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延年
张大娘忙又劝了两句,她是怕这母女两个给曲灵添麻烦,不过,刘琳一定要去,曲灵也答应了,就只好如此了。
等送走那母女三人,张大娘跟张大爷感慨,“到底是血脉相通的亲生母女。我还记得早些年曲灵提起亲生父母的时候,是一点都不想搭理的样子,现在看着,不也亲得很嘛。”
张九钢刚刚领着刘琳去打了电话,电话里头说了什么,他没有偷听,不过,最后,刘琳出来的时候脸上是带着笑的,显然,目的是达到了。
也好,他们总算能为曲灵做件好事。
第42章
利益交换跟着曲灵回到家里的刘琳和唐……
跟着曲灵回到家里的刘琳和唐卫红,打量着这间院子,赞叹着说:“你这小院子真挺不错的。”
曲灵说:“其实,这院子也不算是我的,绝大部分钱是我奶奶和我二叔出的,把他们的家底都快掏空了,我又从均州矿支取了好几个月的工资,才买得起。”
对曲灵的说法,刘琳没有任何怀疑,这么四致的小院子,一看就便宜不了,曲灵一个才毕业不多久的孤女,哪儿有钱啊。
“你奶奶和你二叔对你挺好的?”
曲灵点头,说:“挺好的,比对亲生的还好,我二叔家的二堂哥跟我同岁,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家务农,本来有个买工作的机会,可惜钱都给我买房子了,就错过了。”
刘琳听得心里头极为不是滋味,想了想,从黑色皮包中掏出个黑色牛皮钱包来,里面装着一沓子大团结,她从中数出二十张,递给曲灵,说:“这次我过来,带的钱不多,这二百给你,你留着用。”
曲灵吓了一跳,连忙推辞,说:“我一个月32块钱的工资,够花的,哪能用你的钱?我不要!”
刘琳坚持要给,说:“你就收下吧,你收下这钱,我心里头能舒服些。”
又推辞一番,刘琳态度坚决,曲灵说:“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刘琳接着说:“这次我过来,除了看看你,还有一个事儿。”她将唐卫红推到曲灵身边去,说,“为了她的事儿。家里的孩子一个都没下乡,不是参军就是参加工作,要是她再不下乡,对你爸的名声不好,所以,就想着让她来乡下待上一两年。”
听到这里,曲灵已经猜到刘琳想干什么了。
“你妹妹从小身体不好,又是最小的孩子,我看见她,就想到了你,未免养得娇惯了些,长这么大,也没干什么活,让她自己下乡,我跟……她爸爸都不放心。我听说,这边的民风淳朴,生活也富裕,粮食产量高,不会挨饿,又有你在,就想着,让她来这里下乡,你也能就近照顾。”
刘琳说着说着,也觉得不好意思起来,还没给这个送出去的女儿带来什么,反而要她来照顾这个小女儿了。
唐卫红在一边噘着嘴,对于下乡,她是一百个不乐意,可就像她妈说的那样,她是不得不下,不过,爸妈都跟她承诺过了,过个一年半载的,一定想方设法让她回去。
这两年,下乡知青回城比例比以前多多了,当兵啊,招工啊,都可以回去,这对爸妈来说,不算什么难事,只需要忍一忍就过去了。看到曲灵家里的这个环境,要是能住在这里,这一两年也不是不能忍受。
曲灵点点头,大包大揽地说:“没问题,我一定好好照顾她。对了,下乡的地方选好了吗?”
刘琳摇摇头,而后迟疑着说,“你有没有觉得还不错的地方。”
曲灵想了想,笑着说:“其实,我奶家所在的村子就很不错。”
刘琳立刻感兴趣起来,她从张九钢夫妻还有曲灵口中多次听说曲奶奶一家人的事情,知道这是淳朴、善良的一家人,要是将小女儿托付给他们,应该是靠谱的。
“那边叫曲家村,村里头绝大多数人家都姓曲,都是沾亲带故的,因着我爸爸的关系,我奶奶一家在村里头挺有威望的。”曲灵便给刘琳和唐卫红详细介绍了下曲家村的情况。
刘琳越听越觉满意,虽然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过分,但为了小女儿,还是说了,“要是让卫红去曲家村,能不能让他们多照顾照顾你妹妹?干活啊,吃饭啊,住宿啊这方面。”
曲灵脸上露出为难之色,舔了舔嘴唇,说道:“要是我请我奶奶,还有二叔二婶帮忙,他们肯定会答应的,只是,我心里头觉得过意不去。他们这些年对我特别好,比对亲孙子孙女还好,还掏空了家底帮我买这套房子,我要是把亲妹妹也弄过去,让他们照顾,这对他们也太不公平了,那个,刘阿姨,你理解我的意思吧?”
