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160章

作者:近日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乐瑶一点没觉出不对劲来, 只觉得粉丝是真戏精。

  *

  未央宫。

  自马邑之战失败后, 刘彻就不曾好眠。

  汉朝和匈奴已然撕破脸,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匈奴开始肆无忌惮的入侵汉朝边境。

  刘彻派四路大军反击匈奴,目前前方还没传来战报。

  看着眼前出现的神迹,刘彻特别淡定。

  “这就是父皇之前关起殿门看的神迹?”刘彻用手抓了一下,手透过神迹只抓了个空气。

  “朕无意冒犯神迹。”汉武帝刘彻就是想试试看看能不能顺着神迹上天。

  他还是太子的时候便见过神迹,可他父皇汉景帝从不让他跟着看, 每每关起门来自己看。

  【明朝的养猪政策还得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

  “皇爷爷什么时候养过猪??”朱高煦问朱高燧。

  “二哥你都不知, 我哪能知道。”朱高燧朝朱棣看去, “二哥, 你问问爹。

  朱高煦……不敢……

  【可能因为明太祖朱元璋贫苦出身,既然得了天下自然要对自己的子孙后代好。

  不能让朱家的子孙后代再经历自己的磨难, 于是明朝的宗室制度被制定出来。】

  朱棣!!!

  朱高炽!!

  朱瞻基!!

  “不是讲养猪么?神迹怎么又跑题了?”朱高煦吐槽, 他觉得神迹真的太能跑题了, 说着说着就扯到他们大明朝的宗室制度了?

  作为直播间的老粉丝, 秦始皇嬴政还有唐太宗李世民以及宋太祖赵匡胤立马就理解了神迹的意思, 不是养猪,而是养“朱”。

  【明朝宗室, 即朱家的子孙们。

  他们的爵位世袭和享受的经济待遇是历朝历代最丰厚的。

  在朱元璋建国之初,他便将他的子孙分封各地, 一共册封吧四十多位。

  当然,这也是朱元璋当时的一种政治策略,藩王守边境,之前咱们也说过,就不再啰嗦重复了。

  现在基数看起来挺小的,架不住明朝宗室真是太能生了,一生十十生百呀。

  到了明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孙自己高达一百多万。】

  “多子多福,咱们大明王朝真是繁荣昌盛。”朱高煦特别骄傲。

  古代若家丁旺盛,乃是一个家族繁荣昌盛的标志。

  【古代是人多力量大,这里说的“人”,是能为朝堂做出贡献的人,比如种地的百姓,能打仗的士兵,而不是什么都不做的贵族。

  偏偏除了镇守边境的藩王,朱元璋的其他子嗣……

  虽然没有任何贡献,但是不耽误他们的荣华富贵。

  咱们具体来说说明朝的宗室制度,为何说他们对王朝没有任何贡献呢。

  首先,明朝的宗室制度规定皇族不用从事任何职业,他们的一切开销都由朝堂承担。】

  听到这,朱高煦觉的没有什么,天下是他家皇爷爷打下来的,他们这些当子孙的沾自家爷爷的光怎么了!

  【咱们再说说明朝宗室的继承制度,世袭罔替,历史上独一份的世袭罔替。

  首先继承爵位的世子不降爵位,其他的儿子降一继承,这么说大家可能感觉不出这制度得叠加效应有多恐怖,

  咱们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亲王有10个儿子,世子被封为亲王,然后其他9个儿子是是郡王。】

