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 第164章

作者:远上天山 标签: 业界精英 科举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柳贺只得摸摸自家女儿的头发:“祖母暂时回不了家了。”

  家中多了个孩子,岳父岳母一边忙妙妙,还要照顾杨尧,显然忙不过来。

  在照顾妙妙这件事上,岳父岳母出力甚多,几乎事事亲力亲为,二人年岁见长,柳贺也不希望他们太过辛苦。

  妙妙只得小大人般叹口气:“我就知道。”

  柳贺将儿子取名为知,不是要自家儿子有多聪慧,只希望他能够知晓道理,将来活得更自在一些。

  ……

  休过假后,柳贺先回衙门报到,之后便去张府拜见张居正。

  柳知出生,张居正送了金锁,还为儿子题了一幅字,从张敬修到张简修皆有贺礼送上,张居正朝事如此繁忙还惦记着他,柳贺很承他这个情。

  柳贺去时,张居正仍不在府上,管

  家游七倒是十分热心地招待柳贺,他正像是张居正对待柳贺态度的晴雨表一般,张居正重用柳贺,游七便十分亲近于他。

  然而,柳贺却对这游七十分不感冒。

  张居正秉政,游七地位也是非凡,与朝中官员称兄道弟,此前甚至和官员结成儿女亲家,他倒是肆意舒适,别人称他一声“楚滨先生”,他便大大咧咧地受了。

  当然,这也有时下风气败坏的因素在,主不成主,仆不成仆,可游七所为败坏的都是张居正的名声,无论游七私下里做了什么,旁人都以为是张居正默许的。

  “右宗伯稍待,老爷再过些时候就来。”

  柳贺点点头:“我便在此处等恩师。”

  他等了片刻,张居正未至,游七却仍未离开,平日柳贺若来张府,游七也只是打个招呼就离去了,今日却留了很久。

  “右宗伯,我有一事……”游七犹豫道,“还请右宗伯向《育言报》打一声招呼。”

  柳贺道:“楚滨先生请说。”

  “我有一好友想向《育言报》投诗文,信去了几回,却一直未被《育言报》采用。”

  柳贺明白了,这是一位想成名的诗文爱好者。

  《育言报》是时下最为火爆的报纸,读书人皆以文章中选《育言报》为荣,可张元忭几人选稿十分慎重,便杜绝了一些粗制滥造的文章,选的都是精品。

  若某一期实在选不出好文章,《育言报》还会临时向京中诗书名家约稿,或是将一栏空出,改为登载别的内容。

  柳贺心想,张嗣修在办报一事上说得上话,游七却不去找张嗣修,而来找他,说明此人也是明白主仆间的界限的。

  张嗣修不过七品编修而已,可对游七来说,张嗣修为主,他为仆,可到了官场上,游七这个大管家却是威风赫赫的楚滨先生,他找柳贺帮忙可比找张嗣修容易多了。

  “想必是投稿太多,《育言报》还未审到楚滨先生好友的文章。”柳贺道,“我去询问一二,若是寻到你好友的诗文,后几期登载了便是。”

  “便麻烦右宗伯了。”游七原担心柳贺不好说话,听得此言便露出笑容来。

  他将好友的名姓等告知柳贺,柳贺应下后,游七道:“此事若成,我请右宗伯吃酒。”

  柳贺微微一笑:“楚滨先生客气了,不过小事一场,不必如此费心。”

  “应该的,应该的。”

  游七如今待柳贺的态度与以往已大不相同,尤其柳贺任了右宗伯后,游七也能看出柳贺在官场上的潜力。

  张居正归政一事在京中炒得沸沸扬扬,游七自然也有危机感。

  张居正若归政给天子,即便他仍任首辅,他游七的地位也会大不相同,更何况张居正不可能长期占据这首辅之位。

  高拱任首辅时,游七对高拱的管家处处贴心,对方高调,他游七便十足低调。

  然而今日,京中还有谁人记得高拱的管家姓甚名谁?