被曲灵拒绝,刘琳却更想让唐卫红去曲家村了。曲灵的奶奶和二叔一定是憨厚、仁义的好人,不然,也不会再曲灵养父去世之后,还对曲灵这么好,还倾全家之力,给她买房子,这样的人家,值得托付。
刘琳点头,说:“我理解,你顾虑得对。放心,这事儿要是成了,我不会亏待他们的,他们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力所能及的,我也会帮。”
曲灵心中又是一喜,而后疑惑起来,难道这真是血缘的力量吗?要不然怎么从见面开始,刘琳的每句话都问在裉节上,就像是相声里面的捧哏似的,接了下茬,就能让自己把想说的话接着说下去。
曲灵考虑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说:“要说家里如今最难的事儿,恐怕就是二堂哥曲树钢的工作问题了。原本有机会买个工作的,可惜家里的钱都被我买房子用了,后来,又想让他去当兵,不过,当兵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
刘琳立时一喜,说:“这个我可以帮忙!”这对她来说,简直易如反掌。“这样吧,夏季征兵马上就要开始了,为了表示诚意,我明天上午就去打电话!”
曲灵点点头,心下里头感叹着,对自己,对曲家来说,千难万难的事儿,人家一个电话就能搞成。
但她也只是感叹了一下而已,心下里非常高兴。这下大堂哥有了正式工作,小堂妹曲聪今年高中毕业,马上就能进入到均州矿工作,
而二堂哥也能去当兵了,在部队当两年义务兵,如果能提干最好,就是不能提干,退伍回家,也极大概率能安置工作。
真好,兄弟姐妹几个都有了着落,曲家越来越好,她也能踏实去上大学了,有了刘琳给的这两百块钱,她大学期间,生活也能过得宽裕很多。
而解决了最重要事情的刘琳,心头一松,只觉得这一趟的行程也太顺利了,要是知道曲灵这么好相处,她早就来了。
当初,刚刚接到张九钢信的时候,她是很想过来看看的,可迟疑之后,磨蹭着磨蹭着,顾虑的问题也就越多。
首先,就是这孩子会不会怨恨自己,毕竟把她从大城市好家庭送到了均州这样的小地方,虽然曲建军当时的条件也还好,可是对比自家,那绝对是比不上的。
这孩子虽然是自己亲生的,但有了怨恨的亲生孩子,相认之后,是好是歹还真是说不好,况且,他们收到信的时候,曲建军早已去世好几年,这孩子也自己过了好长时间,想必是早已经适应一个人的生活。
其次,这孩子已经给了曲家,虽说曲建军走了,但曲家还有人,他们要是来认孩子,说出来,也不叫了事儿。
种种顾虑,让刘琳选择了遗忘,就当没这回事儿,要不是唐卫红这次必须得下乡,刘琳会继续选择遗忘。
却没想到,曲灵是个这么好的孩子,他们之前所有的顾虑通通不存在。曲灵对他们一点怨恨都没有,很理解他们的选择,也没有提出想要跟他们回家的意思,也没有相认的意思。
这对刘琳来说,其实是最好的。她现在的生活很好,几个子女也很好,并不想多出一个孩子,节外生枝。
那200块钱,她给得心甘情愿,曲灵收了这些钱,她心中对这孩子的愧疚感就少了许多。
至于曲家那孩子当兵的事儿,对她来说太过于轻而易举,本来,她也没打算白让曲家人照顾女儿,他们有所求,反而更合适。
将来曲家那孩子到了部队,升迁、提干还不是老唐一句话的事儿?那孩子的前程捏在自己手里,量他们也不敢对女儿不好。
抱着这样美好的算计,刘琳进入了梦乡。
隔天吃了早饭,刘琳便带着曲灵和唐卫红去了市里的武装部,在那里借了电话,又打给了唐建江。具体说了什么,曲灵不知道,反正刘琳说曲树钢的事情妥了。
之后又将曲灵和唐卫红介绍给武装部的部长,介绍曲灵是老战友的孩子,让多多关照。
从武装部回来,曲灵将刘琳和唐卫红留在家里,自己先回曲家村。不可能贸然就带着这对母女去曲家村,怎么也得事先通知,做好家里人的工作才行,为此,刘琳又专门去了趟商店,买了些麦乳精、点心、烟酒、罐头之类的,让曲灵带回去。
曲灵没有拒绝,带了这些东西回了曲家村。
家里人,除了曲奶奶和曲聪外,都到山上忙乎去了,农村人,除了冬天外,其他三季都不识闲,虽说地里头不用经常去打理,但这个时节满山遍野都是野菜,采蘑菇、摘木耳,还有各种中草药,采回来晒干,卖给收购站,就是一笔不小的钱。
