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今天也宠妻如命 第72章

作者:寒花一梦 标签: 甜文 轻松 古代言情

  林苒接过,喂萧照喝下,宜雪便悄悄退了出去,留他们两个人。

  难得的安静令人心神松懈。

  不过守得萧照片刻,积攒的疲乏困倦似悉数涌上来,她不知不觉伏在锦被上昏昏沉沉睡去。

  萧照自一阵头疼里勉强睁开眼时,恍惚不知今夕何夕。

  入目处处熟悉,他意识混沌,迟钝之至,直到眼角余光注意到趴在床边的林苒,思绪方才逐渐变得清明。

  秋狩,遇刺,受伤……

  昏睡之前发生的事情终于得以回想起来。

  再看守在床榻旁边的林苒,反应过来她平安无恙,萧照刹那间心安。伴随着安心而来的,却是一连串疑问,他不知自己昏迷多久,不知朝堂内外发生什么事,不知今时今日诸般事宜进展如何。

  想要开口却嗓子发紧,未能发出半点儿声响。

  伤口的隐隐作疼慢慢感知清晰。

  明白自己身体情况不妙的萧照放弃挣扎。

  他躺在床榻上,静静盯着林苒深埋在锦被上的小脑袋。

  林苒后来是顶着萧照的目光醒来的。

  趴在床边睡多少不舒服,这一觉她睡得不长,醒来愈发觉得疲惫,但在觉察到萧照视线时,蓦地抬起头。

  四目相对,林苒愣怔。

  随即意识到太子已经醒了,她长吁一气,撑着床沿慢慢起身,去喊太医。

  萧照把林苒的所有反应看在眼里。直觉告诉他,太子妃这个反应多少不对劲——他没有看见她因他醒来而生的欣喜,她眉眼流露出来的是一点如释重负的情绪。

  这似乎不是一句不在意他能解释得了的。

  萧照眉心微蹙,张一张嘴仍未能发出半点儿声音,只得看着林苒出去了。

  候在偏殿的几名太医立刻赶来。

  诊脉过后,确认太子身上中毒之症消退许多,他们十分欢喜,一时连连祝贺太子与太子妃。

  林苒便知萧照会好起来的。

  太子苏醒对于朝堂内外同样是一颗定心丸,朝臣们会更加安分。

  她吩咐下去,将太子醒来的消息传到各处。

  同时传大臣前来东宫。

  不亲眼瞧见醒过来的太子殿下,总有人心里犯嘀咕,只消见上一见什么浮躁心思都会烟消云散。林苒安排完这些事情,让陈安照顾好萧照,自己便带着宜雪暂且先回承鸾殿去休息了。这一次,她睡得安稳,一觉睡了个昏天黑地。

  之后林苒的日子重新变得按部就班。

  多余之事不必操心,她每日照顾好太子用药吃饭即可。

  萧照最初醒来,精力不济,依然时时昏睡,见得大臣半个时辰便要休息。

  待一日较一日身体好转便能处理更多的事宜。

  他昏睡期间朝堂内外发生的事情,在他醒来后自然全部了解过。但大臣们最着急的是登基一事,若非顾念他身体受不住,恨不得他一醒来就将他架上龙椅。

  是以,萧照能够下地后,礼部立即着手准备登基大典。

  但他更在意林苒。

  自醒来起,从彼时林苒的反应以及之后林苒对他的态度看,他能越来越清晰与明显感觉到里面有事。他迟迟不问,一则拿不准林苒心思,二则下意识想要回避。

  按照当初他们大婚之前做下的约定,如今当得起一句“尘埃落定”。

  若林苒想离开,他没办法强留。

  萧照却不是不明白该来的总会来的。

  因而,在登基大典前一夜,当林苒主动提出有事要说,他知道自己不得不面对另一个残酷现实。

  灯火通明的殿内这会儿寂然无声,唯有夜风吹得窗外花木枝叶沙沙作响。

  萧照陪林苒坐在窗下,如同等待被审判一般等她开口。

  “殿下可还记得自己的承诺?”

  林苒比萧照预想中更为直接,把那封和离书摆出来,她严肃而认真,“太子殿下,我想归家。”

  萧照醒来之前,她心下有过许多想问他的话。

  后来,这些念头都散去了。

  无论如何她是要走的。

  想到会离开又觉得不必事事弄个一清二楚,只要太子放她离开即可。

  萧照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撇开这件事,而是低声与林苒说:“这些时日太子妃确实辛苦了,若有什么委屈,尽可说出来,莫憋在心里。”

  林苒摇摇头:“殿下不曾委屈我什么。”

  甚至以身挡箭护她性命,她要怎么去谈委屈?

