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金盏 第345章

作者:玖拾陆 标签: HE 女强 爽文 古代言情

  他熟悉年轻时的太师夫人,也熟悉她眼睛不好后的样子,一如他很熟悉金胜霖。

  “我看着他出生,又看着他长大。”

  “他成亲时,我没有吃上喜酒,我那时候外放做官,赶不回京中。”

  “再后来,我丁忧回了这里,之后就再未出仕。”

  “你父亲在中州的那两年,我们时常论事,我也是那时候见到了你。”

  “我这乡下地方不比首府,消息传到我这儿时,我赶过去只得了一个伏法的结果。”

  “是我收殓了他们夫妻。”

  “我向管事打听过你的下落,但他态度很差,说死了就死了,去哪里了不知道,还有人嘴臭说指不定被谁拖走配阴婚去了。”

  “地方官员哪有这种胆子啊,我一听就听出来了,你八成是逃过一劫了。”

  “我就不再问了,只盼着你能好好活下去。”

  “去年,翻案的消息传到这里,我就想着,你不知道去了哪儿,又会不会回来,还是让我等着了。”

  辛跃说得很慢,几次哽咽,不住抹着眼睛。

  “看到你平安长大了,我真高兴、真高兴啊!”

  “当时啊,家里东西都被抄了,值钱的被分了,不值钱的扔得乱七八糟。”

  “我收回来一些,今儿物归原主。”

  辛跃搬出来了一只大箱笼,看着陈旧,但擦拭得干干净净。

  他颤抖着手把锁开了。

  阿薇的手,也没有比辛跃稳到哪儿去。

  平日里翻锅颠勺、手劲极大,这会儿却很难控制住。

  她小心翼翼地,把其中用软布包裹好的东西一样样取出来,再打开。

  一面铜镜、一块砚台、几本旧书……

  确实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却是她和父母之间最后的丝线了。

  尤其是那几本书上,有父亲随手写的字,还有一些鬼画符。

  那稚嫩的画作,一看就知道出于她的手。

  指尖轻轻拂过成年旧墨,阿薇眼睛一瞬不瞬,喃喃道:“我都不记得了……”

  不记得何时画下的,也不记得如何画下的。

  辛跃一拍脑袋,急忙从箱笼里又拿出来一只木匣子,打开来,其中用布包着、并排摆着几个手掌大小的玩意儿。

  “这些的,阿薇记得这些吗?”

  里头包着的是一只只的磨喝乐。

  阿薇不由转头看向一旁的沈临毓。

  去年,沈临毓送过她一只从中州买回来的磨喝乐。

  小小的偶人,手里拿着莲花,与其他地方的都不同。

  因着那只磨喝乐,阿薇想起了一些旧日记忆。

  金家阿薇有整整一箱笼的磨喝乐,一个都舍不得放手,尤爱祖父亲手做的那一只,一并带来了中州,又在中州买了好些新的。

  呼吸紧了紧,阿薇伸出手,捧起了其中一只手拿糖葫芦的磨喝乐。

  “我记得这只,”阿薇鼻子很酸,视线都模糊了,“这是祖父给我做的。”

  辛跃老泪纵横,连连点头:“是这只、是这只。”

  他也是认得的。

  金胜霖到中州,辛跃去首府看他,头一次见到了老师在信上夸了又夸、万般舍不得的小阿薇。

  小阿薇有些怕生,但听他提起金太师,一下子就待他亲切起来。

  给他介绍自己一箱笼的磨喝乐,尤其是金太师做的那只。

  “祖父做的,捏了好多好多天。”

  “我知道他做坏了好些,他藏起来了,不给我。”

  “这个做得好,他可得意了!”

  “我也得意!我最喜欢这个!”

