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张小纸片
“让你不舒服了?”
“也没有,我就是觉得他有点……”
静安说不上来,周陶宜直接抢白,“别你觉得了,你就是忘不了他,baby,不要给自己的留恋找借口,这人长得很好看吧?身材很好吧?床上也很有情趣吧?”
虽然这不是重点,但静安无法否认。
她其实是觉得沈西淮有点孤独。无论是当时还是往后的新闻里,甚至往前追溯到高中时期的舞台上,他不管是笑或是面无表情,总给她一种冷清的感受,就像此刻手里的银杏叶。
既然已经打算删除他的联系方式,她也该放下对他的那些心思。
她深吸一口气,弯腰快速挑拣着叶子,最后把满满一袋子放到副驾驶座位上。
隔天一大早去公司,看了会儿行业资讯,Paige竟破天荒提前到公司,又递来一瓶香蕉牛奶。
“Joanne,我好激动,这次不仅要去聚点参加竞标,还能跟你一块儿工作,你知道这代表什么吗?代表我可以偷会儿懒,把时间花去摸鱼跟看帅哥!”
说完没走,眼巴巴看着她:“Honey,再给我来一个你的果冻,那个花香好好闻,提神醒脑。”
静安无奈摊手:“吃完了,下次做了再带来给你。”
Paige捏她的脸,“我可真喜欢你!”
静安继续看新闻,隔会儿 Paige工位上忽然传来一声尖叫。
她望过去,Paige一脸兴奋:“几天没看娱乐新闻,苏津皖竟然签去幽默了?天啊,是不是以后就有合作的机会了?”
Paige先前给幽默旗下的签约艺人拍过一支宣传大片,据说那边重视到大Boss亲自上阵,直接跟Paige对接。
“她们Boss特别酷,一句废话没有,过程她不care,只看结果,也非常舍得花钱。”
静安也看过明月影业的新闻,对关雨濛的行事风格略有印象。
“她能签下苏津皖,果然慧眼识珠,这么有眼光,下回肯定也还会找我们合作。”
静安很喜欢Paige的自信,刚要回应她,她话锋一转:“不过在找我们之前,她可能需要先找一支专业的公关团队。”
她又走过来,把手机上的照片递到静安面前:“人红是非多,苏津皖的桃色新闻满天飞,别人找公关团队是要把新闻热度降下去,幽默就应该把这个新闻炒起来,沈西淮诶,男才女貌,门当户对,这一对简直绝了。”
她又摇着头,“怎么这些人年纪轻轻不是英年早婚,就是谈了恋爱?高中就在一起,然后分手,那现在肯定是要复合,不然谁分手了还半夜一起出门吃饭?算我上回看错了,还以为沈西淮单身,他身上那股禁欲气息欺骗了我,现在再看照片,生活很滋润呀!”
静安没说话。照片她几天前已经看过,沈西淮撑着的那把大伞一大半都遮在旁边他妹妹的头顶,他自己肩膀湿了一大片,却仍笑着,显然心情很不错。
作为新闻学院毕业的学生,静安向来对娱乐新闻的内容持疑,但同样的信息重复出现,就算她不信,也快要习以为常。
她没有多想,收回思绪开始专心工作。
下午先去4S店取车,对方表示这车确实有些老,用不了多久该退休了。静安原本不常开车上下班,偶尔地铁,偶尔步行,并不依赖于车子,但考虑到回家要用,她确实得找时间换辆车。
取好车,她赶去粮仓口盯现场,因为是最后一天,要补一些夜景,剧组一直到八点多才收工。
等忙完,静安拿了水杯到旁边喝水。
刚喝两口,身后有人喊她。
“Joanne。”
她回过头去,宋小路正逆着灯光从远处走来。
和注重穿着的沈西淮不同,宋小路穿衣似乎很随意,一件看不出牌子的T恤,已经是第二回见。她猜测他有好几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他人也更加随和,穿军色工装裤和马丁靴,好像随时准备进园子打理葡萄藤。
静安喊他:“宋先生。”
宋小路颇为不满,像先前那样坚持:“还是喊我小路吧。”
又笑着说:“其实你这英文名我喊得也不太习惯。”
静安也笑,“那你直接喊我名字吧,小路。”
宋小路的笑声很有感染力,会让人跟着心情好起来。
“现在已经拍完了,应该有时间一起吃饭吧,陶静安?”