曲奶奶年纪大了,家里头又有壮劳力,好几年前就不用上山了,留在家里做做饭,洗洗涮涮什么的。至于曲聪,已经参加并通过了均州矿的招工考试,再过一周,就可以去均州矿入职,正式成为有工作的人了,家里人怕她整天跑山,会晒得更黑了,让她在家里捂捂,体体面面去均州矿当干部。
不过,两人也没闲着,一个忙着洗一家人的衣服,一个弄了许多菜干在晾晒。
看见曲灵回来,都惊讶不已,曲奶奶专门看了眼挂在墙上的日历,迎上来问,“不是星期天啊,怎么今天回来了?”
曲灵将自行车停好,说:“有点事儿。”
曲奶奶两人忙帮她卸东西,一边卸,曲奶奶一边数落她,“怎么买这老些东西?又贵又不耐吃,花那钱干啥!”
曲灵忙说:“不是我买的,别人买的。”
曲奶奶两人更加惊讶,这些个东西,没有二十块钱可买不下来,带着疑惑,两人跟着曲灵一块坐到院中硕大的杏树底下乘凉。
曲灵一边喝着加了白糖的凉开水,一边讲了刘琳母女忽然过来的事情。
曲灵讲的时候,曲奶奶数次想开口,但都忍住了,等曲灵说完了,她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好一会儿才说:“你这孩子!”
倒是曲聪忍不住了,“姐,你不会是为了让二哥能去当兵,才认的他们吧?”
曲灵笑着点了下她的额头,说:“就你聪明。”,而后说:“也不光是为了二哥,也是为了我自己,他们有权有势的,说不定能借上光,凭啥不借啊?再说,也不算认,我管她叫姨,而且,我瞧着她那意思,也不想让我管她叫妈,这样挺好的。”
反正,她心里头打的主意就是有便宜就占,但凡让她付出点啥,那她必须就要得到更多!
父亲刚刚去世时,如果这对夫妻过来相认,她肯定毫不犹豫就让他们有多远滚多远,可如今的她,只会计算着,如果跟他们搞好关系,能为自己带来多少好处。她跟那对夫妻之间,没有感情,只有利益。
自己认识的人中,没有比这对夫妻更加位高权重的了,如今,自己在这小小的均州市,干点什么事情就千难万难,将来去上大学了,到了更大的地方,遇到的事情只多不少,如果能利用上那对夫妻的关系,她未来的路会平坦许多,她又不傻,才不会把这样的人脉拒之门外。
曲奶奶心里头不是滋味,跟曲聪一样,她从没有怀疑曲灵会抛下他们,投入到亲生父母的怀抱,这些年来,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感情比曲铁军在的时候更好了,真真正正成为了一家人。
曲灵都想得这般周全了,曲奶奶自然没有意见,等曲铁民等回来,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知道了曲灵的打算,高兴有之,担心有之。
曲树钢一个上过初中的大小伙子,自然不甘心在地里头刨食,在农村囚一辈子。可农村人走出去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当兵,一个是招工。
当兵报名了,没被选上,招工也没什么途径,本来他已经死心了,哥哥、妹妹都出去,留他一个人在家,将来给奶奶、爹妈养老,也是天经地义,却没想到,曲灵突然说,能去当兵了,自然犹如撞了大运一般,高兴得晕头转向。
他也没有大志向,要是能提个干,转业回到均州后有个正式工作就行了。
曲铁民和梁春妮一边高兴,一边担心,怕唐卫红来了,伺候不好。
她是曲灵的亲妹妹,又让曲树钢当了兵,还说每个月都交生活费,自家肯定要费心费力照顾的,可就怕一个城里的娇小姐,过不惯这城里的苦日子。
曲灵:“那姑娘脾气看起来还可以,虽然人娇气了一些,但还是挺有礼貌的,不像是个难相处的人。我寻思着,到时候跟支书说说,让她在村里当个不用上工的闲职,反正她也不差那几个公分。对了,那位刘琳同志要是给钱,你们推辞下就收下,千万别不好意思。”曲灵特意叮嘱道。
梁春妮忙说:“这咋行啊,她帮了咱家这么大忙,哪能再收钱?乡下里住宿、吃饭,也花不了几个钱。”
曲灵:“二婶,你就听我的吧,这钱,咱拿得天经地义,谁家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大不了,多买些肉,多改善改善生活。”
梁春妮忙看向曲奶奶。
曲奶奶:“听灵儿的吧。”
晚上,曲灵和曲奶奶一个屋睡觉。曲奶奶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
曲灵轻轻开口,“奶,你想什么呢?”
