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璋传 第205章

作者:惊鸦 标签: 红楼梦 豪门世家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BG同人

  而贾琏他既要听弟弟的耳提面命,又要操心顺天府差事往上爬,因此压根儿就没和二姐见过面。

  这段在国丧期间的孽缘,也就这样凭空消散了。

  倒是那张华家里找了过来,拿着婚书,张罗着要娶二姐。

  尤氏只得恩威并施,拿银子买了一张退婚文约回来。

  张家虽有不满,可他们家早年因为官司败落了家产,眼下正是衣食不周、等米下锅的时候。

  尤氏又说,他们张家要么拿走一百两银子,要么就娶没有半点嫁妆的二姐回家。

  到底怎么选,只能看他们家到底想要什么了。

  张家一方面渴慕钱财,一方面畏惧宁府势焰,见尤氏态度冷漠,他们也担心自家最后鸡飞蛋打,只好写下退婚文约,放了二姐自由,拿了尤氏给的银子家去了。

第174章 胡氏闲谈性格互补,始谈兼祧母女情深

  却说贾珍的丧事了了, 宁府大门紧闭,结庐守丧,做了好一副规矩模样。

  胡氏素来喜欢热闹, 但是为了名声,也不能出去参加宴会凑热闹了。

  不过她不难过, 出门有出门的热闹法儿, 不出门有不出门的热闹法儿。

  她和尤氏这个婆婆没有共同语言, 但她可以去西府串门啊!

  西府的几位婶婶都对她脾气,尤其是三婶婶,人长得漂亮, 有才华, 还香香的。

  她要是男的, 她也喜欢这样的老婆。

  所以这一天,过来串门的胡氏来到鹤鸣苑后, 就不打算去别的地方了。

  她一边儿喝着黛玉命人端给她喝的冰镇木樨清露, 一边儿和黛玉说家常话。

  说着说着, 胡氏就说到了尤家人身上。

  “三婶年纪小,不晓得我们家那二姨、三姨的来历。她们不是我们太太的亲妹妹,原是尤家老安人带去我们太太娘家的。”

  “老安人头一位夫君把二姨许给了皇粮庄头张家,两家定亲的法子也迂腐,孩儿还没出生呢, 两家就指腹为婚了。这做法殊为不智,简直就是在拿孩子的婚姻赌博。我若是老安人, 断然不会同意这样荒唐的事情的。”

  “后来老安人嫁到尤家,张家又遭了官司败落了。十数年来两家音信不通, 老安人心里早就琢磨过退婚的事儿,只是找不到张家人的身影。”

  “如今张家找上头来, 要娶二姨为妻。我们太太不愿,只好拿了一百两银子,请那张家人写了一张退婚的条儿,这件事儿才算了结了。”

  胡氏摇着纨扇,笑吟吟地道:“我们太太那边儿的人总夸耀我们二姨、三姨生得好,依我看,她们哪里比得上婶婶一零儿呢?”

  黛玉亲昵地拍了一下胡氏的手,笑着为她找补道:“你这是吃了我的清露,嘴巴才这么甜吧?平常你可是个炮仗脾气,今儿怎么还会说奉承话儿了?”

  然后又对胡氏玩笑道:“蓉儿媳妇,你再这么说话,我就找你婆婆告你的刁状了。”

  胡氏坐在黛玉身边,整个人都笑得花枝乱颤的:“三婶婶,您别说笑了,您才不是爱告状的人呢。”

  “我说的可全都是心里话,婶婶在我心里,跟嫦娥天仙似的,太太知道了我也不怕。”

  就在这时候,奶娘把菱哥儿给抱了过来,打断了黛玉与胡氏的玩笑。

  黛玉从奶娘那儿接过菱哥儿,握着他的小手对胡氏道:“菱儿给堂嫂请安了。”

  胡氏看着菱哥儿葡萄似的眼睛,也握住菱哥儿的小手:“菱哥儿,你好啊,还记得堂嫂吗?”

  言罢,又对黛玉笑道:“菱哥儿生得这么好,以后三婶婶都不用担心菱哥儿找媳妇的事情了!”

  “当初我相中我们家大爷,还不是相中他长得好?”