  天幕中出现计数器。

  #第一代#

  亲王数:1

  郡王数:9

  【然后这十个儿子继续生孩子,咱们还是按照一个人生十个儿子计算。

  亲王一脉的世子继承亲王,其他儿子是郡王。

  郡王一脉的长子继承郡王,其他儿子是正一品的镇国将军。】

  #第二代#

  亲王数:1

  郡王数:9+9=18

  镇国将军:9*9=81

  【后面的咱就不详细计算了,光是朱元璋孙子辈的第三代就有一百人,可想而知这一百人的下一代又能生出多少人来。

  而且初代的藩王就是24个人,裂变的基数就更大了。

  要说老朱家不愧是老朱家,是真能生啊,举个例子,成王朱钟益就有儿女共94。

  据后期统计,明朝在策的藩王就是300多人,郡王和镇国将军已经多的数不出来。】

  【咱们再说说这些宗室的特权,不但所有开销由朝堂出,这些子子孙孙们还不受普通法律的约束,不受当地官府的管制。

  虽然明朝的法律严苛,但是这些子孙却是在明法外。

  而且他们还不用纳税,后期藩王坐拥万亩良田,却不用交给朝堂一文钱。】

  唐太宗李世民已经沉默不语,如此福泽,当真是养猪,还是毫无用途的猪。

  【在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代,因为一共就二十多个二子,负担还没看出来。

  问题加剧是在明太宗朱棣这一代,因为朱棣是藩王造反上台,所以朱棣忌惮众藩王,怕再出现第二个自己。

  于是他开始夺藩王的军权,限制藩王的各种权利,比如不让藩王私自出自己的封地。

  同时作为被夺权的藩王补偿,明太宗朱棣则给与他们更多的物质奖励,并且有意识的弱化众藩王的教育。

  目的就是把藩王及他们的后代养废,从而解除他们对皇权的威胁。

  明太宗朱棣的目的达到了,明朝后续宗室们的确没有造反的心思,而成了大明王朝的寄生虫,吸血鬼。】

  朱棣沉默了,有明惠帝朱允炆的先例在前,朱棣自不会对朱氏子孙做绝。

  【可想而知,一群没有文化而又有特权的人会张扬跋扈,为非作歹到什么程度。

  虽然面上限制他们的权利,但又给了他们为非作歹的权利,到了后期,这样宗族真成了大明毒瘤的存在。】

  【汉武帝刘彻】:推恩令?学朕!

  刘彻听后世宗室制度倒是和自己实行的推恩令差不多,所以后世王朝是再效仿自己么?

  刘彻心情大好,心道后世王朝的皇帝还挺会学。

  【赵匡美】:我说怎么熟,原来是推恩令改良版,怎么还越改越完。

  朱棣……

  他也想知道此策哪里不好,让神迹亲自点名批评。

  他虽给他们物质,却没有给他们封地特权。

  【明朝的宗室制度和汉朝的推恩令可不一样,而且,汉朝的推恩令也没有解决汉朝的财政危机,他解决的只是政治问题。】

  刘彻叹气…对,他也没钱…

第149章

  【而且, 明朝的宗室制度和汉朝的推恩令的背景也不一样,汉朝推恩令的前提是有封地,推恩令稀释的是原本诸侯国之权。

  说简单点,就是把诸侯国的国王一点点变成省长、市长最后变成村长。

  但是到了明, 已经没什么封地可言, 明朝这不是藩王的权利太大, 而是藩王的数量太多。

  这点就不如汉朝的推恩制, 像汉朝的推恩制,最后的子子孙孙没有得到分封的就沦为了贫民。

  如三国的刘备, 空有皇室血脉,但已经没了任何特权。】

  刘彻摸着下巴,神迹这个意思是后朝不如他们大汉。

  所以,后朝是怎么越学越回去的?

  【这就是为何明朝的宗室制度是养猪,首先是宗室不管到了多少代, 都由朝堂养着。

  其次, 宗室又不能从事任何职业, 啥也不干, 就吃吃喝喝,这不是养猪是什么。

  可以说明朝宗室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 也吸取了前朝的教训, 不让藩王做大做强, 不给权利, 只给他们经济待遇。

  可架不住群体太大, 养猪的成本越来越高,直到养不起 。】

  听到这, 朱高煦算是明白了,合着神迹说的猪指的是他们呀。

  啊, 这……

  不过,朱高煦仔细想了想,除了他们兄弟几人,其他那些叔叔们的子嗣真的和猪差不多…

  【其实此时的明朝就很像之前的宋朝,大宋也存在冗官和宗室问题。

  不过因为雪乡二圣的存在,一下把所有宗室打包,一切北上。

  如此没给明朝抄作业的机会。】

  “夸赞的时刻总是那么短暂。”赵匡美听神迹又开始拿他们大宋当反面典型,不由的感叹道。

  赵匡胤……

  【不过,明朝的宗室制度还出现了一个问题,明朝宗室的内部也是两极分化,穷的穷死,富的富死。

  探究其中原因就会发现,到了后期有很多宗室用自己手上的权利兼并了许多土地,从而富的流油。

  而且这些有“脑筋”又恶毒的宗室们不仅兼并地方土地,更是对他们封地的税金起了心思。

上一篇:主席小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