  游七仍有野心,他便想着,柳贺在朝堂中的地位却日益彰显,柳府没有大管家,日后张居正若是退了,他游七去柳府任大管家也是不错。

第217章 见张居正

  柳贺自是不知游七心中所想,管家的人选柳贺也在物色,其实顾为是最合适的,但柳贺习惯了对方当军事,却不知顾为有没有兴致当他的大管家。

  柳贺和游七闲谈了一会儿,聊到诗词歌赋及书画真迹,不得不说,游七此人品味和眼界都是有的,柳贺说到什么,他便立时能够接上。

  难怪他能够伺候张居正这些年。

  仔细想想,张居正的脾气很多官员都承受不住,官员们还不是日日都见张居正,游七却与张居正朝夕相伴,府中及府外事都一手包揽。

  “你们在说什么?”

  正聊到张府湖中新开的荷花,张居正便入了内,游七替他将官袍脱下,张居正道:“泽远你今日不去衙门,怎么到我这边了?”

  柳贺道:“弟子已向部堂大人报备过去向了。”

  “思明兄纵你太过了。”

  柳贺道:“部堂大人是看在恩师的面上,才对我如此照顾。”

  张居正不置可否,忽然对柳贺道:“姚继文因病请致仕,此事你要做好准备。”

  姚弘谟一旦返乡,礼部左侍郎的位置就要空出来,作为礼部右侍郎,柳贺自然是争取这一位置的最佳人选。

  何况他已经分管仪制司与主客司,这是礼部的两个大司,通常由左、右宗伯各管一个,柳贺虽无礼部左侍郎之职,却有礼部左侍郎之实,礼部的部务他都能说得上话。

  自《育言报》开办后,礼部的话语权进一步扩大,报上针砭时弊,无形中便分走了科道的一部分权力,科道虽有怨言,可《育言报》有天子、内阁、礼部三方助力,科道也无可奈何。

  更重要的是,吏科都给事中光懋已算是柳贺的自己人,光懋这科道领袖都未发声,其余御史也说不上什么话。

  柳贺道:“弟子明白。”

  他目视着张居正,见张居正面色红润目光炯炯,全不似生病了的模样,便道:“恩师,弟子在扬州结识了一位眼科名医,还有擅内科的医士,弟子已将他们请来京中为恩师诊治。”

  张居正摆了摆手:“不必费心,我只需少在这首辅之位上坐一日,身体必能好上许多。”

  一国首辅也不是谁都能当的,必得是精力旺盛之辈,张居正初任首辅时看着比现在年轻许多,不过他气势十足,倒是盖过了年岁的变化。

  柳贺叹道:“弟子愿为恩师费心。”

  太医院的太医也是京城四大名产之一,换句话说,干啥啥不行,大明朝历史上最有名的太医当属刘文泰,这人直接将朱见深、朱佑樘两位皇帝治死了,最后还能全身而退。

  主要是他身为太医,医术不行,搞关系却是一把能手,皇帝死后有辅臣力保,谁也没拿他奈何。

  所以柳贺也不太相信太医院的技术,放在现代,大医院的医生之所以厉害,主要是接触的病人多,各种疑难杂症都由小医院往大医院送,见识多了,练手多了,水平自然也能!上去。

  而太医们成日为宫中的贵人治病,医术未必强于民间的医生。

  张居正瞥了柳贺一眼:“改日叫他们过来看看。”

  柳贺道:“恩师若身体不适,切莫再操劳了。”

  “我的身体我心中有数。”张居正道,“倒是你,若是任了这礼部左侍郎,你可有入阁之意?”

  二人为师徒数年,这是张居正第一次在柳贺面前提入阁一事。

  “弟子觉得,此时弟子入阁,朝中议不能止。”柳贺答道,“弟子虽有入阁之心,此时入阁恐怕并不合适。”

  “也只有你会这般想。”张居正沉吟半晌,道,“泽远你可知,我此时已有退意。”

  年初张

  居正意欲废除天下书院,却引起读书人群情沸腾,何心隐被湖广巡抚捉拿后下狱,许多读书人及百姓纷纷为何心隐求情。

  张居正道:“我为首辅七年,为国为民办了许多事,然在读书人心中,我却不敌区区一何心隐,他如何配得?”

  张居正瞧不上何心隐,也瞧不上那些夸夸其谈的所谓大儒,在他看来,这些人嘴上说着开启民智,然而家贫者温饱且困难,何以明智?