静安有些为难,她还得回去加会儿班,但听见他极其自然地直呼她姓名,又忍不住笑了出来。
“就一两个钟头,碍事?”
静安没有忸怩,抬脚往外走,“你习惯吃什么口味?”
“都成。”他随口报出几家已经去过的饭店,又问:“有推荐的么?”
静安打算带他去小时候常去的老餐馆,距离不远不近,她还是把车开了出来,宋小路上车前瞅了好几眼,等坐上车说:“你这车我看着眼熟,很早的款了吧?”
“嗯,好多年了,今天刚修好,”她开玩笑,“希望不要出问题。”
然而一语成谶,车子开到半路忽然熄了火,怎么也点不着。她有些尴尬,宋小路却开玩笑:“完了,我这瘟神才坐上来,刚修好的车又坏了。”
静安被他逗笑,及时打了电话,等车子被拖走,她才继续给宋小路带路。
不过百来米,到门口一看招牌,宋小路脸上一惊:“这店竟然还开着?我还以为整个淮清已经绝迹了。”
这家餐馆在淮清属于老字号,近些年逐渐没落,在别处已经看不见。
“嗯,上回问过里面的师傅,就这一家了。”
宋小路想了想问:“介意我喊个朋友一起么?他以前特喜欢吃这家的桃仁丝瓜。”
静安很愿意成人之美,见宋小路拿出手机打电话,她微微侧身,给他留出通电话的空间。
她望向街对面的水果店,打算吃完饭顺道进去买点橙子,这时又听旁边的人冲电话那头开口,喊的是“二哥”。
静安一怔,稍稍回了下头。
是沈西淮。
上回一起吃饭,出门时她听见宋小路嘻嘻哈哈喊旁边的人,用的就是这个称呼。
她没有往下听,心跳却不受控地渐渐加速。不多会儿,身后的人挂了电话,冲她说:“得,给我挂了,说是不来。”
她略微一顿,“那进去吧。”
进门后靠窗坐下,宋小路让静安点菜,她迅速要了一份汽锅鸡和香菇肉饼,再要一份桃仁丝瓜和翡翠羹。
单子刚递出去,电话又响了。
她见宋小路接起,那边问了句什么,他笑着报出一个地址,“怎么又想来了?我刚听见桐桐儿子的声音,走得开么……行行行,不废话,你赶紧地来,我再让人添俩菜。”
电话一挂,又冲静安解释:“这人可真成,没见他这么快变过主意,我再添副碗筷?”
她点了点头。
宋小路又要她推荐菜系,然后起身去柜台添了道红槽肉丁和炸瓜枣。
静安觉得渴,柠檬水已经喝完,她给自己倒了一大杯茉莉花茶,仰头喝下去。
第17章
菜一道道上来,沈西淮还没到,大概是被堵在了路上。
宋小路提了一嘴,解释说待会儿要来的朋友是上回一起吃过饭的沈西淮,又率先拿起筷子,说不必等他。
他早饿了,就着一桌子菜吃完一碗米饭,抬眼见对面的人正斯文地喝汤,想起以前有个埋头大快朵颐的人,也是这么坐在他对面,脸就差埋进碗里,别人说什么也听不见。
静安喝得有些心不在焉,等放下勺子,察觉到对面的人也走了神,开口打破沉默,“菜不合胃口?”
宋小路晃过神来,“没,想起一个朋友。”他笑了下说:“是不是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总找上你?”
