
“我的祖宗,你那个还早点吧!”马三面连忙厨房出来看。
半背篓的青玉米!
“不卖文玩了?”
“我种的个儿太大,卖不了,你看比阿奶你的手掌都大。”俞荷给马三面撕开一个玉米皮看,一排排整齐的玉米粒嫩的能掐出水,个儿很大,最起码比文玩玉米大五六倍。
“嫩玉米一个卖五文!”
这个价格落差,马三面一阵头晕,忙拍拍自己的脑袋,洗手,去换上街穿的衣服,锁上门,后院去给老伴儿说一声,跟着俞荷去码头。
一路上婆孙两个一句话都没说,俞荷也不敢惹她阿奶。
到了店里,大家都不说话,马三面放下背篓,大家看俞荷大锅里煮玉米,一刻钟后闻着锅里甘甜的玉米味,大概熟了!
心情都不好,尤其唐大丫,他们两口子今年好好伺候想着卖小玉米呢。
“走吧,我陪你去前面摆摊!”俞荷锅里刚刚把二十穗玉米捞出来,俞有钱就回来了。
“三叔,你端着盆,我沿街叫卖,先问问张掌柜李掌柜看要不要?”俞荷强忍住笑,严肃的说。
“好!”
“好吃的玉米,五文钱一穗,瞧一瞧,看一看啦!”俞荷才吆喝就碰到两个来买烧鸡的熟人。
“玉米?五文钱!我看看!”这多便宜?假的吧。
“鲜嫩多汁,甘甜可口!”俞荷给两个人撕开玉米青色的皮看,“很便宜的,一个五文,去年比这小的一个我卖800文。”
“我们知道。”
两个人互看一眼,“买两穗!”
“谢谢惠顾,过段时间还有,到时候来小吃店买。”俞荷乐呵呵收了钱,一人递给一个。
“好吃的玉米,五文一穗!”
“盛京来的番麦,好吃的熟玉米,热乎乎的,一穗五文。”
附近的人听到俞荷的声音,出来看人。
小丫头好久不见。
怪想的呢。
“俞荷,给我买两穗!”
“俞荷,我要一穗,先尝个味道!”
“俞荷,我们都知道你躲货郎,没想到你卖起熟玉米!”
小老鼠终于出洞。附近认识的人笑着打趣,最少也要一穗。
俞荷一路叫卖过来,还没走到大道上,二十穗玉米售罄。
“这100文,你卖的甘心吗?”俞有钱忍不住问,你就不怕意图今年卖高价小玉米的人,堵着你打吗?
“叔儿,我早就说过,这是粮食,不是文玩,我要让它发挥粮食最大的作用。
而我,机灵可爱的俞小荷,作为大周农民中的一员,支持朝廷政策,积极推广新品种农作物,争做优秀小地主。“谁能奈我何?
俞荷被自己的厚颜无耻差点逗笑。
俞有钱却信以为真。
俞荷说出自己的打算,“我今年就种了三行玉米,大概能收二百来穗,家里种的迟一些有多,等我十天卖完,店里刚好接着卖。”
俞有钱顺着俞荷的话,想着家里三四亩的玉米。
就算一穗五文,已经是粮食中的天价,心里也不得劲。
不到一刻钟,俞荷嘚嘚瑟瑟回来了,马三面转过头,不看她。
李二娘默默地接过俞有钱手里的盆,去用水洗干净。
俞荷见大家各忙各的不说话,午饭时间还没到,就去看杂货店了。
“俞荷说,她要卖十天玉米,咱家地里的也就长成了,可以接着卖!”
要不舒服大家一起难受,俞有钱破罐子破摔撂下话,去街上买新做的豆腐了。
“阿娘,你——”唐大丫想让马三面出面阻止俞荷明天继续卖熟玉米。
十天,玉米的高价肯定会被俞荷干下来。
“去年,我们家该赚的钱已经赚了,今年种的人多本身价格就会降,何况俞荷卖的是大个的,我觉得今年谁种的都没她种的大!”也不能说好,只能说大。
“这玉米甘甜,明年我也要种几穗。”李管事一边啃玉米,一边笑着和旁边的人说。
相互的交流一下,大家都觉着玉米好吃,来问俞荷明天还卖不卖?
“卖的,每天二十穗,每人限购一穗,今天买了的人,明天不能再买。”
俞荷放下手里的毛笔,笑盈盈的说:“叔伯们可以让家里的孩子来买,一人买一个尝尝鲜,玉米很好吃的,嫩的可以做排骨汤,晒干能磨面。”
“谢谢,我明天一定让他们来照顾你的生意!”李管事苦着脸,嘴硬道。
“不用谢,我们家过段时间会加量的!”
俞荷站起来介绍道:“几位叔伯,要不要看看小店的其他货品。棉花,花生,还有新的酱油和辣椒酱,辣椒酱就是我们做麻辣豆腐的秘方。”
“五花肉随便焯水,用辣椒酱蒜苗一炒就好吃!”俞荷舀出一勺铺在碟子里,红辣辣,油亮亮。
这物,看着平平无奇。
“多少钱一斤?”
“现在做活动,一两十文,能吃好几顿呢。”俞荷拿土碗称了二两,给大家看。
几个大人互看一眼,道:“给我买二两。”
“好呐,吃着好,下次再来!”俞荷收了五个人的钱,愉快的一人装二两。
“炒的时候先放油炒辣椒酱,再放肉和蒜苗,放洋芋片一起炒也好吃。酱油,要不要也买点?”
“我们先学会这道菜再说。”几个人端着土碗走了,不会儿打发家里人来还洗干净的土碗。
俞荷每天卖熟玉米,没两天家里人都接受了,俞有粮去玉米地先挑缨子快干的做记号,俞老头也在后山的土坡上看,大多数都挂了缨子,要几天才能掰。
李秉昆接到下面人的汇报,有人在码头卖五文钱的熟玉米。
李秉昆的妻子白屏也得了消息。
六月二十四,俞有地带着成文买了50
斤米面去看岳母,也是替妻子给娘家上熟。
“妹夫,这是你哥专门从乌金山猎户手里花重金买来的兔子和野鸡,还有半只獐子腿,等会上炭火你亲自炙肉,别有一番风味。”
张氏听到敲门声,笑着继续和白永兴说,旁边一家人都陪在下手位。
“你大哥好歹是亲戚,帮忙打杂你也放心不是!现在学里人多,一忙就乱,自己人用着顺手。”
哐,哐,哐。
该死的,到底是谁在敲门!
“妹夫,让你哥先陪你喝一杯。我去看看是哪个街坊又来借盐。”
张氏起身,把碟子里的肉往白永兴面前推了推,不放心,又给他舀了一碗鸡汤,转过头冷着脸往大门来。
“怎么是你!”张氏看到俞有地气不打一处来,他们到今天这个地步,都是俞家害的。
“岳母在家吗?我来上熟。”俞有地推开门,后面跟着两个张家粮食店的伙计扛着米和面。
张氏见了外人,连忙换上笑脸,道:“在呢,在呢,正好小妹夫今天也来上熟。”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掂量着。
张氏领着四个人进门,两个伙计按照俞有地的要求把米面放进正屋。
上一篇:一别两宽,将军自重,妾身想独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