  若是普通人家读书,书在何处读?那也是官府及甲里开办的社学,叫普通人家识一二字,会算一算数罢了。

  何心隐等人所宣传之说,都是读书人吹捧的,然而大明六千多万户百姓中,童生多少,生员多少,举人多少,进士又有多少?

  百姓才是江山之重,若连饭都吃不饱,懂什么无父无君,怎么去开民智?

  上月时,张居正特命户部减徭役加派,减银一百三十万两,他自认,自嘉靖以来,历代首辅无人能如他一般,然而他所作所为,在读书人口中,却是一条鞭法令百姓负担更重。

  大明立国时,百姓有甲税、徭税、杂税,一条鞭法便是将这三税折银,然而银虽折了,地方上的摊派却仍如旧,等于百姓另外还要为免役交钱,这其实是地方官员刻意为之,毕竟一条鞭法所收税银已交至京中,其余多摊派的,均是地方截留,可对于不理解的百姓来说,什么错处都是一条鞭法导致的。

  柳贺道:“恩师不必理会何心隐此人,放他一条生路便是,也叫他瞧一瞧,他那一套于国无益,百姓能够安居,靠的还是恩师辛劳。”

  张居正看向柳贺:“你在为何心隐求情,别以为我听不出来。”

  柳贺嘿嘿一笑:“恩师知我。”

  何心隐被关在狱里,王学门人全力解救,张元忭和邓以赞都开口请柳贺帮忙,也有数位致仕官员给张居正写信,请他放过何心隐一马。

  若何心隐被处死,日后史书上写起,便是何心隐因反对张居正废除天下书院而死。

  事实也是如此。

  何心隐的确被湖广巡抚王之垣处死,行刑前,何心隐道:“公/安敢杀我,亦安能杀我?杀我者,张居正也。”

  王之垣为二品巡抚,亦不敢对何心隐轻举妄动,足以证明他王学大儒的影响力。

  “何心隐我倒不是不能放。”张居正道,“只是此人处处反我,事事反我,何人居于首辅之位都要烦他。”

  柳贺道:“弟子已在《育言报》上反驳了何心隐诸多条陈。”

  张居正摇了摇头:“此人志向难改,非你驳倒他一句便有作用。”

  不管怎么说,张居正愿意松口就是好事,柳贺不愿见他处处树敌,在朝堂是如此,在民间也是如此,不管怎么说,日后张居正若不在位了,总要有一二为他说话之人。

  柳贺又道:“恩师,前南礼侍郎董传策过世,部堂大人来询,其追封何如?”

  张居正道:“不加追封。”

  潘晟任过南京礼部尚书,和董传策共事过一段时间,董传策是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徐阶的同乡,嘉靖时受严嵩迫害被下狱,然而此人在清流中虽有名声,对待下仆却极其苛刻,曾将仆人鞭打致死。

  董传策任南京礼部侍郎前,吏部曾欲令其任南京礼部侍郎兼南监祭酒,张居正却说,取师当以严正,董传策只有酷暴而无严正,且为人外廉内贪,不适合为人师表。

  此次董传策过世,南京刑部及董家人都说董传策是遭夜盗袭击致死,官场中人却都知,董传策是苛待仆人被仆人所杀。

  别的官员过世后都有恩遇,张居正却独独不愿给董传策恩遇,此人所作所为在士大夫中都是为人所不齿的。

  试想之下,此人待家仆尚且如此,待百姓又会如何

  ?

  “董传策一死,应天士子竟将之与陈德言并列,实是……”张居正摇了摇头,“现下的读书人,着实令人担忧。”

  陈德言即嘉靖三十五年状元陈谨,他是乡居时解劝兵卒作乱而死,可谓嘉靖朝死得最无辜的一位状元。

  一人是被误伤,令一人是苛待下人致死,陈谨与董传策在朝时皆得罪过严嵩,品行却截然不同,若将陈谨及董传策列在一处,张居正只得感叹一句:“陈德言何辜!”

  柳贺道:“文人擅春秋笔法,然真有德才之人必能知晓真相,还陈德言以清名。”