好一会儿,曲奶奶才说:“就想着,你太不容易了!有时候我想着,你要是没来我们家就好了,城里的大官家庭,多享福啊,来我们家了,小小年纪,就得自己顶立门户,吃了这多苦,我后悔,当初就应该让你爸把你送回去。”
曲灵靠了过去,扒拉着曲奶奶的胳膊,迫使她翻过来,正对自己,轻声问,“奶,你不想要我了?”
曲奶奶忙说:“哪会儿不要你,奶就是想着,本来你能过得更好,是跟那个唐卫红一样的娇小姐。”
曲灵:“奶,我不稀罕当唐卫红。我爸在的时候,我比她还像娇小姐,我一点都不羡慕她。就是现在,说我跟刘琳是亲生母女,可我看见她时,一点都感觉不到亲切,就跟路边上随便见到的人一样。奶,我只把你们当成亲人,庆幸我被送到咱们家来。”
曲奶奶:“你这孩子!”她叹口气,张开粗糙大手,搂过曲灵,低低地说:“都怪你爸,他咋就忍心抛下你就去了,要是你爸在就好了。”
曲灵鼻子一酸,等那股子酸意过去,才说,“我爸在上面看着呢,我这几年虽然有些坎坷,但到底都走过来了,估计我爸爸那边也给使力了。”
这话让有些低沉的气氛松快了些。曲灵说得没错,这些年来,坎坎坷坷的,曲灵凭着她自己,还真是办成了不少大事儿,不光给她自己,也给这个家庭都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
曲灵在不知不觉间,替代了曲铁军的位置,承担起了照顾整个家庭的责任。
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呢。这世界上,再没有比曲灵更重情义的孩子了!
曲奶奶在心中感慨之际,又听见曲灵说:“奶,你记得跟二叔、二婶他们说,我买房子的钱是你们给凑的,别在刘琳面前说露馅了。”
曲奶奶想了下,想明白了曲灵这么说的意思,是要说明曲家人对曲灵的好,作为亲生母亲,但凡还有些人性,就会对曲家人心怀感激,就会更好地照顾曲家人。
曲奶奶不知道的是,除了这一点之外,她还在和刘琳哭穷,那二百块钱就是这么来的。这是她未在曲家人面前展现的一面。
下午,曲铁民借了队上的牛车,跟着曲灵一起,来到均州市。
刘琳和唐卫红被接到曲家村,看着里里外外打扫一遍的曲家,觉得这里的条件虽然比城里差了一些,但胜干净整洁,房子也是青砖大瓦房,院子中有个硕大的粮食穴子,旁边还放这了个自制的大木头架子,上面分层摆放着装着木耳、蘑菇、蔬菜等干货,显而易见,这是个很富裕的家庭。
刘琳对这边的条件很满意,又见曲家人都热情相迎,尽量把最好的东西捧到他们面前,淳朴、单纯,好相处,这一家人在村中也非常有地位,跟生产队书记、村干部等都是本家人,办点什么事儿都很方便,就更满意了,干脆就不让唐卫红跟着自己跑了,说是自己回去,把唐卫红下乡手续全部都办好,再给邮寄过来。
临走时,刘琳留了一百块钱给曲奶奶,说是唐卫红一年的生活费,让好好照顾这孩子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