  “多谢这些时日殿下的照顾。”

  “我只是想念家人,想再与他们团聚,望殿下成全。”

  萧照感觉到林苒的疏离与冷淡,明白此时的她不愿意同他说心里话。他昏睡期间所有的事已经一一了解,尤其是与林苒有关的事,但听徐明盛所言并无怪异之处,叫他无从

  探究她的真正心思。唯有一点可以确定,她是有不快的。

  “抱歉。”

  “是我对不住你。”

  萧照的话让林苒不由得问:“殿下为何说对不住我?”

  她抬起眼看他,耐心等待他的回答。

  当林苒问出这句话后,在他们对视的这个瞬间,萧照忽然觉得,关于他们之间的秘密林苒是知道一些什么的。他骤然沉默,犹疑中决定以诚相待。

  说出真相情况也不会更坏。

  但不说,事情可以变得比现在更糟糕。

  “桃源寺后山,第一次见面过后,我发现自己肩上莫名多出一片淤青。之后又一日,我在书房批阅奏折,手臂忽然一疼,硬生生多出一道鞭痕。那一日,沈世才于东梁河边欺男霸女,是你路见不平,被迫挨了一鞭子。但那时也未能十分确定,直到后来,母后设下赏花宴,你机缘巧合救下乐安,回去后病得一场,那几日我也病了。一次次看似巧合的事情串联在一起便不再是巧合。”萧照慢慢说着,停顿了下才声音低了点说,“意识到不对后,我动了心思将你迎娶为太子妃。”

  “我知道这于你而言并不公平。”

  “可,我还是这么做了,将你卷入这朝堂是非之中。”

  后来的事情无须解释。

  林苒嫁入东宫后,他们之间的所有事情,除去这一点真相,她清清楚楚。

  见她并不惊诧,萧照确认她早已知晓这件事。

  是何时晓得的?应不会太远……或许正是回定远侯府省亲期间。

  知道,那些时日却什么都没说。

  思及她委屈自己、强压心事,萧照说不出话。

  哪怕无意中知晓这个真相,当真听太子亲口说出来,感受大为不同。她不知道萧照会不会向她坦白,但问出那个问题的时候,她的确是在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

  易地而处,林苒同样没办法信誓旦旦自己绝不会选择隐瞒真相。

  她无意苛责太多。

  但当他们之间隔着这样一个秘密、这样一个真相的时候,许多事情不再纯粹,也不再简单。

  这才是她想要离开的真正原因。

  “多谢太子殿下坦诚相告。”林苒轻轻点了下头,“我知殿下正人君子,品行端正,迟迟未告知真相实属无奈之举。今日之后,此事揭过,谁也不再提。我心所愿,仍只归家一事,望殿下成全。”

  林苒语气温和而坚定。

  萧照听得很明白,她不愿留下,她不留恋这所有一切。

  “好。”

  良久沉默,萧照喉结上下滚动几下,艰难从嗓子里挤出这样一个字。

  未能说出口的话深埋于心。

  事到如今已不必再说,白白叫两个人都尴尬。

  “登基大典过后,你我和离的旨意会传出,从此你恢复自由身,只是林家小娘子。”萧照又说。

  林苒得他允诺,又点了下头:“谢谢。”

  萧照没有应。

  他偏头望向黑漆漆的窗外,无星无月的夜晚比往日更黯淡一些。

  天总归是会亮的。

  时辰到了,天会亮、太阳会照常升起,或许他们也是。

  ……

  延兴十九年。

  九月,宫变横生,帝后崩逝,太子登基,牵扯宫变者纷纷下狱听候审问。

  但令朝野内外震惊的是一封和离书。

  新帝继承大统,下的第一道旨意却是与潜邸时的太子妃和离,准太子妃归家,恢复女儿身。

  君无戏言。

  旨意既下再无更改的可能。

  大臣们纵然深感荒唐亦不愿轻易触新帝逆鳞。何况,如此一来,后位空悬……定远侯府为平定叛乱本便立下大功,再得后位撑腰,往后必将愈发不可小觑。于是几乎所有人诡异地默许了这道和离旨意。

  最不能接受的人当属王溪月了。

  一场秋狩之行过后,于她而言可谓一夕之间天翻地覆,如今林苒也要走,她如何接受得了?

  王溪月寻过来,见林苒正在命宫人收拾一应物什,顿时哭成个泪人。林苒拉着她的手宽慰:“好啦,马上要出嫁的人,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离罢了,我也不会消失不见,往后我们照常可以见面的呀。你来寻我,或者我寻你,不见面也可以写信,若你不愿意找我,那便另当别论。”

  “你说得轻巧!”

  林苒轻飘飘的态度让王溪月又气又恼,一张嘴便哇哇大哭,“当真能有这么简单便好了。”

上一篇:厂花之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