  黛玉闻言,跟着胡氏一起笑了起来,又和她一起拿布老虎哄菱哥儿玩。

  待到菱哥儿睡着了后,黛玉留胡氏在鹤鸣苑用了饭。

  直到下午天气阴凉些,黛玉才放胡氏离开。除此之外,还送了胡氏一罐夏天用的香饵。

  这款香料里加了薄荷、冰片、荷露等物,最适宜夏天使用,也是一件很贴心的小礼物。

  胡氏性情活泼,和黛玉的性格互补,所以黛玉很喜欢胡氏一起玩。

  她还是很喜欢胡氏这个比她还要大几岁的侄儿媳妇的。

  黛玉过得很愉快,胡氏也过得很愉快,但同在荣国府的宝玉,心里却苦不堪言。

  有贾母的耳提面命,宝玉被贾政管得极其严格,不过三四十天的时间,宝玉就被贾政拘约的火星乱迸,心里刺痒,心情也悒郁下来了。

  但是,就算宝玉不满,他也没法子摆脱这些约束。

  他那膏粱纨绔的履历就摆在那儿呢,贾母他们当然会担心宝玉在国丧期间惹出什么窟窿出来。

  宝钗也没心情安慰宝玉。

  薛蟠去世后,薛姨妈经常生病,宝钗为此耗费了不少心血。

  眼下她根本没有精力哄宝玉。

  为了耳边清净,她把宝玉推到袭人、香兰等人身边,让她们去服侍宝玉。

  当然,避子汤是还是要喝的。

  不论是贾母、贾政,还是宝钗,都容不得宝玉和丫鬟们在国丧期间弄出人命来。

  因为贾政的约束与宝钗的劝阻,宝玉的日子变得很是无聊。

  除了和丫鬟们厮闹释闷外,他根本就没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可做。

  丫鬟们也不敢寻那些稀奇别致的游戏逗弄宝玉。

  宝钗态度威严、手段厉害,丫鬟们都怕她,她们根本不敢在宝钗的眼皮子底下无法无天。

  所以,就算宝玉再心焦,他也闹不出什么大事出来……

  宝钗无暇关心宝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她最近琢磨一件对薛家很重要的事。

  哥哥去世了,薛家长房总要有个继承人。

  或是过继,或是兼祧,总要理出个头绪来。

  宝钗心里还是觉得兼祧更好一些,毕竟,她们眼前就有一个现成的人选。

  二房的堂弟薛蝌既会打点关系,又会营生买卖,对母亲十分敬重,人品相貌都很不错。

  让薛蝌兼祧,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宝钗还隐隐记得薛蝌曾经说过的话。

  薛蝌曾对母亲说:“大哥哥这几年在外头相与的都是些什么人?连一个正经的也没有,我看尽是些狐群狗党。婶母日后也多劝劝大哥哥,不要再让这些人上门了。”

  薛蝌还曾对宝琴说:“我们这样的人家,守好祖产,多读书多置地才是正经。若是能有一二功名就更好了,日后更有前程。只可惜我幼时不爱读书,天赋也平平,倒是悔之晚矣。”

  他这样有见识,有头脑,生养的儿子也差不了。

  更重要的是,比起薛家其他几房叔伯,薛蝌心里还有朴素的道德观。

  薛蝌不像其他几房叔伯那样嘴脸丑恶、心思歹毒,若长房过继了其他几房叔伯的儿孙,那些老蚂蟥肯定会趴在长房身上吸血,不把长房的血吸尽了,他们绝对不会松口。

  薛蝌就不一样了。

  她这个堂弟的人品还算不错,做不出来那等鸠占鹊巢的事情来。

  而且因为宝琴的事情,薛蝌欠了长房恩情。

  为了报答这份恩情,薛蝌一直都很尊敬母亲姨妈。

  两边的感情基础还算不错。

  如果薛蝌同意兼祧的话,那他们长房就可以过继薛蝌的儿子,哥哥薛蟠坟前也将人敬献香火了。

  宝钗琢磨着,这是一件合则两利的事。

  他们长房不会让薛蝌吃亏的。

  只要薛蝌点头,他就能分润到长房的家私和人脉,宝琴也可以得到她的照顾。

  所以,薛蝌是不会拒绝她的提议的。

  至于母亲那边,为了哥哥坟前有人敬献香火,她也不会反对这件事。

  等到薛蝌的孩子诞生后,母亲就能含饴弄孙,享一享天伦之乐了。

  或许到了那个时候,母亲她老人家就不会再像现在这样郁结于心,身体也会变得康健一些。

  她也不用担心自己会陷入娘家无人的境地。

  想到这里,宝钗已经下定决心要回娘家一趟,好把这件事说给薛姨妈听了。

  她对莺儿道:“准备好出门做客的大衣裳,明后两天,我或许会回娘家一趟。”

  莺儿点了点头,去给宝钗准备出门穿戴的衣裳首饰去了。

  而宝钗带着小丫鬟花穗前往荣庆堂,向贾母通禀自家要回娘家的事。

  王夫人被禁足在西大院小佛堂,李纨管不到宝钗,所以宝钗要回娘家,只用和贾母说一声即可。

  贾母知道,因为白发人送黑发人,薛姨妈去年年尾时大病了一场。

  后头虽然病愈,下得来床了,但她的身体垮了下去,早就不如当年刚来京都时硬朗了。

  这半年来,薛姨妈时不时就会生一场小病,晚上还经常做噩梦。

  平日里更是既吃不下,又睡不好,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儿。

  老话说母女连心,宝钗她肯定很担心薛姨妈。

  所以贾母不但同意薛宝钗回娘家探望薛姨妈,还问宝钗用不用给薛姨妈请太医看诊。

  在宝钗离去时,贾母又让宝钗带走了一盒老山参给薛姨妈补身子。

  人老了后,心肠也会变得柔软起来。

  贾母可怜薛姨妈中年丧子,终于不戴有色眼镜看待薛姨妈,也不再把薛姨妈和王夫人画等号了。

  可是,这对薛姨妈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能让薛蟠死而复生的话,薛姨妈宁愿让贾母一辈子都戴有色眼镜看她。

  就算贾母把她当做贪婪的恶鬼也无所谓。

  可世上没有如果,薛姨妈也不是神仙。

上一篇:吹响!小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