静安没说话。
宋小路直言:“以前有个朋友,她现在在伯克利读书。”
静安立时明白过来,他两句话里的“朋友”是指同一个人。
“加州是不是挺好?你们一个个都往那边跑,不是读书就是工作。”
她想了想说:“有好有坏。”
“也是,到哪儿都有烦恼,那边压力应该很大?”
“因人而异吧,不过住房是普遍问题。先前就有朋友开玩笑,说加州很需要远舟去那边替大家盖房子,但前提是楼层不限高。”
宋小路又笑起来,“听说了,那边严守限高。还说有个候鸟保护区,压根不怎么发展,规划上就出了大问题。可谁让人家是科技中心呢,该去的去,该留的也照样留。”
“很多人觉得那边适合工作,不适合生活,所以回来的也不少。”
宋小路仍笑着,“她不会的。”
静安莫名从他脸上看出点落寞来,却不知该说什么,很快又听他问:“伯克利去斯坦福是不是挺方便?”
她愣了下,说:“嗯,不是很远。”
“经常去么?”
她笑了笑,“没去过几回。”
她想起第一次去斯坦福。那时刚去加州,程烟接二连三地组织聚会,除去首次的同学会,静安第二回参加已经是期中后。斯坦福之行她不想错过,但因为当天有课,赶到校门口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后一个到的。程烟她们在低声说笑,没有注意到她走近,是中间最高也是和她最不熟的沈西淮第一时间发现了她。
到达斯坦福后,一行人一起去吃食堂。周末限定的自制煎蛋卷很受欢迎,静安排在队伍最后,等选好馅料后要去做,发现沈西淮并没有走,大概是想加快速度,他直接要走她手里的盘子,她便一边看着他熟练地制作煎蛋卷,一边听他淡淡解释,因为很多人喜欢吃,所以煎蛋卷的机器看着有点脏。等做好煎蛋卷,回座位时他又顺手给她打了一个香草冰激凌。
虽然是去参观,但大家都带上了学习电脑。沈西淮带她们去学校的图书馆,有女同学在经管学院就读,向他抱怨R语言难用,他直接在纸上拉了一张表,列出所有用来分析数据的编程语言和软件,再针对她的使用习惯进行分析。静安在旁边偷听,发现自己可能更适合学Matlab,其实她Python学得也不好,所以又偷偷在纸上记下沈西淮提过的那几个学习网站。
在其他人埋头写作业时,她意识到只有自己是纯粹来参观的,正准备去找本书来看,沈西淮忽然在斜对面朝她招手,她跟过去,于是两人就坐在那条红皮沙发上无声地拼了一个小时的玩具模型,拼完之后再一起将桌面整理干净。
静安不太记得那时的心情,只记得她看了一个小时的模型,也不可避免地将沈西淮的手看了一个小时。后来去附近的T4喝奶茶,那双手又替她开了奶茶店的门。他替每个人都点了饮料,自己却不喝,静安习惯走在最后,那次却始终在等沈西淮跟上来,他的嘴唇看上去并不干燥,她还是去隔壁超市给他买了一瓶水。
静安逼自己回神,刚要端碗继续喝汤,对面宋小路忽然说了句“来了”,她心猛地一提,跟着看向门口。
不久前新闻里曝出来的雨夜图里,沈西淮还是顺毛,在此之前也始终保持着清爽的发型。然而眼前的人把那头短发剃了,看上去愈发具有冷感,搭配一身浅色的修身常服,进门便引得四周的人频频回头。
宋小路忽地想起什么,冲静安解释:“放心,不会有人拍我们。”说完笑着看向来人,“可算来了……怎么忽然剪寸头了?”
一张小方桌子,正好坐得下三人。
沈西淮拉开过道边的凳子落座,“下午带binbin去剪毛,顺道去了趟理发店。”
说着略侧了下头,看向静安的方向。
宋小路及时作介绍,“这位沈西淮,上回咱们见过。”
静安对上沈西淮的视线。
“这位陶静安,这次宣传片的制片人,特别专业。你俩一个伯克利,一个斯坦福,说不定以前在加州大街上还碰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