  那年的初雪里,辛跃安葬了金胜霖夫妇,又想办法去寻金家物什。

  小阿薇的磨喝乐不值钱,但受小孩子喜欢,早就被捡到的孩子们分了。

  辛跃追着去讨,被人说“连小孩子的东西都要抢”,最后厚着脸皮、花钱买,尤其是金太师做的这一只,他问了好几个孩子、才得知下落……

  现如今,看着长大的阿薇捧着它,当年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阿薇捧着磨喝乐。

  陶偶耐存,十年光阴,变化不大。

  她摩挲着磨喝乐的脑袋,深吸了一口气,问辛跃道:“我们何时去祭拜我的父母?”

第246章 一路往那斑斓的秋色中去(全文完)

  金胜霖夫妇就葬在县城北边的一小山丘上。

  辛跃引着他们过去。

  十年的老坟了,碑上的字也不如新建时鲜艳,但看得出维护得很好。

  辛跃蹲下身去,嘀嘀咕咕道:“师弟、师弟妹,阿薇长大了,来看你们了,往后清明中元,要换人给你们烧纸喽。”

  然后,坟前这小块地方,就全让给了阿薇。

  阿薇打开了食盒。

  从辛跃口中,她听了不少父母在中州的事情,又询问了他们口味。

  她甚至知道自己小时候最爱吃的是糯米饭,添了火腿、蚕豆、笋丁,焖足火候,只是糯米不好消化,小孩子只能吃一点儿。

  她吃不尽兴,少不得瘪嘴生气,要嬷嬷们又哄又逗才好。

  现如今,食盒里装着的都是父母爱吃的。

  阿薇一一摆出来,又点了香。

  线香袅袅,她静静跪了会儿,把心中翻滚的情绪都压了回去,才轻声细语说话。

  “爹爹、娘亲。”

  “我回来了,这些年,嬷嬷把我照顾得很好。”

  “我和陆家姨母一块,做了好多事,也把金家的冤屈都洗去了。”

  “我这次来是想接你们回京,和祖父祖母、伯父姑母他们都埋在一处,我挑了个好日子,三天之后咱们就启程。”

  “这十年当真发生了好多事,我之后慢慢和你们讲,不让这么多人空等着。”

  “今儿就介绍介绍。”

  “那个三十出头的是定西侯世子,陆家姨母的胞弟,你们以前在京里应该见过他。”

  “最小的那个是陆舅舅的独子,叫陆致。”

  “还有一人……”

  阿薇说着,抬眸看向沈临毓。

  四目相对,沈临毓会意,忙上前来,恭谨在坟前跪下。

  “这就是我们离京那年元月,送我鲤鱼花灯的那个人。”

  “就是最后挂在我窗边的那盏,他和他父亲亲手做的,有缘分吧?”

  “我和他定亲了。”

  “我以后想要花灯,都会有人做来给我,你们放心吧。”

  沈临毓笑了起来。

  不是谁的儿子,不是什么郡王、居什么官位,而是,送花灯的人。

  此时此刻,他无比庆幸,幼时曾跟着大哥去过太师府,让他认识阿薇,与她之前有云片糕、花灯这样的联系,可以让阿薇在向早早离世的父母介绍他时,能够“言之有物”。

  因为,他们也曾见过那盏花灯。

  他对于他们而言,因着花灯,也能添几分亲切之感吧。

  “是,”沈临毓珍重道,“岳父岳母,请放心吧。”

  春日的山风暖洋洋的,漫山遍野,花繁叶茂。

  这一片的杜鹃开得格外好,阿薇将一朵满开的红杜鹃放在坟前,笑盈盈道:“三天后,我来接你们,我们说好啦。”

  京城。

  陆念坐在院子里出神。

  前两日请了花匠来看过,说是移植的金桂恢复得很好,到了秋天一定香飘四方。

  陆念很期待。

  阿薇去中州后,陆念的生活变得愈发简单了。

  上午在善堂看孩子们锻炼、认字,大孩子照看小孩子,叽叽喳喳、热热闹闹。

  孩子们性格虽各有不同,但都很喜欢陆念,一声声“夫人夫人”地唤她。

  小囡隔三差五过来。

  带着她的小狗崽,与陆念说狗崽又学了什么本事,说想吃姐姐做的点心。

  陆念也很想。

上一篇:嫁表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